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本無緣,閑魚有緣
1
前段時間我家樓道墻上被貼了一張小海報,有人在我們小區建了個閑置交流群。
我猶豫了半天,還真有點想加群。
倒不是想賺出閑置那點錢,而是因為我很喜歡網購,很多東西只是享受下單時的快感,實際上根本用不上,時間一長,家里囤積的雜物就太多了。
丟掉太可惜了,在網上賣掉呢,還得一個個寄出去,對我來說太麻煩了。
所以當時一看到那個海報我就眼前一亮,要是能出給住在附近的人,甚至直接是出給小區鄰居,豈不是就可以讓對方上門自提了?
要是大家是同好,聊得來,有的東西我直接白送都行,因為也等于是解決掉我的麻煩了。
但最后我還是沒加那個群,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不信任。
我研究了一下,這東西名義上是本小區的閑置群,但既不是由物業出面組織的,加群方式也沒有設置篩選門檻。
那完蛋了,里面大概率魚龍混雜,什么人都有。
這種涉及到財物和線下對接的東西,肯定是需要有一個類似平臺官方的角色來提供保障的。
在沒有任何背書的情況下,我確實沒辦法對陌生人建立信任。
2
幾天后,那張海報不知道被誰撕掉了,估計是被物業發現了。
看著重新空蕩蕩的墻面,我忽然有些悵然。
或許我避開了潛在的危險,但似乎也錯過了一個和周圍鄰居認識的機會。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大概會和他們保持永遠的【陌生人】關系。
十年前,NHK曾做過一個紀錄片,講當時日本的【無緣社會】現象,也就是【無社緣、無血緣、無地緣】。
我和親人還常來往,逢年過節也會回老家,血緣和地緣勉強還算維系著。
但對于居住在同一片區域的人們來說,彼此之間的【社緣】,確實是已經稀薄到接近于無了。
我們的鄰里關系,本來不是這樣的。
我記得小時候還跟爸媽住在老小區的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互相之間都很熟悉。
想送個什么東西給鄰居也就是幾句話的事情,絕不會出現找不到人或者不敢信任的情況。
而且這種交換經常發生,畢竟誰家都可能遇到保險絲燒了要借根蠟燭,或者做菜少瓣蒜的事情。
我爸當時沉迷在樓頂種花,有個鄰居甚至把他從農村挖回來的一麻袋泥土送我爸了。
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會有一麻袋泥土,總之送完以后我爸很開心。
他老婆也很開心,因為那袋泥土已經在他家放了兩個月,終于找到歸宿了。
那個老小區里還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曾經有小偷趁主人不在,撬開門以后裝作搬家公司開始搬他們家東西。
結果進進出出的時候被對面樓的鄰居看到了,鄰居覺得不對勁,心想搬家這么大的事情怎么我一點都不知道,直接給那戶人家打了個電話確認,然后報警逮了個正著。
這種故事已經再也不會有了。
放到現在,我連我對面樓住了誰都不知道,更沒有聯系方式,別人搬家不告訴我豈不是很正常,哪里會想到可能是小偷呢?
有時候我會覺得,傳統意義上的【鄰里】,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大城市里,其實已經消失了。
大家在物理層面上挨得很近,這棟樓和對面樓相隔不就幾十米嗎?
想象一下假如所有墻壁都是透明的,那每天晚上入眠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清晰看到鄰居們的睡相。
但在精神層面上,我們又相距甚遠。
很多人每天和千里之外的網友互發沙雕圖,分享生活中的每一件點滴瑣事,卻和自己的鄰居從來沒說過一句話,頂多迎面撞見的時候為了避免尷尬,互相點個頭。
有的人沒見過但很熟悉,有的人天天見但很陌生。
我倒不是說這樣子有什么問題,這年頭誰還不是個社恐患者了。
如果在互聯網上就能消耗完所有的傾訴欲和情感寄托,做個相安無事的透明鄰居也不是啥壞事。
但我依然會覺得有些遺憾,像《請回答1988》里那樣,因為同住在一個地方,而讓不同家庭之間產生羈絆的故事,大概已經是上個時代的絕響了。
因為屬于鄰里之間的這一部分【緣分】,在今天的城市已經被徹底斷絕。
直到未來某一天,人們甚至想不起來【鄰居】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只能在古舊的辭典中尋摸一些蛛絲馬跡。
本來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是無解的,屬于城市化和原子化的必然結果。
但最近我刷閑魚的時候,發現閑魚新出了一個清閑置功能,叫【免費送】。
這東西看起來不起眼,但它可以從原理上破解掉【無緣社會】的詛咒。
3
先解釋一下這個【免費送】是啥意思,對于一些低殘值、不好賣或是占地方且不好搬運的閑置物品,賣家可以掛上閑魚,將其設置為【免費送】。
閑魚會在同城和附近場域給到優先展示,買家拍下即交易成功,不拉收銀臺是真正的0元交易;
且平臺默認免郵費自提,解決了郵費的“糾葛”,接下來雙方聯系“交接”就可以了。
你愿意掛出來免費送,說明這個東西送出去對你是有好處,至少是沒損失的;
而對方會拍下來,又說明確實有需要。
沒有人產生任何損失,但對雙方都有幫助,于是世界上又多了兩個開心的人。
而且借著這個機會,或許還能結識周邊同好,十幾年前我就是這么和鄰居家的哥哥通過交換手辦和動漫碟片建立起了深厚友誼。
因為是免費送出,這些寶貝本身沒有價格概念。
但能夠將人帶回那個美好的時代,這本身就是一種用錢買不到、也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的【無價之寶】。
關鍵是,有的物品是具有強時間屬性的,在當前時間對你來說很有價值,但過了那個時間,它的存在意義就會大為下降。
比如高中時做的真題筆記,在高考前這就是絕對丟不得的通關神器,但高考完你大概率不會再看第二眼,甚至會因為產生了ptsd而一看到就害怕。
這東西要是在網上賣掉,確實也不好定價,不如送給小孩還在讀書的鄰居。
這樣你也開心,鄰居也開心,只有鄰居家小孩眼淚汪汪。
再比如家里小孩的學步車,在孩子學會走路之后就變成了純粹占地方的雜物。
這東西不是不能賣出去哈,關鍵是不方便郵寄,送給住在附近的寶媽就輕松多了。
不想要了的折疊沙發,搬運起來賊困難;
用不到了的沉重啞鈴,二手價格還不夠付運費。
比起丟棄,讓它們漂流到還在那個時間段的人手中,是更有意義的解決方案。
當年我那個鄰居哥哥就是在青春期到來后發現自己原來是姐姐,并且比起二次元她更喜歡三次元,于是把之前積攢的手辦和動漫碟片都送給了我。
她收獲了一個空曠的可以重新布置的房間,我收獲了兩大箱快樂寶藏,這就叫【雙喜鄰門】。
4
如果只從閑魚本身來看,免費送只是它的一個新功能,只是移動互聯網上某個平臺的某次產品更新。
但在更本質的層面,它其實是對鄰里社會關系的一次重塑。
從漠不關心到相互了解,從毫無往來到免費贈送。
完成這一切的手段是新的,但實現的結果,卻宛如時光倒流。
關鍵是,閑魚在這個時代,為鄰里之間重構了一個【信任語境】。
以前這種信任是由認識多年的熟悉感來維系的,現在大家不熟了,就由閑魚補上。
你把閑置的東西送出去,最怕的是什么?是【上當受騙】和【所托非人】。
比起沒辦法知根知底的社群,閑魚作為一個做了這么多年的平臺,能夠從很多方面提供保障,還有客服作為最后托底。
知道自己遇到問題可以找到人,你才敢付出信任。
于是鋼鐵高墻樹起的心之壁被打破,鄰里之間的關系仿佛又回到了當年。
5
有的時候我會想,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
能產生緣分,本身就是極度巧合的結果。
同學因為恰好考上同一所大學而發生關聯,舍友因為恰好被分配到一個宿舍而朝夕相處,就連看似是自己選擇的情侶關系,其實也充滿了偶然。
有個說法說地球上有兩萬個和你是天作之合的人,但你一生或許都遇不到一個,因為你們雖然很合適,但卻沒有緣分。
另一方面,緣分需要巧合,巧合卻不一定意味著有緣分。
地球有五億一千萬平方公里,能成為鄰里,本身就意味著我們這一群人恰好都定居在這五億一千萬平方公里的其中一平方公里內。
然后在接下來的五十年,各過各的人生,猶如萬里外的陌生人。
這樣的展開很現實,但卻沒有故事的美感。
所以我很愿意在閑魚上掛個免費送的寶貝,既是為了解決物品本身帶來的麻煩,也是為了能和【鄰居們】多一點聯系。
也就多一點緣分。
鄰里本無緣,但閑魚有緣。
#閑魚無價之寶免費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