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坑少女”富養的「詩與萬花鏡」| 品牌觀察
上海靜安區愚園路上,坐落著國內目前最大的“三坑”服飾集合店——「詩與萬花鏡」。自從復工以來,每天都有上百位“三坑少女”光顧這里,解封當天還有用戶從無錫趕來。
如今對許多年輕人而言,昔日的小眾愛好“三坑”(漢服、Lolita 洋裝和 JK 制服)不再是個陌生的概念,而「詩與萬花鏡」創始人孫亞銎對“三坑”的關注和行動可能來得更早一些。
2019 年,全球漢服文化社團超過 2000 家,「漢尚華蓮」「十三余」「重回漢唐」三家漢服品牌在電商平臺初具知名度,年收入約在 2-3 億元。次年,阿里媽媽宣布淘寶上的“三坑”消費已達百億規模。騰訊《00 后生活方式洞察報告(2021)》也顯示,以興趣為導向、詮釋自我個性的“三坑”產品躋身 00 后消費品類偏好的 TOP5 。
一開始,有過創業經歷的孫亞銎曾萌生投資的想法,但當看到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正在形成,他決定入局,從 0 到 1 做品牌。
2021 年 7 月,孫亞銎組建了運營團隊,不久,「詩與萬花鏡」官方抖音賬號開通,啟動規律的店播模式。同年 11 月,「詩與萬花鏡」官宣獲得小米集團、險峰長青、眾為資本、順為資本等兩輪融資,開設線下首店,占地約 1100 平米,主營漢服、Lolita 、JK “三坑”產品銷售,還包括彩妝配飾、潮玩、一番賞、IP 軟周邊等。到了年底,「詩與萬花鏡」在抖音電商 Lolita 細分類目已位列 TOP1 。
然而,線下經營還不到半年,「詩與萬花鏡」店鋪就因為疫情遭遇了 2 個月的“大考”,用孫亞銎的話說,“它仿佛是一個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孩子”。
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孫亞銎為什么會選擇“三坑”行業,做起了面向固定圈層用戶的高客單生意?
緣何在月租百萬的地界開設占地千余平米的大店?
面對客觀存在的經營壓力,「詩與萬花鏡」在產品設計、交易和店鋪運營方面又積累了哪些應對策略?
在品牌誕生周年之際,刀法研究所(ID:DigipontClub)邀請到「詩與萬花鏡」創始人孫亞銎進行了一次對談,復盤了他這半年多以來的經營實踐,以及對“三坑”消費行業的思考。
01
面向24歲女性的「城市迪士尼」:用金融產品的思維做“三坑”
90 后、奶爸、三坑,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標簽在孫亞銎身上得到了統一,聊起做“三坑”服飾集合店的初衷,他也從理性和感性協同的視角給出了答案。
近幾年,隨著 Z 世代強烈的自我意識覺醒和對審美話語權的爭奪,“三坑”文化逐步破圈并被主流文化所包容,和寵物、潮玩一樣,漸漸成為用戶悅己式精神消費的重要選擇之一。
從精神悅己層面出發,人們的消費動機和原生家庭緊密相關。孫亞銎發現不同的成長經歷會讓人形成各種各樣的自我保護層,“很難講最后保護層長成的模樣是不是真實的自己”,他和一位“三坑” 資深用戶分享了這個想法,對方表示,“如果人都有保護層,那 Lolita 就是我的盔甲——不對,Lolita 是我的戰袍。”
“三坑”消費趨勢和資深人士的現身說法,觸動了當時還在關注漢服品牌的孫亞銎,他轉而從創投思路去解構這個全新的藍海市場。
在產品端,法式甜膩的 Lolita 、清純活潑的 JK 和有點 Q 版國風元素的漢服,其共性在于“可愛”。在用戶端,“三坑”用戶就是這樣一群熱衷于追求“可愛”的人,她們大多是 18-24 歲的年輕女性,也有相當一部分未成年(父母給孩子購買),消費潛力巨大。
事實上,最早的 Lolita 日牌都是均碼,很多人雖然穿不了,但她們還是會購買,“三坑”少女們往往會在家里專門為這些產品開辟一個儲藏空間,業內流傳著“lo 娘一面墻,上海一套房”的說法。即對不少用戶來說,除了發自內心的喜歡之外,“三坑”的金融屬性要強于其產品使用屬性,加上 1000+ 元的客單價,「詩與萬花鏡」從創立起就將“三坑”視為金融產品來運營,而非普通的服裝銷售。
根據金融產品的運營邏輯,「詩與萬花鏡」選擇打造品牌勢能,自上而下地建立用戶心智,在集合店形態上避開了傳統小店模式,以一種“富養女兒”心態,在月租達 110 萬元的鬧市商圈開設了大店。店鋪設計圍繞海底宮殿主題,合作百余家“三坑”品牌,陳列 SKU 達千件,打出“歡迎三坑少女回家”的理念。
「詩與萬花鏡」上海靜安店
相對于小店收割泛流量的思路,大店的意義首先在于聚合流量,讓更多用戶能順利找到這里。同時,團隊在運營中發現,一些外地用戶來上海,會先到「詩與萬花鏡」體驗或消費,下一站去迪士尼游玩,因而店鋪順水推舟打出了「城市迪士尼」的地標概念,成為“三坑”少女的新晉網紅打卡點。另外,在大量吸引流量的基礎之上,大店可以進一步做私域沉淀,篩選出以高凈值、高復購率人群為主的優質流量。
大店聚合流量,形成地標,有助于文化傳播
孫亞銎透露在「詩與萬花鏡」選址過程中,為了和其他品牌競爭同一個位置,他向房東講了一個設想:晶品+「詩與萬花鏡」的對標是秋葉原+「世嘉」,秋葉原是日本二次元文化聚集地,「世嘉」為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在店鋪管理方面,「詩與萬花鏡」團隊現有 60+ 人,年齡在 25 歲左右,超 90% 都是“三坑”愛好者,為圈層文化傳播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
“我前幾天去濱江那邊去散步,看到了橋下玩滑板的年輕人,大概在 50 年前的 LA ,同樣是一群年輕人,50 年后,這樣的場景在中國出現。之前有「Supreme」把滑板碗池搬到自己的店里,開啟了街頭文化和消費進一步結合的形態,未來,「詩與萬花鏡」這里也將從地標建筑變成街頭潮流文化的傳播陣地。”
02
通過產品提升用戶美譽度,店鋪會“自己生長”
和刀法對談短短兩小時期間,孫亞銎接了五六個生意上的電話,“最近剛和番劇《間諜過家家》敲定了合作,主要是原創產品設計和生產。”他說。
「詩與萬花鏡」主張關注用戶美譽度,而美譽度來源于好的產品。
開業之初,店內產品一度依賴采購,合作方有「Angelic Pretty」、「Cute.Q」、「重回漢唐」、「梗豆」等百余家品牌。隨著用戶資源的積累,「詩與萬花鏡」逐步從采購型供應鏈轉變為生產型供應鏈,累計簽約 15 位設計師,原創“三坑”產品占比提升至 35% 。
用戶訴求催生選品迭代,也影響著「詩與萬花鏡」渠道和貨盤的組合,回歸到零售本質來看,產品與用戶的匹配度、銷售與供應鏈的匹配度是兩大決定性因素。
一方面,了解不同渠道的用戶特征,輔之以他們更偏好或能接受的內容和貨盤,特別是線上渠道。比如大量優質的“三坑”KOL 和用戶活躍在微博和小紅書,于是「詩與萬花鏡」就在去年下半年入駐了兩個平臺,主打 KOL 聯動和產品種草。基于微博 / 小紅書種草-站外轉化的鏈路,「詩與萬花鏡」將淘寶店打造成深度用戶的消費場景,主要提供日牌新品、限量款、經典再版等。
與此同時,「詩與萬花鏡」也開通了官方抖音賬號,通過產品展示、模特變身視頻等門檻較低的內容,吸引愛美和追求個性的女性用戶。團隊觀察發現,抖音上大多是接觸“三坑”不多的輕度用戶,因此在抖音商城主要上架客單價在 400-800 元的入門款產品。而隨著短視頻、日常店播內容的持續輸出,抖音用戶的消費偏好也漸漸升級,包括接受“小白云”、“貝殼”等 2000-3000 元價位的日牌產品。
和面向固定圈層的線上渠道相比,線下門店的包容性更強,而當團隊將店內產品、消費體驗場景的內容搬運到線上,也能為官方賬號進一步背書。
另一方面,提高對爆款產品的生產、銷售承接能力。今年上半年,「詩與萬花鏡」春季款原創漢服“桃夭”和“滿庭芳”成了線下爆款,累計售出幾千件,日均出單能達到幾十件,孫亞銎和團隊復盤后覺得,“爆款出現得非常偶然,如果你生產跟不上就慘了,這就很考驗供應鏈。當然,我們本來就是做供應鏈的,所以這方面也有一些優勢。”
在用戶運營方面,「詩與萬花鏡」注重私域維護和用戶的標簽化管理,“現在我們的私域有 1 萬多人,復購率在 30% 。有些用戶習慣每個月都來店里逛逛,每次消費幾千到幾萬不等。我們主張 20% 的用戶貢獻 80% 的收入。有了用戶之后,店鋪會‘自己生長’,你要做的是及時覆蓋用戶需求。”孫亞銎認為。
比如在近期,線下店采納用戶的提議購入了一批棉花娃娃,除此之外,店鋪也提供彩妝香水、寵物服裝、潮玩等產品。當前,「詩與萬花鏡」旗下漢服、Lolita 、JK 的營收占比分別為 30% 、40% 和 30% ,“三坑”產品整體則貢獻了九成以上的收入。
由于“三坑”產品高客單價、工期長等特殊性,交易風險比普通零售品類更高,「詩與萬花鏡」采用的是寄售交易方式,即:品牌方先提供貨源,由「詩與萬花鏡」負責出售,根據每周動銷率判斷是否合作,通過先貨后款來降低風險。
就“三坑”市場大盤而言,日牌的毛利率通常在十幾倍的水平,優質國牌的毛利率則在 3-5 倍。「詩與萬花鏡」和一些品牌方洽談寄售合作時,主要看毛利率,也因為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礎,在涉及折扣問題上,「詩與萬花鏡」能有更高的話語權,通常可以實現 4-5 折的進價。
03
市場教育是最慢的事,更關注用戶的情緒價值
“希望小微企業主們都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5 月 31 日,上海復工前一天,孫亞銎在抖音賬號@詩與萬花鏡創始人Jerry 上發布了一段創業感慨。
時間線拉回到去年 11 月 27 日,開業當天,「詩與萬花鏡」邀請到數位“三坑”頭部 KOL 前來參加典禮,并以花車游上海的形式,給“三坑”少女們一個聲勢浩大的歡迎儀式。品牌在抖音也配合開業聯動“三坑”頭部達人造勢,最終登上抖音熱搜榜,全網曝光量破億。
「詩與萬花鏡」線下店開業,花車游上海
取得開門紅僅僅是第一步,“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你會覺得婚禮是婚姻關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嗎?肯定不是,維護關系的常態是要天天去處理雞零狗碎的事情,做「詩與萬花鏡」品牌的感覺也是一樣的。”孫亞銎說。
「詩與萬花鏡」品牌的運營維護最早體現在線上,去年 10 月,也就是線下店尚未開業時,品牌已經入駐抖音相繼開設了官方店鋪號、品類號、人設號等 4 個矩陣賬號,日常店鋪直播間就設置在線下店二樓,用戶時常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現場直播。即使在今年上半年封控期間,團隊在員工宿舍也堅持每日抖音直播,唯一的不同是將所有產品改為預售形式。
原計劃中,@詩與萬花鏡創始人Jerry 是作為品牌的抖音人設號和用戶交流,但到后來,孫亞銎和團隊感覺“硬凹人設很刻意”,于是內容轉型,更貼近他本人的性格,主打真實和陪伴,反而收到了超過 72 萬贊(超過店鋪賬號獲贊數的 3 倍),還有一批關心線下店狀況和公司招聘信息的粉絲,同時,品牌也通過這個號收集到更多消費者的真實聲音,并反饋到店鋪運營和產品設計等環節中。
而在線下,首先,靜安首店給了“三坑”少女們更大且具有想象力的活動空間,在這里,「詩與萬花鏡」會不定期邀請“三坑”達人和用戶舉辦茶會,甚至會幫用戶現場“追星”;其次,品牌跨界聯動 IP 打造快閃活動,比如今年和商場一起舉辦了「三麗鷗」大耳狗 20 周年生日會,還計劃將在秋分(9 月 22 日)和豫園股份共同舉辦第一屆“上海漢服文化節”。
可以發現,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詩與萬花鏡」都以直接且深入觸達用戶為主,通過滿足想象、制造驚喜等思路,給到用戶多樣化的審美和情感體驗。
現階段,「詩與萬花鏡」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三坑”旗艦店,有了先發優勢,品牌差異化并不是首要任務,團隊的重點在于長期主義,“集合一群熱愛‘三坑’和具備審美品味的人,去引領用戶不斷感知這個領域”,某種角度而言,就是做深度種草和蓄水工作。
“但教育是最慢的事,我們不需要試圖去教育用戶。說回用戶,大家很喜歡 24 歲的消費者,這群人是商家必爭之地,我也喜歡,但說實話很難搶。那我覺得,現在喜歡‘三坑’的高中生、大學生特別多,等這群用戶長大就好了,大概需要 3-4 年。”
孫亞銎還提到一個細節,日本 90 年代的廣告甚至會采用兒童配音,目的就是為了和兒童用戶產生交互和共鳴。他相信,品牌現在要做的也是同樣的事——去感受用戶的心聲,陪伴他們長大。
04
分析師點評
對于品牌人來說,等品牌這棵幼苗長成大樹需要多久?其實,現在的問題往往會變成,還有多少人愿意去做“等待”這個動作。
「詩與萬花鏡」的起點很高,它之所以能夠專心去維護品牌勢能,在于創始人團隊預置了幾個有利條件:
入局更早,形式更新。2019 年開始關注行業,2021 年正式做品牌,用大店形式打出品牌認知;
抓住 2021 年疫情緩和期,提前完成了兩輪融資工作,保證公司正常運營的賬面資金;
借助寄售形式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交易風險;
集結“三坑”愛好者們,引領一代人的審美,并成為擁有潮流文化話語權的發聲者。
總體而言,「詩與萬花鏡」主要圍繞做好現金流、提升用戶滿意度兩方面開展工作,這對許多新銳品牌也有新的啟示:越是市場充滿不確定性,越不能冒進,輕易選擇不設限地燒錢。做品牌是長期主義,先活下去,保持耐心,是一門必修課。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