東北鄉村振興路在何方?東北特色鄉村振興首期云論壇圓滿舉辦
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土地面積120萬平方公里,約有4千個鄉鎮、5萬個行政村,6000萬鄉村人口。東北具有大面積、高比例的國有林地,種植業和養殖業也是優勢產業。一段時期以來,東北鄉村為國家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現在每年也大量調出糧食及其衍生產品,部分供養著全國人民。而吉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農業產值高、農業人口占比大,在農村脫貧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積累了一定經驗。吉林省鄉村自然資源豐富,走過了溫飽有余階段,新機遇面前,如何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總要求,尚需立足區位,發現問題,務實開拓實踐。
為積極促進“五大振興”與“東北特色鄉村振興模式”有效結合,凝心聚吉·共話振興——東北特色鄉村振興云論壇于5月22日下午在線上圓滿舉行,受邀嘉賓騰訊會議App線上參會,吉林融媒、搜狐·狐椒文旅全矩陣云在線直播,僅狐椒文旅直播在線觀看人數就超過40萬。本次論壇由吉林省鄉村振興局主辦,吉林省鄉村旅游協會承辦,得到了中國鄉建院、東北師范大學、科技部國杰研究院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等單位的支持,論壇特別鳴謝:卡戳網、狐椒文旅、中國晨報、中關村物聯網數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的全力支持。本次云論壇直播回放可通過微信搜索小程序“狐椒文旅”在“直播”頻道觀看。
對于東北鄉村振興,與會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要發展生態農業。
東北地區是世界四大黑土帶之一,黑土地分布較廣,總面積大約109萬平方千米。東北地區糧食產量約占中國糧食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輸出的商品糧約占中國商品糧總量的三分之一。
“東北地區生態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過去的(發展)重點卻沒有放在生態產業化上和產業生態化上。”著名“三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認為,推進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是生態資源再定價進入到生態經濟新階段的重要手段。
溫鐵軍表示,在“兩山”理論之下,生態化空間資源作為一種整體的、系統的“區域經濟”所蘊藏的巨大的價值正日益顯現出來,不過,生態化資源開發必須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地進行,任何單一主體或對單一業態的開發對整體生態資源來說都是破壞性的。
溫鐵軍建議,東北鄉村振興要特別關注到社會結構與需求側的變化,中國已經形成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東北地區必須要解決優質生態資源賣給誰、怎么賣的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認為,世界已經進入生態文明時代,東北地區要依托有利條件,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期,建成中國生態文明先導區,具體而言,即是要發展全域有機農業。
胡躍高表示,一直以來,相對常規現代農業來說,有機農業一直被忽視了。過去,人們只注重它在品質和生態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它在食品安全、糧食安全等諸多方面一舉多得的作用。
胡躍高提出,要將村莊作為全域有機農業建設的突破口,堅定地走有機合作社道路,并建立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生產資料、統一農事安排、統一產品銷售和分戶生產的合作機制。
日本立教大學教授杜國慶則從日本鄉村旅游發展的經驗出發,建議東北地區創新性發展鄉村生態旅游。
中國鄉建院理事長李昌平認為,以資源稟賦來講,東北地區本應該在中國農業產業中有決定性的地位和絕對的定價權,但組織低效、金融無效和產權無效限制發展。因此,提高組織化程度才是東北鄉村振興的最佳突破口。
據介紹,該論壇今后還將按月推出數期,探討東北鄉村振興的方法和路徑。六月份論壇將對話:中國鄉建院李昌平、鄉村振興青年力量—— 知北村總策劃于桐、鄉村振興青年力量——鄉村筆記汪星宇,敬請大家期待!
內容來源:中關村物聯網數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發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