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科學,看阿里媽媽就夠了
1
很長時間以來,總有人在后臺問我,半老師你天天勸退,天天告訴大家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為啥不說說應該做什么。
你以為我為什么會成為社會毒打愛好者?
還不是因為我真的被狠狠揍過。
我身上那都不是胖,是腫。
有的創業者運氣很好,剛做沒多久就出了爆品,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能做出來,于是下一次還是看命。
還有的創業者運氣比較差,一直找不準消費者到底喜歡啥,產品死了,品牌也跟著仙去。
其實很簡單,以前大家是做增量市場,要的是快、快、快,敢打敢沖,簡單粗暴就行。
30年前很多人靠著鋪天蓋地的廣告過日子。
但現在你再無腦砸廣告試試?
且不說小公司本來就沒啥預算,就算你是大品牌也不能瞎投放啊。
這年頭,少花一筆錢就可能多讓一個同事留下來,不亂花錢就是職場最大的溫柔。
無論是大品牌還是小老板,你想活下來,就只能靠精打細算,用合理的錢找到新的增量。
2
今天,阿里媽媽開了2022年m峰會,主題叫【蓄力經營,全域增長】,講的是阿里媽媽總結出來的一套科學的經營方法。
我看了一下,非常有意思。
連捕魚的老漁民都知道要總結一套【今日如何快速捕魚方法論】,創業當然也是有經營方法的。
但這世上最不缺的也是方法論,什么東西只要你愿意窮舉,都有方法論。
憑什么阿里媽媽的就不一樣?
很簡單,因為阿里媽媽有足夠多且足夠新鮮的經驗積累和成功案例。
劃重點,【成功】和【新鮮】。
缺了前者,都是瞎指揮。
缺了后者,都是爛大街。
失敗經驗固然能幫你避坑,但沒辦法告訴你怎么走正確的路。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不夠新鮮也不行,因為環境時刻在變,上一個版本的速通秘籍在這個當下,可能就變成了找死寶典。
那放在商業語境下,誰最符合這些要求?
只有長期為品牌提供服務的人,他們才最懂品牌的死生與疲勞。
從技術、產品、方法論到解決方案,阿里媽媽把這套方法取了個名字,叫【經營科學】。
這是它基于15年的產品技術沉淀,再順應品牌的新鮮需求,誕生的集大成者。
根據這套經營科學,品牌要想活,并且活得好、活得久,就得管理、應用好自己的【CP資產】。
這里的CP不是影視劇里的炒CP,而是人群(Consumer)+貨品(Product)資產。
一方面,品牌遠比自己想象的更【富裕】。因為你的資產不只有賬目上那點現金。
在你這里購買過的所有人群,他們進行過的所有消費決策,以及決策鏈路上的所有觸點,都值得反復研究和開發;
你擁有的所有貨品,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狀態,都可以對品牌的最終經營結果產生價值和影響。
它們都是你的資產,可以產生價值,只是你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
但另一方面,品牌也遠比自己所以為的更【貧瘠】。
因為就算你的現金流很健康,賬目上的錢很余裕,只要你不懂得怎么去開發CP資產,那你就還是一個品牌意義上的窮光蛋。
這套東西聽起來很反常識,但它們確實有意義,也確實值得所有品牌思考。
作為依托阿里體系的品牌數智化經營陣地,阿里媽媽為無數大中小品牌提供數智化服務。
它是真的親眼見證且親手參與過,那些新品牌的崛起、大品牌的轉型過程的,某種意義上,它甚至比品牌自己都更懂它們是怎么做起來的。
很簡單,誰最了解賽場?
在賽場一線的運動員。
誰比運動員更了解賽場?
設計運動裝備的體育廠商。
體育廠商通過不同比賽的運動員更喜歡哪款裝備,以及搜集裝備在賽場上的表現,就可以通過統計和分析判斷出最清晰和全面的賽場真相,并且針對性地設計出更適應賽場環境的裝備。
阿里媽媽通過對過往服務過的品牌的總結,一樣可以設計出更適合商場環境的經營之道。
這套東西不一定百發百中,誰告訴你百發百中那都是騙子。
但它一定相對科學、相對好使。
3
品牌如果想把這套經營科學活用于實踐,實打實地提高賣貨銷量,那就離不開阿里媽媽的服務。
比如深鏈經營(DEEPLINK),這是阿里媽媽設計的一套針對人群運營的【指標體系】,能夠讓品牌從全局的視角去看穿消費者決策的全鏈路。
品牌可以清晰地看到消費人群從何而來、如何流動、如何轉化,然后再去針對每一個節點進行精細化運營,將營銷的效率拉滿。
簡單點說,就是將消費行為數字化了。
品牌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分析,找出這些東西對應的流失轉化規律,在下一步的經營中設計一套【流失率最低、轉化率最高】的實踐方案。
理論上,P資產在自身的全生命周期里面,都會對店鋪的生意產生一定的貢獻。
舉幾個例子,新品在于拉新的能力,爆品可以延續整個店鋪經營、帶動店鋪銷量沉淀,而尾貨則是基于長線運營整個店鋪的生意,以及吸引消費人群復購。
沒有新品你就沒有未來,沒有爆品你活不過現在,做不好尾貨你就賺不到足夠的利潤。
但是貨品結構難診斷、不同階段貨品怎么跟人群匹配、貨品運營的節奏怎么把控等,阿里媽媽也順勢推出一套叫做PLTV的貨品經營方法論,類似上面的DEEPLINK,PLTV也提供了5個貨品的診斷指標,讓貨品的每一份經營也都可衡量。
同樣有了這套指標,貨品資產的管理和運營,也有了科學的指引。
每一步都有跡可循,每一步的操作,都可以量化。
這是一種科學的表現。
這是探尋真理的過程。
4
不要覺得當前環境做不了增量,市場明明還有無限可能。
就說阿里媽媽背靠的淘系,88VIP用戶已經達到了2500萬;
淘寶天貓年消費在萬元以上的消費者達到了1.23億以上;
過去一年,年成交破千萬的單品達到了8000個以上。
而且,淘系的10億年度活躍消費者基礎,同樣非常可觀。
這個10億背后,是無數普遍高購買力、高轉化的人群,以及無盡待挖掘的潛力。
行業紅利漸退,流量增速變緩,只意味著過往那種亂做的模式行不通了,不代表不能做了。
因為數字不會騙人。
但怎么去抓住機會?
肯定不是靠瞎蒙亂打,而是要科學經營。
追覓和巴拉巴拉,這兩個品牌雖然在品類和面臨的問題上大相徑庭,但相似的地方在于,它們都通過阿里媽媽實現了自我突圍。
追覓是一個新興的智能生活家電品牌,增長勢頭很猛,從2018年入局至今,每一年都實現了高速增長。
但作為新品牌,追覓必須同時面對一個艱巨的問題,那就是行業老牌企業在渠道上的壓倒性優勢。
在小家電領域,上新周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
過去依靠渠道優勢,老品牌的上新速度可以穩壓新品牌一頭,你的新產品還在研發,我的下一代產品就出來暴打原始人了。
新品牌或許有技術儲備,但卻來不及在新品上釋放出來,就被一頓亂拳逐出了賽場。
但借助阿里媽媽的數智化營銷工具,追覓以傳統品牌完全無法企及的速度摸透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并針對性上新。
消費者到底想要什么,你靠問是問不出來的,因為消費者會說謊,在調查問卷上填的東西永遠是對社交形象最有利的內容,但卻不一定是真正的心里話。
什么才能反映出消費者的真實想法?只有購買和復購行為,只有用錢包進行的投票。
嘴是假的,但錢包是真的。
而且依靠阿里媽媽,完成這個數字化分析的速度會非常快。
阿里媽媽解決了【做什么】的問題,追覓只需要把產品設計出來并量產就好了。
讓品牌專注產品,這才是把效率提高到極致的打法。
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呢?
是追覓將新品的孵化周期縮短到了30天,并且順勢超過了同賽道的很多老牌企業。
就在去年,作為后起之秀的追覓科技,已經殺到了行業第一梯隊。
對于一個需要重資產積淀的品類來說,追覓的增速絕對算是如有神助。而阿里媽媽,就是那個在幕后提供幫助者。
巴拉巴拉是一個誕生了足足20年的童裝品牌,但在今天,所有的“老”企業都必須面對同一個挑戰:
消費群體已經換了一代甚至兩代人了,品牌的所有設計、運營、營銷乃至促銷策略,是不是也要跟著改變?
但改變又不能亂變,對巴拉巴拉來說,必須先知道現在90后乃至95后的年輕父母們到底是什么樣子,愿意讓自己的孩子穿成什么樣子,以及他們所有的消費傾向和決策鏈路,才能決定品牌要怎么隨之改變。
現在你是一個服裝品牌,你每一季要開發上千個新產品,每年要做十幾萬個SKU,你靠自己是做不了這些的,光是專注在產品本身就已經夠累了。
但阿里媽媽的存在,把這個事情變得極為簡單:
阿里媽媽提供的數智化工具,以及DEEPLINK指標體系,可以幫品牌對不同維度的消費者人群進行細分和歸納。
這些東西就像品牌的【外腦】,通過收集無數本就存在但人力所不能及的信息,最后在無數種未來可能中,為品牌指出通往正確未來的那一條路。
從產品的設計,到線上天貓店鋪的投放邏輯,甚至是線下門店的貨架分布,這些都可以有數智化的支撐,做到有據可依。
22年巴拉巴拉的整個羽絨服品類戰略有了全新的突破,結合阿里媽媽的經營科學,在8月份羽絨服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
除了這兩個品牌,還有超過5000個頭部品牌和商家,都在用達摩盤DEEPLINK沉淀、管理全域人群資產。
大家都在用的東西,不一定完美,但大概率確實好使。
5
原先,很多人會覺得阿里媽媽是一家營銷公司。
去年,它變成了一個經營平臺。
今年,阿里媽媽更性感了一點。
不管是經營科學,還是CP資產,它真的有站在商家的視角去思考,什么是長期經營的核心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有哪些合理有用的方法。
它所做的,是把一套原本極為復雜且困難的經營體系,變得工具化、科學化,能夠服務于所有品牌。
而且這件事,還只有15歲的阿里媽媽能做。
只有它,才擁有足夠支撐這套體系的真實發生的業務量,以及將其整合為所有品牌都能用的產品工具的技術積淀。
你用起來的所有輕松和簡單,背后都是阿里媽媽的工程師燃燒的無數根頭發。
關鍵是,你不用,你的競爭對手也在用。
雙11就要來了。
品牌下半年的核心任務,或許已經不是要賣多少貨、賺多少錢。
而是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把CP資產長期得經營好。
經營有道,科學共贏。
商業世界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每一步都可能踏錯。
但在不確定中拿到結果,是更迷人的風景。
商業的魅力,就是如此。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