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醬趟出了這些大坑,對切換到小程序上的你是不是有超大幫助?
圖|果醬音樂創始人鄒揚
果醬音樂用2年時間沉淀了350萬用戶到訂閱號上,APP留存用戶100萬,當果醬音樂小程序上線2個月后,用戶數就到了200萬。
今天訂閱號很大比例已遇到用戶增量成長瓶頸,觸碰到了天花板。是不是小程序會成為自媒體又一次規?;砷L的機會?“見實”帶著這些問題和果醬音樂創始人鄒揚長聊。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不過,從內容切換到小程序,什么都變了。
用戶變了。果醬音樂公號中女性用戶占比25%左右,男性粉絲為主。到了小程序上女性用戶占比特別高,達到40%—45%。
年齡變了。果醬音樂公眾號年齡層次在25歲—40歲之間,占比最高的是30—35歲,到了小程序占比最大的是16歲到30歲之間的用戶,更年輕了。
行為變了。鄒揚發現,果醬音樂小程序變成了一個社區,是更加碎片、門檻更低的一個互動交流平臺。里面追星、討論、閑聊的用戶特別多。
產品變了。過去只是音樂行業自媒體,現在,成了在微信之上構建的新的關系產品、新的社區。過去關注媒體,現在要深度理解“關系”、理解“社交”。
工作方式變了。過去做自媒體時一心做爆文,現在團隊一分為三,分別做活躍、做轉化、做變現。
幾乎過去熟悉的、習慣的工作方法和邏輯都發生了變化,無一適用。如果要說感受,見實(微信號:見實)在和鄒揚長聊的過程中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些。不僅是自媒體,可能連許多APP團隊、傳統的互聯網公司切入到小程序后,都會發現巨大的變化和不同,果醬音樂的這些思考和沉淀,就成為業界很好的參考。現在,我們將鄒揚的試錯與沉淀和盤托出,供大家參考。
如下,ENJOY
‖見實‖ 自媒體、小程序、電商三者的關系是怎樣的?
鄒揚:我們算是草根團隊創業,當年也沒什么太好的切入點,自媒體算是門檻比較低,于是就先進了自媒體。一開始創立果醬音樂公司時,只想為“音樂人”和“用戶之間”創造一個更好的傳播渠道,這是創立公司的初衷。
媒體對于我們而言,是通過內容獲取流量,動機十分單純。目前自媒體已做到一定規模,但是相比真正要做的事情,連接音樂人和用戶的體量還是偏小。
果醬音樂做小程序社區是為了把流量擴大、內容形態更豐富、產品形態更豐富。我們大的戰略是:“小程序是擴大流量規模,內容電商是流量變現?!?/p>
我們而言,什么工具能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規?;鲩L的目的,就去用什么工具。未來如果再有比小程序更厲害的工具,我們也會果斷去選擇。
‖見實‖ 從自媒體到小程序有什么不一樣?
鄒揚:做自媒體的這兩年時間,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有用戶和流量基礎,讓我們做小程序起量會很快;
第二個好處是,畢竟是在音樂行業做自媒體,并且是跟傳統媒體完全不一樣的媒體,經過兩年多的內容沉淀,對于年輕用戶喜歡什么樣的內容,我們非常有感覺。
所以,沿著這個思路去做一個符合年輕人調性的社區,這個感覺我們也有。賦能的話,果醬音樂自媒體產品形態雖然簡單,但在業內還是賦予了果醬音樂很強的品牌勢能,所以小程序還是叫「果醬音樂」。小程序開發出來后沒多久,帶來很多的自然流量都是通過品牌影響力本身吸引過來的。
‖見實‖ 果醬音樂小程序4月份上線以后,自媒體用戶和小程序用戶,交叉比例大概什么情況?
鄒揚:果醬小程序上線初期,第一波的流量是通過公眾號帶過去,上線第一個月重合度至少有70%,占比還是比較大。
第二個月已經將比例降低到40%,也就是60%的流量是來自于其它方面。
這60%其實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會話框”分享傳播;
第二個是“下拉框“。40%占比是對話框,20%占比是下拉框。下拉框的占比還是比較驚喜,因為這個代表著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
‖見實‖ 現在小程序和公眾號有多少用戶,日活和日用戶新增是?
鄒揚:目前小程序最新用戶總數據是200萬。公號是350萬用戶、整體用戶重疊占比不超過30%、現在日活是10萬。有一個驚喜的是,自從果醬音樂小程序“藝人榜單”上線后,日新增用戶差不多能到5萬,日常狀態的時候一天3萬左右。新增用戶的第三天留存,可以做到20%左右。
(圖1:果醬音樂小程序數據呈現)
果醬音樂小程序《創造101》總決賽前夕的數據呈現。單日新增用戶4萬,單日PV 60萬,這是在幾乎沒有運營的情況下。從中能看到,用戶在微信中也有討論音樂輿論的強烈需求,粉絲會自發組織來小程序社區討論與節目相關的各種話題。
(圖2:果醬音樂小程序數據呈現)
果醬音樂小程序的新增留存在20%~30%,微信之上構建新的社區新的關系,看來是可以被走通的路,也符合“音樂粉絲的社交討論需求”。
‖見實‖ 小程序用戶畫像和公眾號用戶畫像有什么區別?
鄒揚:公眾號里面女性占比只有25%比較少、男性粉絲特別多和“軍武次位面”很像。但是,果醬小程序社區女性用戶占比特別高,女性占比40%—45%。
也去想這個后面是什么原因:發現小程序畢竟是一個社區,社區是一個更加碎片門檻更低的一個互動交流平臺,在里面追星、討論、閑聊的用戶特別多。
為什么女性樂迷特別多,也是由于近期《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這些綜藝節目比較火,很多粉絲迷會來果醬小程序里來討論、互動。同時,選秀節目本身女性受眾比較大。所以可能是通過這兩個的大的綜藝IP,幫我們引來女性用戶流量過來,導致女性占比比較高,這是第一個區別。
第二個是區別是,公眾號年齡層次在25歲—40歲之間,占比最高的是30—35歲,也是年齡比較大的一批人。自從上線果醬小程序后,用戶年齡段發生了明顯變化,一下子把用戶年齡拉低了、更年輕了,占比最大的是16歲到30歲之間的用戶。
除了和引入的內容有關系之外,從運營的角度,還刻意把社區內容做得很輕。有針對性的去圍繞一些大的綜藝IP去做內容。果醬小程序剛好上線的階段,也是恰好趕上《歌手》總決賽,后續又碰到了《偶像練習生》,又碰到了《創造101》。
從內容輸出的角度,刻意圍繞這些IP做社區內容,從這個點看也是用戶更年輕的原因之一。
‖見實‖ 關于做內容,團隊目前是怎么劃分的?
鄒揚:現在確實把整個內容團隊拆分成了三條線,原來是流量為王,什么東西都要寫10萬+爆款,發現越是一心追求10萬+,越是寫不出10萬+。于是,把寫作團隊拆成三類:
第一類:提活躍,用來維護公眾號人設的寫作團隊,為留存增加活躍度,專門做跟人設相關的文章,有沒有熱點無所謂;
第二類:做轉化,專門做轉化的寫作團隊,在人設基礎上怎么去往電商轉,怎么往小程序轉,或是往活動轉、廣告轉,就是專項生產以轉化為主的內容;
第三類:漲流量,純做流量的內容團隊;
果醬整個內容團隊,自從拆分成三類寫作團隊后,對于各種傳播素材的拿捏,現在更是有感覺。
‖見實‖ 從自媒體到小程序,剛開始初期有沒有迷茫過?有沒有遇到難度很大的坑?
鄒揚:團隊進小程序賽道是比較冷靜的。從2017年1月份小程序剛出來的時候,團隊就開始關注,足足看了一年的時間才決定進來。當時也很猶豫,跟大家其實也差不多,就覺得是一個“即用即走”的東西,同時用戶留存也沒法做,大家一致認為還是APP踏實。
我們也是一直在看,一直在看。
直到大概微信小程序迭代50多個版本之后,那個時候我們判斷說:“小程序已經能滿足開發者之前做APP的要求?!币约拔覀円部戳撕眯┢渌I域還不錯的案例,比如說有車以后、軍武次位面......等等,都是垂直領域的內容小程序。
后來快速做決定,徹底進來。
‖見實‖ 開發小程序和原來APP的這種開發的邏輯,有什么特別明顯不一樣的?
鄒揚:一個最大的好處是,做APP特別麻煩,要招安卓工程師又要招IOS工程師,還要做各種機型的適配,目前開發小程序這些全都不用想,微信已經幫我們解決。
從研發和開發的代價上來說,少了很多麻煩事。從開發的角度,APP基本上一周只能迭代兩個版本,小程序一天就可以迭代兩個版本。開發思路上確實很大轉變,因為APP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考慮很多。APP畢竟是完整的產品,是一個完整的小生態,小程序要無時無刻的去想怎么去結合社交方式進行開發。
我認為最大邏輯的不同是,小程序要圍繞社交關系來做,APP就不用。目前我們的研發團隊人才儲備非常足。
果醬音樂小程序,現在全部都要利于社交傳播來想,上線什么功能能不能消磨社交聊天里一些增值的時間?是我們要考慮。于是,也導致我們,在開發任何內容板塊時,也必須圍繞社交來想內容。
‖見實‖ 4月份上線,到現在總體用戶量是200萬,這兩個月期間有沒有大的增長點?
鄒揚:有兩個增長點印象比較深。
第一個是,最近剛剛上線的《創造101》榜單,日新增用戶翻兩倍,現在當天有5到6萬的增長,整體流量直接翻三倍,原來的PV每天是20萬,現在到可以到50萬—60萬。上了榜單之后增長蠻瘋狂的。
后續綜藝榜單這類內容,也會變成一個常態,還會做音樂人榜單,包括獨立音樂、流行音樂人,這些榜單之下還會開一些專項榜單,專門為綜藝節目。比如《明日之子》《中國新說唱》《中國好聲音》都要開播了,也會專門為這些綜藝做榜單。
這一領域的內容是增長比較大的。
第二個增長比較大的是“視頻feed流”?,F在做的還比較隱忍,小程序產品形態,果醬音樂可能是第一個做視頻feed流的。上線之后用戶訪問時長直接翻倍,沒有“視頻feed流”之前訪問時長只有1分鐘左右,用戶之前只是看完一篇文章,看一個視頻就走,現在總體用戶訪問時長到了2—3分鐘。
‖見實‖ 小程序和APP之間獲客有什么不一樣了?
鄒揚:APP做了有半年的時間,有100萬的裝機量,日活也就三、四萬,做APP真的很累、很累,APP獲客我們沒有做過推廣,也不知道是多少錢一個。當年我們也嘗試過從微博和微信上拉人,往APP去導,用戶導的實在是太困難,除非做一個特別厲害的一個營銷活動才能有一些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的效果)。APP端不僅用戶增長周期很慢,代價也很大。
小程序真的是靈活,無論是公眾號還是自己做傳播,從來沒花過錢,生產好的內容就行。還有一個好處是小程序官方提供的數據后臺已經很完善,幫我們去看每天的數據增長和用戶畫像。 做APP的話需要自己開發數據分析后臺,很麻煩。
‖見實‖ 小程序運營推廣有做過哪些事?又得到了哪些啟示?
鄒揚:做過一些給用戶好處的事,比如送獎品、送紅包。確實能在短時間之內幫我們去拉到一些用戶,實際上回頭來評估這些用戶價值蠻低,真的蠻低。用戶量是沖上去了,帶來的這批用戶完全沒有留存。
后來我們反思這個事情,如果某一個功能是需要靠強送禮才能起來,那意味著這個功能不是特別的好。一定是要在產品本身已經得到用戶驗證的情況下,通過送禮錦上添花是可以做的。比如榜單也是典型的好的案例。
甚至還想過“趣頭條”模式,讀文章和看視頻直接給用戶“獎金文”,大概用了兩天,直接就撤掉。因為通過這個模式圈過來的粉絲畫像完全亂掉,和想要的人群完全不一樣。
當時看到一個現象是,之前小程序用戶是女性占大概40%左右,年齡層是16到30歲。用了2天去頭條模式后,通過送禮和送紅包的形式,引來的一批大量的老年用戶,而且很多是三四線,把我們想要的用戶畫像就會沖垮。
當時,也只是找了一些自媒體號做推送,還有一些自運營的小號、微信社群以及朋友圈發海報等等。
所以,我們一致認為這類方法不行,拉來的用戶不是我們想要的。
“啟示”就是說,做了這些事下來,在運營方面摸到些經驗。
啟示1:小程序的內容一定要“輕的去做,什么東西都要想得輕,足夠輕,才有可能做成社交屬性的內容“。因為公眾號文章實際上它的流量大頭是在朋友圈,到了朋友圈的內容,實際上還是比較重的,它必須要有足夠的讓你炫耀的價值,用戶才能有分享朋友圈的欲望。
和小程序流量模型完全不一樣,所以往輕的做,是運營的前提。如果內容做得很重,運營玩不動。
啟示2:因為以前我們在公眾號時代,更加注重人設(也就是用戶群),做什么內容是為用戶群考慮。但是小程序之后,因為是社區模式是一個非常開放的陣營,如果再去圈一批固定的用戶群,這個事就做不起來。
啟示3:內容盡量去圈一些大的音樂類IP,因為它能輻射到的人群足夠廣。刻意去做一些這種樂迷的生活方式類的內容。當然,和豆瓣聽音樂的用戶還不一樣,他們在豆瓣社區永遠是討論樂評,一起討論看什么演出,還是圍繞音樂的層面。
我們想的是:“一起聽歌的這些人,要談戀愛、要運動、也要開車。
我們看到的是,往這種更廣的層面去做內容生產會更好一些,讓內容的緯度擴大延伸出來。畢竟做的是,整個微信生態里的用戶,局限在音樂內容的話,實際上對于運營來說是不太對的,運營的思路也發揮不開。
‖見實‖ 做小程序內容,有哪些經驗、心得可以分享的?
鄒揚:目前自己體會最大的一個,千萬不能是用做公眾號的思路來做小程序。
我們犯過這個錯誤,第一版小程序上線的時候就是把公眾號的內容做了一個聚合,把所有公眾號的內容變成了一個“timeline流”,塞在小程序里面,也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分類。如果你也認為是,小程序好像必須要變成公眾號一個統一的入口,用戶就應該過來看,實操中發現這個思路完全是錯的。
如果把小程序當做和公眾號的一樣去瀏覽的工具,完全沒必要絕對是雞肋。因為:“公眾號的場景是朋友圈,小程序場景是社交,這個坑能不踩還是別踩?!?/p>
但是發現有很多團隊,從自媒體往小程序都是在這樣做。所以如果還是做成一個像圖文媒體內容聚合流平臺一定不行。真的沒有什么太大價值。
也看到現在市場上有一些還不錯的,但是也是按照這個思路來做的,具體的名字不能說,因為都比較有名。也就是說,按照這個思路來做,能框住自己的用戶是沒問題,但是如果想讓用戶在上升一個臺階,暴增到一個量級,很難做到。
最大的經驗就是,一定要基于社交來做小程序。自己也總結出一個經驗,就是小程序要有命獨特價值的存在,一定不會超過這兩點:
第一是,必須是有利于社交生態的娛樂內容,一定是娛樂內容,是輔助微信社交生態的娛樂內容?!昂谶恰本褪堑湫偷膴蕵穬热?,包括“拼多多”,我也認為算是娛樂內容中的一類。
第二是,必須是有利于用戶聊天的輔助工具,包括紅包,群助手,投票,這種類型的工具。
一個是內容,一個是工具,這兩類剛好是騰訊兩大戰略方針。騰訊大的方針是做“內容和連接器”。我認為“你能幫微信生態,把內容填充的更好,能幫社交生態的連接器做得更好,這兩類小程序是最有用的?!彼越ㄗh開發小程序的團隊,一定要從兩個點去走,一定不會錯。
‖見實‖ 現在有遇到什么問題?
鄒揚:還是覺得一天3—5萬的增長,還是慢。
畢竟現在小游戲和電商都很瘋狂,這類小程序也是踩在了正確的節奏上。當然小游戲也有問題,游戲也是一陣一陣的,做完了之后,下一步流量該怎么做,用戶該怎么沉淀,這個問題都是共存在的。
所以我們也在思考,也可以馬上做個小游戲往社區導流量,但是導完了又能怎么樣呢?就是從用戶快速增長的角度導流量,產品和流量手段兩者之間的權衡,現在我們想的還不是完全明白。
‖見實‖ 用戶增長還要去深耕哪些事?
鄒揚:利用音樂行業天然的優勢,做榜單是第一個。因為一個明星是一個社群;
第二個是,去圍繞綜藝的IP去做內容,目前還沒上線,后面會上線,會圍繞一個又一個的綜藝節目來去匹配用戶想要看的內容,讓用戶通過果醬音樂小程序社區提供的內容,做預測、做互動等等,會基于這些玩一些社交裂變的事情。
IP也是我們想做的,去往人群的生活場景去劃分更多場景,比如“晚上睡覺的場景要聽什么歌曲”、“開車場景要聽什么歌曲”等等,滿足更多碎片化場景的需求,來做各種裂變。
也相當于跨領域覆蓋各領域的不同場景,通過音樂的方式去做“顆?;眰鞑ァ_@類事情以前公眾號、APP時代都完全沒辦法做,小程序可以無孔不入地去做這些事情。
我們定義果醬音樂的戰略方向是:“輕社區+娛樂內容”,因為果醬本身做內容并不太強、動能也并不是很強,但是有能力駕馭、利用好內容來做社交化的連接和互動,這是我們擅長的。
‖見實‖ 自從開發小程序之后,來的用戶更年輕了,還有更明顯的一些特點嗎?
鄒揚:用戶行為的不同,他們討論的欲望比公眾號要大很多。
‖見實‖ 關于用戶增長,接下來還有哪些是將要做的嗎?
鄒揚:會開發一些小游戲,比如猜歌、節奏大師等等這種類型。
‖見實‖ 小程序你們是怎么認為的,業內你們是怎么討論的?
鄒揚:小程序直到現在我覺得還是各占一半一半,雖然看起來聲勢浩大,至少有一半的人還是不相信小程序這事能成。其實并不是這個事能不能成本身,認為是觀望的一撥人可能沒想明白—到底通過小程序能獲得什么?
問了很多人,都一致認為小程序沒什么可做的,本質上也有可能是沒想清楚能干什么。關于這個話題,我的理解是:“小程序本身并不是一個項目或者是一個產品,特別反對有些投資人說,“要投資小程序,要投資小程序”?!?/p>
小程序,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本身的商業模式和傳播路徑是現有的,不是為了干小程序而干小程序。小程序對我們的利好是,能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更大的戰略目標,有點像催化劑。
因為公司戰略和商業模式原本就擺在那兒,小程序只是加快了果醬音樂的成長速度而已。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