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步行,有人棄車,油價飆升后的地鐵媒體更加“沒有差評”!
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很少有人知道6月15是全國低碳日,而就在這一天,油價正式開啟“10元時代”,許多市民也真的選擇“低碳出行”。
據(jù)國家發(fā)改委通知,6月14日24時起,每噸汽油上調390元,每噸柴油上調375元。這也是國內成品油價格迎來的年內第十次上調。調價后,部分地區(qū)95號汽油將首次突破每升10元大關。
“注意!油價又?叒叕漲了”、“簡直是夸張,做好坐公交的準備了。”
微博用戶評論
戶外廣告內參觀察到微博上油價上漲的詞條,充斥著大量類似的評論,還有不少人表示將低碳出行改乘地鐵。
“棄車”行動拉開序幕
公共交通成為直接收益者
油價上漲導致的低碳出行,背后是人民被經濟下壓的無奈。
從年初到現(xiàn)在,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已歷經11次調價格,其中漲了十次,僅僅跌了一次。國內汽油、柴油價格累計每噸分別提高2720元和2620元。這意味著,一輛50升油箱的私家車,目前加滿一箱油比年初多花約110元。
在疫情影響下,經濟受損的大環(huán)境中,油價一漲再漲,直接導致人們的出行方式發(fā)生直接改變。
據(jù)滄州晚報的記者采訪中,有一部分市民已“棄車”。
昨天下午,在滄州朝陽路一家加油站,市民孫女士剛剛加完油。“以前加滿一箱油花300多元錢,今天加了半箱,就花了200多元。”孫女士說。
市民趙先生說:“以前經常開車出行,拿個快遞恨不得也開車去。現(xiàn)在油太貴了,我能不開車就不開車。距離近,就步行;距離遠,就乘坐公交車,或者騎電動車。”
油價漲至10元高位之后,消費者的抵觸心理增加,綠色出行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地鐵或成最大贏家。
戶外廣告內參據(jù)現(xiàn)狀推測,未來地鐵傳媒將呈上漲趨勢。受國際形勢及經濟環(huán)境影響、油價短期內無法降低,并且在消費者面對無法預估的油價之后,汽車的日常使用開銷呈不穩(wěn)定趨勢,且只會上漲、下跌的概率較小,消費者信心受損,欲望自然降低。
在央視網的采訪中,提及到未來油價如何發(fā)展時王珊表示:“目前正處于原油傳統(tǒng)消費旺季,且又是颶風等極端天氣的高發(fā)季節(jié),原油大有再度沖擊新高的趨勢,不排除沖破130美元/桶的可能。”
信達證券也表示,2022 年國際油價迎來上行拐點,中長期來看油價將長期維持高位。
在油價長期保持高位價中,最大獲益者除了新能源汽車以外,公共交通當仁不讓。地鐵傳媒市場前景一片大好。
新增地鐵線路64條
地鐵媒體流量池再擴大
根據(jù)RT軌道交通不完全統(tǒng)計,2022年內預計將有杭州、廣州、重慶、深圳、鄭州、北京、南京、福州、昆明、西安、合肥、成都、青島、金華、長春、寧波、大連、天津、佛山、哈爾濱、南通、紹興、臺州、長沙、蘭州、烏魯木齊合計26個城市總計69個項目將可能開通,預計新增開通運營里程達1442.81公里,新增車站870個。
在69條線路中,地鐵線路64條,有軌電車2條,云巴2條,市域軌道交通1條。地鐵占比達到92.75%,占到了絕大多數(shù)的比例,仍是2022年將要開通的最主要城市軌道交通制式。
圖源:RT軌道交通網
地鐵線路的開拓,同時也開拓著地鐵媒體的市場。在新線路的開通下,新的點位資源也油然而生。
新的市場、新的機會,同時也是“新戰(zhàn)爭”。在空缺的點位中,不少企業(yè)如鷹一樣緊緊地盯著資源,蓄勢待發(fā)。在地鐵傳媒之爭中,一條地鐵線路的運營權帶來的廣告收入,足以支撐一家中小型企業(yè)。
同時“十元油價”,使一部分乘車出行的人群轉戰(zhàn)地鐵,為地鐵帶來了一部分流量增長,使其廣告曝光量增加,地鐵傳媒的核心價值提高,或許在戶外廣告行業(yè)中的市場份額占比也將增大。
根據(jù)新思界產業(yè)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21-2025年中國地鐵廣告市場分析及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地鐵廣告作為戶外廣告的細分一類,其市場發(fā)展也持續(xù)向好,市場規(guī)模占據(jù)著整個戶外廣告市場接近30%的比重,是戶外廣告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鐵擁有龐大的流量池,全年擁有上百億次的客運量。而地鐵廣告最大的優(yōu)勢非流量,而是能夠輕松的打造年輕化的品牌形象,在眾多戶外媒體中,地鐵廣告幾乎“沒有差評”,并深得Z世代的喜愛,也有不少有趣的廣告,屢次出圈。
如近日,益力多20周年時霸屏地鐵廣告,全方位“洗腦”式宣傳。
圖源:廣州地鐵德高
通過新穎有趣的創(chuàng)意,輕松地聚焦大量注意力,不斷地提高品牌聲量。
除去油價上漲內對地鐵流量的短期影響,從長期來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yè)市場需求的持續(xù)擴大,中國的普通鐵路、高速鐵路以及大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仍將大規(guī)模展開,對機車、動車組、地鐵等車輛的需求持續(xù)增長。
以情緒價值塑造品牌
碎片化場景下的“帕累托最優(yōu)解”
戶外廣告內參發(fā)現(xiàn):流量只是地鐵媒體的一方面優(yōu)勢,即使油價飆升,地鐵客運量增加,廣告主的結構變化卻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據(jù)戶外廣告內參調研發(fā)現(xiàn):近年來地鐵廣告投放主要類型以C端的消費品與公募基金為主。
公募基金在近幾年中飛速發(fā)展。人們理財觀念的加深,于是上游的基金公司大展拳腳。
2020年,正是公募基金飛速發(fā)展的一年,規(guī)模一度增至20.16萬億元,繼2020年首次突破20萬億元大關之后,公募基金總規(guī)模在2021年再上新臺階,突破25萬億元。
在龐大的市場中需要一個與產品相匹配的媒介打開一個口,而地鐵廣告成為早期最主要的投放媒介,且一直持續(xù)至今(梯媒也是基金主要投放之一)。
中融基金企劃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36氪的采訪中表示:“2021年三季度我們開始對地鐵、高鐵和機場三種戶外形式做全面調研,也與幾家代理機構做溝通。綜合評判之后,選擇地鐵投放。因為地鐵到達人群相對高鐵和機場更多也更廣。”
“戶外廣告是我們長期的品牌規(guī)劃,2021年的地鐵投放是第一次嘗試。我們認為品牌對于公司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未來將在品牌建設和品牌傳播方面持續(xù)加大投入。”
2021年公募基金在大量的地鐵廣告中進入用戶的心里生根發(fā)芽,而它們鐘愛地鐵廣告的理由主要是源于兩點。
第一點是產品特性,網絡上虛假信息過多,基金類產品在投放中可信度低,以至于效果不佳。
至于另一點,則是地鐵廣告在線下場景中的優(yōu)勢而言,地鐵對應擁有理財能力的商務人員較多。而流量大,泛人群廣,能夠快速打響行業(yè)內知名度,且線下場景類的廣告可信度更高。
地鐵廣告是一個產品與用戶使用場景高度契合的媒介,之所以地鐵廣告受到大量C端消費品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地鐵獨特的場景優(yōu)勢:情緒營銷的范本。
地鐵作為城市化的產物,已然不僅僅承擔起運輸?shù)墓δ?,在每一個乘著地鐵的人中,所發(fā)生的故事、兼具的情感本身就是充滿力量感,“奮斗、疲憊、孤獨”,地鐵已成為影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意象出現(xiàn),而地鐵背后個體的情緒市場,是龐大的。所以無數(shù)品牌方屢次針對情緒做文章。
如微信聯(lián)合廣州地鐵就是以情緒價值來引起受眾的注意力。
圖:創(chuàng)意廣告坊
油價身居高位后,是四散的汽車主,這逃離的流量迅速涌入其他領域。雖然對地鐵廣告是有益的,但背后受影響的領域多得數(shù)不清,許多依靠石油賴以生存的企業(yè),迫不得已也開始漲,而下游也受直接影響,整個經濟環(huán)境受到影響。
所以對于大環(huán)境而言,油價上漲并非好事,但地鐵廣告算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雖然收益非巨大,但是在大環(huán)境中,廣告主更樂意投放數(shù)據(jù)更好的戶外媒介,地鐵廣告也許會趁此開辟新的客戶結構。
地鐵場景雖然能夠實現(xiàn)不錯的情緒營銷,但并不局限于此,一個媒介實力的崛起,不應該被某個品類而捆綁,在擁有了更大的流量之后,客戶愿意了解是成功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次合作,相信以地鐵媒體的出圈效果,接下來便也合作無憂了。戶外廣告內參也期待未來在地鐵廣告中看到更多形式的廣告,以及更多不同品類的廣告投放需求。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