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這些廣告讓人破防
9月21日,是第29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
阿爾茨海默病,也被民間叫做老年癡呆的病人,這些忘記如何去愛、愛什么、因何而愛的病人遭遇的困境,以及家人承受的痛苦超乎我們的想象。
在今年的阿爾茨海默病日,為了讓我們更加了解、關注、重視這個疾病,品牌們都做出了哪些行動呢?
“女兒在現實中找爸爸,爸爸在記憶中找女兒”。在阿爾茨海默病日,抖音聯合內容廠牌“我要whatyouneed”拍攝了一位父親“執意尋找”女兒的社會實驗視頻。
視頻前半段用隱藏式攝像頭,真實記錄下了路人的反應,后半段向路人揭開真相,并向大眾科普了這一疾病。短片倡導用愛和理解抵御遺忘,并表達了“在最愛的人記憶消失前,好好地表達愛”的理念。
從創意形式看,社會街頭實驗的方式不算新穎,但每每有類似的視頻,我們依舊會忍不住點開觀看。短片沒有通過藝術的手法去渲染美化,真實的第三視角不僅容易使人代入共情,下一個路人的反應也不斷引發觀眾的好奇心理繼續觀看。
從營銷方式上看,除了拍攝短片引發關注外,抖音還利用平臺優勢呼吁大眾搜索“阿爾茨海默”進行公益投稿,讓阿爾茨海默病獲得更多關注,而這樣的行為也使活動上升到另一種社會價值層面,有助于品牌好感度的持續提升。
阿爾茨海默病與健忘有什么區別?它有哪些早期癥狀?大多數人因為對于該疾病缺乏了解,而錯過提前干預的最佳時機。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 (ADC) 聯合阿里巴巴推出了全國首個阿爾茨海默病AI篩查小程序「ADC失智癥篩查」,十分鐘的自助測試幫助老人了解自身狀況,這一功能的推出也引來了一眾網友的稱贊。
從目標人群上看,相較于大部分公益廣告把目光集中在病患身上不同的是,阿里將重點放在預防和篩查上,此舉不僅能補基層醫療資源的不足,還能推動阿爾茨海默癥的大范圍公益篩查,普及面更廣,傳播范圍更大。
從社會意義上看,在當前“互聯網時代老人將何去何從”的聲音中,阿里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和強大影響力,讓技術以更溫暖的形式更好地落地并服務社會,不僅體現出了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提升了用戶與品牌間的粘性。
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在99公益日前夕,海馬體照相館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一起發起“小紅花記憶博物館”活動,通過拍下了一段關于電話號碼和記憶的故事,呼吁更多人共同關注海馬體受損的阿爾茨海默癥群體。
從劇情構思上,短片通過“忘記與記住”進行故事的延展,片中患病的“康婆婆”的記憶常常轉瞬即逝,這是阿爾茨海默癥群體的生活常態。但特別的是,患病“康婆婆”依舊能記住女兒的電話號碼,更凸顯出了親情的偉大。攝影師的第一視角讓人容易代入,也使「用影像留住記憶」的主題更加明確。
從營銷與品牌關聯度上,時間偷走了康婆婆的記憶,認知癥影響到了她的海馬體,這個專門儲藏記憶的腦部器官——海馬體和品牌名“海馬體”強關聯,讓觀眾無形中和品牌建立鏈接,令人印象深刻。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對阿爾茨海默癥的印象是“即使忘記了全世界,也不會忘記愛你。”但事實并非如此,快手在9月21日這天,呼吁別再美化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會忘記愛也會忘記你。快手選擇進行一場街頭實驗,為路人拍攝「會消失的照片」,向大眾展現阿爾茨海默癥背后的殘忍真相。
從創作手法上看,同樣是街頭實驗,不同于抖音,快手將阿爾茨海默癥病人腦海里的“橡皮擦”,具象化為一張會在短時間里消失的照片。這場目睹記憶消失的實驗,讓人真切體會到患病者忘卻美好記憶卻無能為力的殘酷。
從傳播路徑上看,除了街頭實驗,線下快閃店的露出,也將更多人拉入阿爾茨海默癥的話題討論中。視頻中也匯集了醫生科普、用戶經歷等多方視角,讓人進一步去認識到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不要停留在影視劇對該疾病的「濾鏡」中。
當下最“流行”的失智老人防走丟手段,竟然是將聯系方式紋在手上,而這樣的“紋身老人”群體仍在逐年增加。
騰訊發起“老小孩”守護計劃,并拍攝了一條宣傳短片記錄了一家只接待老人的“特殊”紋身店,這里沒有圖案可選,只有一串特殊的數字......
都說年紀越大越像個小孩,這群“老小孩”的紋身不酷,但卻能指引他們找到家的方向。
從社會洞察角度,騰訊關注到了“紋身老人”這一社會群體,通過平凡人的暖心故事,以溫馨真摯的情感與大眾溝通。
從細節描寫上看,片中出現的“只接待老人的紋身店”、“情緒崩潰但依舊耐心陪伴患者的家屬”、“忘記回家的路卻記得女兒的父親”......以社會、病人家屬以及當事人的角度出發,詮釋了每個人的特殊心境,最后釋出「陪伴是最好的防丟牌」的品牌主張,各種細節畫面及文案的搭配組合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以上這些圍繞阿爾茨海默癥的社會實驗、公益短片、便民服務中,可以看到此類公益營銷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去商業化”,品牌們選擇通過直觀且震撼的方式,把這一病證呈現給大眾,告訴我們這并不是如影視劇所描述的一個“美麗”的疾病,對于家人而言,阿爾茨海默癥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病,更是一家人的“病”。
在這個過程中,品牌們都做到了不夾帶“私貨”、不販賣眼淚、不賣慘、不苦情,把握核心訴求點,把品牌意識和公益牢牢聯系在一起,同時在喚醒用戶情感后,也給予了相應解決方案,而不是賺足眼淚后草草收場。小編想或許這樣的營銷形式,才是公益營銷的正確打開方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