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和命運再賭一局
1
關于貴州,過去一直有個評價。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
前兩句是因,后兩句是果,如果仔細看看貴州的先天條件,你會深深嘆口氣。
這個沒有平原的省份處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天降雨量大,冬天降雨量小,陰天多,光照少,一年過去,春旱又來了。
同樣,貴州山高谷又深,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在此分開,因此造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喀斯特地貌面積,從喀斯特山地、喀斯特丘陵、峰林等最全的喀斯特地貌種類。
喀斯特三個字,對旅游業來說,是個好詞。
對農業來說,就不一定了。
這意味著尋常農民開荒,耗盡體力砍荊棘、日復一日除草,將所有腐殖質埋進生田里,十年八年下來,只為多一口糧食。
貴州的喀斯特地貌,農民一鋤頭下去就到了巖石,勉勉強強灑了種子,一場大雨之后,就全部沖了個干凈。
這樣的土地,占了全省73%的面積。
與天斗,與地斗,不是為了三兩銀,貴州先民的心中只有三個字。
活下去。
2
生命力,是貴州難以磨滅的標簽。
糧食不好種,那就要想辦法,從經濟作物入手。
降雨充沛,土壤酸性,排水性好,多鋅硒,對茶樹來說,是絕妙好詞。
貴州擁有興義大苦茶,龍頭山大樹茶,榕江茶,安順大樹茶等諸多珍稀野生茶樹資源,這是孕育無數潛在高品質茶葉的基因寶庫;
從仡佬族、侗族的吃油茶、打油茶,彝族、土家族的罐罐茶、煨罐茶,貴州各民族都孕育出了茶文化。
從都勻,上隆,普安,到萬畝茶田的湄潭,各地茶場都形成了規模化機械化流水作業生產線。
各地從無到有,從少到老,從牛馬牲畜到二戰坦克改成的推土機,想盡一切辦法馴服土地,制造出獨有風味的茶葉。
綜合起來,如湄潭茶場,在五十年代只有五臺木質揉捻機的起點下,將湄紅到黔紅等產品一路遠銷至美、英、日、澳等十多個國家,證明了黔貨有多能打。
茶如此,酒依然,貞豐薏仁,從江椪柑、羅甸臍橙等一系列黔貨,都等著一個機會,走向更大的舞臺。
以黔貨盈利,發展,活下去,活得更好。
沒有人甘于落后,沒有人甘于被大山攔住眼界,沒有人甘于受天地擺布。
出山,出山。
山敢攔我,那就開山,水要淹我,那就架橋。
貴州不信命。
3
山,不好出。
過去的時代,人向這一方天地低慣了頭。
為了在貴州黎平的福祿江上修短短一座石橋,梅孟春和兒子梅友月,兩代人傾家蕩產。
甕安的三代橋,村民傅欽死了,傅如礪繼續,大水沖毀了石橋,孫子傅龍光傾家蕩產修石橋,終于修成。
福泉葛鏡橋,麻哈江水三次沖毀,葛鏡立志,橋之不成,有如此水,一生耗在建橋上,終于成了此橋。
翻閱史書,貴州多橋的背后,是一個個凡人,在拿錢,拿命,拿人生跟大自然博弈的史詩。
但時代變了。
鋼筋混凝土的時代,天地也該向人民的意志低頭。
這一回,也輪到人馴服天地。
打開世界高橋排行榜,前十名中國有八座,五座在貴州;
世界高橋前百名,貴州得其一半。
天塹,一定要變通途。
為了這個目的,無數奇思妙想得以落地,現在提及貴州橋,是超級工程的代名詞。
為首北盤江大橋高達565米,沿江兩岸十公里皆是布滿石灰巖的喀斯特地貌,溝谷縱橫,但在無需振搗即可密實的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等技術紛紛應用后,天地終被馴服。
平塘特大橋,高三百三十米,一座巴黎鐵塔的高度。
用混凝土建起三座橋塔,每座橋塔上牽拉出幾十組鋼索,斜拉起兩千米的橋身。
建成后一年,橋旁的平塘羅甸兩縣,成功脫貧。
四通八達的橋梁,將黔貨出山的客觀條件,準備周全。
就等著一個機會,走到所有人面前。
4
農業的時代過去了,工業的時代過去了,大數據的時代到了。
貴州等到了機會。
西南煤海自然不缺火電,地勢高低帶來的水電,讓貴州擁有電力成本優勢,這是天時;
常年涼爽適宜的氣候條件,過去地勢條件造成的人口稀疏,配合著不易發生洪水、地震、臺風、颶風等自然災害的大環境,這是地利;
從13年搶占先機發展大數據產業,同年三大運營商相繼在貴州開工建設數據中心,省政府幾乎每年都有相關政策扶持,此為人和。
綜合下來,貴州成為了東數西算戰略的重要算力支點之一。
仔細點說,最開始只是利用地理優勢東數西存,隨著算力提升的帶來經濟產出逐漸明顯,《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量化出每1元算力都能帶動3-4元的收益,擁有大量數據、11個超大數據中心的貴州體現出了變現優勢。
圍繞著數據中心的上下游產業鏈,貴州都可以提供算力服務。
這時大數據時代,貴州彎道超車的機會。
對貴州來說,下一步就是新場景“東數西訓”,最后的理想彼岸,是“東數西營”。
慢慢走,堅持走,這一次,走到前頭。
5
地理上的道路通暢,數據上的道路通暢,讓過去堵塞在山中的黔貨,現在能夠通過更多方式賣到天南海北。
出山,出山,出山。
黔東南的麻江黃瓜賣到了大灣區,黎平縣的礦泉水運往了佛山,貴定的大米和菜籽油賣往廣州荔灣區。
黔貨出了山,有了銷量,各大電商平臺能將定制需求送到田間地頭,農民有了新的致富手段,產業扶貧讓貴州貧困地區有了自造血能力,以每年120萬的脫貧人口減少著,至2020年,貴州66個貧困縣、1149萬人口全部脫貧。
過去戴了千年的貧困的帽子,在大數據的時代,徹底摘下,扔遠。
甚至大數據相關服務,也成了新型黔貨之一。
貴州的喀斯特地貌是天然的地理屏障,這里成了國內數據安全的天然盾牌。
憑借著算力優勢,貴州能夠為諸多行業提供攻防演練的數據安全靶場,也能提供多層次的數據安全服務。
全國的數據,自然應該由最有生命力的省份提供保障。
去年,貴州數字經濟占比34%,增速連續六年全國第一。
過去五年,貴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電信業務收入的年均增長分別為19.3%,19.6%和6.8%。
這一出山后,山,再也攔不住我的眼。
我的眼,要看向星辰大海。
6
于是,還是平塘。
在特大橋之后,平塘迎來了新的大基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或許可以叫它,FAST,中國天眼。
過去的時代里,滿天星斗到底如何運轉,屈原問過,李白捉過,達斯科里為此殉道,伽利略皓首窮經。
從加加林到楊利偉,對著茫茫宇宙,人類想看一眼,再多看一眼。
天地之間的極大浪漫,就是我們腳踏著千百年休養生息的大地,但依然對浩瀚宇宙大航海保持著無上向往。
我們的文明,要始終向前。
28年前,中國天眼的設想提出,南仁東燃盡生命,要為天眼尋找最合適的藏身地,最終尋至貴州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
500米的直徑,能夠靈敏反射出宇宙深處發射的電磁波,自此哲人無需對天發問,天眼足夠看到太陽系外沿30納秒的脈沖星波動。
看黑洞,看恒星,看幾十億年前的射電暴,下一步,看外星文明,
我們還要向前。
星,辰,大,海
宇,宙,盡,頭。
7
寫到最后,要解釋一句,什么叫生命力。
是意識到時間是世界最公平的東西,它會讓滄海變桑田,也能讓磅礴一時的大物化為烏有。
生命的所有意義,是存在,活下去,成長下去。
貴州,曾經在海平面以下,層壤盛滿了恐龍的尸骸,遠居一隅,看慣了王朝更迭,自然懂,什么叫生命力。
新的歷史,還很長。
活下去,就沾滿筆墨,寫下去。
未來不站在任何人一邊,它只會為最堅定的前行者祝詞。
貴州起身,跟命運再戰下一回合。
命運如刀,煩請賜教。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