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孩子的平等,是偽命題
1
經常看到有人在網上求助,說自己家的孩子干了什么奇奇怪怪的事,自己不知道怎么辦,問廣大網友有什么意見。
這種問題在貼吧NGA這類地方還好,基本上就是被人一路祖安帶老八,東拉西扯噴出花,什么也不解決,什么也不表達,糊弄糊弄也就過去了。
要是在某乎某博,很快就會轉進到某種大而化之的批判。
這個說家庭教育有問題,那個說家長管得多,然后譴責一下中國式家庭教育,復制粘貼幾句名人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后得出一個“不是孩子有問題,是你有問題”的結論,將提問的家長釘在恥辱柱上展覽。
在這些批判里有兩個詞出現頻率特別高,那就是“尊重”和“平等”。
幾乎所有問題最后都能繞到這樣的邏輯上:孩子之所以脫離控制,是因為你平時根本不尊重他,沒有平等交流,所以他不信任你,所以他有什么事不會告訴你,所以你不會真正了解他,所以他現在做出這些事你會被打個突然襲擊直接干麻了。
初看的時候覺得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仔細看看就會感覺這里面的不對勁。
這套邏輯確實把不尊重不平等的壞處說的很明白。
但是尊重、平等真就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倡導用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孩子做朋友,這些對,都對,是那種說出來就會讓人點頭的政治正確。
但一點用都沒有。
因為一個沒有財務獨立甚至三觀都沒健全的孩子,和一個成年人,再怎么辯經,也是沒有實質平等的。
是心理,是生理,是物理。
是,客觀規律。
2
很多東西理論上講起來非常漂亮,嚴絲合縫,每一句話都有道理,好像是一個完美自洽的系統,但是完全經不起bug測試。
你說應該給孩子獨立空間,讓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小秘密。
但你永遠不知道他會不會在自己的獨立空間里一時興起,放一把火。
你說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給孩子選擇權,尊重他自己的選擇。
那如果孩子選了一個明顯錯誤的答案你怎么辦?
比如說初中念完大手一揮,說這破書不讀也罷,我要去學美術,考不上就二戰,你也尊重?
你還說要給孩子立規矩,不能出爾反爾。
可這世界上有句話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事定規矩的時候沒考慮到,發生的時候不及時增補,難道放任事情變壞再召開家庭大會投票修正法案嗎?
平等,尊重,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對,都對,聽起來很完美,沒什么問題。
但永遠解決不了兩個問題:
首先是雙方的認知水平完全不同。
平等的前提是大家有接近的認知水平,而孩子的認知還在發育中,很多時候你跟他講道理毫無意義。
不是說孩子不好,而是他沒有經歷過,他真的get不到這個道理的殘酷。
對幾歲的孩子來說,他眼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
對十歲出頭的孩子來說,他眼中只有激情和有趣,沒有什么利弊。
你做出了縝密的分析,但他就覺得我眼前的這點屁事比其他所有的事情都重要。
你想跟他談談,他覺得是你太蠢了,理解不了他們這些新人類高端的生活方式。
那你怎么和他講道理?
“青少年的認知不完整”這又不是什么封建玄學,有大量科學論證這一點,法律也明確規定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承擔不一樣的責任,連殺人這種大罪都要過了十四歲才開始判刑。
法律都實質性的確認了孩子和成年人的判罰不平等。
你憑什么覺得你可以和一個認知不完整的人平等的坐下來聊天?
孩子沒問題。
是你腦子有問題。
3
另一個問題是:當他已經開始走錯路了的時候,這個時候你要怎么才能確實有效的阻止他?
你說勸,你說尊重,你說溝通,你說放開了聊,你真的有那么強的說服力嗎?
肯定沒有,因為你連說服領導給你升職加薪都做不到,你拿什么說服一個滿腦子都是自我意識的孩子?
說服不了他,難道就看著他走上歪路不成?
那他多年后后悔,對你哭訴,“當年你們怎么不管我嚴一點”、“當年你們為什么不阻止我“的時候,你能不能保證自己冷著臉對他宣布:“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我尊重了你的選擇。”
人總要為過去的自己買單,我身上的肉也是過去的我吃爽了讓現在的我來承受。
我愿賭服輸。
有的人能接受自己是個傻X。
但有的人真的希望當年那個時候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而你拉他的這個行為,在彼時彼刻,在那個陷入自我意識的人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反派,是毫無尊重,毫無平等的家庭暴君。
我記得以前有一個新聞是這樣的:某個初中女孩早戀被爹媽發現了,爹媽深受開明教育的指導,和女兒認真聊了很多次,給出的最終底線是絕對不能去開房。
沒多久女孩就在旅店被她爹拖出來了。
然后她爹憤怒的用棍子去打她屁股,失手打斷了女兒的尾椎骨。
這個案例當時在網上討論的很激烈,我和幾個朋友也爭論過,一方的觀點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使用暴力。
另一方面的觀點是:不用暴力,你還能怎么辦呢?
當徹底失控,溝通失效的時候,作為家長你唯一能動用的就是強制手段,甭管是暴力懲罰還是關禁閉把這股熱血先放過去,你就得干,因為這是你作為家長的責任。
這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不由分說。
你把人家帶到世界上,讓人家在這個魔幻的世界里受苦,導正他的路,讓他別做出會后悔的事,這就是你的責任。
你就是養個樹,你也知道要把它不好的給剪掉,給它板正了。
人,差到哪去?
4
任何所謂的平等尊重,實質上都是“糊弄一下對方,讓對方感覺自己被尊重了”。
我有明確的目標,我需要他做我想要他做的事,所以我要先糊弄他,欺騙他,用話術或者姿態讓他以為可以相信我,然后我再利用他的信任,悄無聲息的把我想要達成的目的灌輸給他,讓他心甘情愿的在我規劃好的道路上前進。
這是什么高新育兒法,不如說這是一種高級馭下術。
那些喜歡畫大餅的老板對員工都是這么玩的。
你對孩子平等、尊重,實際上的目的是換取對方的信任,讓孩子更相信你,更愿意跟你分享秘密,更愿意聽你的建議。
偏偏有些人搞不懂,總覺得平等、尊重才是核心,以為自己真的要去尊重孩子的選擇,要去和孩子講道理。
然后他們要在那些沉浸在過量激素分泌的孩子那里碰一鼻子灰才懵逼的跑到網上問,自己明明和孩子好好溝通了,為什么沒有什么效果。
沒效果就對了。
你的三觀怎么可能和孩子的三觀一樣?
如果效果好到超出預期,代表孩子在糊弄你。
你們這是忽悠循環。
5
網上很多鼓吹尊重的言論,其本質上根本不是在提建議,而是在控訴自己的家庭。
他們看起來十分憤怒的反應,只是自己童年黑暗記憶的應激。
不能說完全不對,很多事情是對的。
但是將很多東西強行上升到“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平等的溝通交流”怎么看都是一種站著說話不蛋疼的行為。
因為他們說的根本就不是這些提問的人問的問題,而是在回憶自己的人生,回憶那些沒法和父母溝通的歲月。
所以當他們罵了一圈之后,到最后的定性環節你會看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
如果孩子做出的是一些網友也覺得出格離譜不太對的事,他們會說:“他變壞都是你的錯。”
如果孩子做的是一些網友希望自己青春期的時候可以做的事,他們會說:“這很正常,沒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你思維古板才不接受。”
歸根結底,他們只是把自己在青春期的怨氣發泄到一個陌生人身上罷了。
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代入到孩子身上,然后回想起自己和父母的沖突,想起那些因為父母阻攔而沒做成的事,想起父母那不太對的教導,然后莫名憤慨,莫名激動,拼命控訴父母錯誤的教育方針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
反正當年的我肯定沒錯,所以這個孩子肯定也沒錯。
錯,都是家長的。
我的家長,你的家長。
誰的家長都好,反正不是我。
講白了,這些人的邏輯就是:我認可的東西絕對不行,我想干的事情誰都不能攔著。
我要是覺得這個東西好,那你就必須尊重,我要是覺得這個東西不行,那就是你之前不溝通導致孩子不信任了,現在找補來不及啦!
大家都是自由心證,真沒有必要扯虎皮拉大旗,給自己貼上一大堆開明進步的標簽。
別侮辱【尊重】這個詞了。
6
如果真的就是孩子放那不管,他就可以自己長成一個德智體美勞特別健全的人的話,那世界上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少年犯和熊孩子了。
人之初,是沒有善惡觀念的,是只有【動物本能】的。
所以才需要正確的教育引導,后天修正一個人的人性。
人性是后天教育的產物。
這個過程一定會和人的動物性戰斗,而戰斗的方法多種多樣。
關鍵問題根本不是你引導的手段,而是你的決心。
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學識、親戚關系、居住地點、家庭氛圍、習慣文化都有不同,教育是一件需要因勢利導的事,甚至每一刻都在變,都需要不同的策略。
該強硬威懾的時候威懾,該溫柔對談的時候對談。
而那些瘋狂看教育理論,無限追求正確的人,其實正是在掩蓋自己的懶惰,想要知道唯一正途是什么,用一個唯一正確的解來解決所有問題。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倒也不是沒有唯一正確的通解,那就是讓他變成富二代,但是大部分人也沒有努力做這點對吧。
大部分人對教育的理解就是我在關鍵時刻隨便指點指點,事情就會自己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具體執行起來有多少變化,要面對多少意外,考慮都沒考慮過。
與其去尋求那個萬能的通解,不如多看錯題本,看看那些失敗的家庭各自都是怎么失敗的。
別嫌麻煩。
是你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
這是你的責任,不由分說。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