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云涌60載-電游發展創新史(上)
2020年12月16日,在第39屆亞奧理事會全體代表大會上,電子競技獲準列為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標志著電子競技真正被國際大賽納入競賽體系,成為了被廣泛認可的競技體育運動。
回顧過去的60年,游戲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演變進化,由最初的娛樂活動發展為如今覆蓋全球的文化產業。游戲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和變化?游戲究竟如何從娛樂產品變為文化產物?接下來將帶領大家一起回顧游戲的發展歷程。
01
呱呱墜地:游戲的誕生
史上第一款電腦游戲是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家A.S. Douglas 的《Noughts&Crosses》,也就是“井字游戲”。這個時期的游戲開發目的是展示其研究人機互動的論文成果,不具有娛樂性質,但正式開啟了電子游戲的篇章。
(第一款電腦游戲:井字游戲)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款游戲是《Tennis for two(雙人網球)》,是美國物理學家William Higinbotham博士于1958年開發的,它實現了讓公眾在示波器上打網球,主要用來在紐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供訪客娛樂。遺憾的是它到1959年的傳統參觀日之后就被拆除了,只陳列了兩季。
1962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們在PDP-1上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可娛樂性質的電子雙人射擊游戲《Space War》,玩家可以互相用各種武器擊毀對方的太空船,同時要避免碰撞星球。
《Tennis for two》
《Space War》
1971年,第一款商用游戲誕生。麻省理工學院的諾蘭·布什內爾(Nolan Bushnell)設計了一款叫做《電腦空間(Computer Space)》的游戲,成為了第一款上市銷售的視頻游戲。
《Space War》和《電腦空間(Computer Space)》的誕生標志著數字化游戲的正式誕生,電腦游戲就這樣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電腦空間(Computer Space)》
02
初入學堂:起步時期
大家知道什么是街機嗎?
街機是置于公共娛樂場所的經營性專用游戲機,比較常見的就是常見的抓娃娃機,相信大家基本上都玩過。
1972年電子游戲的始祖Atari(雅達利)公司創立,同年發行的一款以乒乓球為題材《乒乓(Pong)》的游戲就是街機游戲的開山之作。
(街機游戲的開山之作:《pong》)
1978年到1987年為街機黃金時代,《Space Invaders》其生命周期中創下了5億美元營收的佳績。《吃豆人》在當時引起了不小轟動,上市的前15個月里銷量達到10萬,創下了10億美元的營收佳績,成為電子游戲歷史上的經典街機游戲。
(《吃豆人》)
在當時游戲硬件&軟件生產商雅達利實施的“數量壓倒質量”的政策下,一年之內美國市場上出現了近萬款游戲。大量同質化垃圾游戲讓美國玩家徹底失去信心,并最終導致了1982年圣誕節的雅達利沖擊。
1982年——雅達利沖擊 Atari Shock。雅達利僅用6個星期時間制作了電影同名改編游戲《E.T.外星人》,《E.T.外星人》是史上最著名IP爛作,由于其質量奇爛無比,與宣傳嚴重不符,發售后玩家的唾棄讓大量游戲只能爛在倉庫里,其母公司不得不將一代霸主分拆出售,最終同其他一些賣不出的存貨一起被埋進了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垃圾鎮,雅達利的聲望跌至谷底,直接導致北美游戲行業在四年內無人問津。
《E.T.外星人》
(大量《E.T.外星人》游戲卡帶被埋進在阿拉莫戈多垃圾鎮)
03
小有鋒芒:“三國時期”
1983年,任天堂FC紅白機的誕生掀開了新時代家用電子游戲的篇章。任天堂的FC游戲機總銷量超過6000萬臺,誕生了許多經典游戲,其中一些游戲到目前依然是經久不衰,《超級馬里奧》、《俄羅斯方塊》、《魂斗羅》、《塞達爾傳說》、《口袋妖怪》等都是很多人心目中永遠不可磨滅的經典。
任天堂 FC紅白機
經典游戲《超級馬里奧》
1993年——SEGA公司推出第一款3D格斗游戲《VR戰士》,它為日后的格斗游戲指出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即從街機廳走向玩家的家庭。
1994年,索尼發布了Play Station(簡稱PS)借助標準的高級圖形工作站專用的3D芯片造就了圖像能力最強的一部主機,推翻了任天堂FC的霸主地位,開啟了3D游戲時代的篇章。PS造就了《生化危機》、《寂靜嶺》、《合金裝備》、《最終幻想》等這些經典的PS游戲出現。
(索尼Play Station)
此時,世嘉公司由于DC游戲機的失利而逐漸退出了主機市場,任天堂的N64游戲機也由于游戲軟件支持的缺乏而陷入低潮,索尼公司憑借PS游戲機成為了時代變革的勝利者。
1999年月,索尼公司推出了PS2,PS2擁有著突出的3D外理能力的強勁機能,采用了新興的DVD-ROM作為軟件載體,同時完全兼容上一代PS的游戲軟件,并獲得了眾多第三方軟件廠商的支持,使得PS2成為了世界上最暢銷的家用游戲主機,其銷售量早已超過了1億臺,成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游戲主機。
電腦操作系統開發巨頭微軟(Microsoft)嗅到了游戲市場的商機,于2000年成立了Xbos事業部,并于2001年推出Xbox游戲主機。Xbox的主要游戲類型是網絡對戰游戲,推出的《光暈》全面帶動了Xbox的熱度。
雖然微軟Xbox的宣傳效果很好,但還是比不上索尼的PS2,因此只能與任天堂和Sony兩家日本廠商三分天下。
微軟Xbox
《光暈》游戲畫面
04
茁壯成長:穩定發展時期
1996年,真正意義上的PC游戲《雷神之錘》誕生了,id software的《雷神之錘》是PC游戲進入3D時代的標志。
在硬件快速發展的情況下,PC游戲的趨勢也一直穩步攀升,1999年發行的經典射擊游戲《CS》開創了電子競技的起點。2000年左右,計算機硬件的迅速發展促使網速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網游時代降臨。《傳奇》,《夢幻西游》,《勁舞團》,《誅仙》,《天龍八部》,《DNF》,《征途》,《泡泡堂》,《跑跑卡丁車》,《英雄聯盟》等一大批經典端游等各種經典網游大作也相繼產生了。
(經典網游《傳奇》)
2003年——整合游戲下載平臺Steam問世。Steam是由Valve公司聘請BitTorrent發明者布拉姆·科恩親自開發設計,做出了游戲和軟件的“數字化發行嘗試”,時至今日,Steam已經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網游平臺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數字發行平臺。
(游戲下載平臺——Steam平臺)
2004年,Sony發布Play Station Portable (縮寫PSP)便攜式掌上游戲機。
任天堂隨后發布的NDS ( Nintendo Dual screen)掌機,NDS憑借著其創新的玩法和不俗的游戲性,一舉達成了世界范圍內的銷量神話,這其中,《超級馬里奧64 DS》、《口袋妖怪 Dash》和《大合奏!樂團兄弟》等游戲幾乎完全發揮了雙屏幕和觸摸屏的優點。
Sony的Play Station Portable:第一款便攜式掌上游戲機
任天堂NDS
2005年,微軟第二代家用游戲主機Xbox 360發布,《光環3》就是這部主機的代表之作。
2006年——索尼發布了第三代Playstation游戲主機(PS3)。PS3能與PS Portable游戲機連接使用,為玩家提供了大量的免費在線游戲。在PS3上推出了《神秘海域:黃金城秘寶》、《合金裝備4:愛國者之槍》等具有代表性的游戲。PS3的全球銷量與XBOX360不分伯仲。在PS3調整相關策略后,是擊敗了任天堂的Wii與微軟的XBox360,成為那一世代主機戰爭中的最終勝者。
Sony的Play Station Portable:第一款便攜式掌上游戲機
任天堂NDS
2008年——蘋果上線App Store。蘋果公司的App Store開創了手機軟件業發展的新篇章,為移動游戲開發者和消費者創造了更多的機會。上線之后,大量移動、社交游戲登陸App Store,并出現了《水果忍者》、《神廟逃亡》、《植物大戰僵尸》等這類經典休閑手游。
蘋果應用商店 App Store
《神廟逃亡》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游戲的發展并沒有止步于App Store的上線,還有許多成長路程在等著我們講述。
記得關注我們下文的發布喔!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