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靠「套路」,這些萌寵營銷非要跟你「談感情」
在這個全民“吸貓擼狗”的年代,“萌寵營銷”已經成了品牌吸引流量與拉動消費的代名詞。
但是很多萌寵營銷都走進了一個窄巷:
習慣通過產品與萌寵元素的套路式結合,用高顏值、新話題去吸引消費者,而忽視了在專業度和走心值上的用心。
舉個例子,麥當勞“漢堡貓窩”曾被指出缺乏組裝穩定性,有網友就調侃“有的人貓窩還沒搶到,有的人貓窩就已經散架了”。
除此之外,Gucci 為呼應中國農歷新年虎年,運用真實老虎拍攝的新年短片,也被吐槽 “利用野生動物銷售時尚” 。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比起流量、噱頭堆起的聲量,對人和萌寵“雙向友好”的營銷或許才是最能打動消費者的捷徑。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品牌如何通過萌寵營銷真正圈粉年輕人?
今天這篇文章或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在“寵物經濟”迅速升溫的背景下,相比大費周章地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拿來主義”地借萌寵外表去做產品的設計和延展,是大多數品牌更愿意選擇的常規玩法。
這當然是保險且容錯率高的穩路子,但是萌寵杯、萌寵貼紙、萌寵手提紙袋等“輕結合”的設計見多了,年輕受眾的關注度免不了會呈現疲態。
想要進一步放大消費者對產品的擁有欲,無疑需要從養寵需求、人寵情感關系出發設計產品。
比如最近ubras就上線了「貼貼系列」家居服,貓耳朵家居裙、貓耳朵家居套裝、無塵棉擼貓家居開衫套裝等產品不僅顏值萌人,「貼貼」這個人寵之間親密關系的概念,也戳中了大家想要親近寵物的情感需求。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ubras在這波上新中,還將把新品上線首月盈利的1%作為專款,用于流浪小動物救助行動,幫助更多流浪動物找到和它“貼貼”的人類朋友。
類似的還有一個案例,吉祥航空在今年7月首推“寵物暢飛卡”,打造國內首個“人+寵物”客艙同行的包機機票次卡產品,滿足寵物家庭帶毛孩子出游的需求。
這種品牌貼心形象的巧妙露出,和帶有寵物元素、滿足養寵需求、重視情感溝通的產品放在一起看,無疑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讓人產生品牌好感度。
消費在升級,人們的養寵觀念也在發生轉變,作為消除孤寂、撫慰心靈的生活伴侶,寵物已然成為“家人”、“孩子”等情感陪伴角色。
在這種趨勢下,能否做到同時滿足人和寵物追求舒適、美感的需求,成為品牌在萌寵營銷中被看到的機會點。
滿足人追求舒適、美感的需求似乎很容易做到,畢竟光是看到可愛的貓貓狗狗,就足夠大家“為愛發電”;但要做到滿足寵物追求舒適、美感的需求,并得到用戶的認可,并不容易。
這個時候,跨界寵物品牌做聯動,未嘗不是一個穩中求進的思路。
今年六一兒童節期間,喜茶聯合寵物生活方式品牌pidan共同發起“六一特別企劃”,推出聯名貓足杯套、喵星人抽簽杯套和貓用公益戶外補給站,給流浪在外的貓咪們提供歇腳點。
彩妝品牌酵色也曾與流浪動物公益機構“TA上海”共同發起「毛毛守護者」公益計劃,上線圣誕公益“毛毛禮盒”,每售出一份就會給流浪動物捐贈一日三餐,幫助“毛孩子”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這種通過跨界聯動為品牌或產品融入人寵情感互動的小巧思,很大程度上幫助品牌破除了寵物營銷在專業度上面臨的瓶頸,也讓消費者除了“為愛發電”,更看到了背后品牌把走心落到實處的真誠。
除了在產品本身下功夫,最近品牌圈又在線下刮起了一陣“寵物友好”之風,通過將萌寵元素與線下門店結合,推出寵物友好門店俘獲愛寵人士的歡心。
在這個過程中,把有限的門店打造成一個既對“寵物友好”的場所、也對“人類友好”的空間實屬不易。門店周邊的商業環境、消費者進店的健康衛生、寵物打架咬人等不文明行為,都是需要考慮到的難點。
但這也擋不住從咖啡店、茶飲店,到餐廳、照相館等等各路品牌接連跟風試水。
比如Seesaw聯合植物標簽在上海、杭州雙城上線聯名萌寵主題店,邀請消費者一起體驗吸貓、擼狗、品咖的時光。
海馬體也特別設置了寵物專屬衣帽間,讓消費者可帶上自家寵物,拍攝萌寵頭像照、萌寵職業照。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寵物友好門店營造的治愈氛圍,增強了品牌與顧客的情感聯結,讓品牌形象更有溫度。
除此之外,寵物友好酒店、寵物友好潮牌店也在接連冒頭,但這種熱鬧景象的背后,能否長線管理這些線下空間,才是值得觀望的重點所在。
看得出來,作為品牌營銷的“流量密碼”,萌寵營銷正在朝著“不止于治愈,更要溝通情感”的方向煥新。
特別當萌寵們愈發成為現代人緩解焦慮、放松身心的“解藥”后,摸準愛寵人群的喜好、真正為寵物帶來好創意,才是萌寵營銷破局的關鍵。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