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618直播間里,年輕人為什么不當“大冤種”了?
618大促正酣,各大電商平臺及商家都鉚足了勁,希望在這狂歡盛宴下,搏出好銷量。
由于今年上半年疫情嚴峻,物流受阻,線上消費隨之受到嚴重影響。到了年中,618被寄予了扛起消費復蘇大旗的眾望。為助力618,平臺們密集出臺措施為商家減壓釋負。與此同時,今年的折扣力度也進一步擴大。
可需特別指出的是,作為購物節的銷售主力,網紅主播們今年打下的戰績卻并不給力。公開資料顯示,天貓618預售首日,前十名帶貨主播合計場觀2.4億,與去年雙十一兩位頭部主播合計場觀5億相差甚遠。
對于此,有消費者表示,對于直播帶貨,已經沒有昔日的新鮮感。還有的表示,只會關注喜歡的網紅主播。且在流量場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商家開始紛紛搭建直播團隊。
“打骨折”“送贈品”,不再有吸引力
“三二一,上鏈接。”這句話對陳璇(化名)的吸引力大不如以往。
曾經,對于陳璇來說,買買買成為緩解壓力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尤其是在直播間里,聽著網紅主播一頓天花亂墜般的講解,她就抑制不住購買的沖動。
“護膚不能光補水,還要補油,這款含有角鯊烷。”“要想肌膚像剝了殼的雞蛋,就得刷酸。”“美白抗老,早C晚A。”“這個粉底液遮瑕顯白,關鍵有養膚的成分”……
在陳璇看來,主播們推銷的化妝品、護膚品跟大牌比起來,直接妥妥地打上了高性價比的標簽。“主播一說破價,我就非常激動。關鍵送那么多贈品,這擱以前也是從來沒有過的。”特別是雙11、618時候,網紅主播把直播預告一放,各種Excel一推,各種“打骨折”信息,讓陳璇恨不得把臉“埋進”手機里。
久而久之,當多了“大冤種”后,陳璇明白了,不能只聽網紅主播一時爽,到時商品只能被送往“火葬場”。她學會判斷和認識自己的膚質,了解產品成分,按照自己實際需求去購買。
今年618,陳璇就會事先列好清單,然后會去看所關注的頭部主播是否會賣自己想要購買的產品。她還會直接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搜索,對比下各個渠道的價格。
陳璇表示,以前這種節日大促的時候,三四千的花銷再正常不過,有一次因入手了款美容儀,直接上萬元。大部分集中在護膚、化妝品上,還有小部分則是生活必需品、衣服。可每當陳璇看到花唄賬單,會為自己沖動消費惆悵許久。漸漸地,陳璇發現買了這么多護膚品,并非宣傳那般有效,真正適合自己的只占很少一部分。
“我被種草那些所謂持妝粉底液,散粉、定妝噴霧都糊上了去,該蹭到口罩還是蹭。還有眼影、眼線筆這些,就算是主播都給搭好組合,可怎么畫不出人家那樣的卡姿蘭大眼睛。”
今時囤貨走實用,“文字游戲”被識破了
與陳璇不同,江帆(化名)在直播的路線變得更加實用了。
以前“我喜歡看一些美食種草網紅博主,尤其看到低卡零食,直接在某寶上無腦下單”。說起電商大促,江帆這樣對柒財經說。“逢節必買、逢買必悔”。就是他往年參與購物節的狀態。“一到雙11、618,直播間開設的吃貨專場,我都會準時蹲守。”
“可零食買多了,總有膩歪的時候。放在一邊,時間久了,很多都成為過期食品。”江帆稱。她經常自嘲自己是“剁手黨”,一網購,就會不知不覺地掏空自己的錢包。
今年618,江帆轉換了策略,選擇走“實用囤貨路線”。她購買了魚油、蛋白粉等保健品,同時還有衛生紙洗發露等類似的生活必需品。
“這些保健品是醫院營養科的大夫讓我買的,618比平時劃算了許多,而且也算是高消耗品,自然在這個時候要多屯一些。”她稱,像自己買的某款魚油,618要比平時每瓶便宜60元。且受疫情影響,江帆所住的小區被封閉管控,今年618購買的商品比以往少了很多,生活用品對她來說更加重要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對直播路數熟悉后,江帆對此正慢慢地失去興趣。實際上,疫情沖擊之下,今年618,諸如前述的理性消費者并非特例。
中國文旅創新創業智庫叢書總編張德欣表示,多年來,消費者見多電商平臺的促銷手段,慢慢也就司空見慣。“另外,很多打折促銷本質上是一場文字游戲,先在正常價格上加上一定金額,然后以高折扣力度名義對外進行銷售。可這過程中,用戶也不斷被教育,逐漸變得聰明了。”他稱道。淘金時代已過,直播正在規范化
“如火如荼的直播電商締造了一個個銷售神話,但是進入2022,曾經火熱的直播賽道,逐漸變得冷靜下來了,頭部主播和明星主播退場,我認為這是好事兒。”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電商直播“新農人”培育計劃組織者之一袁帥稱道。
在袁帥看來,監管的強硬,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對平臺的要求愈發嚴格,對主播素質門檻逐步標準化,這是一個直播行業正在走向正軌化的正常表現。另外一點是直播行業發展到今天,平臺和政策要求都需要打破頭部流量壟斷的局勢,給予更多腰部和新生力量的扶持,直播電商大眾職業普遍化,是時代的要求。
隨著帶貨直播格局被重塑,流量處在重新分配狀態。越來越多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商也開始自建直播團隊,上線店鋪直播,并成為日常經營手段。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稱,“品牌商家都搭建了自己的直播團隊,用職業代替兼職、用專業代替業余,通過店播吸引原有客戶回流,并牢牢鎖住忠實用戶,還能夠防范網紅主播與其他友商對其流量的侵蝕和市場絞殺。”
袁帥認為,店播與網紅主播兩者將長期共存,但店播的比例份額必然將持續擴大。對于許多品牌商家而言,商家自播或將成為新趨勢,也將常態化。
他指出,在帶貨之前,網紅主播與商家之間會約定額外的坑位費、出場費、全網最低價等KPI協議,商家會要求主播承諾保底銷售額,但是這其中有很多可以“做文章”的地方,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GMV數據上,也就是業內普遍知曉的刷單。
另外,由于店播與商家是雇傭關系,從成本上要遠低于請網紅主播帶貨,且員工管理上也更為靈活和有效。“雖然店鋪直播在轉化率及粉絲數量上,一開始是較為被動的,但是其可以做長效規劃,日積月累,聚沙成塔,這對商家而言是值得投入。袁帥稱。
袁帥向柒財經表示,直播的淘金時代已經過去了,平臺從頭部轉向腰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直播野蠻生長,頭部主播贏家通吃的時期,頭部主播憑借著影響力,一味壓低價格,亂象叢生下,平臺的流量被其裹挾。而對平臺而言,百花齊放的直播生態,顯然更利于平臺直播的發展,也是行業健康之態。
本文為澎湃號·湃客財經 X柒財經聯合出品 作者|沐晨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