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的選擇正在變得更加艱難 |「你還好嗎?」02
在疫情和后疫情時代,「商業的角色」與「人的價值」,是否會被重新衡量?在已經看到或經歷的風險之中,商業人們看到了什么機會?面對外部的動蕩,我們要如何才能穩住自身,才有機會看到機會?
我們邀請了來自不同城市、身處商業生態圈中不同位置的朋友們,聊了聊他們對當下和未來的感受。
疫情的發生,有沒有改變你在工作、事業上的底層想法?在 Joycelyn 的回信中,我們看到了相當明顯的底層震動。
她的職業身份是一家本土頭部酒店集團的產品創新研究負責人,坐標廣州。疫情對這座城市的影響并不算「特別」,但于她所處的行業而言,商旅出行遭遇的反復阻滯,使許多心血的成果大打折扣,疲憊感便難以避免。
「不確定性」是我們在這次系列訪談中經常聽到的詞,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層級的朋友,也對此給出了個體與組織層面上的不同觀點。而在 Joycelyn 身上,相比于經濟儲備,更多的「未雨綢繆」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針對自身與商業的「精神底層」,是「意義」在疫情和后疫情時代的重新錨定。
「原來說『work life balance』,經過疫情,讓我有機會思考什么是 life,為什么 work 要和 life對立。」
「生意的本質,就是一個企業存在他們顧客生命中的最大理由。如果這個理由不存在了,那么生意自然也就不存在,企業也就自然不被需要。」
5 月 31 日的《同時》Newsletter 中寫道,「基礎設施停擺、消費場所關閉,我們不得不想象著在沒有消費場所的社會中要如何生活、如何娛樂自己和彼此……一些人甚至開始相信,再這樣封控下去,我們不再需要資本主義也能活下去,并且會活得更生動鮮活。」經歷過「非必要」被腰斬的特殊時期,或許還面臨著「被優化」的經濟風險的人們,的確對「商業何以具備必要性」又一次發出疑問。
疫情當前,「活下來」當然是第一要務,但也如另一篇訪談中「痛苦 + 反思 = 進步」的公式所說,對企業和個人而言,這或許也是一個停下來、想清楚的恰當時刻。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01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年代到了
青年志:你現在在哪個城市呢?城市生活受疫情的影響大么?
Joycelyn:我在廣州,城市受疫情影響不算大。
青年志:從疫情開始到現在,你的生活發生了什么重大改變嗎?感受是什么樣的?心態有發生大的變化么?
Joycelyn:對生活的影響是點點滴滴的,例如,總是要提醒自己要囤物資,家里時不時地會購買罐頭、紙品和口罩;如果迫不得已要出市,要提醒自己留時間排隊做核酸等等。但更大更多的改變在心態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更多了,對社會的安全感減退了,周圍關于經濟下行的聲音越來越大,原來的生活好像脫軌了三年。
印象比較深的、給我帶來重大沖擊的事情,是在今年 4 月 10 日。當天下午收到朋友八卦,說美博會被封了,上萬人要做完核酸才能放行,過了幾分鐘閨蜜說海珠區通知停課,一翻手機看到家長群陸續有人轉海珠區停課的信息,都沸騰了。班主任回復說越秀區應該還沒下通知(當時疫情源頭是在白云區和海珠區),但過了沒多久,又突然發了教育局緊急停課的通知,孩子們馬上放學。
回到家正吃著飯,我瞄了一眼手機,家長開始討論孩子們突然停課、但書本都還在學校怎么辦。班主任隱晦地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于是我 9 點鐘帶著女兒打車沖回學校,還好保安允許學生進入拿書。剛拿完書打車回家,班主任在群里呼吁家長們都不要回學校了,已經被批評了。有些家庭因為沒有及時跟進,孩子在之后的兩周里就沒有課本上網課,挺影響學習的。
回想那天,整個場景就是一種末世的感覺,回到家都恍惚。之后一說停課,立馬確認孩子拿好書,囤好這個那個。感覺生活沒法計劃了,也沒法準備了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年代到了。
青年志:經歷過了這段時間,對你負責的工作、事業而言,你的想法上有什么巨大的沖擊、變化?
Joycelyn:第一點,感覺自己在工作上的努力在大時代大環境下不值一提。例如我原來從事的行業,辛辛苦苦地做了一代產品開發,但剛發布就遇到了上海疫情,影響了全國的商旅風向,整個酒管行業呈雙位數的負增長。焦慮的情緒每天都在蔓延,而且不是來自外界的,而是來自于自己在大環境下什么都做不了的焦慮。
第二點,既然在時間上的計劃性已經很淡薄,就覺得所謂的職業和事業都不重要了。經歷過這段時間,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該將有限而不確定的時間投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之前說「take a gap year」,但總是受不住「事業的誘惑」,有職業機會的時候還是會把興趣放在一邊。現在覺得,無論是錢還是時間,抗風險能力都太低了,所以既然風險永遠存在,何不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一些?
02
底層邏輯更依賴數據,協作效率低下難以避免
青年志:現在這種狀態下,你是怎么開展工作的?
Joycelyn:現在是照常開展工作,能不出差就不出差。用戶研究中的家訪部分,還有行業的展會部分,已經幾年不能照原來的模式進行了。
青年志:你適應這種工作方式嗎?對比之前,變化最大的是什么?
Joycelyn:目前還在適應中,盡量用線上或數據的形式去補充一部分原來的實地工作。對比之前,感覺現實環境中人對人的接觸少了,工作中大家的底層邏輯更依賴數據,而不是對人的理解了。這對整個產品經理的思想脈絡其實是特別不好的。
青年志:哪些問題變得棘手了?優先級是怎么樣的?有沒有短期和長期的差別?
Joycelyn:自己的工作地點、和同事的溝通方式、項目的交付時間、項目的上市形式等等,都變得不確定了。以前沒有想過有些工作可以從線上解決的,未來如果遇到跨區域的實地工作,都需要考慮是否可以線上完成了。是否要長期進行,要視疫情的進行和變化而定了。
青年志:你做了哪些嘗試來解決這些問題?哪些有效,哪些無效?
Joycelyn:嘗試過線上會議、線上發布、異地協作等來解決這些問題。線上會議雖然有效,但效率低下。遇到項目交付時間因疫情導致的協作效率低下的問題,跟領導溝通,一律無效(SAD)。領導們對于疫情常態化的看法都是「人定勝天」,拿出一套(偽)進化論的說辭,總括來說,就是不管疫情如何變化,團隊都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解決一切問題,按時交付。
總之,事情越失控,領導的思路也越脫離常識。
青年志:有沒有其他行業的案例讓你覺得記憶深刻?帶來了哪些啟發?
Joycelyn:閨蜜某某說,上海宣布復工率達到百分之多少的時候,并不是假新聞。因為她公司的工廠里,工人已經封閉在廠里開工兩個多月了(但不知道成品如何運輸)。這樣說來,回到我們父母的年代,真正的大廠就應該建立醫院和學校,解決職工生活問題,豈不是徹底500 米生活圈?以后會不會有阿里小學,天貓人民醫院?
青年志:你覺得疫情期間的哪些做法,可能會在以后更長遠地應用?
Joycelyn:線上會議以后可能會更長遠地應用,面對面的交流改成視頻面對面的交流。
03
生意是賺錢,但不只是賺錢
青年志:疫情的發生,是否改變了你在工作、事業的基礎面上的想法和思路?如果有,是什么?
Joycelyn:改變了很多。原來說「work life balance」,經過疫情,讓我有機會思考什么是 life,為什么 work 要和 life 對立。如果說原來可以為了工作犧牲和家人(包括家里關系親密的小動物)相處的時間,或者和家人的一些計劃是出自儀式感、計劃性,那么現在計劃性不存在之后(有些儀式也沒法照常安排,例如原來寒暑假的全家出行),就會更深刻地思考,是否一定要為了工作犧牲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是否一定要經由某個儀式才能達到某個目的等等。
青年志:有了這些經歷,你會怎么看商業的本質?你對「商業」這個詞的理解有什么變化嗎?面對疫情引發的商業問題或挑戰,你是否有一些新的思路
Joycelyn:太巧了,最近因為工作變動,正在反思商業的本質。我對「商業」或者「生意」這個詞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更多的是從渠道、從品牌、從產品,乃至從財務等側面去思考,現在更多的是從「商業何以存在」去思考。
在自己總結的筆記里摘四句話:
生意是賺錢,但不只是賺錢,這是我的看法。
生意應該是長期賺錢。
生意的本質,是「get your hands dirty」,服務你的顧客,讓他們長期記住你,并愿意因為這種記住讓你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們記憶中的一部分。
生意的本質,就是一個企業存在他們顧客生命中的最大理由。如果這個理由不存在了,那么生意自然也就不存在,企業也就自然不被需要。我們這幫 company 自然也就可以回家。
青年志:在商業語境下,你對商業世界里的「人(消費者、員工、合作者等)的價值」,看法有沒有什么大的變化?
Joycelyn:有挺大變化的。疫情影響下,公司裁員兩波,每次 20%。「人」的價值在大環境下被嚴重地物化和工具化。我想這是一種極端焦慮條件下引發的表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疫情,企業對「人」的價值也許也是工具化的,但還是有諸如企業文化、激勵機制等等,掩蓋了這種工具化的公開呈現。而疫情下,企業對無論是消費者、員工還是合作者的態度,更赤裸裸了,是一種不對等、不平行的工具關系,基本沒有在人性的基本面上做平等思考。
真正「human to Human」的企業是鳳毛麟角的,認清真相,放棄幻想了。
青年志: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想要分享的故事和思考么?
Joycelyn:還有一點思考。疫情打破了我們時間的計劃性,也打破了生活的儀式和規律。現在大家都陷入一種即時信息制造的焦慮和逃避中,我已經察覺到了自己的這一點,有意識地開始放下手機。這算是疫情帶來的影響嗎?還是說疫情只是這種信息焦慮的推手呢?身處人類社會,人和人的「有意義的交往」,何時才能恢復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