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張寧:創作,堅持比所謂的爆款更重要。
哈嘍,我是拾壹,運營圈里的一枚小學生。
今天給大伙分享一本書:《創作者》,作者是張寧老師。
按照慣例得簡單介紹一下張寧老師,他是知乎戰略副總裁、社區業務負責人。
《創作者》這本書,從過去十年內容行業和創作者的變化,到“個人壟斷”、“混剪”、“內容品牌”以及“創作”的一些道和術。
對于新手創作者來說,這本書也講到了“一個新手創作者該如何起步”、“如何實現商業變現”等,把做內容需要思考的問題拆解,最后給出他在這塊的認知和答案。
以下是在讀這本書時,我記下的筆記:
1、關于創作:
創作就是從“你”開始,“你”就是你的創作;
用你擅長的方式,表達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沒有哪個“人設”比自我更加獨特,也不會有人比自己更懂得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創作起步最好的方向就是自我表達,為自己創作。
創作需要創作者不斷地向外掏,觀察、記錄、創意和輸出,日復一日地堅持,還要避免內容重復,想法枯竭。
創作是反復打磨的過程,最難得的是這個過程并不孤獨,有人樂于當你的“陪練”,這也讓創作更有樂趣,也更有人情味,更能讓創作真實而獨特。
2、如何創造個人壟斷:
你要成為某項技能或某一主題的最好的思考者。
個人壟斷是你的知識、個性和技能的獨特交集,別人無法與之競爭。
個人壟斷不是找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
選擇一個小的,但不斷增長的市場,并了解關于它的一切。
在其他定居者到來之前,建立專業知識,然后分享你學到的一切。如果你能在流行浪潮到來之前創造出一套作品,當其他人正在尋找權威作品時,你就能很好地利用它。
“可關聯的和令人向往”的原則(relatable and aspirational):
人們需要能夠感覺到自己和創作者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同時創作者描繪一種真實而更加理想的生活,人們就會想要把自己代入到創作者創造的真實感中。
3、什么是社交資本
它可以被理解為人類社交行為中產生的人際關系、共同認知、個人身份、規范習俗、價值文化、信任合作行為等的總稱。
社交資本是創作者和粉絲之間的關系沉淀,它是資源分配中那只“看不見的手”。
4、內容是什么?
內容是一種體驗經濟,在消費者打開內容消費之前,無法預知體驗。
而一旦開始消費,他們已經付出了注意力和時間。因此,消費者會希望在打開之前獲得更多關于內容質量的信息。
我們每個人的表達欲望和能力都是在有明確表達對象的時候被放到最大。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最初學習作文的時候,老師總是反復教導說:作文就是說話。
5、關于“混剪”
個性和自我最終會在創作上形成突破,成長為越發成熟的的創作者。
創作者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注入自己的理解,用混剪的手法把他們曾經的經歷、體驗和觀察重新組合。
混剪是對內容的二次創作,它的價值在于創作者的個人闡釋。
它可能是對原內容的深入洞察和解讀,也可能表達出和原內容全然不同的意義,亦或嫁接了多種不同的素材來源,創造出未曾存在過的新物種。
混剪大受歡迎的關鍵,就是在似曾相識之中創造意外驚喜,反套路,反程式,反無聊。
6、記錄“靈感”
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創作者的一項關鍵能力就是信息的“吞吐”能力:吞就是大量高效的輸入;吐就是以混剪的形式輸出。
如何管理自己的“靈感”?請為自己設計一套標簽體系,可以是你所關注的主題,比如我自己的個人靈感標簽里有兩個大標簽:私域和內容,在大標簽下我會拆分很多小標簽,把自己每天所看到的,并有啟發的內容按照標簽記錄下來。
所謂創意,就是看似不可能的事物之間產生了意外的連接,而混剪就是在不斷地構造意外的、令人驚喜的內容。
內容的創作過程本質上是從不同的來源收集碎片,產生靈感,最終重新組織和連接的過程,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混剪”。
7、內容品牌的沉淀
做少數人熱愛的英雄。這就是內容品牌的價值和力量。
所謂過濾器效應,就是通過內容品牌所傳遞的審美風格、價值取向等對受眾進行過濾和篩選;在此過程中,少部分人也會通過過濾器沉淀下來,變成品牌的最忠誠的追隨者。
接下來是這本書帶給我的一些思考:
做內容也好,做個人ip也好,第一步是要找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要想通過創作、內容來變現,你必須找到一個細分領域,且長期的堅持輸出,且讓你的輸出在各個渠道中流動。用內容的厚度,去獲取用戶的信任基礎。
寫文章、拍視頻,其實就是一個跟用戶聊天的過程。無非是一個是網聊,一個是見面聊,但核心還是需要一個真實的你。
別太在意你的文筆是否好。請更把更多的在意放在你的內容價值和用戶需求之間是否存在交集,以及能否幫助他們。
內容需要一種場景感。把用戶生活中遇到的高頻場景嵌入你的內容中,這樣更容易引起用戶的共鳴,以及轉發欲望。
過度追求爆款,一定會導致你的行為變形,且心態會容易受影響,更多的是要堅持為一部分人去長期輸出。沒有人可以做到篇篇爆款。
真實,是創作者的第一個核心要素。
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如果你覺得有用,可以給我一個“點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