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MER、嬌韻詩、歐萊雅…在《美好生活學院》,與用戶一起“養成”好產品
文丨 Sober
21天,可以改變什么?
心理學認為,21天是一個人養成新習慣的最短時間周期。對小紅書用戶而言,21天則是奔赴美好生活的最小時間單位。
在小紅書,許多用戶會用XX天“打卡+養成”的行為組合,嘗試獲取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也許是早起、做飯,或者練瑜伽、學英語。
“打卡”是最具小紅書特色的一類原生內容,可以從中發現人們探索生活、標記生活的熱情。在小紅書搜索打卡,超過2500萬篇筆記躍然眼前。
近幾年來,無論是演員尹正在小紅書堅持每天打卡記錄瘦身日記,還是大量用戶自發“打卡”衣食住行經歷,都體現出越來越多用戶形成了在小紅書“打卡+養成”的行為習慣。
如果21天連續打卡一種生活方式,會不會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小紅書營銷IP《美好生活學院》嘗試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在明星嘉賓的帶領下,用21天的時間,讓明星和用戶一起打卡、一起養成、一起向上,在制造深度陪伴感的同時,將美好生活的理念傳遞給用戶,也讓品牌產品和明星一起陪伴用戶成長,在打卡養成的路上,成為更好的自己,奔赴更好的生活。
“這個項目的初衷,是幫助各方參與者取得成功,而這里的參與者是多維度的,即:用戶、品牌與明星。”小紅書營銷中心負責人美奈子對Morketing表示,這種讓不同維度參與者共同獲益的結果,也是小紅書發起《美好生活學院》的初衷。
當用戶、明星、品牌三方在《美好生活學院》一起“養成”,這種基于優質內容的多向互動,不僅是一場沉浸式種草體驗,也為更多用戶解鎖了明星在日常生活中更真實的一面。
品牌:
從培養用戶認知,到沉淀品牌價值
從本質上看,《美好生活學院》是一次內容營銷,但細究項目的執行過程與互動玩法,可以看到《美好生活學院》的差異化營銷價值。
那么,站在品牌的角度,《美好生活學院》如何滿足其既要流量,又要“留量”的需求?
結論先行,即:首先通過定制化主題,深度連接用戶痛點與品牌產品賣點,進行用戶認知培養;其次,最大化利用明星的“橋梁”作用,真情實感傳遞品牌理念;最后,結合小紅書特色的互動機制,在激發用戶自發產出UGC內容的同時,既幫助品牌沉淀了內容資產,某種程度上,品牌也是在運營屬于自己的粉絲經濟。
以LA MER#21天肌膚修護日記 為例,項目啟動前,《美好生活學院》為品牌做了定制策略:連接品牌產品與消費者需求痛點,并清晰地體現產品將如何解決消費者痛點。
美奈子向Morketing介紹,提及海藍之謎,部分消費者的第一印象是“很貴”、“貴婦面霜”,但除了知道它很貴、有很多人用之外,很多消費者并不知道海藍之謎面霜的產品特點到底是什么。因此,在產品自身已經具備極強的產品力的基礎上,品牌更希望用戶對產品功效、產品亮點有具體的認知。
因此,結合LA MER奇跡面霜、濃縮精華主打修復的產品功效,小紅書分析了站內用戶的護膚痛點,發現春季是臉部過敏的高發季節,修復功效是許多用戶的高需求消費痛點。于是LA MER#21天肌膚修護日記 話題應運而生,將修護與“打卡”強關聯,在明星的強號召力之下,讓明星和用戶一起變美,一起養成美好的生活方式。
當產品賣點契合了消費者痛點,用戶興趣與自發的內容生產就隨之而來。這也是為什么在LA MER#21天肌膚修護日記 項目結束后,活動曝光量破2億,品牌面霜修護功效提及次數環比增長達到了150%+,精華修護功效提及次數環比增長200%+。
事實上,對于品牌而言,如何讓明星營銷不僅體現在短期的粉絲流量,而是進一步發揮長期效應,實現品牌“留量”,是當下的一個痛點。
在《美好生活學院》中,當明星“學長”、“學姐”用真摯的表達走近用戶,一方面結合站內熱點趨勢,介紹產品的實用價值。另一方面,也讓美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從生理層面遷移至情感層面,實現用戶與內容關聯的升級。
在項目環節的具體設置上,《美好生活學院》有21天修學分、交作業、參加畢業典禮三大流程。以互動H5為載體,用沉浸式的通關玩法和星粉互動機制,在保證項目基本用戶流量的同時,進一步保證了用戶的體驗感與參與感。在明星學姐歐陽娜娜發起的#開箱吧歐萊雅 項目中,驚喜盒子的互動玩法有效帶動用戶發布了超過5000篇開箱筆記。
在Morketing看來,為實現更高效的“留量”結果,也需要更走心的明星營銷策劃。即:明星與品牌共同創造一種生活理念或趨勢,讓用戶產生深度情感共鳴。讓明星成為品牌與用戶溝通的“橋梁”,成為品牌理念的“布道者”。
明星:
讓明星營銷回歸理性,讓品牌產品出圈
“定制星粉互動”,顧名思義,每一期由一位明星“學長”或“學姐”發起一種美好生活倡議,將品牌產品融入用戶生活,在21天的時間周期中,讓用戶、品牌、明星共同“養成”一種生活方式。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要一提起明星代言,大家想到的就是粉絲營銷,飯圈文化。明星代言,一度變成了消耗流量的游戲。
而《美好生活學院》通過連接用戶、?明星和品牌,共同養成一種美好生活方式,一方面可以讓明星與粉絲形成良性的互動,另一方面也借助高價值內容的產出,在軟性種草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明星自身的商業價值。
具體來看,明星本人在《美好生活學院》項目中的參與方式,與以往傳統的拍攝海報或是TVC不同,均是在活動爆發期與持續期深度參與,高頻次發布貼近生活的真實內容,從而與粉絲用戶在情感上產生深度連接。
在LA MER#21天肌膚修護日記 中,明星學姐李一桐就在活動期間多次結合自身產品經驗,發布相關內容,讓粉絲跟隨李一桐的第一視角,將產品置于真實的生活場景之中,拉近用戶距離。
《美好生活學院》為用戶和明星營造的,是一場良性的星粉互動。而背后映射的,其實是一種順應新形勢的健康商業合作方式。即:聯結品牌、明星與粉絲的良性星粉互動形式,拒絕非理性應援、買買買等價值引導。
綜合來看,無論是對于明星還是品牌,《美好生活學院》這一“品牌代言”的新形式,無疑實現了1+1>2的效果。同時,這一新形式也讓 “明星營銷”真正回到了本質:真實的分享,有溫度的互動與美好生活態度的傳達。
同時,在Morketing看來,優質的內容是第一步,進一步來看,品牌通過明星營銷也有助于自己品牌人群的進一步擴圈,若能將明星粉絲進一步轉化成屬于自己的品牌粉絲,那便可以一舉三得:借助流量,找到新量,實現留量。據悉,通過《美好生活學院》,LA MER實現品牌賬號漲粉4000+,歐萊雅漲粉高達10000+。
用戶:
習慣養成的路上始終有好產品的陪伴
無論是明星、品牌還是平臺,一場營銷活動是否真的是高質量,最終的都要回歸到為用戶帶來的價值上,這也是品牌關注的核心價值點。
首先,對于用戶來講,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粉絲團建”,是一場與眾不同的“種草”體驗。
據Morketing了解,落到項目21天內的互動設計環節,共分為4個階段,用戶可以在不同階段,參與進不同的項目環節,獲得不同體驗。同時,在《美好生活學院》項目中,共有三個互動項目,用戶完成分享H5、瀏覽話題頁、瀏覽筆記詳情頁、瀏覽品牌賬號、發布話題筆記等不同任務后,可獲得明星學院不同“學分”。
在一種生活方式上,粉絲們找到一個共同目標,同時與愛豆在一起養成美好生活習慣。不僅告別了非理性應援,還可以通過儀式感滿滿的“打卡”任務,為自己的愛豆打call,無疑是一場特殊的“粉絲團建”。
此外,在集體任務中,用戶每發布一篇筆記內容,可為所在學院累計1個“作業”數量,當全站“交作業”達到一定數量,用戶即可陸續點亮包括品牌產品在內的相應“畢業禮物”。顯然,對于用戶來講,參與趣味互動后的成果,便是獲得高價值產品,這也實現了種草到產品體驗的閉環。
更重要的是,這些創意互動、豐厚獎勵、沉浸體驗的背后,用戶與粉絲可以用理性的聲音與態度完成內容創造與分享,從而為品牌及產品進一步提高關注量與話題度。
最后,科學研究表明,養成一個好習慣的時間周期,正是21天。對于用戶來講,21天里,他們養成的是美好生活習慣,對于品牌來講,用戶在通過旗下產品養成美好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養成“品牌習慣”。某種程度上,這同樣是一種品牌留量途徑。
結語
一個明顯的共識是,當下的品牌營銷,單純的“硬廣”早已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品牌要與消費者產生連接與互動。
站在品牌的角度來看,即需要通過一種能夠表達情緒的方式,讓自身和消費者產生情緒共鳴,從而增加彼此的關系和情感更加深刻的能力。
《美好生活學院》所體現的商業價值差異點,正是讓用戶、明星、品牌三方能夠產生真實的連接,讓明星真正陪伴用戶去一起成長,用真實的陪伴感,取代簡單的宣傳推廣,這也是營銷人當下經常提及的情緒價值。
“當用戶與品牌不再是單純的買賣關系,而是品牌可以激發用戶的情緒價值之時,品牌就建立起了自身的核心優勢。品牌營銷的未來,或許會更加注重陪伴型的情緒價值。”在美奈子看來,能否提供陪伴型的情緒價值,將會被消費者納入品牌價值的決策圈。
因此,《美好生活學院》選擇將品牌的需求,與用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結合,把每一個產品的種草轉化為一種美好生活方式的養成,用一種陪伴用戶、更輕松自然的方式推廣產品。
這一解法,同樣也是未來品牌營銷想從流量到留量的關鍵,因為如今品牌希望向消費者推薦和傳達的信息,已經不僅局限于一個產品,更是一個潮流場景、一種趨勢、一種的美好生活方式。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