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前董事長葛文耀:毛利是品牌增長的核心,也是利潤的源泉
整理 | 昊玥
2022 年的上半年,疫情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消費品牌更是受到了大的沖擊。創始人們都在思考:企業要做什么樣的調整,才能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
上周日,我們邀請了“乘就品牌創始人俱樂部”的總領教,上海家化前董事長葛文耀先生,為各位俱樂部成員帶來了關于題為《企業如何突破增長的瓶頸》的分享。
葛總是廣受尊敬的企業家。他曾一手帶領上海家化完成從 400 萬到 400 億的市值增長,是國內品牌經營制度建立第一人,也是國內最早的化妝品品牌金字塔締造者。我們熟知的六神、佰草集、玉澤和啟初等戰略型品牌都是在他管理的時候成功打造出來的。
在葛總看來,企業增長是硬道理。他說,增長是最重要的。企業一定要有足夠的規模:你銷售規模越大,觸達的用戶越多,你就越安全。所以要千方百計地去增長,增長是第一要務。
在分享會中,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的葛總對各位創始人說:“形勢不好反而是機會,在座的各位,絕對不能躺平。形勢不好,國家就會出很多宏觀政策刺激企業發展,這是我對大勢的看法。同時你們目前市場份額都不大,別人都困難的時候,只要你努力做得好,你就能搶占了市場,這個市場就是競爭,就是博弈。”
乘就品牌創始人俱樂部的會員,包括優時顏、醉鵝娘、可啦啦、完美日記、瑞琪奧蘭、Subtle 和 Girlcult 等新消費細分領域的頭部品牌創始人們,向葛總提出了各種與品牌增長相關的問題,比如:已經做到品類 top 要怎么繼續拓展?化妝品行業的毛利應該如何控制?流量貴了,原料也貴了,要怎么提價?怎么和研發費用比自己大很多的競爭對手打?
互動環節持續兩個小時,葛總為品牌創始人一一解答困惑,會后創始人們都反饋說有非常實際的幫助。
以下是葛總分享內容的節選。(文字根據現場速記整理,如有差錯,請見諒。)
01
增長的核心是產品
之前有企業來跟我說,我做小而美的就行了。我就說不安全,中國市場這么大,你只有一個億的銷售額,還是很小很不安全,你要增長。
那企業怎么增長呢,增長的核心是什么呢?產品。
舉個例子,大家知道房地產公司,地段最重要,造一樣的房子,不一樣的地段,價格可以差十倍,不同的城市,可以有幾十倍。那么從企業來講,特別是我們做消費品,增長的核心一定是產品。
你要不停地去挑剔自己的產品,不要總以為自己的產品是最好的,那都是有感性的成分在。我看到很多創業者有時候發現銷售量不長,就去想其他辦法,其實我覺得你第一個想法就是要看看你的產品。是不是符合顧客需要?到底有沒有差異化?
對于消費品來說,細分化是沒有底的。隨著各種原料、技術的發展進步,升級換代無止境。
說到產品我提兩點,第一就是盯緊競爭對手。
現在做產品,商學院都教大家要研究市場和消費者。我總結了最關鍵的四大要素,消費者、競爭對手、渠道、傳播。在其中要更關注競爭對手:不研究競爭對手的話,你以為自己的產品很好,其實只是在步別人的后塵,自我陶醉。
我舉個例子吧,現在做功效型護膚的貝泰妮 800 億市值,家化市值不到 300 億。但其實家化才是第一個真正做臨床的,十幾年前就做了。現在貝泰妮作為后起之秀,家化和它的市值相差那么多,就是因為沒有從競爭角度去考慮要怎么應對這種局面。
還有一家企業,產品非常好,技術也新。但是你說你產品好,誰知道呢?你肯定要介紹。但是這家企業我去看了一下,他們的產品介紹和另一家公司的產品介紹,兩個互換都沒問題。所以介紹概念的時候不但要從消費者需求,技術角度去介紹,也要去研究競爭對手他們是怎么做的,這個是我這幾年悟出來的道理。
品牌定位也是這個道理,本來品牌定位是為了幫你鎖定一部分消費者,但中國現在消費品細分化,你不可能用一個產品全部打到所有人。這個時候你肯定就要研究消費者,但我要加一句話,你還要研究競爭對手,他們哪些產品賣得好,哪些賣得不好,他們通過哪個渠道來賣,這都是需要你去研究的。否則你就只會盯著自己的產品技術好不好,質量好不好,成功率是不高的。
第二就是新銳企業剛創業一開始最好是“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一個現在做得挺好的牌子八年前找到我,說他手里有幾千萬,能幫他收購一個品牌么。我問他你規模多少,他說一個億,我說你一個億就要去收購品牌?然后我就跟他說了一個道理:你要發揮到極致。
你現在賣得好的產品,市場上能接受,你就要盯著它做。假如你手里有一個產品,覺得賣得還可以,你千萬不要說“我覺得差不多”。千萬不要縮著做,你要發揮到極致。
你要找到一個好的產品。什么是好產品,好的產品一定是投入產出比一定是好的。好產品不是靠投流量,你跟我說流量投得多就虧損,流量投得少銷量下降,那不是這樣的。是你沒有找到一個多快好省的好產品,能夠帶動銷售增長取得好的效益。
作為老板,還是要找到一個好產品,產品一好百好。
但是產品研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離開家化的前幾年一直在做一件事,每年都要做研究。研究什么呢,以半年為單位:這過去半年,哪個企業好,哪個企業不好,此消彼長是什么原因,哪個品類好,哪個品牌好,哪個渠道好。
開發產品絕對不是拍腦袋,是要看了大量的資料以后,我才能夠做到。
那就產品角度而言,你怎么增長。一方面就是產品的延伸和品類的延伸,增強用戶的粘性。但這種延伸是雙刃劍,需要謹慎,尤其是新的品類未必會帶動你的增長,所以在做好主要產品的前提下,再考慮延伸。另一方面,就是地區和渠道的延伸。
整體的增長就是這個大邏輯,但具體要做,還是有很多細節。
02
要增長,先看毛利
毛利跟利潤不一樣,毛利是利潤的源泉,也是你企業的競爭力。毛利包含了幾筆錢,第一筆管理人員費用,管理人員是你要招到好的人,像你們初創團隊,一定要招到好的人,第二是科研費用,第三是市場費用,第四個是銷售費用,第五個是財務費用。這五個費用去掉之后,才是你的利潤,然后交稅,就是稅后利潤。
我上次也說過,這是當時我在莊臣公司學到的,我觀察到他們做了一個培訓,支出費用非常高。當時是 1990 年,老師的費用 5 萬美金,一本教材 100 美金,這么高昂的人力支出下公司整體盈利還非常好,所以我就去研究了,原來是美國有毛利制度,中國卻沒有。
當時老外一個項目都是 60% 的毛利,比如 3 億廣告費,廣告打下去以后最后這個產品賣出七八個億、十億,毛利是非常高的。但是中國沒有這種事,不算毛利,只算凈利潤。所以不能打廣告,一打廣告什么都虧損,那你怎么能判斷你產品的潛力在哪里呢?所以當時家化這個品牌能做出來,毛利這個觀念居功至偉。
所以企業千萬不要忽略毛利的重要性 ,毛利能幫你判斷一個產品有沒有價值和潛力,你整個品牌里最有潛力的產品是什么,你就知道在應該在什么方面使勁了。
我再說一下,多品種的企業,毛利結構非常重要。像家化有幾千個 sku,這種情況下比如某個產品毛利高,另一個毛利低,如果你毛利低的增長太快,而毛利高的增長太慢,你的毛利就會一直下降。反過來的話,這個毛利結構就非常漂亮。
所以對多品類多品牌的公司,量大的要提高毛利率,毛利高的要爭取多銷售,這樣一來,你的公司毛利就大,競爭就強。所以我講效益的時候,先不講利潤,先講毛利。
歸根結底,毛利是你企業競爭力的體現,很多企業毛利和利潤差不多,那就不行,那這個情況下你能招到什么人?一定要有好的人才來支撐,才能達到良性循環。毛利高銷售增長快,更多的毛利一定會有更多的利潤和更大的規模。
這里我想到雷軍,他說他的毛利非常低,我一開始還在猶豫,后來才想通,其實是殊途同歸。互聯網項目毛利低是可以的,因為銷售模式很厲害,銷售量是天量,所以毛利總的還是大的。毛利一直這么大才有可能去維持招聘好的人才,好的研發和好的營銷。
你們記住我一句話,想盡辦法每年提高毛利,五年下來日子一定是好過的,你就會有競爭力。
總而言之,眼前的難關一定都會過去,祝各位創始人們的品牌都有更好的發展!
謝謝大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