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算一個好logo?這里有5個判定維度
聽說,你又要做logo了? Logo,已經成為任何一個公司的品牌共識,沒有網站可以,沒有公眾號可以,沒有l(wèi)ogo?好像真的不行。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任何一個logo,你拉著80歲的買菜大媽,也能給你一堆意見。聽起來,你不能否認,的確有一定的道理。馮唐說,文學有金線。那對于logo來說,到底有沒有一個標準來做基本的判斷? 1、特別 2、易懂 既然要識別,就要容易識別。不需要解釋,就減少成本,一看就懂,就提高效率。 3、關聯識別 1、考慮目標群體 給誰看很重要,這是設計出發(fā)點之一。大眾消費品就不要學什么國外設計,弄一英文名,要考慮受眾的基本面,洋氣不是我們的目的,賣貨,讓更多的人買,是我們要的結果,所以好的設計一定是懂營銷的設計。 2、簡潔、熟悉、動態(tài)、感官調動多 同時認知負載理論認為:人們在處理信息時,處理的信息越少,調動的感官越多,信息處理時越集中,信息就越容易被處理,被存儲。因此logo的設計要簡潔,要動感,要盡可能的調動視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知覺,通過色彩,通過立體設計,通過調動大腦聯想來讓logo更容易被記住。 有人說,觸覺、味覺、聽覺好像很難調動?一定記得,人是認知動物,凹凸感,看了流口水,音樂在腦子里響起都是調動,現在已經有材料可以讓你的logo有味道。 如果有錢碾壓,還搞什么奇謀詭道。好傳播,就是要降低營銷傳播的成本。所以: 1、不需要解釋,就會很快傳播到用戶的腦子里,這就是降低。 4、最好產品自身能傳播。反常、獨特、有趣、激發(fā)好奇就能解決這些問題,破產姐妹倆土豆粉,生活大爆炸雞,大魚燉海棠。 這是一句說不清楚的有用的廢話。 其實這可以說是關聯度高,調動了知覺聯想容易記住。那為什么要單獨拿出來講?因為,設計有時候就是感受,判斷有標準,文字有金線,還要回歸感覺,調性有時候比設計意義更重要。當然對于logo來說,無法自我解釋,又不能自我傳播的設計意義都是扯淡。 Logo做完就是為了用,無孔不入的用,十年如一日的用,用一百年,重復重復再重復,才會發(fā)揮它的效果,沉淀為品牌資產。 1、生命力很重要。 這是價值持續(xù)投入的過程,長久不衰的生命力很難解決,但是階段性的生命力是必須的。因此logo通常也會面臨著升級的問題,只不過有些升級的很好,比如蘋果;有些面目全非,把品牌資產都扔掉了。 2、好應用就要考慮應用場景。 干什么用,用在什么樣的地方,投放在什么樣的媒介渠道,單獨用是什么樣的,組合起來是什么樣的,印在工牌,辦公室,文件上是什么樣的,這是logo設計的重要考慮。 完成了以上5點,就擁有了一個好logo的基本修養(yǎng)。 祝好運! 作者公眾號:逸十五、(ID:yi15loveu)
這是一件好事情,說明又有一個新東西要在市場上面試了。如果暴富,吃早餐的時候可以加一個茶葉蛋,可以用來抵御嘲諷和中美貿易戰(zhàn)。
但凡商業(yè)的事情,還是要回歸到商業(yè)的本質,考慮:成本、效率、投資回報,logo也是一樣。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一個好logo要有的基本修養(yǎng)。第一:識別度要高。
你想做的每一個產品,你所處的每一個行業(yè),你要露出的每一個地方,你所在世界里都不是你一個,這就意味著,你最好可以脫穎而出,至少不能泯然眾生。
強調識別,不能脫離母體。什么是母體,就是為什么設計?我是一個什么公司,我要賣什么產品,這是設計的本源之一,不能為了高辨識度,最后只是單純logo圖形的識別,高識別度最好是有關聯的高識別度。第二:容易記住。
華與華經常講文化母體,他們在設計logo的時候喜歡從文化母體,從認知母體,從已有事物中尋找,存在越久,越有價值,越有生命力。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認知心理學里講到,人們在認識新事物的時候,大腦喜歡利用舊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釋新事物。因此,與已有知識經驗越相近,越熟悉的事物,越容易被理解和記憶。第三、好傳播。
2、好介紹,方便用戶真的需要介紹給其他人的時候,簡單直接不復雜。
3、無歧義、無諧音、無負面聯想。第四:有調性
道不明,但是我們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logo我們看起來覺得高大上,有些就覺得很low?為什么有些logo一看就知道是做餐飲的,有些一看就知道是賣水果的,有些一看就知道是土特產該有的設計?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調性。第五:好應用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