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勸人買國產奶粉,還會挨罵嗎?
1
如果要評選近代最偉大發明,我愿意投奶粉一票。
在它誕生以前,面對母乳不充沛的時刻,人們只能靠小米粥、牛羊乳等食物喂養孩子,營養單一,孩子身體負擔也大。
奶粉誕生以后,極大地降低了嬰兒夭折率,喂養不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難題。
將目光聚焦到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我們會發現它在幾十年間的變化,天翻地覆。
從1954年推出由大豆粉、蛋黃粉、大米飯為主要構成的初代“奶粉”以來,幾十年間,以母乳為黃金標準,國產奶粉配方不斷革新,OPO、DHA、活性蛋白OPN等各種寶寶成長所需關鍵營養素相繼被添加入奶粉中,更好地守護寶寶健康成長。
配方,很重要。
但如何用工藝貫徹配方,更重要。
奶粉生產中,工藝上一絲一毫的數據偏差,都有可能讓奶粉配方打折扣,配方的巧妙,便難以在產品中體現。
回顧國產品牌在工藝上死磕最后一微米,追求更高品質的過程,難免感嘆一聲。
這是工業的浪漫。
2
生產奶粉,通俗來說,就是提取牛羊乳的營養成分,滿足孩子的生長需求。
以干濕復合法工藝為例,這個過程包含牛羊乳驗收、凈乳、營養素液相混合,噴霧干燥,加入熱敏營養素,包裝等眾多環節。
每一步,都差不得,不然錯誤會累積,何談質量穩定。
國產品牌,如飛鶴首先引入的PSD粒徑分析技術,就是從微米層面微操,將工藝誤差控制在最小。
這里要提到,奶粉生產環節中,有兩個指標會直接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
其一,油脂包埋的效果好壞。
牛乳中不僅包含蛋白質,還包含乳糖、酯酶等成分。
如果這些成分處理不好,比如乳糖多了會吸濕,讓奶粉開蓋后就結塊;再比如酯酶沒殺死,脂肪就容易氧化變質,滋生怪味。
廠商處理好這些成分后,通過油脂將營養成分裹好,才能讓奶粉成為一顆顆遇水即溶的微小“膠囊”,更易溶,更耐放。
例如,飛鶴就要求,脂肪粒要達到兩微米以下,這樣油脂包埋效果更好,口感更好。
那怎么檢測包埋效果?
飛鶴經過多次實驗,在國內奶粉行業,開創性地用上了先進設備——馬爾文分析儀,通過激光衍射法對濕法料液中的油脂粒徑大小進行光學掃描,測量計算,飛鶴能對脂肪顆粒大小了如指掌。
其二,奶粉顆粒大小。
不要以為奶粉就是簡單的粉末。
粉末之間,亦有差距。
顆粒大小均一,穩定,誤差足夠小,奶粉才能在易溶的基礎上做到閃溶。
世界上主流的奶粉生產工藝離不開噴霧干燥,但噴霧干燥技術又有很多種,即使同種噴霧干燥技術,噴霧干燥設備微妙的設計差異也會導致奶粉的顆粒大小分布有所不同。
工藝產生的顆粒偏差大,自然難做到絕對均勻,奶粉品質就會不穩定。
高壓泵壓力大小高低,乃至天氣和干燥度,將這些因素找到一個巧妙的平衡點,才能做好尺寸豐儉由人。
飛鶴想爭一爭這幾微米。
如果說前者是液態層面的觀察,這一回則是要求對產品能夠做到固態層面的洞悉。
飛鶴的粒徑分析技術,通過激光能分析出奶粉的顆粒大小分布占比,獲得數據后,通過分析奶粉粒徑的中位值、徑距和比較面等參數,并對比數據庫的整體情況,進行工藝調整,確保調整的粒徑在比較良好的范圍。
這樣,粒徑差距控制在了3%,保證每一批奶粉的顆粒,誤差都在幾微米內。
這樣的工藝引入,帶來了兩個好處。
首先,消費者打開奶粉蓋后,有時可能會因為忘記蓋蓋,或者沒有蓋緊,影響了密封性。這就需要奶粉自己做到最好,從工藝上,為奶粉不成團提供條件。
包埋效果好,奶粉就能存得住,放得久,喂進孩子嘴里,更放心。
其次,閃溶,快速成奶。
新手媽媽身體亟待恢復,新手爸爸午夜被孩子的哭聲叫醒,在手忙腳亂的場景中,需要將奶快速喂給孩子。
閃溶,意味著可靠,少煩惱。
等著奶粉溶解的過程中,每個爹媽,都在聽著孩子的哭聲,這些時間,要盡可能地短。
你是新手爸媽,沒經驗,沒關系。
科技來兜底。
3
還有一個問題,奶粉生產過程中,總會有一個問題,容易產生焦糊粒。
簡單點說,料液要噴成奶粉,需要加熱蒸去水分,讓奶成粉。
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狀態變化時的溫度,叫玻璃轉化溫度。
玻璃轉化溫度外加20℃,就是該物料當前的粘變溫度,噴霧干燥溫度低于這個粘變溫度,奶粉才不容易掛壁,因為過度受熱產生焦糊粒。
那生產線上,加熱溫度怎么控制,很難。
溫度越高,奶粉的水分越少,正常來講,乳粉水分要控制在在3%-5%間,溫度不夠,水分高了,微生物會繁殖生出乳酸,酪蛋白會變性不可溶;
溫度高了,水分低了(低于1.88%),乳粉會產生氧化臭味,活性營養成分也會大幅損失。
沒有太多容錯區間,溫度,要做到真正的精準。
技術不足的年代,人們掌握不好溫度,奶粉成粉失敗,掛壁后就會受熱成為焦糊粒,混進奶粉里,生產人員反復清洗內壁也就算了,混入奶粉的焦糊粒,直接影響了口感。
針對這點,飛鶴把材料學里面一個常見的東西,DSC差示掃描量熱儀,創新性地引入了奶粉生產線,通過科技手段, 畫出了各種奶粉的溫度曲線,試出了各種配方奶粉的玻璃轉化溫度與粘變溫度,以后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可以通過數據進行調整。
這也是國內企業獨有的一次工藝創新。
溫度控制更精準,降低糊粒產生的概率,營養控制的更好。
一條條曲線,是飛鶴一次次碰壁后試出來的,為行業提供了參考。
嬰兒不會說話,需要我們喂給他們可靠、口感更好的奶粉,需要活性營養保留更充分的奶粉。
工藝升級,掌握這毫厘間的幾度,就是在為所有人負責。
飛鶴在這件事上做到了精益求精,探索再探索。
4
最重要的一點是,檢測。
檢測一種產品成分變化,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一個封閉的生產線中,對各種成分進行實時監測。
這一點,過去做不到。
如今,飛鶴首次在業內應用了基于二極管陣列技術集成的紅外線實時監測技術,解決這個難題。
我們都知道,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各種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等,是奶粉直接為孩子營養兜底的成分。
這些東西,多一分,少一分,對孩子的健康都有影響。
將這些多種類的,多濃度梯度的成分均勻的投料至奶粉中,如何能在生產中,實時了解檢測結果,這是個見功力的本事。
那就讓能檢測出各種成分濃度變化的近紅外光譜技術來。
準確的說,是將二極管陣列這種新鮮玩意,巧妙的結合進生產線里,這一點,在全球奶粉行業,還是頭一次。
奶粉通過產線,近紅外會對奶粉進行每秒鐘20-30次的掃描,然后將每三到五秒鐘的結果進行整合反饋,蛋白質、水分、脂肪、微量元素指標等多元數據,在電腦上一目了然。
通過建立奶粉目標檢測數據模型,生產過程中進行實時預警,生產人員可以通過數據了解出營養素投料的穩定性。
通過技術,實時反饋,降低風險,保證每一罐奶粉流轉到消費者手中時,質量都一如既往的穩定,不會出現偏差起伏。
孩子的身體,吸收了什么營養,吸收了多少,我們有數,這才叫兜底。
工藝精確到極致,就用在這里。
5
這樣的工藝革新,從飛鶴建立,到2022年的今天,一直都在進行。
奶粉生產從不是易事,奶源,配方,工藝,環環相扣,絲毫馬虎不得。
新國標出現,奶業又要開始新的一輪的優勝劣汰。
標準化時代,企業間在方向上的差距逐漸縮小,就要看誰能做到極致,硬實力過硬,才能保持領先。
不僅奶企如此,實際上整個中國制造業,都是在一輪又一輪的反復自我迭代后,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千破萬破,道理不破。
消費者會面對什么問題,會面對什么樣的場景,只有你作為廠家設身處地去想,才能獲得消費者用錢包投出的票。
你卷了,我也卷,在工藝上更精進一微米,在配方上反復雕琢,在奶源上瘋狂自我檢驗,孩子才能喝到真正可靠的硬核奶粉。
中國制造業持續進步,向尖端突破,需要的就是一次次革新,一次次精進一微米。
永遠精進,永不停歇。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母嬰·中國:乳業追夢人》,飛鶴篇,包亞婷
【2】.《定本·育兒百科》松田道雄
【3】.《噴霧干燥技術》于才淵 王寶和 王喜忠
【4】.《嬰兒奶粉,你應該知道得更多》 朱鵬 馬鯤
【5】.《畜產食品加工學》 岳喜慶
【6】.張巖春, 戴智勇, 汪家琦,等. 第五代嬰兒配方奶粉研發及應用展望[J]. 中國乳品工業, 2020, 48(6):4.
【7】.木言. 科學認識有機奶粉[J]. 消費指南, 2019(3):2.
【8】.危娟, 郭澤鑌, 江曉麗,等. 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工藝研究現狀及發展建議[J]. 中國奶牛, 2022(4):4.
【9】.陳鐘,我國奶粉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農經,2021(6)
【10】.岳娟娟. 淺談我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發展趨勢[J]. 商情, 2017, 000(036):188,20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