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流量耗盡,天價雪糕將何去何從?
酷夏又到了,咬一口掛滿冰茬的雪糕可以說是為身體降溫的不二之選。
想到這,小編來到了公司門口的小超市,在冰柜里隨手抓起兩支不認識的雪糕。
出門時,小編不禁感嘆:這不認識的雪糕……降溫效果就是好,一結賬心就涼了!
這往年那兩塊錢的雪糕都到哪去了?這小東西憑什么賣得這么貴?
小編趴在桌子上,將自己幻想成一名雪糕生產商,來思考雪糕奔向天價的原因……
1.生產商怎樣才能賺錢?
通常來講,生產商想賺錢的方法有兩種——薄利多銷or暴利適銷。
首先,我們先把目光瞄向第一個方法。
這時,我們會遇到各行業生產商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同行的無底線競爭。
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對手不再是同村的小作坊,而是全國根本數不清的大小廠商。
我薄利,可總有人比我更薄。
登上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看一看,某些用戶都把利潤都壓低到什么程度了!你們都不要掙錢的嗎?
我也想掙點錢??扇绻也话褍r格定到和他一樣的價格,就肯定沒人買我的呀!
怎么辦?降吧!
看來,當全網的商家都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時,只要有一個商家把利潤壓到極致,就會讓無數商家把利潤壓到極致。那么在龐大的基數下,就形成了一個破局概率為0的囚徒困境。
與此同時,我們雪糕行業還有幾個獨有的劣勢。
(1)準入門檻低。低端雪糕行業幾乎沒有什么價格壁壘,導致供應商嚴重飽和。
(2)分流嚴重。你們以為和賣雪糕的競爭的只有買雪糕的嗎?才不是呢!賣奶茶的、賣低溫奶的、賣甜品的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它們這些年都在發展壯大,而我們雪糕行業的年銷量卻是每況愈下。
(3)低頻次。一個反常識的冷知識:雪糕屬于低頻消費品。受季節等因素影響,雪糕的年銷量根本無法與奶茶等同類產品相比——每年的人均消費還不足3公斤。
我也想薄利多銷,可是我很快就發現了:多銷才能薄利,可薄利卻不一定能多銷!
什么?再???再薄就血虧了呀!
既然打價格戰沒有希望,我就只能把“暴利適銷”當作更好的出路了。
2.要的就是“糕貴”
我把顧客分成兩撥,A群體追求性價比,B群體追求流行性。
于是,在暴利適銷”思想的指導下,我開始討好B群體。
我把雪糕做的越來越好看,并和大廠搞聯名,編寫雪糕的幕后故事,找小紅書的大佬發發圖、種種草,說幾句“不在某某時間吃一只某某雪糕,即使未來成為人中龍鳳,都會為此遺憾”的話。然后,B群體就都過來了。
別看他們沒A群體人多,但是肯花錢、嗓門大,不僅大把大把地付銀子,還拍照發朋友圈,吸引了A群體的部分成員的光顧。
后來我知道,這叫營銷,而經過營銷的雪糕溢出來的價格,就叫做情感價值(品牌故事)和社交價值(發朋友圈得到的點贊)。
聽說當年哈根達斯和DQ也是這么走過來的。
畢竟在這個時代,物理屬性早就不是商品的唯一價值了。
誰沒有衣服穿?誰沒有雪糕吃?
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我吃你的雪糕,你總得給我個非你不可的理由吧!
由于這種雪糕的售價很高,所以每賣出一根,我能分給經銷商更多的利潤,他們就將這種雪糕擺滿了冰柜。
至于人多利薄的A群體怎么辦……這是一家剛剛逃出倒閉危機的公司該考慮的嗎?
3.當流量耗盡……
很快,我又遇到了新危機。
由于B群體是一個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的群體,復購是不可能的,我必須尋找更多的新顧客。
可隨著更多同行的涌入,高端雪糕賽道變得愈發擁擠,昂貴的推廣費已經回不了本了!
我知道,流量洼地已經被填平,我和后來者們都不能再享受到流量的紅利了。
于是,我把目光從流量移向了品牌。
流量,可以將產品立即送到特定的顧客眼前。它的優點是定位精準且立竿見影,缺點是沒有積累。
品牌,春風化雨般影響顧客的潛意識。它的優點是能產生持續的影響,缺點是不夠精準和時效性差。
品牌一旦成功建立,便可以成為能持續輸出的流量源,去替代那日益昂貴的流量費。
我知道,想獲得市場持續的認可,實現長期的盈利,就必須得完成流量向品牌的轉化。
那么,到底該如何建立起一個經久不衰的品牌呢?
關注我,為你揭開品牌營銷的奧秘。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