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利好政策密集發布 農產品冷鏈物流迎發展新契機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逐步推進,作為貫通城鄉的重要保障,農產品冷鏈物流正在迎來密集的政策支持。
5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將“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具體措施包括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推進鮮活農產品低溫處理和產后減損;完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建設,整合優化存量冷鏈物流資源等。
(韻達冷鏈開通青海牛羊肉冷鏈華東專線。圖片來自公司官網)
而在此前的5月13日,財政部和商務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 進一步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以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為重點,支持加快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5月25日公示的信息顯示,根據上述《通知》要求,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經組織地方申報和專家評審,擬將天津、黑龍江、江西、湖南、四川、貴州和云南等7省市納入擬支持名單。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居民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企業經營越來越精細化,冷鏈物流成本也隨著技術進步而不斷降低,冷鏈物流正迎來加快發展的新契機。
聚焦補齊冷鏈設施短板
記者注意到,財政部和商務部早在2021年5月就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提出用2年時間加快形成農商聯系更為緊密、產銷銜接更為暢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與彼時的政策要求相比,今年的《通知》將“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作為重點,并明確提出:“在已實施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聚焦補齊冷鏈設施短板,提高冷鏈物流質量效率,建立健全暢通高效、貫通城鄉、安全規范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超過3800億元。不過,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運輸存在腐損率較高的問題,而產地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短板突出是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
冷庫視界專家委員會主席王沁向記者表示,本土農產品腐損率高主要在于前端缺少預處理環節,主要靠大量腐損來降低時間上的消耗,這是目前國內基礎生鮮產品應對消費市場的主要處理方法。王沁舉例稱,僅從本土水果的包裝來看,目前仍然以田間地頭的簡易包裝為主。
“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是一個大趨勢。”賴陽也告訴記者,在冷鏈和非冷鏈環境流通過程中,農產品的損耗率差別很大。如果沒有冷鏈物流體系,生鮮農產品的腐損率可能達到20%甚至30%,腐損率高也導致農產品價格提升和企業經營風險增加。
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存在短板,還體現在生鮮農產品主要集散地即農產品批發市場環節。
王沁分析認為,目前,農產品批發市場雖然是市場化的密集供貨單位,但在組織方面是凌亂和松散的。長期以來,導致農產品批發市場出現注重交易功能而不注重后勤保障功能,進而使得農產品批發市場沒有形成配套健全的物流中心。
“重點抓住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銷地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加快城市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健全銷地冷鏈分撥配送體系,創新面向消費的冷鏈物流模式,推動農產品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通知》表示。
在總體要求方面,《通知》還指出,通過2年時間,推動農產品冷鏈流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重要集散地和銷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工配送中心及零售終端冷鏈流通能力顯著提升,調節農產品跨季節供需、支撐農產品跨區域冷鏈流通的能力和效率繼續增強,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與此前的支持政策相比,此次印發的《通知》不僅明確將農產品冷鏈物流作為發展重點,而且提出將從“增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能力、提高冷鏈物流重點干支線配送效率、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冷鏈環境、統籌支持農產品市場保供”四個方面給出中央財政服務業發展資金的引導支持。
《通知》提出,在集散地、銷地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鼓勵建設公共冷庫、中央廚房等設施,加快綠色、高效、低碳冷藏設施應用,完善物流集散、加工配送、質量安全等功能,增強流通主渠道冷鏈服務能力。
在下達補助資金方面,《通知》表示:“中央財政有關補助資金分年度下達,具體金額結合有關各省工作基礎、發展指標、績效評價等因素確定。2022年對相關省先行撥付部分資金,2023年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對通過績效評價的省撥付剩余資金。補助資金由有關各省按照上報的工作方案統籌安排使用。鼓勵地方統籌用好自有財力,落實到具體項目。”
根據商務部5月25日公示的信息,天津、黑龍江、江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7個省擬納入中央財政服務業發展資金補助名單。
賴陽認為,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前期,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和降低損耗率,從而節約大量的農產品資源。
“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給予政策支持是發達國家的通用做法。”賴陽舉例稱,在日本,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要為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支持,一些村鎮的冷鏈物流設施上會明確標注各級政府的支持金額占比。
“流通領域的基礎設施應當由政府給予支持,這對于冷鏈物流的初期發展非常重要。”賴陽表示,越來越多的支持政策出臺,可以幫助企業將農產品流通質量提高到更高的層級,特別是在提高農產品流通需求端的質量方面。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隨著消費市場對生鮮食品品質化、安全化的消費升級,需求側呈現出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的特征,需要冷鏈供給側進行相應的調整,在滿足消費者吃好、吃飽的前提下,逐步朝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營養”的方向發展。
“這一切不僅促使冷鏈物流服務供給發生前所未有的調整和改變,而且需要冷鏈物流行業內部協作體系進行相應的重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冷鏈行業的組織結構、市場結構、服務結構及流程結構,完善高品質生鮮消費品下行通道。”袁帥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農產品市場保供企業不斷迎來政策支持。在統籌支持農產品市場保供方面,《通知》指出:“有關省(含2021—2022年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支持省)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將獲得的2022—2023年服務業資金支持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補助資金,適當用于支持農產品市場保供工作。對于2022年以來承擔相關流通保供任務并受到疫情影響的冷鏈物流企業,地方可結合實際統籌支持。”
在政策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的同時,王沁認為,在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加強管控國內物流地產資源,提供更多金融傾斜政策,對于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整體流通能力同樣重要。“冷鏈物流發展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中國物流地產尤其是倉庫等重資產的投入普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但在解決‘最先一公里’問題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小,重資產布局不合理,這也會導致農產品的腐損率居高不下,進一步影響農業經濟。”(以上來源:中國經營網 記者 張孫明爍 張家振 上海報道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認為,保持冷鏈供應鏈的良性循環,對于保證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價值。
隨著消費市場對生鮮食品品質化、安全化的消費升級,需求側呈現出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特征,需要冷鏈供給側采取相應的調整,在滿足消費者吃好、吃飽的前提下,逐步朝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營養的方向發展。這一切不僅促使冷鏈物流服務供給發生前所未有的調整和改變,而且需要冷鏈行業內部協作體系相應地進行重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冷鏈行業的組織結構、市場結構、服務結構及流程結構。完善高品質生鮮消費品下行通道。接下來要抓住新型城鎮化建設機遇,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中小城鎮和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下沉,優化縣域地區終端零售網絡“冷環境”。支持升級改造連鎖超市、農貿市場等零售網點,完善終端銷售冷鏈配套設施;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強供應鏈建設,完善產地倉、中心倉、前置倉等冷鏈設施,線上線下相結合促進冷鏈流通。鼓勵供銷、郵政快遞、交通運輸、電商企業等共建共用冷鏈物流設施,提高冷鏈資源綜合利用率,擴大優質消費品供給。
冷鏈物流高質量建設與發展要向智能化、科技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升級,冷鏈行業及其他鏈條組織要加大冷鏈物流設施、技術的資源投入,新技術將為冷鏈物流賦予更高價值。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冷鏈物流專業領域逐步滲透,冷鏈物流全鏈條進一步實現技術賦能,逐步構建智能化冷鏈物流體系。冷鏈物流是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高效暢通、融合互補的有力支撐,這也是響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具體行動,更加是踐行鄉村振興,綠色經濟,雙碳的保障環節。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