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盤媛,一場針對全體女性的圍獵
飛盤,時下最熱門的運動。
由于它同時具備運動和社交的雙重屬性,深受年輕人喜愛。每逢周末,打開社交軟件,總會有人在群聊里喊一聲:“有人一起飛盤嗎?”
然而,當我們在搜索框打下“飛盤”兩個字,出現在大家眼前的卻是另一個關鍵詞——“飛盤媛”。
“飛盤媛”這一稱號,是對妝容精致、照片精修的飛盤女孩蓋的章。
社交平臺上,她們的照片動態評論區,永遠是鑒媛批判大會現場——
“為什么運動要化妝?”“為什么要穿緊身瑜伽褲?”“為什么運動完都不出汗還有力氣擺拍?”
這場轟轟烈烈的鑒媛運動,甚至演化成了一場性別之爭:
“飛盤游戲如此不正經,憑什么霸占足球場?”
在互聯網批“飛盤媛”的事件中,不少網友打著“你們霸占足球場”的旗號指責女性參與這場運動,意圖將社交和運動割裂開來,以“女性打扮光鮮來玩飛盤,是假意運動實則社交”的借口來打擊女性參與運動的權利。
長期以來,運動都被看作一個為男性氣質主導的領域,是性別不平等的爭議之地。但隨著女性在體育競技中的大放異彩,人們對女性在運動中表現的想象力得到極大地拓展。
“她們”走向運動場,向著不公戰斗。
本期【女也】盤點4則女性與運動的廣告,傳達一則信息——運動無分性別,同樣是女性不容置疑的權利。
AdidasGirls:“由我創造”
熱愛運動,樂于分享——運動的時刻是屬于女性的“創造性”時刻。Adidas用社交APP的形式關聯運動,將更加生活化的場景融入傳播,也將更多參與運動的社交表達權交還給女性,無論是真實的社交抑或是虛擬的社交。
點擊鏈接查看完整視頻:http://www.dh-gg.com/projects/16974.html
Under Armour :讓女性來發聲《I Will What I Want》
Gisele Bündchen是 UA少見的非專業運動員代言人。投影中的留言也大多集中于此:“她只是個模特罷了,憑什么她能代言UA?”
“她根本沒什么了不起。”
“她太老了。”
四周墻壁上的彈幕里是她在網絡時代下無法逃避的惡語,但她絲毫不為所動,仍然專注于鍛煉之中,用行動傳達:“不用去在意別人對你的想法,忽視外在的噪音或否定,專注自我內在意念,全力以赴去追尋你所想要的”。
除了Gisele Bündchen,UA同時邀請了在各個領域杰出的女性運動員——芭蕾舞者 Misty Copeland,滑雪選手 Lindsay Vonn,網球選手 Sloane Stephens等,將這些她們定義為“UA女性”:The Women of Will,講述她們在突破各種批判之后,努力朝向目標奮力邁進的故事。
點擊鏈接查看完整視頻:http://www.dh-gg.com/projects/25529.html
《紐約時報》:《The Long Fight》
2018年,繼《時代》周刊對哈維韋恩斯坦丑聞的普利策獎報道之后,以女性平權為中心的廣告在金球獎期間播出,拉開了名為“The Truth Has a Voice(真相有聲)”新聞界平權活動的序幕。
《紐約時報》響應號召,在2019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半決賽的賽場上,投放了一支名為《The Long Fight》的廣告短片,為女性運動員在賽場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發聲。
點擊鏈接查看完整視頻:http://www.dh-gg.com/projects/120021.html
一支有關女性戰勝成見的紀錄短片:《非常女性》
2019年,在國際婦女節這一天,Anomaly聯合全球創意制作公司Unreasonable Studios向大家講述了一個女性戰勝成見的故事——
少數裔英國女性Michele Aboro曾在禁止女性學習拳擊的年代挑戰這項運動,并成為連續七屆的世界拳擊冠軍,退役成為慈善基金會和拳擊俱樂部的創始人。
“對我來說,成為非常之人這意味著,去對抗成見。我可以選擇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Michele Aboro這樣說。
點擊鏈接查看完整視頻:http://www.dh-gg.com/projects/58407.html
誰說女生就該遠離運動場?
誰說女性只有花拳繡腿?
誰說女性不能通過運動實現夢想與自我?
誰都沒資格這樣說。
更多關于女性內容多關注以下賬號
女也 視頻號:女也-ToHer
女也 小紅書號:女也-ToHer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