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商業升維之路:如何讓「在地文化」與「國際時尚」融合碰撞
放眼全國,蘇州的氣質,都當屬獨一無二。它不只是一座園林之秀美,一間蘇式面館內的煙火氣所能概括,它們只是這座江南雅城的一瞥之見。
感受蘇州的魅力,僅是在內城河邊的曲巷走一遭,看看河道、粉墻、黛瓦、斜柳、石橋便對這里已是大為嘆服。嘆服其人文奇跡,更嘆服在這座城市的現代規劃者們對那份巧奪天工的細心呵護——在國內一眾新一線城市大肆生長的時期,作出內城不可起高樓的決定。今日回看,堪為遠見。
古今人們的共同愛護,造就了蘇州這座令人流連忘返的雅城。而如今,經濟強、人民富,近幾年蘇州的城市商業也逐漸呈現出一派新景象。
撰文 | Panda Chan編輯 | 銳裘
01 蘇州城市商業的潛力有多少?
城由市而興起,市由商業而興旺。
在近代化城市發展中,蘇州是中國最強地級市之一,它被譽為2萬億城市和世界制造之都,前瞻的產業發展帶動了蘇州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
當然,在欣欣向榮的新城區之外,無論是老蘇州人,還是外地游客,對蘇州最深印象還是在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城區。北倚長江,東望大海,西抱太湖,有「人間天堂」美稱的蘇州以園林風貌和歷史文化聞名遐邇,這也是其獨特的文化基因。
△ 平江路 ? 圖蟲
其中,姑蘇區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其歷經2500年未曾改變的古城風貌,至今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被聯合國譽為「活著的古城」。
有意思的是,在任何歷史時刻,城市的文化基因都會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出現,也許是歷經風雨的百年老店,又或許是應運而生的當代品質新業態,他們透過復合時代脈絡的空間表達,彼此呈現出同一種文化符號的對照。如此現象,恰好在如今的兼具古韻與都市活力的姑蘇區街巷之中,體現出來。
△ 蘇州的靈感在酒精的刺激下或變得激蕩或變得婉轉,這里有園林院落與歐式吧臺碰撞的威士忌,也有深巷中老宅新貌,如同鄰居般的調酒師傾聽客人喜好后調制一杯雞尾酒。
△ 蘇州人喜甜,在烘焙和甜品熱潮中,從外面看與本地民居無異的隱藏在姑蘇區街巷深處的小店也得以快速破圈,成為炎炎夏日年輕人種草首選。
△ 咖啡文化在姑蘇區早已落地生根與本地老建筑和本地年輕人綁定,不斷拓張自己的文化脈絡;咖啡與社交,潮流,音樂,設計等元素的交互為姑蘇區注入持續的活力。
一邊是越來越多兼容并蓄的新業態在街巷里涌現,另一邊,則是正在籌備的新商業項目,展現出未來姑蘇區更具活力的商業面貌,而據公開的信息所示,包括蘇州仁恒倉街在內的多個籌備項目,都不約而同地開始在設計上融入蘇州文化符號,希望能達到傳統文化與現代商業的城市底蘊相互滲透。
△ 仁恒倉街鳥瞰效果圖
近年來,蘇州各城區商業體發展迅速,不過,目前蘇州尚未出現真正讓人記憶深刻的、能代表在地文化的國際奢潮商業地標。近期,時尚商業和財經資訊平臺「華麗志」發布了名為《2022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中國消費者共鳴的身心之地在何處?》報告,提出了本地對于高端消費的需求:
“蘇州本地高端消費者的需求遠遠未被滿足,一方面,他們表示當前蘇州本地的奢侈品牌豐富度較低,渴望有更多的重奢品牌入駐開店;另一方面,他們認為本地商圈和商業體的規劃與建設仍有很大空間提升,期待蘇州商業能有更多新鮮血液注入。”
商業發展需求與消費需求,進一步助推蘇州城市商業升級,加之這一代商業零售與商業地產對在地文化的極度尊重的心理,讓我們對未來蘇州的城市商業潛力,更加充滿信心。
02 在古城最后的「留白地」做不一樣的蘇州新名片
在華麗志的報告里,除了諸如成都遠洋太古里、上海新天地這樣的城市商業地標外,我們還看到了蘇州仁恒倉街的名字。
這是仁恒在華東區域首個定位為「重奢」的商業項目,它將于2023年中旬開業。在商業呈現上,與當年成都仁恒置地廣場相比,蘇州仁恒倉街顯然要更進一步,其中最重要的升級維度便是:在地文化與重奢場的融合。
作為古城控保范圍內最大一片可開發用地,仁恒倉街所處地塊可以稱作世界文化遺產群落里的留白之地。仁恒倉街周邊被文化遺產環抱,如歷史文化保護區——平江路、春秋八大城門之一——相門、世界文化遺產——耦園、百年學府——蘇州大學等。有了這些蘇州在地的文化、歷史的氛圍烘托,為項目挖掘在地化靈感提供了有利條件。
倉街項目被看作是蘇州古城保護首個進階之作,它的成功將是古城復興的關鍵著力點。
△ 左圖:耦園 ; 右圖:相門
開放式的江南風街區
優質的商業項目,應當是從城市自身的文化土壤中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并從中進行深入挖掘、還原和提升地域文化價值,這樣才會使得項目成為蘊含地域文化與精神的所在。
蘇州政府對于倉街項目的定位曾提出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希望項目對古城風貌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希望對古城的商業業態,乃至整個蘇州的商業業態產生重大影響。
仁恒倉街深諳這點,不僅將項目定位錨定在“靈感蘇州,不止于江南”,還請了知名設計事務所WOODS BAGOT主持操刀,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教授參與下,經三年磨礪,共同完成了建筑設計。
△ 夜間鳥瞰效果圖
仁恒倉街的建筑設計遵循蘇州古城的總體規劃,實現對江南特色歷史建筑的傳承及創新演繹,一步一景展現出逐漸遞進的街區空間,地面空間塑造出不同的視點和縱橫的小巷,與古城肌理相融合。
△ 相門廣場效果圖
△ 疊翠庭院效果圖
△ 碼頭廣場效果圖
仁恒倉街建筑面積達140000平方米,由地上低密度「現代園林」開放式街區及地下三層的購物中心構成諸多蘇園神韻的意象在項目內勾畫得恰到好處。
地上空間以倉街廣場、枕水廣場、碼頭廣場、平江廣場四個角落廣場為動線入口匯集客流,與立體式下沉廣場——相門廣場、垂直園林——疊翠庭院共同引導訪客至位于仁恒倉街地下尺度開闊的三層的現代購物中心設計空間。
△ 室內空間效果圖
地面與地下,室內與室外空間無界共融,傳承原來的街道模式之余,也增加了空間的開闊性與通透性。
未來,當身處仁恒倉街之中,人們也許可以直觀感受到傳統與未來的和諧共存,提升人們對城市的欣賞能力,并將歷史文化的價值和保育思想,投射到未來的發展之中。而這種「二元性」特征,相信也是仁恒置地能不斷獲得市場青睞的關鍵。
△ 工程進度實拍
03 蘇州重奢商業的空白該怎么填?
2003 年,蘇州美羅商城開業,早期定位于精品時尚,在發展過程中重奢品牌、國際一線品牌比例逐步提升,與1996 年開業的泰華商城形成互補,這兩座商場至今依然是蘇州唯二兩家高端百貨商場。
蘇州仁恒倉街目前計劃在2023年中開業。一方面,如上文所述,地處姑蘇城的它正在為「在地文化與現代商業融合」的課題做出努力,另一方面,仁恒倉街還扮演著蘇州首個開放式街區重奢購物中心的角色,通過在時尚、藝術、潮流等領域的探索為本地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在一座擁有千年文化的雅致之城里打造重奢場的背后,還埋藏著一條更深的議題:國際大牌偏愛在地文化,也更偏好用在地文化詮釋品牌故事。
就連LVMH 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Bernard Arnault 曾在LV在法國里爾市的新店揭幕儀式上也說:“我們總是希望將自己沉浸在當地文化之中。”
除了品牌營銷之外,零售門店是奢侈品牌嘗試「?在地文化」詮釋的另一種窗口。其中,較為典型的案例便有LV 位于首爾江南區清潭洞的路易威登之家,在門店設計上融入了 18 世紀的水原華城、韓國傳統的東萊鶴舞等元素;Hermès 廣州太古匯專賣店,外立面融合了當地傳統制磚與琺瑯工藝;成都遠洋太古里的 Cartier 精品店, 重裝之后融入了成都本地文化與自然景觀。左圖:成都遠洋太古里的 Cartier 精品店;右圖:Hermès 廣州太古匯專賣店 ? 華麗志報告
奢侈品牌在全球擴張的過程中,通過在門店的建設與設計上植根在地文化,能更好地連接當地消費者,提升品牌形象,挖掘品牌潛力與無形價值。但奢侈品在布局全球化的同時,無法完全參透每個地方源遠流長的在地文化。
因此,在每一處它們都需要更具有前瞻視野的在地合作伙伴的配合與支持,幫助奢侈品牌在門店呈現上更好地完成因地制宜,最終,不論是品牌、還是商業地產都是雙贏的。
這也是仁恒倉街目前在著力打造現代語境下中式美學空間的一大原因。在一個充滿歷史文化,同時時尚和體驗感極強的地方,打造一個個獨棟店鋪,所能傳遞出來的品牌形象及態度,必定會更加吸引人。
△ 旗艦店工程進度實拍
據華麗志報告所述,目前,來自法國、意大利、日本的頭部品牌對仁恒倉街呈現的江南底蘊表示高度認可,并表示會融合中國文化的風雅氣質升級店鋪級別,定制店型,與仁恒倉街共同打造江南靈感之地。
目前,仁恒倉街項目還在整體籌備中,它在未來的亮相,對于蘇州重奢商業的布局,以及對「商業與在地文化」課題的進一步探究,相信都會有積極的意義。
一方面,蘇州重奢市場已嗷嗷待哺,仁恒倉街的亮相將會聚集高消費客群,革新城市的商業能級;另一方面,從城市角度,蘇州目前需要的并非千篇一律的商業綜合體或商業中心,而是更具開放性、滲透性、文化性、地標性的城市場所。
或許仁恒倉街的一大武器便在于此,重視「在地化」的打造,突破商業、藝術、文化、體驗與消費的邊界。期待它在明年的亮相,也祝愿它能如愿成為下一個讓本地人驕傲的蘇州地標。
探索實體商業,看見城市未來
城市 | 地產 | 消費 | 人文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