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熟女av人妻一区二区三四区,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在线av,美脚パンスト女教师在线观看

毒品之王還是人類之光?拜耳的陰陽兩界。

原創 收藏1 評論
舉報 2022-09-23

640 - 2022-09-23T171946.972.jpeg

1


1933年2月20日晚,一場聚會在德國拜耳公司總部悄然舉行。


此時,以拜耳為首的德國六大化工企業組成了企業聯合體——法本公司。


打遍德國工商界無敵手。


這給了作為與會代表之一的法本公司生產負責人格奧爾格莫大的信心。


在他認知中,縱橫商海數十年,作為掌握德國工業命脈的法本公司高層的自己,沒有理由會在談判中輸給一個剛剛冒頭的政治愣頭青。


可以說是優勢在我。


正在其沾沾自喜時,一名中年男性在一眾軍官擁簇中向他走來。


男人眼中,野心熾盛。


此人,正是格奧爾格口中,那個剛剛登上總li寶座的愣頭青。


他叫。


阿道夫·希特勒。


數小時過后,當格奧爾格回過神來。


在希特勒近乎公開敲詐的演講下,法本公司半妥協式地給希特勒代表的納粹黨捐助了四十萬馬克。


魚肉竟是我自己。


媽的,上賊船了。


2


說到拜耳,大多數人會想象出一個賣蟑螂藥、寵物驅蟲藥、止痛藥的德國藥企。


靠譜,但僅僅只是靠譜。


如果你對拜耳和現代商業營銷稍有了解,你可能會知道拜耳的各種鬼畜營銷案例。


用巨大的阿司匹林藥盒把總部大樓包起來,慶祝阿司匹林誕生一百周年;


用一個飛艇在一年時間里繞地球一周的活動,慶祝公司成立一百五十周年。


能整活兒,但還在人類的理解范圍中。


但如果你去翻看拜耳過往的歷史,你將看到的,是一段欲望、金錢與血肉相互交織的天使與魔鬼。


3


19世紀90年代,德國。


憤怒的居民們將河邊一個小屋團團圍住,大聲咒罵著里面的人。


被圍住的那家人,姓拜耳。


1849年,弗里德利希·拜耳和好友約翰·弗里德利希·韋斯科特合作開了一家染料作坊。


拜耳家,祖傳做染料。


過去的染料,是個稀罕物。


要以胭脂蟲為基礎,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工藝才能制作完成。


稀罕,且貴。


因此,工業革命前,鮮艷的衣服是貴族的專屬。


要多姿多彩,就得大富大貴。


本著年輕人不走老路的原則。


拜耳和韋斯科特開始搗鼓化學染料。


1863年8月1日,拜耳和韋斯科特又合伙重新開辦了一個化工作坊,名字叫“Friedr. Bayer et comp.”,即后來的德國拜耳。


一開始,他們將小作坊設在拜耳自己家的小屋里。


賺錢,賠給鄰居,再賺錢,再賠給鄰居。


見過貸款創業的,沒見過貸款賠錢的。


為了不把生意做成慈善,他們把地點搬遷到武珀河河岸,并謹慎的處理廢棄物。


1869年,拜耳成功用新型化工技術生產出合成茜素染料。


成本低,生產快,適合批量生產。


胭脂蟲大喜,新時代,終于沒有屬于我的研磨盆了。


拜耳公司就此搭上工業革命和服裝產業化的快車。


世界的列車在動蕩中快速向前,拜耳公司抱死了工業化的車門,死都不下來。


1880前后,拜耳公司兩位創始人先后去世。


公司被交到了拜耳的女婿,卡爾·倫普夫手上。


卡爾·普倫夫又將公司交到他的女婿卡爾·杜伊斯貝格手上。


由此可見。


婚姻,確實是男人的第二次生命。


以及,富婆。


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4


在卡爾·杜伊斯貝格的治下,拜耳開始了從化工染料向制藥的轉變,先后將制藥“三劍客”,阿圖爾·艾亨格倫、海因里?!さ吕诐?、費力克斯·霍夫曼,收入囊中。


1899年,德國拜耳公司藥研處主任艾亨格倫大為惱火。


他主導的乙酰水楊酸項目,在審查中被同事德雷澤給斃了。


水楊酸,是一種存在于柳樹皮、白珠樹葉、甜樺樹中的自然物質,能夠消炎止痛。


古埃及、古希臘、中國,都有使用柳樹葉治療炎癥、鎮痛的記載。


1828年,法國藥學家Henri Leroux和意大利化學家Raffaele Piria從柳樹皮中分離提純出其活性成分——水楊酸。


水楊酸,用處多,效果好;


但傷胃燒心的副作用也很明顯。


所以,艾亨格倫給年輕的費力克斯·霍夫曼指派了研制以水楊酸為基礎的新藥的任務。


霍夫曼發現,1853年,法國化學家夏爾·熱拉爾進行過合成乙酰水楊酸的實驗。


每個科研人員,都期待一個現成的答案。


抄,抄他媽的。


霍夫曼以更高效的方法重復了熱拉爾當年的實驗,制出了乙酰水楊酸。


艾亨格倫大喜。


然后,就被德雷澤給斃了。


不死心的艾亨格倫先是自己服藥試驗。


什么叫事業才是一個男人的生命。


藥死,我也死。


服藥后,發現沒有任何不適,他又給一些醫生送去,進行試用。


結果,收獲無數好評。


有牙醫病人甚至吃完藥后,在當場起身喊到,不疼了。


當年湯師爺屁股在樹上的時候,也這么說過。


艾亨格倫大受鼓舞,將結果簡報發送實驗室全體人員,但仍受到德雷澤的駁斥:


“這無非是柏林人慣用的手法——夸夸其談。該產品沒有價值?!?/p>


大佬和大佬之間的關系,少數時間是惺惺相惜,大多數時間是互相教做人。


我前腳說不行,你后腳說效果好。


拆我臺是吧?


為了自己的面子,德雷澤也不能讓這藥通過。


大佬打架,巨佬收場。


關鍵時刻,卡爾·杜伊斯貝格出面,要求對該新藥進行更為嚴密的測試后。


結果,一片好評。


德雷澤無話可說。


1899年,一代神藥阿司匹林在平靜中登場。


拜耳將該新藥送到各地的數百名醫生、藥劑師、以及不少醫院手中,邀請他們進行試用。


這差不多是有據可查的最早的“醫學學術”推廣。


隨著試用帶來的優秀反饋,阿司匹林聲名鵲起,逐漸暢銷。


但成神,總需要契機。


“藥”,需要“病”來成就。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爆發,時值一戰前后。


戰爭裹挾著瘟疫,讓死神的鐮刀顯得分外鋒利。


2500萬—1億人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中死亡。


而當時的世界總人口,尚不到20億。


世界的不幸,成為了阿司匹林的機遇。


雖然阿司匹林無法治愈流感,但在緩解流感帶來的不適癥狀方面,阿司匹林的表現堪稱出色。


阿司匹林迅速被流感中的士兵視為救命神藥。


隨著流感的大范圍傳播,阿司匹林逐漸被大眾接納。


阿司匹林成了全球應用最為廣泛的藥物,一種戰略物資。


吃一片,頭不疼,腿不酸,一口氣能打五場仗。


拜耳也不失時機的為阿司匹林打起廣告。


上世紀20年代,阿司匹林的各類廣告風靡歐洲街頭。


今天的戶外廣告,電梯廣告,移動廣告牌,見了拜耳都得叫一聲爹。


但,阿司匹林的表現,遠超廣告所能帶來的效果。


隨著阿司匹林日漸流行,其適用范圍隨著銷量一同增加。


頭疼、關節中騰、發燒、心肌梗死、中風、腸癌、肺癌、白內障、偏頭疼、阿爾茲海默癥等各類病癥,幾乎都能用得到阿司匹林。


一場病下來,病毒全拉了,就阿司匹林站在你的免疫系統里怒吼,我要打十個。


而全球每年出現涉及阿司匹林的相關醫學文獻約2.5萬篇。


阿師傅,切他中路。


1950年,阿司匹林成為“銷量最好的止痛藥”被世界吉尼斯紀錄認證。


1982年,阿司匹林的藥理發現為研究人員贏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阿波羅登陸月球時,宇航員登月都不忘了帶阿司匹林。


《虎膽龍威3》中,主角從登場開始就在苦苦要一瓶阿司匹林緩解宿醉。


憑借其作為商品成功,阿司匹林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分。


如今,阿司匹林累計銷售數量估計已超萬億,每年消耗大約1000億片。


那么,如此成功的阿司匹林是否讓拜耳大賺一筆?


是,也不是。


在阿司匹林上,拜耳獲利頗多,巨量的財富,甚至讓拜耳走上一條從未設想的道路。


但收益,卻也沒有像拜耳想象中的那么多。


為什么?


因為來路不正。


前面的水楊酸,有問題。


5


1894年,一名老人在胃痛折磨下痛苦的呻吟著。


胃痛來源于他自己吃下去的藥物。


老人患有風濕疾病,為了緩解風濕帶來的痛苦,他需要長期服用水楊酸,但水楊酸會導致胃部不適,有時候甚至是胃出血。


出于“私心”,他的兒子,德國拜耳的化學家菲力克斯·霍夫曼將研究方向鎖定為水楊酸。


霍夫曼成功的對水楊酸進行乙?;?,并通過了海因里?!さ吕诐傻臋z驗。


其最終產物,就是阿司匹林。


這是對于阿司匹林的誕生常見的一種解釋。


這說法,不能說錯,但近年來屢受質疑。


因為,其中遺漏了一個重要人物——阿圖爾·艾亨格倫。


作為曾經的拜耳藥研大佬,阿司匹林是其負責的項目之一。


艾亨格倫去世前,曾寫下一片關于阿司匹林的回憶文章。


在其回憶中,他才是力主試驗乙酰水楊酸的主導者,霍夫曼只是團隊成員之一。


甚至身為實驗實行者的霍夫曼,連乙酰水楊酸的具體作用都不清楚。


但時至今日,在阿司匹林的發明一欄者中,始終掛著德雷澤和霍夫曼,而很少有人提到艾亨格倫的名字。


老師出力,學生署名?


反向NTR?


之所以能作出這種贅婿噬主的操作,既有環境的原因,也有個體的原因。


環境原因在于,當時納粹正在崛起。


個體原因在于,艾亨格倫是一名猶太人。


6


更大的問題在于阿司匹林的“發明過程”,來路不正。


阿司匹林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楊酸。


但夏爾·熱拉爾比霍夫曼早50年研制出了乙酰水楊酸。


霍夫曼所做的,不過是重復前人的實驗,最多提高了一下效率。


這在許多人眼中難稱“發明”。


找個別人發明的東西,直接就當商品申請專利?


韓國都起源于你們拜耳是吧?


所以,在部分國家,拜耳阿司匹林的專利申請無法通過。


比如在英美兩國,拜耳阿司匹林只有“商標權”,而無“專利權”。


競爭因此加劇。


更大的問題,在于戰爭。


一戰爆發。


美國對德宣戰之日,成為拜耳最漫長的一天。


忠誠不絕對,等于絕對不忠誠。


根據《與敵國貿易法》,美國當局接管了拜耳公司在美所有資產。


玩商業博弈,還得看資本正宗。


骨灰都給你揚了。


后續的日子里,老美又將這些資產拍賣給了一家叫施德齡的企業。


而這家企業,正是靠賣假藥起家。


用你的藥方、你的機器、你的商標,來賺我的錢,這何嘗不是一種NTR呢。


倒霉的不止于此。


俄國爆發后,拜耳在俄資產也被充公。


兩大陣營伺候它一家公司,這可是頭一回。


而后,德國戰敗,拜耳等一眾工業企業被動的成為了賠償的一部分。


好家伙。


三英戰拜耳。


被勒令交出自己50%的各類產品,阿司匹林的專利權也無從談起。


現實的反復捶打沒讓拜耳變得肉質Q彈,只是讓它更加虛弱。


危機中的拜耳,不得不同意和施德齡合作。


盡管各種合作都是拜耳拿大頭,但“拜耳阿司匹林”在美國的專營權依然在施德齡手上。


苦主向黃毛低頭,世間最慘莫過于此。


但你說拜耳是傻白甜受害者?


不至于不至于。


繼續看下去。


他們憋大招呢。


7


1899年,阿司匹林上市前,有個問題困擾了拜耳一眾相關人等——“命名”。


在拜耳這樣一家善于營銷的商業公司,命名是個大問題。


好的名字,相當于現在的爆款標題。


因此,阿司匹林的命名一度讓相關人員頗為煩惱。


而與阿司匹林不同的是,有一個萬眾矚目的新藥,早早就確定了名字。


這個阿司匹林研制成功的11天后問世的新藥,名字取自英語單詞“hero”。


代表它神奇的止痛能力,能像希臘神話中的hero(英雄)一樣,解除人類的痛苦。


再加上表示化學物質的名詞后綴“-in”。


產品名字叫“Heroin”。


中文名字。


“海洛因”。


8


客觀而言,拜耳公司并非蓄意制毒。


他們研發海洛因,出于一個非常樸素,甚至稱得上善良的目的——止痛。


止痛,一直是一個人類的強剛需。


在現代止痛藥物出現之前,人類面對生理疼痛基本只有一個辦法,硬抗。


疼痛機制就像內褲一樣,有就行,多了遭不住。


所以,止痛作為一種剛需,在人類社會中持續存在。


雖然有需求,但產品卻不好找。


到近代,穩定有效的止痛產品是什么呢?


嗎啡。


1806年,德國藥劑師澤爾蒂納首次從鴉片中提取出嗎啡。


嗎啡鎮痛效果極強。


但問題就是效果太強了,強到腦子都喜歡,一用上就停不下來。


嗎啡極易成癮。


因此,如何去除嗎啡的成癮性,成為當時許多科學家的研究方向。


1874年,英國化學家萊特首次提煉出鎮痛效果更佳的半合成化衍生物二乙酸嗎啡,并用自己養的狗做了實驗,結果據稱十分糟糕。


狗吃狗都吐。


發表實驗結果后,萊特便將此事拋之腦后。


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而他的后輩,拜耳的德雷澤在翻閱到相關資料后,卻將此記入腦中。


水楊酸乙酰化后副作用會降低,嗎啡乙?;笫遣皇蔷筒粫砂a呢?


想到不會成癮的嗎啡帶來的廣闊市場,德雷澤破例直接指示霍夫曼重復萊特的工作。


一回生,二回熟。


抄麻了的霍夫曼又成功重復了萊特的工作,制出二乙酰X啡。


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開。


在幾次潦草的動物實驗,并在自己和幾名志愿者身上實驗后,德雷澤認為實驗取得成功。


注射后那種無所不能的感覺,讓德雷澤想到了“英雄”之名。


海洛因的實際止痛效果,是嗎啡的四至八倍,可明顯緩解肺癆患者的病痛并令其情緒安定。


在進一步的臨床實驗后,德雷澤對海洛因充滿信心。


他聲稱,


海洛因止咳效力是可待因(鴉片衍生的止咳藥,極易成癮)的十倍,不良作用卻只有可待因的十分之一。


乘以十再除以0.1,那就是他娘的一百倍。


沖。


拜耳信心滿滿地準備將海洛因做成家庭常備藥物,以治療流行性感冒、關節疼痛和其他疼痛向醫生推介。


甚至還打算將其做成治療新生兒啼哭、日常提神飲料來對外出售。


荒謬得像一個地獄笑話。


笑話,是假的;


地獄,卻是真的。


1898年,海洛因以“不會上癮的嗎啡”之名上市。


拜耳公司照例對其進行試用推廣。


給醫生們免費發放試用,委托專家進行關于海洛因療效的研究。


在眾多的試用結論中,海洛因的副作用僅僅只有昏沉、暈眩和便秘。


微不足道。


針對便秘這一點,他們甚至還把海洛因作為治療腹瀉的藥物。


以子之矛護子之盾,商業邏輯雙鬼才。


拜耳在《德國醫生報》中公開打廣告,讓醫生們使用“公認出色的”海洛因治療嗎啡成癮。


你不能說這方法沒用,畢竟嗎啡的癮確實沒了。


至于海洛因的癮上來了你別管,你就說嗎啡的癮是不是治好了?


在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和用戶反饋下,拜耳越加狂熱。


他們發現,海洛因不僅能用來治療咳嗽,對疼痛、抑郁、支氣管炎癥等病癥都有良好的效果。


拜耳開始建議醫生在多種疾病,甚至是哮喘、胃癌的治療中使用海洛因。


憑借廣闊的適用范圍,絕佳的“療效”,以及拜耳強大的營銷,海洛因被奉為神藥。


海洛因止痛藥、海洛因兒童止咳藥、止瀉藥、痛經藥等,各種海洛因衍生品相繼問世。


哭鬧的孩童服下海洛因藥水,不再吵鬧;


痛苦的病人服下海洛因藥丸,露出微笑;


登山運動員服下海洛因,打破記錄。


海洛因創造的各種奇跡,屢屢出現。


甚至有精神病院的醫生給病人們開海洛因,以求“驅散靈魂的痛苦”。


而使用的結果是,“持久的鎮定作用”,“甚至有幾個痊愈的病例”。


拜耳的經理們驕傲的宣稱:


“海洛因是個好生意”。


真的存在如此完美的藥物嗎?


一切皆有代價。


海洛因比嗎啡的水溶性更大,吸收亦更快,脂溶性也較大,更容易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人腦的神經中樞發揮作用。


也因此,它的成癮性更強。


一開始為緩解疼痛而適量口服的人們,在快感的刺激下,會產生依賴。


要爽,就得加大劑量,劑量越大,快感越明顯。


服用方式也開始高效起來,從口服到燙吸,最后注射。


即便沒有因藥物過量死亡,也會在成癮作用下成為行尸走肉。


的確爽。


爽到死。


二十世紀初,海洛因全球熱銷,公眾對海洛因強致癮性的擔憂也開始出現。


但,沒有人會主動停下走向金錢和快樂的腳步。


在強大的“療效”,和龐大利潤下,海洛因通過貨車、鐵路、船運,源源不斷地輸出全世界。


然而,隨著海洛因的火熱,其危害開始凸顯。


極強的成癮性,嚴重的戒斷反應,大量吸食過量致死案例,萎靡不振的癮君子,節節攀升的犯罪率,讓海洛因的社會危害性成功的超越了其醫用價值。


從1910年開始,世界各國逐漸取消了海洛因在臨床上的應用。


1912年,荷蘭海牙國際會議上,《國際鴉片公約》締結,各國一致同意對鴉片、嗎啡和海洛因實施販運管制。


1913年,美國東海岸與海洛因有關的求診人數激增,癮君子犯罪、械斗事件屢見不鮮。


壓力之下,拜耳不得不終止海洛因的生產。


1924年,美國正是立法禁止制造、進口和銷售海洛因。


但噩夢并未就此結束,潘多拉的魔盒一經打開便無法輕易關上。


更強的效果,更便宜的價格,更低的制作成本,再加上顯得現代社會越發便利的交通情況,讓海洛因迅速搶占了原本屬于嗎啡的生態位,在黑市中泛濫,為無數毒販、黑手黨帶來事業新高峰。


鴉片?嗎啡?


就是遜啦。


要勇就看海洛因。


一個全球性毒品問題就此愈演愈烈。


1924年,主導海洛因項目的德雷澤死于腦溢血,傳聞在其去世前幾年,他也成為了一名癮君子。


1946年,親手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霍夫曼在郁郁寡歡中去世。


阿司匹林和海洛因,一代神藥和一代毒王,均出自同一公司,同一人之手。


魔王是我,天使也是我。


自產自銷,自攻自受。


禁止自娛自樂。


矛盾至此,讓人連評價都很難。


你說阿司匹林是重復他人,不配榮譽;


但海洛因也是重復之作,不應擔罵名。


你說他海洛因謀財害命,不該賺錢;


但阿司匹林治病救人,又被別人分去不少。


本想大賺一筆,卻橫生波折,本想救人賺錢,卻成千古毒王。


既有贊譽,亦背罵名,皆非本意,莫可奈何。


所以,善惡并存,雙面藥神,這就是拜耳嗎?


不不不,還是小看拜耳了。


9


1915年4月22日,一群法國士兵突然聽到周圍陣地上發出了奇怪的聲響。


這些無處不在的嘶嘶聲給人一種強烈不安感,當他們探頭出去想看看是什么時,卻看到了奇怪的一幕。


對面的德國人人手一個鋼瓶,無數的黃綠色氣體從瓶子中噴涌而出,在風力幫助下向法國陣地飄去。


不明就里的法國人好奇地看著這些煙霧。


很快,這種好奇變成了恐懼。


煙霧之下,他們感覺皮膚瘙癢難耐,喉嚨如火焰灼燒,眼睛也無法睜開。


籠罩在煙霧中的士兵當即四散奔逃,但頃刻之后便無力的倒在地上。


遠處的其他士兵見狀也只能放棄抵抗,任由煙霧后的德國士兵沖破防線。


這地獄般的景象,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毒氣戰——伊普雷毒氣戰。


一戰期間,協約國的海上封鎖,給拜耳在內的各大化工企業帶來了經營困難。


資產充公,航運封鎖。


換你,你也難。


但對外出口的不足,卻被對內訂單補足。


什么訂單?


戰爭。


一戰期間,德國戰爭機器的巨大訂單,吸引了拜耳等化工企業開啟了民轉軍的華麗轉身。


做化肥的搞炸藥,做醫藥的搞化學武器。


這才是真正的商戰。


在伊普雷毒氣戰中,德國率先使用化學武器,而后協約國同步跟進。


誰慫誰孫子。


然后,就卷了起來。


雙方你用氯氣,我用光氣,他用芥子氣,把一場物理戰爭卷成了化學戰爭。


在拜耳等一眾企業的幫助下,德國人在毒氣戰爭中始終掌握著主動權。


戰爭期間,德方使用的許多化學武器,如芥子氣、氯氣等,均出自拜耳公司的手筆。


雖不能確定作為拜耳是否積極參與了化學武器的研制和供應,但起碼可以明確的是,拜耳總裁,卡爾·杜伊斯貝格對于化學武器的研究十分積極。


他積極的參與了一種名為“光氣”的化學毒氣的研制,甚至親身體驗了光氣的使用效果,向軍方負責人寫去“體驗報告”。


他真的,讓人難以形容。


在整個大戰期間,德國對協約國發射了十二萬五千噸毒氣。


雙方化學戰導致的傷亡人數均超過一百萬,其中約十分之一死亡。


期間,德軍巴伐利亞步兵班長阿道夫-希特勒曾被英軍的芥子氣炮彈所炸傷,眼睛暫時失明。


直到一戰結束后,其眼睛也未能完全恢復。


海量的戰爭訂單,讓身為供應商的各大化工企業越走越近。


杜伊斯貝格建議趁此機會,形成一個穩定的聯盟,減少競爭,互相合作。


人,黨同伐異,資本,亦是如此。


由此,形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大工業集團,德意志煤焦油染料工業利益集團,一般也被人們稱之為“法本公司”。


10


1940年4月27日,波蘭克拉克夫市西南60公里處的一個小鎮,黨衛軍首領——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在此處動工新建一個營地。


1940年6月,首批波蘭政治犯運抵1號營區,到1941年3月有1.1萬名囚徒,其中大部分是波蘭人。


1942年,3號營區建立,這是一個由一座主營和39座小集中營構成的勞動營區。


有1.1萬名犯人在這里勞作,負責挖煤、水泥和橡膠生產等。


2號營區的醫生會不時到訪,對犯人進行檢查。


能干活的留下來給他們服務,生產軍需用品;


不能干活的,直接送到毒氣室殺掉。


這個營地的名字,叫奧斯維辛。


而3號營區的擁有者,是德國最大的化學公司I·G·法本公司。


一戰過后,德國化工產業優勢不再。


為對抗美國高速發展的化工,順便報團取暖。


1925年,拜耳、BASF、Hoechst和Agfa等德國化工巨頭再次“強強聯合”,組建了共同體I.G.Farben industrie AG。


該集團仍被冠以“法本”之名。


此時的法本公司基本是當時整個德國化工行業的聯合,一經成立,就對其他企業形成壓倒性優勢。


為謀求發展,許多公司只能加入,或組建自己的壟斷聯盟。


壟斷聯盟成為一種潮流。


但讓法本公司在一眾聯盟中成名的,卻不是其強大,而是和納粹的深度綁定。


11


客觀而言,法本公司一開始就對納粹不抱好感。


加入納粹,頗有些上錯賊船的意味。


法本內部也有不少科學家,甚至是董事會成員都是猶太人。


納粹對猶太人的極端政策讓法本公司既無法理解,也難以執行。


資本是資本,資本家是資本家。


資本沒朋友,但資本家有。


其主席卡爾·博納甚至曾親自向希特勒求情,稱猶太科學家的離開將使公司運轉受到嚴重影響。


而成為納粹的捐助方,多少出于被迫和生意人的押注思維。


但,人是會變的。


特別是在利益面前。


當法本公司因石油價格下跌而導致合成石油項目險些打水漂時,是納粹出面買下了法本旗下所有合成石油產品。


當法本公司需要訂單時,也是納粹軍方將大量軍需合同喂給了法本。


利字當頭,義字靠邊。


一次次的合作使法本和納粹的綁定越來越深。


到納粹入侵波蘭時期,原本不情不愿的法本公司,已經成為了納粹最大的政府承包商之一。


納粹軍方物資中方35%的硫酸、70%的黑huo藥、80%的炸藥,以及全部的甲醇、潤滑油,均出自法本。


和納粹的綁定帶來的,不止有訂單,還有戰利品。


歐洲被納粹占領區域的化工廠幾乎都被法本公司收入囊中。


德國戰車蹂躪之處,法本的洗劫從未停歇。


在和納粹并肩齊行的十數年里,法本公司一度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化工企業。


都是好兄弟,手得一起臟。


到納粹后期,法本公司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供應商”,而是第三帝國這臺殺戮機器的支柱和先鋒。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修建中,法本公司提供了上百萬馬克的巨款。


法本公司旗下的摩洛維茨化工廠直接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附近,以便直接使用營中囚犯作為勞工。


法本甚至支持聘用納粹醫生和研究人員用集中營中的囚犯進行人體實驗。


知名納粹分子約瑟夫·門格爾那臭名昭著的雙胞胎實驗,就是在法本公司支持下進行的。


一千五百對孿生雙胞胎,被閹割、挖眼、割頭、注射各種病毒,進行對照實驗。


為的,是研究人類生育之謎,加快雅利安人繁衍速度,以期稱霸世界。


而納粹集中營中最為知名的毒氣室,使用的也正是法本公司旗下“德意志害蟲防治公司”制造的齊克隆B氣體。


是殺蟲劑,也是斷頭臺。


人命宛若螻蟻。


又或者,人命,本就是螻蟻?


有人曾說,如果沒有法本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可能根本不會發生。


于是,法本公司的高層和納粹一起被送上審判席。


正義雖遲但到?


想多了。


正義不止會遲到,正義還會裝看不到。


二戰后,美國為對抗蘇聯而扶持德國。


原法本公司人員被視為重振德國工業的重要力量。


于是,戰后被起訴的24名法本公司董事會成員和高管,只有13人被判處監禁,剩下11人均被無罪釋放。


其中,作為負責法本公司奧斯維辛工廠建造執行官的原拜耳公司生產經理弗里茨·特·梅爾在法庭上,辯解道:


“集中營的犯人早晚都得殺掉,所以無論怎樣對待他們都沒有多大區別?!?/p>


這個親身參與了納粹大屠殺的人,最終獲刑7年,于1952年出獄。


出獄不久后,他擔任了新拜耳公司總裁,直至1964年。


直到今天,拜耳公司仍在繼續紀念這位曾被定罪為種族屠殺犯的總裁。


有正義,但不多;


有利益,還不少。


遲到的正義,從來不是正義。


12


二戰后,依托于德國經濟復蘇,拜耳再次崛起。


然而,德國有限的國內市場已經無法滿足公司發展需求。


1973年的石油危機,更讓德國經濟奇跡迎來終結。


于是,拜耳積極地布局海外業務,將發展重心放在了彼時的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身上。


70年代,拜耳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憑借西歐和美國的業務,拜耳得以在危機中保持增長,成為全球化工巨頭。


如同九頭蛇一樣,被美隊打敗,又被對立面的神盾局吸收,而后暗中發展。


經濟的增長,能讓人忘記一切。


但忘不掉的,只有更多的錢。


此時,阿司匹林成了拜耳心頭揮之不去的傷痛。


作為一代神藥,阿司匹林一直是全球服用人數最多的藥物之一,貢獻著巨量的銷售利潤。


但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場,卻始終與拜耳無緣。


90年代,拜耳成功的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回拜耳阿司匹林在北美的商標權。


至此,闊別拜耳七十余年的拜耳-阿司匹林終于重回拜耳。


13


2003年5月,在德國拜耳公司一次股東大會上。


其董事長正介紹公司的業績,展望美好未來。


突然,一個身坐輪椅的中年男子不聲不響地來到前臺。


他推開董事長,搶過麥克風向臺下大聲喊道:


“為什么我們用了你們生產的藥,卻得了艾滋病?為什么在明知危險的情況下,你們仍向亞洲銷售這種藥?已有幾百人因此喪命,你們知不知道?”


現場一片嘩然,氣氛陷入無盡的尷尬。


輪椅男子名叫圖特·史密斯,是一位血友病患者,因服用拜耳公司生產的凝血藥而染上艾滋病。


個案?


不,批發。


上世紀八十年代,拜耳下屬生物醫藥公司Cutter研制出了用以治療血友病的凝血劑——“第八號因子濃縮劑”(FactorVIIIconcentrate)。


這種藥物由志愿者捐助的血漿混合提煉而出。


當時,艾滋病方才出現,無法測試,而血漿又為混用,一個人有病,一批藥都有毒。


1982年2月,美國疾控中心發現有血友病患者感染艾滋病,并于次年三月發出警告,指該類血液制品可能導致使用者感染艾滋。


拜耳當即研究改良配方,推出安全版的新藥。


可倉庫還有大量庫存帶毒的舊藥,跟供應商簽訂的價格也是按舊藥的價格簽訂的。


怎么辦?


禁令是不是只限定在美國?


是。


那是不是……


根據Cutter內部文件,拜耳后續繼續向不知情的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日本、阿根廷等地區出售舊藥,只對拒絕購買舊藥的歐美國家出售新藥。


甚至在新藥推出后達五個月,Cutter仍繼續制造舊藥,以應對生效中的舊合同。


畢竟,換成新藥,會虧錢。


而不虧錢的代價,是美國2.5萬個血液感染艾滋病的案例中,有約5000與八號因子有關。


歐洲5000名血友病患者因八號因子而感染艾滋病毒,其中1250人死亡。


在拉丁美洲,至少700例艾滋病毒感染者是由于血友病患者使用受污染的血液制品而造成。


日本則有4000多名血友病患者,其中的1800人感染上艾滋病,數百人已經離世。


以上這些,是2003年的數據。


20年過去了,又有多少受害者在痛苦中離世?


無從得知。


消費完的用戶,沒人在意。


死去的用戶,無人記得。


在持續15年的訴訟潮后,拜耳與另外三家醫藥廠商合計賠償受害者6億美元。


但,拜耳卻并未道歉,他們的說法是:


“盡管使用該產品會冒一定的風險,但這對于維持病人的生命仍然是極為重要的”。


并反駁道:


在八十年代出售該藥時,是“負責任、合乎道德和人道”,“不能以今天的科學知識評論”。


憤怒嗎?生氣嗎?血壓上升了嗎?


是不是覺得這些人怎么一點對錯邏輯都不講?


講邏輯,你就輸了。


要講,只能講利益。


認錯,會理虧,理虧要賠更多錢。


所以,死不認錯訴訟拖延往往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如果認錯能不賠錢的話,他們甚至能給你家的狗下跪。


一切,無關對錯,只關于錢。


八號因子事件,是制藥史上最大慘案之一。


但,也只是諸多“事故”的其中之一。


2001年,抗膽固醇藥物“拜斯亭”因導致橫紋肌溶解癥,在美國和西班牙出現34個因服用拜斯亭導致死亡的慘案。


2003年年初,拜爾旗下農作物科學子集團被外媒曝光為測試新型農藥對人體是否有害,而“秘密出錢誘騙大學生喝下具有高危險性的農藥”,以此作為藥物反應實驗。


醫藥的進步,從來都由鮮血鋪就。


有的鮮血來自天災,


有的鮮血來自人禍。


14


新時代,拜耳繼續發展。


通過并購-擴大業務-增強盈利-抬升股價的方式,拜耳身價一路看漲。


如今的拜耳,在六大洲建有750家生產廠,員工總數超10萬人。


旗下分支機構350家,商業足跡遍及世界。


是德國第一,是世界有名的醫藥公司,是絕對領先的巨頭。


和大眾在電影中看到的那種“高端強勢的國際醫藥大公司”不同。


拜耳在日常消費領域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


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萬能藥”,都是有拜耳的產品。


比如,為尋找奎寧(可治療瘧疾,只能從植物中提?。┑奶娲罚荻邪l出氯喹,制成原研藥“磷酸氯喹”。


氯喹可有效治療瘧疾,也能穩定發揮作用。


甚至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SARS、艾滋病、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和腫瘤抑制等方面也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


是名副其實的萬能藥。


與其相似的,如治療偏頭痛、腦血管疾病的莫尼地平片;


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硝苯地平片;


知名抗菌、抗感染藥物環丙沙星;


萬能胃藥達喜;


各類日常藥物,乃至蟑螂藥、寵物驅蟲藥等都出自拜耳之手。


甚至連“合成橡膠”的出現,都有拜耳的功勞。


所以,一說到拜耳,很多人腦中總會浮現出一個幫你抵抗各種日常疾病的藥箱戰神的形象。


直到2018年,拜耳收購孟山都。


很多人聽到“孟山都”三個字,都覺得拜耳瞎了眼。


孟山都是什么公司?


DDT、橙劑、殺蟲劑,毒殺世界的大BOSS,環保小故事里的經典反面教材。


你一個天天幫人殺蟑螂,驅蟲的貼心小護衛,怎么能跟邪惡公司孟山都搭上邊呢?


但他們不曾想過,這家看似軟萌靠譜的公司,是曾創造出一代神藥帶來一代毒王的雙面藥神,也是險些毀滅世界的魔王幫兇。


在拜耳面前。


孟山都,根本不夠看。


對于拜耳自己而言,收購孟山都不過是擴大經營、多元發展的必經之路。


至于正義?


不,一切都是生意。


15


企業是利潤的產物。


只會對利潤的來源負責。


他們既不救人,也不害人,他們只追求利潤。


阿司匹林治病救人,是為了獲利;


海洛因害人無數,也是為了獲利。


加入納粹,更是為了獲利。


一切,都是生意;


一切,也只是生意。


在一次次生意中,人類迎來進步,人類也迎來苦難。


神藥現世,毒藥橫流。


而后,神藥賺來的錢成為戰爭的本金,戰爭又帶來新的利益。


一切,只不過是這個巨大生意的一部分。


在不斷的獲利,不斷的進步中,世界支離破碎,火光沖天。


但究其根源,每個人也只是趨利避害,沒有任何人主動行惡。


他只是被迫同意了納粹的要求;


他只是在同意書上簽了個字;


你只是完成工作按下按鈕。


人人都是被動行事,人人都是無可奈何。


沒有一個人主動點火,但偏偏這個世界就這么燃燒了起來。


每個人都做了正確的事情。


但世界就這么變壞起來了。


真是奇怪。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法西斯主義與資本主義大企業如何從希特勒的興起中獲得巨額利潤的.阿道爾夫·里埃拉 廖真 譯.

【2】.阿司匹林傳奇.迪米爾德·杰弗里斯 著  暴永寧 王惠 譯.三聯書店.

【3】.最腐敗的藥廠,最熱情的毒販.中國新聞周刊 .康慨.

【4】.世界毒品報告.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工作室.

【5】.拜耳劣藥致數百人感染艾滋 丑聞危及舊藥售亞洲.中國新聞網.

【6】.拜爾藥品傳播過艾滋病 德國制藥巨頭再次卷入賠償風波.環球時報.柴野.

【7】.拜耳宣布完成收購孟山都.新華網.邵莉.

【8】.使用“第八因子”感染艾滋?。壳嗄陼r報.

【9】.藥物獵人.唐諾?克希 奧吉?歐格斯.

【10】.浙江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民警戒毒業務培訓材料.浙江省戒毒管理局.浙江大學出版社.

【11】.Bayer: A history.GMwatch.

【12】.護膚品熱門成分——水楊酸.寧夏藥品監督管理局.

【13】.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戰役.杰克·雷恩[英國].

【14】.聽!人民日報:毒品泛濫,難以根治的“美國病”.瀟湘晨報.

【15】.上癮五百年.戴維·考特萊特.中信出版社.

【16】.納粹嗑藥史.諾曼·勒樂 著 強朝暉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7】.夢癮 美國阿片類藥物泛濫的真相.山姆·昆諾斯上海譯文出版社.

【18】.趣味醫學史:一戰時阿司匹林與軍火產量互相影響.法制晚報.

【19】.《紐約時報》:拜爾曾經在亞洲、拉美傾銷感染HIV的藥物. 中國日報網站.

【20】.拜耳公布2021年度全年財報.拜耳中國.

【21】.一個世紀的國際藥物管制.麻醉品公報 第五十九卷,第1和第2期,2007年.聯合國毒品及犯罪問題辦公室.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曲阳县| 舞钢市| 泾阳县| 客服| 越西县| 新津县| 扬州市| 平和县| 紫金县| 海晏县| 阿城市| 定西市| 拉萨市| 固始县| 唐山市| 泌阳县| 蒙山县| 平潭县| 高碑店市| 诸暨市| 武清区| 滦南县| 常州市| 霍州市| 武胜县| 安西县| 莱阳市| 简阳市| 湘潭县| 东乡| 新昌县| 莫力| 廊坊市| 苗栗市| 原阳县| 顺义区| 临朐县| 交口县| 平邑县|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