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優選,又行了?
1
這兩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了無數次美團優選的視頻,很有藝術感。
動人的背后,是一個樸素的事實:
省錢,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快樂的事情。
很多年前我就寫過,省錢和攢錢的快樂,不亞于花錢。
這和錢多錢少無關,和省下來了多少也無關。
而是省錢這個動作本身,就夠讓人快樂了。
這代表著你在【掌控】你的生活。
父母那一輩,總喜歡把塑料袋存起來,真的有用么?
不一定,還占地方,還嘶嘶嘶地亂響。
但是囤著,萬一哪天用上了,哪怕只是省了一個垃圾袋,他們就爽了。
覺得自己,太機智太會過日子了。
我們自己買東西的時候,也喜歡東比西比,吃頓飯幾張優惠券算半天,最后便宜個幾塊錢。
真的差這幾塊錢么?
其實也沒有。
但是算的過程,就是娛樂,就是放松,就是開心。
省錢省錢,核心不是后面那個錢字。
錢在這個過程里面只是一個數字,只是一個反饋機制,只是一個評判標準。
重點是【省】的這個腦力游戲。
我比你花了更多的錢才辦了同樣的事,我就不開心,覺得自己虧了傻了笨了。
我找到了一個你沒有發現的省錢途徑,我蹦蹦跳跳,覺得智商又占領高地了。
就這么簡單,就這么單純。
比誰買的東西貴,比多了很無聊。
比誰買一樣的東西花更少錢,越比越開心。
我太懂其中的樂趣了。
我自己愛買鞋,每次下單之前是各種平臺看個遍,線下門店遛個夠,還專門有個excel表格來記錄和比對。
那曲線圖出來的時候,我笑的就是個0.08噸的胖子。
本來花800塊錢才能解決的事情,現在花500塊錢就解決了。
太愛這種“買便宜了”的感覺了。
別不承認,這樣的樂趣你也感受過,你也樂在其中,你也樂此不疲。
所以美團優選的視頻破圈,我一點都不吃驚。
2
省錢的快樂,來自于掌控。
通過把生活算清楚,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
這個世上有壞人啊,把自己偽裝成消費主義的模樣,總想堵住我們的耳朵,蒙住我們的眼睛。
張口就是“買什么樣的東西就是什么樣的人”,閉口就是“我的新衣服是用來討好自己的,我的人生也是”。
還有我小時候最喜歡聽到的“來都來了,大過年的,小孩子嘛,就這一次”。
話術是一套接一套,套套不重樣,就為了支配我們的生活,掏空錢包。
無腦的花錢,被包裝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甚至,成了一種風尚。
玩兒的就是個直鉤釣魚,就為了從我們的口袋里面多掏錢。
然后,花錢開始和人生意義所綁定。
不花錢的年輕人,怎么享受青春年華,趁著年輕,就要多看看多走走,看就一定是人間繁華,走就一定是頭等機艙。
不花錢的中年人,怎么體驗努力的回報,要對自己好一點,該買就買,不該買也可以買,因為你值得。
不花錢的老年人,怎么體驗夕陽的熱辣,能打通天地靈氣的針灸椅,能延年益壽的保健品,能治病抗癌的手環。
是不是很熟悉的質感?
如果是由外人來定義我們是誰,應該過什么樣的人生,那到底誰說了算?
你到底是掌控自己,還是ATM奴?
3
省,就是奪回主動權的動作。
主動的、積極的、不輕信地把生活的主動權重新拿在手上。
不是不花錢,而是會花錢:經過信息收集、渠道選擇、價格對比、總體成本綜算、考慮長遠使用價值……
通過這些琢磨,不光是摒棄掉了干擾和誘惑,更是戰勝了內心被他們種下的沖動和放縱。
最后成功地打破了消費主義精心構筑了各種信息繭房。
獲得的獎勵就是,我們重新支配了生活。
你說人為什么喜歡玩模擬經營類游戲,和角色扮演類游戲比起來不夠刺激,和即時戰略類比起來不夠競技。
甚至到最后,游戲里面富甲天下了,這虛擬的積分也搬不出來。
圖個啥?
就圖在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從無序里面找到了秩序,體驗到了存在感和掌控感。
省錢也是一樣的,只是這個游戲的獎勵是真的錢而已。
但還是那句話,圖的真不是那碎銀幾兩,而是“我的生活我做主”的確定性。
做自己的主人,是個有難度的事情,但是不掌握生活,我們就要叫別人主人。
叫了,還要貼錢,上哪兒說理去。
4
美團優選品牌煥新的口號是:
真的真的省。
真的真的親切的一句口號,背后是真誠和用戶溝通的態度。
美團優選的“態度”是福建的特大生蠔,1.2公斤只要16.99。
少的只是價格而已…..
在真的真的省里面,用更少的錢辦成同樣的事,讓大家實現真的真的很快樂。
美團優選的視頻里面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
日子像陽光下的水面,
閃閃爍爍的,
都是這種三毛、七折、兩塊八的小開心。
這句話很有意境,但我覺得那不止小開心,而是大happy。
享受的,是找到了極致性價比的感覺。
會花錢,才會省。
省,是爽的,
省,是確定性的,
省,是對自己負責的。
世界已經這么魔幻了,從里面開心地找點掌控感,不好么?
祝君好,一直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