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餓了么的BUG營銷——“免單1分鐘”
這一周,許多愛點外賣的小伙伴都收到了一條這樣的短信。
6月21日晚,餓了么在微博上正式宣布“餓了么 免單1分鐘”活動正式開啟,為期10天,直到本月30號結束。
活動規則是這樣的:
餓了么每天會在官博和餓了么訂餐平臺發布一張圖片,圖片中的線索指向一組(或幾組)時間。用戶在這個時間內下單限定品類的外賣,就有可能享受全額免單服務。
很快,這一活動引起了大家濃厚的興趣,許多網友都在官博下面留言祈福。僅活動首日,餓了么就為幾十萬用戶進行了免單,參與活動的用戶更是不計其數。
從效果來看,餓了么的這波營銷在開始時絕對是成功的。
它充分利用了人們的賭徒心理,讓用戶同時體驗到了游戲和白嫖的快樂,吸引到了大量用戶參與其中。
一些大佬在某書、某瓣自發地寫下的一篇篇解題攻略,在助力廣大網友完成“吃白食”大計的同時,也為餓了么的活動形成了免費的二次傳播。
這還沒完……
當天夜里,歌手周深親筆作畫,給出了“免單1分鐘”第二天的題目,這一波夢幻聯動也在明星效應的作用下,將活動的聲量再次推向了一個高潮。
然而,危機卻在兩天后誕生了。
6月23日夜,餓了么在公布了當日的答案解析后,遭到了網友大量的質疑。
題目中作為干擾項的三組數字,讓網友大呼被騙,而解析中用兩個人代表數字2也多少顯得有些牽強。
于是,大量網友對餓了么開啟了“怒噴模式”,紛紛指責餓了么“搞陰招”、“割韭菜”、“欺詐顧客”。
與此同時,“免單1分鐘”活動的其它問題也相繼被爆出。
一些網友表示,自己在正確的時間完成下單,卻沒有實現免單,指責餓了么明明限量卻沒有標注(實際上在app中標注了,但不明顯)。
某些免單時間,不在最初限定的題目公布的24小時之內,規則存在矛盾。
另外,餓了么的人工客服對于活動完全不了解,面對顧客的詢問,不是機械式的復制粘貼,就是一問三不知。
至此,餓了么的官博幾乎完全淪陷,此后的幾篇微博都充滿了批評之聲。
顯然,餓了么在營銷的細節上,犯了一些錯誤。
社交平臺是一個情緒交流的地方,而負面的情緒通常更具有傳染力,也更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同。
許多消費者對資本有先天的敵意,對于利益也有較高的期待,只要是能使商家得利的動作,就有遭受負面的解讀的可能。
比如說,餓了么圖片中的干擾項就被解讀成了釣魚、割韭菜。
所以,商家在進行營銷時,需要預設受眾的反饋,盡可能避免那些可能引起消費者不滿的動作。至少在涉及消費者利益的游戲中,使用具有誤導性的內容,絕對是營銷的一個大忌。
另外,規則上的自相矛盾、信息的不明朗、客服對活動不夠了解的現象也并非網友惡意抹黑。在活動的籌劃上,餓了么的團隊確實出現了紕漏。
即便有網友質疑批評者是對家的惡意控評,可無論真相如何。作為活動的主辦方,受人以柄便可以稱之為營銷策劃的失誤。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餓了么的營銷團隊又該如何破局呢?
它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6月24日,餓了么官博發出一篇長文。敘述了“免單1分鐘”活動的誕生、題目設置的初心、對于網友質疑的問題的反思和改善方案,以及對用戶的祝愿。
“沒別的,就是希望您開心?!?/p>
這句伴隨活動開啟的話,也讓無數網友感受到了餓了么的溫度。
顯然,這是餓了么作出的一個漂亮的回應。絕大多數網友也對此給予了肯定和支持。
憑借著坦誠的溝通和暖心的文字,餓了么彌補了此前的疏漏,也得到了大眾的共情。
營銷是一項充滿魔力的藝術,學會它,你將擁有獨特的魅力。
我是熨斗先生。
關注我,帶你探知營銷的魅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