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機!《 2022 dmc 顏值經濟報告》來了
顏值經濟 4.0 時代,企業如何捕捉消費新機遇?
dmc 6 月 15 日開展了一場行業洞察直播分享會,并正式發布了《 2022 dmc 顏值經濟消費者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重點解析了頭皮洗護、男士護膚、抗老、醫美 4 大領域機會,并給出了健康營銷建議。
通過這份報告,美妝企業或可準確把握行業趨勢和消費者動向,布局未來的增長機遇。
01
發量少、易塌無力、發細
是未來頭皮洗護 3 大機會痛點
《報告》顯示,頭發油膩,頭屑、頭皮發癢是目前最常見的三大頭發/頭皮問題。
不過除此之外,消費者對于發量少、易塌無力、頭發細問題的關注也日益提升,分別達 36.1%、35.6%、27.8%。
為改善新三大頭發/頭皮問題,消費者會對應選擇不同產品類型。例如,有 56% 消費者認為防脫產品能幫助解決「發量少」問題;有超過 20% 消費者認為,防脫產品能幫助解決「頭發變細」「易塌無力」問題。
另外,有 28% 的消費者針對「發量少」問題,會選擇使用頭皮精華;有 22% 的消費者會選擇頭皮清潔類產品,解決頭發「易塌無力」問題。
雖然,消費者對洗護發產品功效類別,形成了一定認知和偏好,但市場上,真正滿足需求的產品卻并不多見。
小紅書上,以「洗發水細軟塌」「洗發水發量多」「蓬松洗發水」作為關鍵詞的相關種草筆記,分別達 1 萬 + 篇、3 萬 + 篇和 12 萬 + 篇,其中不乏教消費者如何正確解決細軟塌、提升發量的養護貼。
新的洗護細分需求激增,品牌商卻仍扎堆于「老」賽道。淘寶上,主打清爽控油、去屑、止癢功效的洗護發產品分別有近 5000 件,而解決發量少、細軟塌發質痛點的洗護發商品不足百件。此外,天貓、京東平臺也呈相似局面。
除了市場供需不匹配,使用效果不佳也是阻礙消費者使用頭皮洗護產品的最大原因。
dmc 研究發現,有超過 50% 的消費者認為,免洗護膚產品、一般發膜/蒸汽發膜、頭皮精華、頭皮清潔類產品及防脫產品效果不佳。其中,認為目前市面上的防脫產品效果不明顯的達 72%。
供需不匹配,消費者預期和實際間的落差,也為品牌提供了新機遇。dmc 資深分析師表示,針對頭發不服貼、發量少、易塌無力、頭發細等細分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將是未來頭皮洗護產品的機會點。
02
「男士專用派」占比超 68%
進階護膚漸成氣候
dmc 調研發現,2021 年,有 66% 男性用戶認為護膚很重要,77% 的男性用戶已經養成了日常護膚習慣。
不僅如此,目前,已有 68% 男性用戶會同時搭配使用多種護膚產品,人均使用護膚品達 4 種。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男性用戶開啟了全面護膚,不過他們當下的護膚選擇仍多以潔面、爽膚水、面膜等基礎品類為主。
但隨著對美的在意程度不斷加深,男性用戶對產品功效表現出了更高的進階需求。除了控油、保濕、祛黑頭,男性用戶對于美白、改善膚色暗沉、抗衰老需求急劇上升,分別達 29% 和 22%。
護膚的進階需求,也促使不少男性用戶成為「男士專用派」,他們普遍認為男性應該使用男士專用護膚品,但由于男士護膚知識的普及教育還有待提升,有二成男性用戶仍在盲目購買護膚品。
《報告》顯示,目前,男女護膚品混用的「男女通用派」占 29%,認為應該使用男士專用護膚品的男性用戶占 68%。
對男女皮膚差異認知不清楚,市場上進階男士護膚品品類不全,男士護膚品使用感不佳,是他們選擇女性護膚品的三個關鍵原因。
《報告》指出,有 5.4% 男性用戶認為男女膚質不存在差異。另外,有近 55% 的男性用戶認為女士護膚品選擇更多,有近 49% 的男性用戶認為女士護膚品功能更好、更專業,此外,他們普遍認為,男士護膚品比女性護膚品的膚感差。
「事實上,相比于女性肌膚,男性皮膚具有先天缺水、后天油膩的特點。」dmc 資深分析師也表示。目前,市面上很多男士產品都在主打控油,男士潔面乳中就多含有清潔力較強的「皂基」成分,而過度使用這一成分,會給皮膚造成缺水、緊繃感。
但隨著男性護膚意識和知識的日益增長,男士護膚逐漸進入精細化時代。在這種趨勢下,品牌可重點打造進階版品類和產品,來滿足逐漸多元化、精細化的男士需求。
dmc 資深分析師還特別指出,男士品牌在做產品賣點提煉和傳播時,可從「膚質、膚感、氣味喜好」三點出發,營造男士專屬感的同時和目標消費者做深度鏈接和溝通。
03
抗老趨向「全齡化」
九成人群存在皺紋焦慮
毫無夸張地說,今天抗老已成為全年齡層消費者的共同需求。
而容貌衰老被用戶認為是主要的衰老特征之一。在眾多影響容貌衰老的因素中,消費者受法令紋、表情紋、抬頭紋的困擾尤甚。dmc 研究表明,有九成以上人群存在皺紋焦慮。
為了緩解皺紋焦慮,00 后、95 后比預期中更早加入抗老隊伍。《報告》顯示,00 后平均初次抗老年齡為 19.9 歲,95 后平均初次抗老年齡為 23.8 歲。作為抗老「主力軍」的 90 后、80 后,平均初次抗老年齡分別為 26.7 歲和 30.5 歲。而 80 前消費者的平均初次抗老年齡為 37.6 歲。
抗老的年輕化趨勢,也意味著抗老周期更長,過程中消費者會接觸和使用更多的抗老產品。目前,全年齡層消費者普遍更傾向于選擇精華作為抗老單品。
《報告》顯示,有 29% 的 00 后消費者購買過抗老精華,95 后達 49% ,另外,購買過抗老精華的 90 后、80 后消費者均超半數以上。
不過,不同年齡段消費者可接受的單支精華價位不同。其中,能接受 300 元以上精華產品的 00 后,只占 20%,95 后占 41%。
相較之下,大齡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更低,他們普遍更關注功效成分和口碑。在功效一欄中,有 82% 的 80 前消費者更關注抗松弛、緊致皮膚,有 72% 的 80 后消費者更關注淡化紋路。
由于對產品功效有了更高的期待,很多消費者對現有抗老精華產品效果表示不符預期。《報告》顯示,有 85%、90% 的 80 后、80 前精華用戶均表示,目前使用的精華產品抗老效果不達預期。
結合這一現狀,dmc 資深分析師建議品牌建立「分段抗衰」模式,重點考慮和關注不同年齡層的痛點和需求,有針對性打造產品。
04
醫美邁向「大眾化」
「果酸換膚」受 90 后熱捧
近年來,大眾在逐步接受和嘗試醫美,年輕人嘗試熱情更高。
《報告》顯示,能接受醫美的用戶占 85%,其中,00 后- 90 后中,已做過醫美項目以及想做但還沒做的用戶占比高達 76%。
在所有醫美項目中,光子嫩膚、熱瑪吉、水光針的熱度排名靠前。除此外,00 后- 90 后對目前市場上大火的「果酸換膚」項目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據了解,該項目具有消除色素暗沉、去除痘印、抗老作用。小紅書上,關于果酸換膚、果酸換膚功能相關種草筆記達近 10000 篇,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關于「果酸換膚是否有用」的討論,以及「果酸換膚后注意事項」提醒。
雖然年輕消費者普遍想嘗試「熱門項目」,但對于醫美項目和醫美機構的選擇上并不盲目。《報告》顯示,在選擇購買醫美項目的渠道時,有 39% 用戶會選擇公立醫院,有 14% 的用戶會選擇私立醫院、專業醫美診所,有 11% 的用戶會選擇美團、新氧等線上服務平臺,而選擇美容院、淘寶、抖音電商平臺的分別占比 7% 和 5%。
另外,在選擇醫療機構時,40% 的用戶會把醫院資質口碑作為第一考慮因素,另外有 34% 和 21% 的用戶會更關注醫生技術和項目價格。
「醫美接受度持續走高的前提下,醫美相關的護膚品牌可以關注該行業的延展。」在 dmc 資深分析師看來,未來醫美護膚仍有極大的市場空間,品牌需要加強醫研共創,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安全、有效的產品,才更能抓住市場機會。
而 dmc 也正是助力企業抓住機會的絕佳「工具」。經過 20 年的發展與沉淀,丁香園集團旗下已有丁香醫生、丁香媽媽、丁香生活研究所三大子品牌,覆蓋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共計 8000萬 + 。而這涉及不同領域、不同年齡段的龐大「用戶池」,也為 dmc 做了深刻賦能。
依托龐大的用戶數據,dmc 能夠做出準確的用戶洞察,并根據用戶消費趨勢變化,為企業提供健康營銷解決方案,提升品牌營銷效率。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