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經濟大盤如何穩?各地看得準的新舉措5月份能出盡出
5月25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點摘錄:
1、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來,就業、工業生產、用電貨運等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沖擊時還大。
2、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信心,迎難而上。
3、著力保市場主體以保就業保民生,保護中國經濟韌性。
4、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
5、穩經濟一攬子政策5月底前都要出臺實施細則。
6、不斷解決兩難多難問題,是對各級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驗。
7、要在防控好疫情同時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防止單 打 一、一刀切。
8、對國企、民企、外企等各類市場主體要一視同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創造性,堅持用市場化辦法、改革舉措解難題。
9、國務院向12個省派出督查組,對政策落實和配套開展專項督查。
10、各地二季度經濟主要指標將由國家統計部門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前,5月18日,總 理 在云南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進一步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12個省政府負責人參加座談會,其中10個省經濟總量居全國前十位。當時座談會上,有關“已出臺政策要盡快落實到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實施完畢;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挖掘政策潛力,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份能出盡出,確保上半年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使經濟較快回歸正常軌道”的表述便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討論。
中國CFO百人論壇理事、高級經濟師鄧之東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認為,“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挖掘政策潛力,看得準的新舉措能用盡用,5月份能出盡出”既顯示出當前全國經濟恢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也表明了中央穩增長、促發展的態度和決心,同時賦予各地更大的施政自主權,促進各地因地施策,挖掘政策潛力,用好政策工具,提振市場預期,促進生產就業,激發經濟活力,助力經濟社會全面復蘇。
地方政府已開始部署:
“地方政府要圍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精準發力,少做繡花功夫。” 中關村發展集團資深專家董曉宇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認為,各地方下一步可從以下四方面發力:
1.要加大改革力度,解決因統籌疫情防控而滯后的重點領域改革,穩定預期,提升全社會的信心,在改革當中促進經濟恢復性增長。
2.在投資領域,應加大投資力度,列入“十四五”規劃中的重點項目可以適當提前實施,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綠色轉型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等方面。
3.在進出口方面,要抓緊復工復產,爭取更多的海外訂單,發揮外向型市場主體的積極作用,加強對國際市場的供應能力。
4.在消費領域,要對在服務行業降費減租的基礎上,出臺更加積極的促進消費的政策。
從地方政府消息來看,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后,各省陸續召開了相關的部署會議,“落實政策”“推動投資項目落地”“穩工業”等成為高頻詞匯。
浙江:浙江省省長王浩表示,要貫徹會議精神,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鼓足干勁、攻堅克難,全力抓好國家33條穩經濟措施和全省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加快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決扛起為全國穩住經濟大盤作貢獻的浙江擔當。
江蘇:江蘇省省長許昆林表示,要全力推動國家和江蘇省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超前謀劃增量政策預案,確保政策受益主體不漏戶、不漏人地清晰了解和應享盡享。牢牢扭住內需這一穩增長的主力,打好投資消費組合拳,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要多措并舉穩就業保民生,用好援企穩崗政策,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做好失業保障、低保和困難群眾救助工作,努力為特殊群體排憂解難。
湖北:湖北省省長王忠林在會后表示,穩住經濟大盤是“國之大者”。今年以來,湖北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開局良好,展現強勁韌性和抗壓能力。要堅定信心、知重而擔,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以高度自覺堅定扛實穩住經濟大盤的政治責任,咬定全年目標不動搖,全力實現“雙過半”,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湖北貢獻。
湖南: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強調,要緊盯項目抓好落地,列出項目清單,加強研究對接,爭取更多重點項目納入國家計劃籠子。跟蹤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確保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緊盯市場主體抓好推進,全面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結合湖南省出臺的穩工業“26條”、促服務業“36條”,用好留抵退稅、減稅降費等政策舉措,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給直兌”“應享盡享快享”,著力破解難題、疏通堵點、暢通循環。
云南:云南省省長王予波表示,各地各部門要全力以赴穩增長,加快政策落實,主攻項目投資,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穩產增產,鞏固工業增長勢頭,挖掘消費潛力,穩住外資外貿,加強能源保供,推動重點州市盡快企穩回升,以超常規力度和舉措穩住二季度全省經濟大盤,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以上各省省長也參加了18日的云南座談會并發言。
助力中小微企業“爬坡過坎”
“在百年變局和疫情沖擊下,企業線下經營和業務場景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長期面臨‘三高一低’的問題(即原材料價格高、房租高、人工成本高、利潤低),在疫情沖擊下,受客源流量少、顧客消費下降、物流不暢、融資困難等因素影響,經營形勢進一步惡化。雖然前期已經出臺了很多政策,但企業的政策感知度不高,落地性不足,中小微企業受益力度較小。”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表示。
近期,中央和相關部門密集出臺政策,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助力它們“爬坡過坎”。
“18日的云南座談會是貫徹落實中央幫扶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精神和指導的具體體現。”在接受采訪時,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中國工業報表示,“各地要結合地方實質情況,抓好政策的落實,推動壓實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責權,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卡點’問題,最重要的是保證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行而有效地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難關、增信心、促發展。”
“中小微企業在繁榮市場、帶動就業、保障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央十分重視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一攬子穩經濟的政策將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煥發活力。”在鄧之東看來,一方面,給予中小微企業減免房租等直接經濟政策,能切實幫助企業減輕經營負擔;另一方面,各地可對轄區內中小微企業提供免息或低息的經營性信用借款,充實經營現金流。此外,各地還可對中小微企業提供經營上的指導幫助,業務上的發展幫助,政策上的扶持幫助,全方位賦能經營發展。
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猶如一場“及時雨”,為全國上下同心共克時艱,實干奮進,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和中長期可持續發展增添了信心,給下一步各地方如何發展經濟提供了更多引導性政策。(以上內容來源:中國工業報 記者:左宗鑫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近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加力幫扶中小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從實施組合式稅收優惠、提高穩崗返還標準、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減免物業房租等多個方面加強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同時,各地結合實際,在保障物流暢通、支持復工復產、降低經營成本、優化助企服務、助力開拓市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5月18日,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12個省政府負責人參加了總 理 在云南召開的一場座談會。在我看來,此次會議的召開是對貫徹落實中央幫扶中小企業紓困解難的精神和指導統籌的具體實質體現,是結合地方實質情況,抓好政策的落實,推動壓實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責權,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卡點”問題,最重要的是確保保證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行而有效的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助力中小微企業渡難關、增信心、促發展。
數字經濟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數字通信技術的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重要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涵蓋了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應用形態。毋庸置疑,平臺經濟是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貫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載體。近些年,我國平臺經濟的迅猛發展有目共睹,廣泛滲透到社交、零售、出行、支付、資訊等各個領域,并誕生了多個巨頭和超級“獨角獸”。某種意義上,平臺企業已成為我國“雙創”的排頭兵、跨界融合的重要載體,他們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與消費體驗,重構了商業生態,也推動了生產、流通領域的重大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變革。
平臺經濟對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和產業變革、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總體來說,我國平臺經濟發展態勢是好的、作用是積極的,在滿足人民消費需求、吸納就業、疫情防控、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平臺經濟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主要力量,進一步拓展平臺經濟融合傳統產業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平臺經濟賦能千行百業的效益和價值,對構建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前景廣闊。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充分挖掘工業互聯網發展潛力,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設備賦智、為企業賦值、為產業賦能。數字經濟作為重要經濟形態,戰略地位持續凸顯,數字經濟有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