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觀傳播深度解讀:如何毀掉一個明星的路人緣?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針對易烊千璽考編這件事發布了一篇文章。
其中有一段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些在小鎮出生的普通人,上著培訓班,刷著真題卷,卻仍然考不上編。這些人因為眼紅,而對明星產生怨恨,認為是明星搶走了自己的編制。”
寫下這篇文章的主編楊時旸將這類人稱作——小鎮做題家。
1.一句“小鎮做題家” 因何引發眾怒?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這篇文章刷爆了網絡。時至今日,依舊熱度不減。
這篇文章為什么能引起如此巨大的爭議,讓無數網友感到憤怒呢?
其關鍵在于,這篇以給某位頂流四字藝人洗地為目的的文章,搞錯了引導輿論的方向,傷害到了太多無辜的個體。
它諷刺了我國數以億計的寒門學子,也抄襲了不屈命運、勇于奮斗的時代精神。
這個世界上,生而富貴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那些在小鎮出生、沒有顯赫背景的人。他們為了擁有和那些生在羅馬的孩子相似的平臺,而通過刷題來提升自己的實力,在高考、考編等賽道上努力前行。
因為做這些事就已經拼盡了全力,所以他們沒有大量的時間和財力去社交、去開拓眼界、去構建屬于他們的關系網。
可這些人不該成為被某些官媒大V嘲笑的群體。
這位楊先生作為一家官媒的文化部主任,以高高在上的姿態,為那些寒門貴子扣上了一頂小鎮做題家的帽子。他將出身說成原罪,最終引發全網對他的不滿,也就不足為奇了。
顯然,楊先生的這篇報道不僅割裂了四字頂流藝人和大眾的關系,甚至讓兩個階層生出了嫌隙,這樣的惡果實在不應該由一家官制造出來。
2.裝聾作啞是應對危機的下下策
通常情況下,官媒是有屬于它的一份社會責任在的。
它需要擔負維系輿論安定、樹立良好三觀的職責,它需要為社會的團結提供助力,對國家、對人民的展現出它的責任感。
只有這樣的官媒,才能代替百姓和國家發聲。而那些嘩眾取寵、制造分裂的媒體,終將失去人心,也終將失去為國家發聲的權利。
時至今日,《中國新聞周刊》并沒有對此給出任何回應,唯一的改變是在它們的微博評論區設置了精選,屏蔽掉了所有指責他的聲音。
另外,這家媒體近期還發了一篇解讀“指責型人格”的文章,即那些面對家人大量指責的人,在成年后會更喜歡指責他人。
有一些網友認為,這家媒體是在以此諷刺那些指責它的網友缺乏家教。
當然,這一點只是網友的推測。
可是至少我們可以確定一點。那就是《中國新聞周刊》作為一家權威媒體,在面對質疑時,他選擇的是捂住眼睛和堵住嘴巴。這樣的應對策略,顯然是輿論危機應對里的下下策。
3.每一個奮斗的人都應該得到尊重
對此,共青團中央也在7月18日給出了他們的解讀: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居高臨下地嘲諷“小鎮做題家”,其本質是在解構“奮斗”。
不是每個人都含著“金鑰匙”出生,有些奮斗也許笨拙而沉重,但每一份不愿低頭的奮斗,每一個負重堅韌的人生,每一位勇毅前行的普通中國青年,都值得被尊重。
希望每一個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尊重,希望每一個權威的發聲者都能擁有健全的三觀。
我是熨斗先生。
關注我,帶你探知熱點背后的秘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