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實習還要掏錢?
1
昨晚上后臺很多人給我發一些圖,大概就是某某大公司招實習生,不僅不給錢,反而還要實習生自己準備錢給自己買保險之類的。
怎么去實習還要倒給錢?
這年頭都流行貸款上班了嗎?
怎么說呢,真相可能比較殘酷,但我覺得不能騙你。
為啥有實習付費?
因為好崗位太少,并且好崗位都看你的實習經歷。
實習付費不是啥新東西,也不是今年才有的,這種魔幻的事情能存在,背后是極端現實的。
我們的作者【綠牙齒】和【白團】老師,都是法律出身的,他們表示年輕律師反向給律所掏錢簡直不要太常見。
作者【橙子】老師,編導出身,他表示電視臺實習不給錢反收錢同樣很常見。
我金融行業出身,反正金融行業行業是很早很早就有了,我讀書的時候就已經很常見了。
很多道德不高臉皮不薄的同行,把投行(注意,是高級投行,不是普通銀行)的實習機會拿出來賣錢,幾千幾萬的坑學生。
還有更過分的直接白嫖,去年金融行業不就有個老哥打著實習項目的名義,騙一堆國內的高材生給他寫英文論文,然后再賣給國外買家,最后被公司發現給開除了嘛。
有一說一,此子要不是被開除了,就他這個敢想敢干膽大心黑的樣子,必成大器,未來成就往小了說是下周回國,往大了說是孫宇晨第二。
你問我當年付費了嗎?
我沒有啊,因為我沒錢。
所以我畢業之后去的是沒人愿意去的盡調崗位啊,荒山野嶺的跑倉庫啊,誰不想做辦公室高大上啊,我沒得選啊。
你以為是我聰明智慧選擇了風控嗎?
不,我他媽是剩下的,沒東西給我選了,那時候風控根本就不吃香不吃香不吃香。
不對。
其實現在也不吃香。
很多朋友都在唾罵實習還要收錢屬實心黑,確實是夠狠的,挨罵不冤。
這時候要思考一個問題。
為啥實習崗位能賣錢?
為什么,這種事情能存在?
因為供需關系啊,因為都覺得自己能賺回來啊。
有底氣要求實習付費的,除了小部分腦子有坑的奇葩老板,大多都是不缺人的知名公司,都是行業巨頭,都是把他們的實習經歷放到你的簡歷里面就能幫你增光添彩卷掉同齡人的。
敢這么干的,都是不缺人,都是大家嗷嗷往里沖的公司。
他不需要你來干活,但你需要他來背書。
所以他就覺得他能占你便宜,甚至還覺得你占了便宜。
這就是大公司的邏輯。
不然怎么會有人掏錢去實習?
還不是為了好工作。
什么叫好工作?
好工作就是你有了這份工作,下一份工作可以要價,有人加價要你。
真正不好的工作,是給你錢你都不去的。
建筑工地就沒有自費實習的。
土木老哥跑路都來不及,桶都不要了,還能給錢?
同樣,電子廠也沒有自費實習的,學校把該你的錢坑了不是電子廠沒給錢。
送外賣也沒有自費跑腿的,頂多自帶電瓶車。
現實就這么簡單且直接。
這時候一定會有朋友問,為什么要有實習這個步驟,我不實習不行么?
可以啊,那就被去實習的卷出去了。
我們都知道實習其實沒啥大意義,公司也知道。
從公司的角度,也只能把實習優先級看的比較高。
哪怕他的實習都是打雜,但是他打的還是專業的雜。
而在學校里,除了學的雜,真正有用的東西并不多。
于是所有公司校招看學生簡歷的時候,第一關注的就是你的實習經歷。
畢竟大家都是啥都不會,進來都是一樣得學,那肯定是要接觸過行業的教起來更快一點,更能快速產生價值,讓公司的工資花的更值。
要是有幾個項目打雜經歷,那更是一個成熟的螺絲釘。
起碼比身邊沒有的人要概率高一點。
甚至站在部分企業的角度,他們真的會認為你交的是學費。
因為你啥都不懂,來了也產生不了價值,還得搭進去一些熟手帶你。
ROI(投入產出比)是負數。
雖然還是把人當廉價勞動力,但是,如果你把它當成一筆培訓費,就當自己學了個鋼琴或者健身房一樣的感覺,那這筆錢似乎就出的也沒那么不值。
至于到底值不值,其實大學生心理都會算賬。
大家都知道這東西不對,但其實沒得選。
為什么大家一邊吐槽,甚至吐槽了十年二十年,付費實習這個現象還存在,市場還存在。
人家交錢去的學生也不傻,人家也會算。
各種證書你有我有他也有,各種校園活動你編我編他也編,報一堆亂七八糟的培訓班,花更多錢,還卵用沒有。
這時候,有機會花錢實習,反而就成了有性價比的選擇。
這我還能說啥。
哎,只能說,我愛這個魔幻的世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