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怎么講,才能讓大家get到產品的好”
本文源于我們今年1月幫科技健康品牌MitoQ進行的詞語策略梳理工作。在這個把無數品牌核心詞語和產品賣點體系打破、梳理然后重新規劃的項目中,負責的小伙伴也加深了對過去文案創作中各種方法論的理解,其中就包括這套“FABE”理念。很可惜,因為涉及客戶戰略與渠道競爭問題,這次沒法拿實踐案例展開講,但還是想讓讀者朋友們知道:越簡單的工具其實往往越實用,每一句核心詞語文案的背后都是品牌的策略思考。希望你能有所收獲~
作者:cookie
出品:System2
品牌,狹義地講就是產品的牌子。
我們見過一部分0-10的消費品牌,容易過多地迷戀品牌的“形而上”,而忽視了實際產品的價值梳理與表達。也許它的產品本身也不差,但是消費者就是感知不到。
所以這一期標題,可能也正是很多品牌人的困惑:到底怎么講,才能讓大家get到產品的好。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個梳理產品價值體系的萬能公式:FAB法則。
0. FAB的由來
其實“FAB”更完整的說法是“FABE”,最早是由美國奧克拉荷大學企業管理博士、臺灣中興大學商學院院長郭昆漠提出的,一套在銷售領域中非常經典的推銷法則。
FABE的四個字母分別代表著:F=特征/屬性、A=優勢、B=利益、E=證據。
這里簡單解釋一下。
F:Feature 特征/屬性即產品自身的基礎特征/屬性,比如外觀、原料、科技等。
A:Advantage 優勢這里的優勢是指因為Feature特征/屬性而具有的相對優勢。正因為相對性,所以往往在與同類產品的比較中會更容易凸顯。
B:Benefit 利益因為Advantage優勢而帶給消費者的利益點。
E:Evidence證據可以理解為我們現在常說的背書,比如實驗報告、專業媒體發聲、專家證言、KOL推薦等。
那么,FABE的萬能之處體現在哪里呢?我們從三個維度分享一下它的應用:
FABE的微觀應用:賣點價值體系梳理
FABE的中觀應用:產品價值體系梳理
FABE的宏觀應用:品牌價值體系梳理
1. FABE微觀應用:賣點價值體系梳理
這是FABE最基礎的打開方式,非常適用于某些場景下具體的內容規劃。
這里我們直接拿金典娟姍奶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里的一段中插文案來示例:
“……它擁有非常高的原生營養,每100ml就含有4.0g的優質乳蛋白和130mg的原生高鈣,之所以它有營養就是因為它產自限定數量只有1%的「牛中貴族」娟姍牛,因為它們產生的牛奶,會比普通牛奶乳脂更濃厚,所以這款產品口感特別濃郁好喝,它生活在黃金奶源帶,獲得了中歐有機雙認證,妥妥的安心首選……”
我們簡單拆解這段文案,會發現它的每一句話幾乎都落在FABE的框架里:
Feature 特征/屬性
產自限定數量只有1%的“牛中貴族“娟姍牛
Advantage 優勢
每100ml就含有4.0g的優質乳蛋白和130mg的原生高鈣
會比普通牛奶乳脂更濃厚
Benefit 利益
營養價值高/非常高的原生營養
口感特別濃郁好喝
Evidence證據
中歐有機雙認證
甚至,大家現在就可以抬頭看看身邊的廣告,又或者隨便打開一個APP看它的開屏海報,就會get這個公式的奇妙之處:FABE可以解構萬物。
過程中,你可能還會發現,當我們帶著FABE的視角去拆解內容時,可能先后順序并不是最關鍵的,有時候是FABE,有時候是BFAE,更有時候是EFAB,都可以。但只要能滿足FABE這四大元素的存在,就能讓整段內容顯得有理又有據,客觀又可靠。
但,就這,就這就能算萬能公式了嗎?
當然不止于此啦,格局打開,萬物皆可FABE。
2. FABE中觀應用:產品價值體系梳理
剛我們提到產品的Feature(特征/屬性),那產品肯定不止有一個Feature,成分、配方、技術、包材都能成為Feature。而每一個Feature,都有對應的Advantage、Benefit、甚至Evidence。
那它們相互之間是什么關系,重要層級是如何排序,我們應該在什么時候選擇哪一個去表達……這些問題就體現了FABE的第二種應用—— 產品價值體系梳理。
比如我們看「薇諾娜」,稍微了解它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家的2大王牌成分:云南馬齒莧精粹+云南雪山青刺果油。
這2大王牌成分之于薇諾娜的意義,雖然沒有達到“數碼馬達”之于戴森、“Pitera”之于SK-2的重要層級,但作為王牌成分,往往也會賦能品牌多細分品類、多SKU的拓展。
對于這樣的王牌成分,它肯定會有一套自己完整的“FABE”:
F1:2大王牌植萃成分——云南馬齒莧精粹+云南雪山青刺果油;
A1:能夠即刻舒緩泛紅/刺痛/灼熱;能夠促進神經酰胺合成,為肌膚補充脂質;
B1:減輕敏感肌不適;主動修復肌膚屏障;
E1:薇諾娜10年專研的突破性研究;
但,當我們再回看產品時,會發現它本身的“FABE”不至于此:復配成分也有自己的一套“FABE”:
比如爆品“特護霜”的復配(當然因為復配成分的重要層級較弱,所以往往沒有那么完整),
F2:β-葡聚糖;
B2:促進屏障修復;
F3:牛油果樹果脂;
B3:補充脂質保濕修護;
F4:多分子透明質酸鈉;
B4:高效保濕鎖水;
再然后,產品包裝也有一套“FABE”:
F5:真空包裝設計;
A5:避免植萃活性分子氧化;
B5:隔絕污染,敏感肌使用更安心;
甚至可以說,跳出這個現有框架,即使是同一款產品,針對不同的人群、場景、需求,都可以挖掘出多套不同的FABE邏輯和故事。
那么,這么多“FABE”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呢?
對于薇諾娜來說,很明顯,它是圍繞關鍵成分展開的產品價值體系,就如同璦爾博士的玻尿酸,歐萊雅的玻色因一樣。
所以在它的產品價值體系里,第一梯隊就是它的2大王牌成分,其次是復配成分,再接著是產品的包裝設計等。
這種結構其實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因為關鍵成分的存在,所以會有比較明顯的主次劃分。
還有一些其他情況,比如當你沒有一個很突出的成分時,往往可以通過所有“FABE”的組合結構,構建一套所謂“更好的標準”。
像我們之前內部分析過的一個叫做“杞里香”的枸杞品牌,它主打自己是“頭茬枸杞”,用這個特征來區別、脫離品類傳統品牌。
那什么是“頭茬枸杞”,區別于普通枸杞,它有五個標準:
久放干燥 不結塊
泡水清亮 不渾濁
嚼食甘醇 不酸澀
果粒完整 少碎果
枸杞清雅 不刺鼻
通過這五個標準的設定,就構建了一套“杞里香”的底層產品價值體系,支撐了上層“頭茬”這一枸杞消費者關注的重要特征(Feature)。類似的,還有一些主打“配方”的護膚品牌,通過像“X+Y+Z+…”的配方公式,來構建自己的產品價值體系,建立品牌專業感知。
對于這一塊產品價值體系梳理的重要性,相信很多品牌人都能感同身受,尤其是處于初創期的品牌人。因為對于“0-1”,甚至“-10”階段的品牌而言,核心產品的銷售決定了品牌的“生死”,核心產品的聯想也幾乎就等于“品牌聯想”。
所以只有產品價值體系規劃清楚了,你才會知道在什么時候該講什么,比如電商詳情頁的內容要怎么規劃、KOL的Brief要怎么梳理、產品海報要怎么拎重點,是要找一個“FABE”去凸顯,還是好幾個呢,還是直接上一整套,諸如此類。
3. FABE宏觀應用:品牌價值體系梳理
講完產品,我們再往上走一層,看品牌。
大家試著回想一下,在我們自己品牌介紹的PPT里面,是不是都會有一頁,用來放一個類似金字塔的模型。
當然這個金字塔的維度各個品牌不盡相同。有一些品牌金字塔里會出現“品牌個性”“人格”或被稱為“調性”之類的內容,有一些會放“使命愿景價值觀”,甚至還有一些會把“目標人群”“競爭對手”“洞察”也都塞進去。這是大家不一樣的地方。
但一樣的是,也是最核心的內容維度是:
Functional benefit、Emotional benefit
POD差異點、POP對等點(有時被省略)
RTB
大家發現沒有,這依舊離不開“FAB”的框架。當然,品牌價值體系里的“FAB”和產品價值體系里的“FAB”還是有一些區別。
第一個區別在于Benefit的“多維”。
在產品層面,我們可以說一個獨家專利成分(Feature),可以給你帶來更好抗氧效果(Benefit),但這里指的往往是一個非常物理層面的利益點。
當然也會有一些Feature特征/屬性,能給用戶帶來情緒上的價值,比如包裝全面升級(Feature),會讓新用戶覺得更有質感,使用體驗會更良好(Benefit)。
但當品牌到達一定階段,有必要與核心用戶發生深度聯結時,我們往往就看見把用戶利益繼續往上拔高,甚至達到一個純粹精神層面的利益點的必要性。
第二個區別在于Feature的“抽象”。
針對某一款產品,我們可以講A分子怎么樣,B技術怎么樣。但到了品牌層面,更多的是提煉不同Feaure之間的共性,比如都是“專利科研成分”,或者都是“自有實驗室技術”。
以及還有一些是屬于品牌、企業層面的Feature,比如“源自德國”“來自新西蘭”等一些更高層且直接的聯想。Feature的抽象層級越高,能涵蓋的產品線范疇就越廣。
好啦,以上就是FABE講述“廣義品牌故事”的三種應用,包含:
從賣點價值體系的微觀應用
到產品價值體系的中觀應用
以及品牌價值體系的宏觀應用
當然除了這三種應用之外,FABE還可以被拓展到品牌定義戰略的思考以及品牌核心聯想的探索等。因為當我們上升到品牌價值層面,根據品類階段和競爭情況,產品的FABE的每個維度都可能被放大,從而變成一個“差異化戰略”。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了金典牛奶最近狂轟濫炸的“娟姍?!备拍?,或許你也有相同的感知:
乳制品的競爭從最早進入千萬家時的品類利益(B),過渡到了?產品優勢(A),現在又悄悄深入到了一些特別的屬性特征(F),表達層面看起來只是一個乳源的升級,提高價值感,在背后的產業層面何嘗不是整個供應鏈的升級競爭呢?
4. 為什么FABE這么“萬能”
我們內部其實一直都是“反模型”的,更準確地來說,是“反萬能模型”。因為我們覺得,沒有哪個模型是萬能的,只有具體情況、具體判斷、具體應用。
那為什么我們今天說“FABE”是萬能的呢?
因為比起什么“萬能模型”,它更像是一種符合客觀規律的思維方式。
首先,FABE滿足了人類對于“因果敘事”的迷戀。
我們的大腦一直都很相信“因果敘事”,相信“萬物皆有因果”,相信只要掌握了因果關系,就掌握了事物的發展規律。當然這背后的成因非常復雜,在不同的學科領域,比如心理學、哲學、甚至腦神經科學等,都對這個話題曾有過深入的研究。
但回到客觀事實上來,兩個看似有關聯的事物之間其實并不一定存在因果關系,就算有,這個關系也往往也不是單一線性的。但大腦依舊總是為“因果敘事”買單,就像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曾舉過的一個例子:
一個心理學家跑到圖書館,請排隊等候復印的人幫她一個小忙。"對不起,我有5頁紙要復印,能不能讓我先復印呢?"當她這樣說時,60%的人答應了。
然后,她換了一種說法:"對不起,能不能讓我先復印呢?因為我要復印幾頁紙。"她只多加了兩個字"因為",但同意的人居然增加到了93%。
雖然心理學家早就知道,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得到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這個實驗表明,只是聽到"因為"兩個字,人們就會認為她是有理由的,從而給予幫助。
這也是正是FABE的特質所在:在F,A,B,E,四個元素之間有一條隱性的因果邏輯線,由此構建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因為所以”的故事,完美契合大腦對于因果敘事的需求。
其次,FABE涵蓋了市場營銷的基本元素。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就提過:
Feature 特征/屬性,是產品本身的一些特點;
Advantage 優勢,是與同類競品相比較的過程中凸顯的相對優勢;
Benefit 利益,是帶給消費者的利益點;
FABE,包含了一個永恒的三角關系,即我品、競品、消費者。所以在這樣的基本框架里產出內容,無論從哪個維度出發都能契合。
最后,
提高消費者的感知價值,讓大家真的get到產品的好的方式其實有很多(比如上一篇我們分享的“銀彈品牌”,感興趣的戳《新品牌,如何塑造品牌價值感?》),畢竟往泛了講,做品牌這件事本身就是在“做多”感知價值。
而今天之所以分享FABE,是因為它本身的通用性——任何時刻,當你覺得好像有點捋不順、想不通時,都可以用它來梳理一下,或許答案(甚至問題)都會清晰很多。
當然啦,也不要依賴這些所謂的這些什么“萬能公式”,而是讓它成為你隨手取用的工具。
感謝閱讀~
END
「System2 品牌咨詢」
如果您需要進行品牌咨詢或企業培訓,歡迎關注「System2 品牌咨詢」公眾號了解更多信息,如服務范圍、價格等信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