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智商稅困局,益生菌如何為自己正名?
“ 好菌株、高活菌、真功效才是益生菌產品的護城河。”
文:Carol He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益生菌市場有多熱? 在2021年雙十一期間京東開場4小時內,益生菌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310%。在天貓淘寶平臺保健食品/膳食營養補充食品一級類目中,僅2021年Q1益生菌相關商品的銷售額就達到18.6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00%。 從大眾最熟知的改善腸道健康功能,到如今利用益生菌促進體重管理和提升免疫力,益生菌被挖掘的功能訴求越來越多樣,品牌在菌株、添加量、服用形式上的運用組合也層出不窮。然而隨著消費者對益生菌的關注越來越高,“智商稅”、“功效甚微”等有關益生菌的爭議也隨之而來。品牌如何打消消費者質疑?益生菌產品該如何跳出“智商稅”的怪圈?
菌紅是非多:常被誤解的益生菌
MordorIntellgence預測,全球益生菌市場預計在2024年達到768.5億美元,2019年至2024年的年均增長率約為7.5%,而國內益生菌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天風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市場份額超800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接近千億元,年平均增速約14%。
益生菌酸奶、益生菌麥片、益生菌飲品、益生菌糕點、益生菌面包等,圖片來源:暢輕、西麥、暢意、光合星球、豪士
作為與腸道健康緊密關聯的功能性原料,益生菌早已在日常食品及功能性食品中被廣泛運用。除了人們最常見的益生菌酸奶,谷物、烘焙食品、飲料等產品中都逐漸出現了益生菌的身影,含有益生菌成分的食品飲料也更受大眾的喜愛。
然而隨著益生菌的功能不斷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智商稅”、“虛假宣傳”等質疑和爭議也隨之而來。 一方面,盡管有足夠的研究能證明益生菌的功能性,但益生菌應用在食品領域中能否達到同樣的功能效果仍有待驗證。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將“益生菌”明確定義為“當攝入足夠數量時,對宿主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從定義中就能看出,“足夠數量”的“活”菌是功效實現的關鍵。然而從原料生產加工到安全到達人體的作用部位,益生菌需要歷經多道生死門檻。
功效的實現,要經歷重重關卡
首先在益生菌原料生產時需要控制一定的溫度、濕度范圍并保持潔凈。不同的原料配方、加工工藝、生產環境都會影響益生菌的存活率。在運輸存儲過程中,溫度和環境的變化也會對益生菌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復雜的人體消化系統則是益生菌最后但最困難的一關。益生菌進入胃腸道后,需要經過消化道胃酸和膽鹽環境,才能順利抵達腸道,定植腸道發揮功效。益生菌的功效往往取決于是否有足夠數量的活菌能夠經過胃腸道環境抵達腸道,并在腸道定殖,發揮其功效。
圖片來源:Probiotic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and Colonizatio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A Long Journey
在人體內定植后,益生菌還要與有害菌爭奪生存空間,從而調節并恢復腸道內環境和免疫功能。因此我們還需要維持較長的服用周期,給益生菌打敗有害菌占領優勢并趨于穩定留有充分的時間。
有效穩定+功效驗證是關鍵
很多益生菌產品會標注益生菌添加量,卻極少標注有效活菌量,考慮到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損失,出廠后的益生菌產品中活性益生菌的含量一定會少于出廠時的數量。實際起作用的菌群數量減少,所宣稱的功效自然也會和消費者的產品體驗形成落差。
同時,大眾對益生菌功效的認知以及對益生菌產品的安全性缺乏了解,品牌通過人體試驗、國家保健食品批文等對益生菌產品的功效和安全性進行科學驗證也至關重要。 挑選有效穩定的益生菌菌株作為原料,并通過工藝保護益生菌使其在人體內產生作用是益生菌實現功效的基礎,而通過人體實驗驗證功效并獲得國家保健食品認證,則是評估益生菌功效的力證。
深諳益生菌健康科學,仙樂健康憑借深厚的技術經驗,在菌株選擇、活菌數控制、產品背書等方面早早布局并持續深耕。作為深耕益生菌領域多年的技術型企業,仙樂健康又是如何應對“智商稅”這個怪圈呢?
藍帽子力證:用好菌株、高活菌、真功效建立品牌護城河
據悉,國內營養保健品行業代工巨頭仙樂健康在益生菌領域又有新動作,不僅再次與全球益生菌原料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更相繼推出維樂維牌益生菌粉、益生菌2.0壓片糖果、GANEDEN BC30?益生菌接骨木莓軟糖等一系列益生菌產品,其研發的維樂維牌益生菌粉還在核心期刊發表。那么仙樂健康是如何從核心配方、菌體保護及功效驗證等方面提高維樂維牌益生菌粉的消費體驗的呢?
益生菌搭配益生元+包埋技術=更多活菌優勢圖片來源:維樂維
在配方設計方面,維樂維牌益生菌粉采用3種益生菌+2種益生元的原料組合。
三菌聯合,能保證菌株多樣化,定植腸道不同部位。羅伊氏乳桿菌LR-168具有強腸道黏膜黏附能力,能分泌出可以抑制腸道多種有害菌的抗菌物質;嗜酸乳桿菌LA-99能補充腸道有益菌,抑制病原菌,幫助建立腸道菌群平衡;動物雙歧桿菌BB-115除補充腸道雙歧桿菌,其在腸道還能產生短鏈脂肪酸、合成多種維生素等多種人體必需營養物質。采用低聚果糖、抗性糊精雙益生元組合,為三聯菌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更好地促進菌株在腸道功效的發揮,增殖腸道乳桿菌和雙歧桿菌,調節腸道健康的微生態平衡。
同時,菌株在生產凍干過程中采用特殊包埋技術用三層外衣保護益生菌活性。最內層用非還原糖類特殊分子維持菌體結構芯材,第二層用特殊結構酪蛋白封裝養源、穩定活性,最外層使用精細配比的復合寡糖及多糖阻絕溫度、濕度及氧氣等環境壓力。
圖片來源:仙樂健康
每袋1.5g益生菌粉中添加96億活菌,效期內活菌數≥3億/袋。效期內活菌數遠超90%以上的國產益生菌批文產品。
人體實驗+健字號批文=更具說服力的功效驗證
除了開發獨有的活性保護技術,仙樂健康還通過CDC動物試驗及人體試食試驗進行腸道健康功效驗證。人體試食試驗期間不改變受試者原來的飲食習慣,保持正常飲食。在試食開始及結束時分別采集受試者糞便進行腸道菌群及安全性指標檢測。在服用產品14天后,試食組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與試食前相比顯著增加(p<0.05),試食后試食組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些試驗結果都揭示了維樂維益生菌粉的確具有調節人體腸道菌群的作用。
維樂維牌益生菌粉CDC人體試食實驗
2020年,維樂維牌益生菌產品獲得國家保健食品批文,成為仙樂健康硬核產品力的強大背書。目前,仙樂健康所擁有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批文持有量穩居行業內前二。
搭建平臺優勢,益生菌創新更多元
從原料篩選到專利技術應用,再到越來越多的產品獲得國家批文,將益生菌的作用從基礎理論落實到臨床數據和文獻認證,這些優異的產品競爭力與仙樂深耕益生菌行業搭建技術平臺的基礎密不可分。
Foodaily了解到,早在2014年,仙樂就設計建造了獨立益生菌生產車間,并以接軌國際的標準嚴格施行。在十萬級潔凈度(醫藥級)的潔凈車間內,設有能防止交叉感染的獨立空調系統,嚴格控制益生菌車間的溫濕度,確保產品菌株活性。據悉,仙樂健康在去年還備案通過了益生菌固體飲料新企標,這一標準下生產的產品活菌數指標高于國標(GB 7101)下限100倍,效期內活菌數達108CFU/g。
仙樂以產品價值為核心的益生菌產品開發,奉行“4個Only”原則。只選擇國際頭部益生菌供應商,只選擇臨床驗證有效的益生菌菌株,只選擇經實驗驗證穩定的益生菌配方以及選擇篩選高阻隔氧與水分、適合益生菌活性穩定的材質作為產品包材。
如今,仙樂已與Lallemand、科漢森、Kerry等全球多家益生菌原料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并基于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持續的工藝創新,推出了功能及劑型選擇更加細分的益生菌產品。
在腸道問題上,仙樂健康圍繞腸道健康的不同具體訴求“對癥下藥”。維樂維牌益生菌粉側重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的需求;針對嬰幼兒及兒童,仙樂健康與全球益生菌領先品牌科漢森達成中國區獨家戰略合作,選用聯合國糧農組織背書、擁有450+臨床文獻支撐的菌株LGG與BB-12,同時添加嬰配奶粉中的新晉明星原料乳脂球膜、仙樂健康自主研究的定向增殖雙歧桿菌的益生元等原料推出BG益生菌固體飲料;而針對國人腸胃不適,對Hp關注度持續攀升的情況,仙樂考慮到硬膠囊產品體驗不佳,結合中國人群對功能食品的劑型偏好推出快速緩解不適的羅伊氏乳桿菌固體飲料。 接骨木莓益生菌軟糖(低糖),圖片來源:仙樂健康
隨著對益生菌產品越來越了解,消費者開始意識到益生菌的價值遠不止腸道,對益生菌的功能訴求也越來越全面。除了腸胃消化健康,提升免疫力、女性健康也逐漸成為消費者較為關注的功能訴求。伴隨營養健康品零食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有趣小巧的軟糖等形態更加戳中年輕人的喜好。
益生菌壓片糖果,圖片來源:仙樂健康
仙樂健康也緊跟市場需求腳步,突破讓益生菌在軟糖中存活的技術挑戰,推出一款低糖型接骨木莓軟糖,添加具有調節腸胃、增強免疫力的GANEDEN BC30?益生菌(*GANEDEN BC30?是Kerry集團的商標),保證效期內菌株數量,確保產品有效。這款益生菌軟糖可做到無糖配方,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年輕女性與媽媽們都不用擔心產品給自己和孩子帶去“甜蜜的負擔”。此外,針對女性私處護理,蔓越莓三聯益生菌壓片糖果配方采用三重益生菌結合蔓越莓果粉和亞麻籽提取物,清潔配方,調節私處內生環境,提高抵御能力。
總結
益普索社媒研究數據顯示,益生菌品類線上聲量在最近半年增速表現突出,達29.2%。其中訴求、品牌、菌種和場景是大眾最關注的話題。隨著益生菌應用的廣度和深度的增加,消費者對益生菌的認知和期望也逐漸升高。
當消費者明確認知益生菌實現功效的必備條件,品牌也需要落實益生菌應用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增加產品的體驗度,益生菌產品才能真正獲得大眾發自內心的認可與復購。
從提高益生菌活性到專利及批準保健食品背書,仙樂在益生菌產品的深耕無疑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可靠的體驗。Foodaily相信,當更多的品牌開始意識到益生菌行業的品類痛點并洞察到消費者的健康訴求,在這個迅速發展的窗口期,也能成功突圍,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參考資料:1.《益生菌品類趨勢洞察》Ipsos
2.《千億高活性,益生菌市場的自我救贖》Foodaily每日食品
3.《腸道健康之益生菌品類洞察》Ipsos
封面來源:Probiotics: Hype and Hop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