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尼?納什空間要把100萬平米辦公空間科技化?
聯合辦公行業經過3年的涅槃,又有新的局面了。
11月8日,納什空間在舉辦“科技納什 引領百萬未來”主題發布會,宣布納什空間的運營面積已經突破了100萬平方米。根據獨立第三方城市大數據分析機構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聯合辦公活力指數報告》,納什空間以5個城市布局、100萬平方米在管運營面積、累計16000家入駐企業、10萬+工位數量的超大規模成為行內規模最大的共享辦公運營商。
圖:納什空間創始人兼CEO張劍
納什空間的護城河
我震驚于納什空間的數據,要知道,緊隨納什空間排在第二名的優客工場在35個城市,管理著58萬平方米的運營面積,第一名和第二名相差近一倍,這更是毫無懸念的坐實了納什空間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共享辦公企業的行業共識。
納尼?納什空間?這絕對是一家扎實穩健的聯合辦公企業,因為這在過去3年喧囂行業發展過程中,這家企業并未高調宣揚過。針對本土企業客戶的需求,納什空間卻大膽搶鏡,打造出聯合辦公行業的首例的“獨立+聯合”模式:以精裝獨立小戶型辦公空間(超級工作室)為基礎,聯合辦公項目作為商圈配套,為中小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辦公服務。
納什空間還開創了一個新的行業先河,就是科技再聯合辦公企業的應用。納什空間創始人兼CEO張劍首次向行業公布了納什空間三大可以引領未來辦公及企業服務生態的科技系統:業務全鏈條系統(納米)、IOT智能辦公系統和大數據+AI系統。這三套套系統所能帶來科幻般的企業服務,能讓我想象到《鋼鐵俠》中托尼的辦公室。
我忍不住再多放幾張圖片。
通過本次發布會,當我看到納什空間在管理面積、房源管理、運營能力以及科技實力等方面的成果,我意識到,這些年納什空間一直“潤物細無聲”的用一磚一瓦修筑自己的護城河。而到如今,這一條護城河已經足夠堅固,可以殺出去攻城略地了。
為什么說納什空間的護城河足夠堅固,舉例納什空間的100萬平方米來說,我們都知道聯合辦公空間企業的擴展,第一步就是選址拿房子,如果說地址選錯了,那么后面你擁有多么雄厚的資本、優質的服務,也只能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們再來看幾個核心數據:納什空間在5個城市的運營面積突破了100萬平方米,累計16000家入駐企業、10萬多工位數量。優客工場和納什空間的出租率行業最高,均為95%,氪空間出租率94%,SOHO 3Q平均出租率88%。
出租率是聯合辦公企業的命脈,直接決定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而坐擁最大規模的運營面積,出租率仍位居行業第一,這背后的邏輯本身就值得深究。
我很喜歡電影《美麗心靈》中的約翰·納什(John Nash),沒想過,聯合辦公空間的行業的納什,也給了這個行業一個大大的驚喜。
聯合辦公行業將走向科技和智能化
如果說超級工作室模式的成功是納什空間的1.0,那么在科技和智能化方面的戰略布局可以說是納什空間的2.0。
前面提到,納什空間的運營面積已經突破了100萬平方米,那么在這個獨家優勢的基礎之上,納什空間正在全面布局“Proptech”(地產科技)。納尼?納什空間?做科技?
在這里,我想先隆重吐槽一下傳統租賃模式的寫字樓辦公空間,從和企業確定租賃意向,然后簽合同交錢辦完入駐后,除了收錢,幾乎再也看不到他們了。可以說,傳統寫字樓只是提供給企業一個由鋼筋混凝土玻璃組成的堆砌物而已,別無他物。我在2年前的一篇文章中《眾創空間:辦公空間是基礎,服務才是王道》提到過:
創業者是樹苗,眾創空間的辦公空間是土壤,
服務是澆灌的富含營養的水分。
創業者是樹苗,寫字樓里的辦公空間是土壤,
而澆灌的則是純凈水。
如今我想修改下,
創業者是樹苗,寫字樓里的辦公空間是土壤,
沒有做任何澆灌
純粹的靠天吃飯
傳統寫字樓0服務,而聯合辦公空間已經在利用人力和科技同時提供服務了。
納什空間是行業內最早自主開發APP、數據庫及管理系統的公司。
在納什空間,有一套名叫“納米系統”的科技產品,這套系統可以理解為線上版的納什空間。通過納米系統,可以及時了解每個項目的進度,以及入駐企業和業主的各種情況。同時,納米系統還能解決產品的標準化的難題,從設計、供應鏈管理、施工和裝修等整個項目流程上提升效率。

在納什都能享受到什么服務呢?據了解,目前納什空間“創業辦公服務聯盟”已與500家合作伙伴的合作,為入駐企業提供工商注冊、代理記賬、社保辦理、人員、財務、法律顧問等服務;而納什學院則向創業公司、小微企業和新銳企業CEO提供系列培訓咨詢服務。
而如果一個聯合辦公空間里的入駐企業寥寥無幾,這些服務機構根本不愿意來的。
從規模到科技,從科技再到規模,納什空間的創業辦公服務也已經走上了一個良性循環。
文/趙宏民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