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耳朵經濟,網絡音頻平臺助力品牌“聲”入人心
談及音頻節目,大多數人的想法可能還停留在傳統廣播電臺,認為其早已過時。與之相反,如今播客、廣播劇、電臺等在線音頻形式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就拿播客來說,在微博上搜索“播客”一詞,你會發現不少年輕用戶表達著對播客的喜愛之情,有人甚至說到“沒有事情的話可以一直聽播客,即使有事也要忙里偷閑聽播客”。從數據上看,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我國的播客節目增長超過260%,用戶數突破8600萬人,也證明在線音頻已進入發展快車道。
圖源:微博
近期,尼爾森IQ發布的《入耳更入心,潤物細無聲——網絡音頻媒體價值研究》,就以喜馬拉雅作為音頻平臺的研究案例,詳細分析了領跑“耳朵經濟”的喜馬拉雅。結合報告內容,TopDigital將針對網絡音頻市場的機遇及其對品牌營銷的價值進行深度拆解。
01耳朵經濟悄然崛起,多維度布局前景廣闊
上下班路上聽電臺、健身時聽音樂、睡前聽有聲書……不論是純粹的音樂軟件,還是包羅萬象的在線音頻平臺,以聲音為載體的“耳朵經濟”已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如影隨形。
第三方數據顯示,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保持連續增長態勢,2022年在線音頻用戶規模預計達到6.9億人。2021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規模為220.0億元,同比增長67.9%,當前在線音頻行業已積累海量用戶基礎并保持連續增長態勢,2022年耳朵經濟將繼續發展,在線音頻產業大有可為。
信息來源:第三方數據
回顧來看,音頻傳媒作為一個專門內容領域,在國內生長和發展已有10余年歷史,經歷了傳統廣播與網絡音頻界限明顯的涇渭分明期、傳統電臺廣播數字轉型期、傳統廣播與網絡音頻發展融合期,如今進入4.0時代蓬勃擴容期。
與此同時,大眾的音頻收聽習慣從傳統廣播轉向網絡音頻的趨勢明顯。據尼爾森《入耳更入心,潤物細無聲——網絡音頻媒體價值研究》報告顯示,在調研樣本中,廣播用戶占48%,網絡音頻用戶占比88%,網絡音頻用戶基數更大。另外,傳統廣播與網絡音頻兼聽的用戶中,更常聽在線音頻的用戶占絕對多數。
信息來源:尼爾森《入耳更入心,潤物細無聲——網絡音頻媒體價值研究》
如今,在線音頻領域形成了以喜馬拉雅、蜻蜓FM等為代表的移動音頻平臺、以掌閱、番茄小說等為代表的有聲數字閱讀平臺、以QQ音樂、網易云音樂等為代表的在線音樂平臺及以得到APP為代表的知識服務類平臺的“四大細分領域”競爭格局。
其中,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綜合類音頻對于品牌的商業價值更為突顯。其一,聲音所代表的連接感、親密感、陪伴感,區別于其他媒介類型,有望深挖出不小的潛力,綜合類音頻平臺收聽場景廣泛多樣,音頻需求不斷釋放,由此為品牌帶來不少營銷機會;其二,在用戶量與用戶活躍持續高增長用戶體量上,大平臺的成熟產品占絕對優勢。
龐大的用戶基數意味著市場有著較深的下沉空間,企業在其中保持獲利性增長的機會更多。而喜馬拉雅正是國內綜合類音頻平臺的頭部企業。內容創作機制多元,覆蓋領域多樣化,打造出豐富的內容池,應用場景和用戶覆蓋面尤為廣泛。
02在線音頻價值顯著,具備營銷不可替代性
在這個“無品牌不營銷”的時代,用戶每天需要面對數量龐大的品牌信息,要想在用戶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每個品牌都在思考的問題。易觀分析發布《2022年中國在線音頻內容消費市場分析》的分析報告顯示:品牌聯動音頻平臺的數量相較以往呈現出明顯的上升態勢,同比漲幅達到55%以上,相比短視頻和直播音頻營銷有其不可替代性。
數據來源:易觀分析
1、聲音價值:閉屏易觸達,部分場景獨占性凸顯
聲音有天然的接近性,更多時候是一種陪伴。伴隨技術的發展,音頻不再是轉瞬即逝的聲音,網絡音頻媒體可覆蓋用戶全時段的生活。如今,聲音的陪伴,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反反復復的,隨時隨地的根據你的需要來撫慰你內心的需求。
信息來源:尼爾森《入耳更入心,潤物細無聲——網絡音頻媒體價值研究》
在一些場景里,音頻更是作為主角,具有一定獨占性。開放性辦公區,大部分人戴上耳機尋求一個相對隔離的環境,坐車/飛機/高鐵時,很多人有動暈癥,在你沒有辦法看書、看視頻的情況下,聽音頻是個很好的選擇。音頻的閉屏特點,配合上可通過多種設備和平臺進行播放的方式,更有效地讓信息觸達用戶。
2、傳播價值:借聲音入心,打造最小記憶單位
在線音頻內容可以通過音樂、聲音、語音等與聽眾產生共振與記憶,用聲音打造出信息的最小記憶單位,從而更好的實現信息傳播。與此同時,在線音頻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多項需求,通過不同場景完成不同圈層針對性觸達,結合圈層用戶特性選擇最能觸動共鳴的傳播方式,在用戶的生活中刷足存在感。
就像一些信息通過視覺形象打造出專屬“視覺錘”深深印刻在大眾腦海里一樣,通過聲音也可以打造出獨特的“聽覺針”,加強信息觸達的深度。
3、人群價值:受眾基礎廣泛,兼具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
相比于傳統廣播用戶,網絡音頻用戶呈現出年輕、高學歷且居住在大城市的基本特征,他們職業發展穩定有前景,更具消費力,網絡音頻內部,收聽移動音頻app的人群擁有更大的消費潛力(月均收入12,774元)。在線音頻收聽便捷和伴隨特性使得用戶在不同時間、場景都能收聽到音頻節目,也使其成為了用戶在自我放松、自我提升甚至結識朋友的訴求下的重要選擇項目。
信息來源:尼爾森《入耳更入心,潤物細無聲——網絡音頻媒體價值研究》
4、場景價值:強伴隨屬性,滿足多場景需求
憑借“伴隨性”優勢,音頻幾乎覆蓋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全部場景,并形成強綁定,提供了多樣化的場景價值,最典型場景的包含出行場景、睡眠場景、親子場景等。
1)出行場景——車載場景中用戶不能使用眼睛,聽便成了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汽車保有量及智能汽車數量皆呈現穩步增長態勢,2021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呈現穩步增長,全年保有量為3.02億輛。
伴隨著汽車保有量增長、車聯網市場的擴大,智能汽車領域在近年來獲得廣泛的關注,而音頻也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借由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實現了向車載端更進一步的滲透,為品牌營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在此趨勢下,越來越多的網絡音頻平臺布局硬件終端,和多家汽車、家電及互聯網企業合作,塑造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去年11月,喜馬拉雅聯合五菱星辰打造沉浸式「東方意境生態座艙」,讓“手可摘星辰”成為一種生活常態,邀請獨立音樂人馬頔為五菱星辰傾心打造四首主題車機樂曲——《森》、《海》、《空》、《野》,為用戶營造親近自然、愜意舒適的車內空間。同時搭載五菱全新LING OS靈犀系統,為車主打造行車電臺和喜馬拉雅VIP會員等內容和權益福利。從車機聽覺體驗到車主內容服務的全面提升,探索“聽??瓷?、仰望星辰,輕松出發、藏有山水”的有氧出行新體驗,讓每一次出行都變成一種綠意盎然的自然之旅。
定制音頻內容也深受品牌青睞,喜馬拉雅與紅旗通過體育事件節目定制《詹俊說奧運》、車主故事節目定制《軍旅旗遇》等提升車主身份的價值感和認同感,定制化的內容就瞄準車主圈層滲透,深化品牌和車主連接,完成汽車品牌精神的信息傳達轉化。
2)睡眠場景——在“宅”經濟的大潮下,讓更多人感受到情緒解壓的重要性,聊天和傾聽依然是被渴望,耳朵經濟以從未有過的“被需要”速度興起,音頻陪伴也逐漸成年輕人選擇的解壓以及舒緩方式,具備伴隨性的音頻已成為夜間收聽活躍度最高的互聯網產品之一。
據調查研究發現,我國超三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喜馬拉雅精準滿足特定場景用戶需求,聯合慕思首創睡眠新場景,共同打造“助眠頻道”,觸達夜間活躍人群,實現睡前用戶的全面滲透。精準睡前活躍用戶持續溝通540多個日夜,總計實現慕思寢具品牌曝光達25億余次。
用最適合聲音的傳播形式為廣大用戶提供功能性、可持續的助眠服務,將品牌傳播成為一種日常生活陪伴。
3)親子場景——經濟的發展,腦力勞動越被人所重視。而在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忽略了對眼睛的保護,長時間盯著電腦或手機屏幕會影響視力健康,而通過接收聲音獲取知識可以有效地避免這種情況,在音頻的天然陪伴屬性下幫助孩子們在優質音頻內容里認知世界、快樂成長。
數據顯示,2019Q1中國超四成兒童音頻家長陪子女聽有聲書時長為10-30分鐘,在時段分布里,晚間下班至睡前占比最高為46.3%。健達巧克力與國家寶藏推出微博話題#閱享親子時光#,并攜手喜馬拉雅,布局親子內容生態,通過聲音陪伴減少兒童用眼。
音頻本身的聲音價值、傳播價值、人群價值、場景價值為品牌營銷創造更寬泛和美好的想象空間,其價值以及營銷潛力正被越來越多的品牌主所關注,與之而來的是音頻媒體商業化日益成熟,根據不同的行業積累的豐富營銷方案,從眾多合作商的實際使用效果來看,想象空間巨大,營銷效果理想。
03音頻營銷優勢多元,助力品牌“聲”入人心
相比“霸占眼睛”的方式,“釋放耳朵”的形式會更討巧,聲音在品牌營銷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分析了音頻市場進行及音頻營銷價值,那么,音頻對于品牌的營銷價值又在哪里?TopDigital在對報告深度研究后,整理出音頻營銷的五大突出優勢。
1、創作門檻低、制作成本低,但植入空間大。音頻打破對視頻內容制作高要求的限制,素材要求相對簡易,通過輕體量、輕資產、數字化的制作手段,能夠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比如在車載環境中,車主無法全程通過眼睛接收其他信息,更多使用的是耳朵。由此,音頻成為車載場景中品牌信息觸達的重要方式,具有不錯的營銷效果。巧借場景進行營銷,將適合的產品植入特定的場景中,輕松實現品牌宣傳,對于品牌來說入場友好度較高。
2、接收形式輕松自然、營銷“侵入感”弱。如今消費者選擇更加多元,更加重視個人感受,對營銷信息的接受度逐漸降低。因此品牌方在進行營銷時,需采取對消費者侵入感最低的方式將產品與服務推送給他們,避免消費者產生反感心理。而音頻營銷作為一種軟性的營銷方式,信息傳達輕松、自然,最終能為品牌帶來精準高效的用戶觸達。
信息來源:尼爾森《入耳更入心,潤物細無聲——網絡音頻媒體價值研究》
3、強內容輸出屬性,深化用戶記憶點。相較視頻、直播等形式來說,音頻節目的收聽場景、收聽內容兩部分具有延續性,推動用戶養成收聽習慣,具有良好覆蓋的音頻為品牌廣告內容實現廣度溝通提供了基礎條件。通過持續不斷的內容輸出,實現多維度、立體化與用戶互動,達到系統性的內容滲透。
音頻節目中主播們的聲音給人又以親切感和陪伴感,促使用戶跟隨自己喜歡的主播和節目。高頻次、長期性地收聽節目進一步加強信息記憶,對于品牌信息宣傳來說,就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音頻是營銷媒體的補點,且具有不可替代性。音頻對于信息接收來說是一種碎片化的補點,其伴隨性特征,使得品牌信息得以“廣泛、深度”覆蓋,在陪伴與互動中創造特殊的用戶體驗。
但目前僅有很少部分品牌植入或定制化推出音頻節目,表明這一市場處在藍海階段,相較于其他成熟的營銷方式,音頻營銷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信息來源:尼爾森《入耳更入心,潤物細無聲——網絡音頻媒體價值研究》
5、打造品牌資產,呈現品牌的聽覺符號。品牌符號可以是聲音、顏色、圖形、味道、氣味等,它是品牌概念的基礎,也是一個品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資產。像摩托羅拉,那一聲經典的美式英語“Hello Moto”,打開QQ后總有個男人的咳嗽聲是系統消息....都是極具辨識度的品牌聽覺符號。
聲音Logo的設定往往是一個品牌個性的展現,傳遞品牌的主張和價值觀。簡介、有記憶度的廣告語配上適當的語調、節奏、音階,合成一支極具辨識度的聲音Logo,感染力十足,完美地展現出品牌的形象。
碎片化傳播時代,音頻行業的內容是一個差異化營銷機會。品牌與優質的音頻內容合作,好的收聽表現可以使品牌內容更打動聽者,“聲”動人心的內容新“聲”態正在形成。
通過推出具有品牌印記的營銷打法,不斷推陳出新,保持著對品牌符號的堅守與內容的持續輸出,既通過新穎的營銷內容為品牌注入了新鮮感,又能持續積累品牌資產,延長了品牌的活力與生命周期,成為了品牌在市場中強有力的營銷利器。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