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微旅游”持續升溫 將打造全域旅游新路徑
受疫情影響,作為聚集性、流動性、接觸性較強的旅游業,其恢復發展面臨一定挑戰。而隨著全國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以及端午假期的臨近,旅游業呈現回暖態勢。
旅游業期待恢復
近日,國內多地景區紛紛宣布從6月1日起實施門票免票優惠。
5月29日,張家界市委旅游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宣布將在2022年暑期實行系列旅游優惠政策。5月30日,陜西華山景區宣布,華山景區面向全國游客實行免門票政策(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和有本土疫情地區除外),政策實行時間為2022年6月1日至6月30日,游客須提前一天進行預約。5月30日,青島宣布自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青島市新增11家國有A級旅游景區面向國內外游客免門票開放。
隨著上海疫情防控形勢趨于穩定,上海市于5月31日發布了《關于促進上海旅游行業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恢復發展新12條”),幫助旅游企業解決恢復生產經營面臨的堵點、難點,實現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表示:“旅游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產業,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上海旅游業造成巨大沖擊。這次‘恢復發展新12條’政策堅持減壓力與增活力,降成本與增效能,提振信心與穩定經營相結合,希望新政策的出臺,能夠幫助旅游企業解決恢復生產經營面臨的堵點、難點,助力企業實現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旅游在經受疫情巨大沖擊后呈現緩慢恢復的態勢。未來,以短時間、近距離、高頻次為特點的“輕旅游”“微度假”“宅酒店”或成為熱門選擇。
“微旅游”逐漸升溫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受各地防控政策影響,以本地游、周邊游、短途自駕游為底色的“微旅游”成為釋放休閑旅游需求的重要選擇。據悉,“微旅游”具有“近距離、短行程、高頻率、慢休閑、高品質”五大特征,是高質量發展下游客對高品質、本地化、深度游產品持續追求的結果,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市場主體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結果。
“內丘縣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微旅游’這一文旅產業新增量,在全面梳理旅游資源和分析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精準定位,繪制藍圖。”河北省內丘縣文旅局局長張占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近年來,河北省內丘縣圍繞“全域旅游盛縣”戰略定位,積極推動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并于2019年成功創建為“河北省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與此同時,內丘縣還聚焦扁鵲、邢窯等地方特色文化,預計在未來5年,規劃投資45億元,高標準抓好扁鵲廟創建5A級景區、中國邢白瓷小鎮、仙人湖紅鼻子成長休閑樂園等一批重點特色文旅項目,打造一批龍頭精品,促進全縣旅游產品提質增效。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內丘縣將聚焦‘微旅游’這一文旅行業新增量,圍繞文旅產業‘提量、提質、提名’,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領,堅持‘外抓引資,內強基礎’雙輪驅動,積極探索后疫情時代全域旅游發展新路徑,做足全域旅游‘大文章’,努力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干在先、走在前’。”張占鋒說。(以上內容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記者 孫兆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自新冠疫情席卷以來,旅游業受到的沖擊很大、損失也十分慘重。雖然之后有所恢復,但反反復復的業務成本相當大,旅游企業挑戰不斷。門票降價必然會的旅游業帶來促進作用,但是我認為這是短期的提振效益手段。
旅游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與其它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新業態也在不斷涌現,對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綜合帶動作用更加凸顯。通過旅游飽覽祖國秀美山河、感受燦爛文化魅力,有力地提升了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紅色旅游、鄉村旅游、旅游演藝、文化遺產旅游等蓬勃發展,旅游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面發揮了更大作用,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領域,更加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振興支撐點!
當前旅游業發展,我認為要具備充分深刻的認知,打破傳統的經營觀念,首先,我國已全面進入“碎片化旅游時代”,90后新消費主體的登場,正自下而上地加速著供應鏈的迭代,消費移動化、需求個性化、目的地IP化、產品細分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其次,要推進區域旅游合作體系建設,加速旅游業態標準化推進,完善執法監督體系、旅游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旅游業“軟實力”,將傳統旅游與數字技術、電子商務、直播、融媒體等有機結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切實提高旅游業等第三產業服務的質和效。最后,文旅融合是旅游目的地實現全域旅游的重要途徑。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資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場。要以旅彰文,讓旅游助力文化傳承,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文化和旅游的結合,實現進一步拉動內需、踐行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繁榮市場、擴大就業、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揮“文化+旅游”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打造智慧全域旅游升級態勢,提高旅游業務的綜合管理和運營能力,創建優質的旅游生態環境,提升旅游的服務品質。
隨著5G、VR、AI等數字技術日臻成熟,以及近些年新冠疫情對旅游業的沖擊,數字化旅游更多的場景正在加速落地:智慧景區、云旅游、元宇宙……當傳統旅游產業與科技相遇,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應運而生。科技賦能,讓旅游產業的發展擁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技術橋梁的搭建,也讓旅游有了更加具體的場景,我認為在后疫情時代消費市場將迎來一場更深刻的變革,以線上升級消費和創新體驗為代表的需求,將加速旅游產業融合駛向在云端升級的快車道。
產業融合是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新選擇,并逐漸成為產業提高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跨界融合,充分發揮旅游業其自身極強包容性和產業帶動性的特點,讓“旅游+”成為多產業發展“增效器”,成為帶動產業振興的串聯,通過旅游業第三產業,與一產融合,帶動拉動二產,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如此能夠進一步提振旅游產業的經濟效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