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保險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加速推進數字化建設成為不少險企的前進方向。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大型險企已經率先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將科技和自身業務相結合,探索數字化轉型;一些中小險企則借助與第三方合作等形式,推動科技創新賦能業務發展。
“目前,數字化轉型作為保險業優化體驗、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已經成為險企向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之一。”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保險業加快數字化建設是主動融入數字經濟發展大局、讓保險更加可感可及可靠的必由之路。保險業的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將大大便捷用戶的投保、理賠體驗,讓保險服務的可及性實現質的飛躍。
然而,目前行業在數字化應用方面仍處在較為淺顯的階段。險企如何更好地適應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應用技術手段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面臨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保險業的增長模式也從“機會驅動”轉為“能力驅動”,科學技術的應用必不可少。據艾瑞咨詢統計,2020年,保險業信息科技投入總金額達351億元,預計這一數值在2023年將達到546.5億元,且未來幾年可能仍會維持高增長的態勢。可以預見,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將進一步提升保險業發展動能,催生新的業態和新的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數字化在賦能保險業的同時,不可避免會帶來全新風險。今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多種與數字化轉型緊密相關的新型風險。例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算法愈發復雜,對模型本身需要做有效的模型風險管理;新技術廣泛應用下,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的風險點隨之增多,需要有效管控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風險等。
面對全新的風險,數字化賦能下的保險業面臨著多重挑戰。專家表示,保險業向數字化轉型亟須提升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從保險業自身經營來看,數據是行業穩健、持續、高效運行的基礎性保障。各家險企均十分重視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紛紛建立數據治理平臺,實現數據集中,并積極挖掘數據價值,支持數字化轉型。但是受限于歷史積累、技術資源等因素,部分公司數據治理成效不及預期,無法充分利用分散在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支持轉型。對此,《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險企全面提升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一是健全數據治理體系,制定發展戰略,加強制度建設和考核評價。二是增強數據管理能力,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三是加強數據質量控制,建立企業級數據標準體系,形成以數據認責為基礎的數據質量管控機制。四是提高數據應用能力,通過數據驅動催生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提高大數據分析對實時業務應用、風險監測、管理決策的支持能力。
從保險數字化發展現狀來看,其面臨的最核心問題依然是數字化人才的短缺,特別是領軍型復合型人才短缺。袁帥認為,保險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數據復合型人才,重點關注數據治理、架構設計、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專業領域。同時,積極引入數字化運營人才,提高金融生態經營能力,強化對領軍人才和核心專家的激勵措施。泰康在線副總裁陳瑋也表示,數字化轉型需要調動險企資源,鍛煉隊伍,為未來平臺化的持續迭代創新打好人才基礎。
數字化賦能行業轉型發展
面對多重挑戰,保險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任重而道遠。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頭部險企已采取了多種措施推進數字化轉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日漸成熟的新科技也被更廣泛應用。更有不少險企借助“元宇宙”的風口,探索將保險與“元宇宙”中的要素相結合。
據《金融時報》記者統計,去年以來,包括弘康人壽、長城人壽等機構已先后發布“數字員工”,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融合。國壽財險、泰康在線等機構則宣布推出“數字藏品”,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有業內人士認為,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元宇宙”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和變革是值得期待的。袁帥告訴《金融時報》記者:“保險業布局‘元宇宙’這一點毋庸置疑。保險業數字化是必然趨勢,數字化是‘元宇宙’實現的基礎,‘元宇宙’是數字化聚合深層次發展的呈現。通過‘元宇宙’實現數字空間與實體空間的鏈接,將加速和放大保險業提升金融服務的能力與機遇。”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告訴《金融時報》記者,保險行業需先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基本工作,再進行“元宇宙”探索。“由于‘元宇宙’對數據的應用,能借助高速計算、大容量存儲、高通量通訊傳輸實現即時操作,并且無需一些昂貴復雜的物理設備即可實現分析、診斷、模擬和調整、維護、糾錯等工作,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工作、生產效率。應用到服務方面,將會給客戶提供快速便捷、體驗感好的服務。保險業需利用數字化賦能,提高投保、理賠、投資、售后服務等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和服務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尋找易實現的應用場景,再實現‘元宇宙’應用落地。”鄭磊說。
科學技術是支點,業務轉型是內核。袁帥認為,要實現行業長期的高質量發展,本質上仍需要回歸保障、注重長期價值、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在數字化賦能的過程中,克服新技術帶來的風險與挑戰,打通線上線下渠道,通過生態化、品牌化、專業化,打造全生命周期風險保障和經營發展模式,用數字化手段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以上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 王笑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
圖片來源:互聯網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數字化是元宇宙實現的基礎,元宇宙是數字化聚合深層次發展的呈現。保險業是否要布局元宇宙,我想這一點毋庸置疑。保險業數字化是必然趨勢,通過元宇宙實現數字空間與實體空間的鏈接,我認為將加速和放大保險業金融服務的能力與機遇。其實,目前已經有不少保險企業在嘗試探索與元宇宙的結合,“數字員工”、數字藏品”已經在“落戶”保險業,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元宇宙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和變革是值得期待的。
保險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任重而道遠。數字化作為優化體驗、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已經成為保險企業向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之一。保險業的數字化是與生俱來的,保險業加快數字化,是主動融入數字經濟發展大局,是讓保險更加可感可及可靠。保險業的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將大大便捷用戶的投保、理賠,讓保險服務的可及性大大提升。時代在變,市場經濟環境也在轉變,保險業的增長模式接下來必將要從“機會驅動”轉為“能力驅動”。隨著中國保險行業發展的人口紅利和政策紅利逐漸消退,粗放式的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行業進入到平穩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想實現長期的高質量發展,就要回歸保障、注重長期價值、以客戶為中心,轉變經營理念,以客戶為中心;升級渠道能力,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產品服務,差異客群定制,通過生態化、品牌化、專業化和數字化,來打造全生命周期風險保障經營發展模式。
目前,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最核心的問題依然是數字化人才的短缺,特別是高層領軍型復合型人才。數字化建設發展需要管理層、主導層具備統籌能力的人才來落實實施,保險企業需要選聘具有科技背景的專業人才進入董事會或高級管理層。同時,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數據復合型人才,重點關注數據治理、架構設計、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專業領域。另外,積極引入數字化運營人才,提高金融生態經營能力,強化對領軍人才和核心專家的激勵措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