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會讓畫家睡不著覺嗎?
1
周末不卷,周末不卷。
最近AI作畫特別火,很多朋友都用自己的關鍵詞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澀圖,充分證明了人類XP的多樣性。
后臺也很多人在問我怎么看。
我沒空看,我正在不停地研究各種tag玩兒的飛起呢!
嚴肅點講,AI玩兒兩種東西無敵。
一種是標準清晰的純客觀。
一種是完全沒有標準的純主觀。
前者是算力窮舉,后者是反正沒標準,可以靠量發(fā)散。
【藝術】這東西,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主觀,最大的劣勢也是主觀。
你覺得很牛X的藝術品,別人眼中一點藝術含量都沒有,反之亦然。
不信?
看下這個視頻。
(視頻來自網(wǎng)絡)
這個視頻大家自己看,反復看,可以充分論證【藝術是主觀】的。
某個教授在講包裝設計,一口一個蒙德里安、賽博朋克,顯得非常高端。
唯一的問題是,他解析的案例是椰樹椰汁的那個瓶子。
聽到教授在那里說什么整體設計完美體現(xiàn)嚴謹耿直的品牌精神,十分多元化,十分包容,我臉都樂胖了。
確實非常朋克,各種意義上的。
確實也非常藝術,他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藝術。
但這突出了一個非常現(xiàn)實的事情。
如果他【不認識】這里面的字,也不知道【椰樹】的故事,也不知道椰樹的梗,那么他對于這個構圖的理解,就是純粹基于自己的感受。
換言之,如果你了解這些,你恐怕沒法說這個設計高端。
但你不了解這些,你反而可能覺得高端。
另外,你也很難說這種設計不夠高端。
這就是,【藝術】的主觀性以及【千人千面】。
A覺得是藝術,B覺得是狗屁,二者可能都是對的,因為藝術沒有公式?jīng)]有牛頓定理沒有普朗克數(shù)。
甚至你都可以繼續(xù)發(fā)散:
椰樹的包裝如此魔性有吸引力,有沒有可能真的是因為它真的暗合了蒙德里安的理論,具有某種喚醒藝術感知的能力?畢竟你要知道,椰樹的老板確實是美工出身。
藝術是主觀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所以其實大部分人根本分辨不了藝術。
一個藝術品只要被創(chuàng)造出來,解釋權就已經(jīng)不在作者本人了。
這時候,有沒有可能,真正的藝術是一種極度抽象扭曲的感官刺激,就像克蘇魯?shù)牟豢擅麪睢?/p>
不講邏輯,不講理論,不講章法,它出現(xiàn),刺中觀者感官的某個部分,讓觀者莫名其妙的嗨起來。
畢加索說過,他畫了一輩子,才能畫的像個孩子。
不懂理論的人往往能從奇怪的地方打開藝術之門,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暴論。
在這個基礎上引申一步——如果不是人,而是AI呢?
AI是不是也能從奇怪的地方打開藝術之門?
只要畫出的東西,能打動人?
又或者,足夠多?
試也能試出來?
2
由于AI繪畫的突飛猛進,今年初AI作畫還只能說是【初具人形】,到10月,很多AI的水平已經(jīng)和真人畫師【虛實難辨】了。
只要你用的tag足夠多,足夠精準,AI都可以滿足你。
而且這還遠不是AI的極限。
這種現(xiàn)狀導致一大批畫師在崩潰等改行,另一批在堅強的表態(tài),說AI永遠不可能擁有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藝術還得靠人。
大家說的都對。
但都搞錯了一點。
AI其實不需要懂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就像AI不需要懂圍棋的勢。
畢竟人類總結規(guī)律受制于人類的邏輯性,而AI不講邏輯。
或者說,AI的邏輯,人類看不懂。
阿爾法狗的棋譜,可以讓一群頂級棋手都看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做,這充分說明人類對規(guī)律的總結具有某種極限。
系統(tǒng)的復雜度到了某個層級,剩下的就只能付諸玄學。
又或者【答案本身就是因人而異的隨機】。
尤其是藝術本身并沒有圍棋那樣定死的規(guī)則,也就是說,每個人眼中的最終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可能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套能通行所有人的藝術準則。
藝術大師做的,是在人類的認知基礎上進行發(fā)散,創(chuàng)作一些接近部分人的藝術感官的作品。
而論起發(fā)散,AI沒有人類的常識,不會被慣性思維限制,他可以發(fā)散出茫茫多人腦想象不到的點子。
這時候,AI其實是可以幫助人的。
人類只需要在結果中選擇就夠了,選擇感覺更好,更符合自己藝術感知的那一張,讓AI回去重新學習生成,一次一次,AI會慢慢試出你到底喜歡什么。
到最后,你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喜歡,你不知道那些理論,你不知道AI是怎么做到的,你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通過不斷地選擇,AI給了你一個答案,而你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很喜歡。
藝術大師只有那么少數(shù)人,他們設計的作品可以打動一部分人,但沒法打動所有人。
而AI,你讓AI生產(chǎn)出一個可以打動所有人的作品很難,但是你讓AI給每個人單獨生成一個能打動他的作品,恐怕并不需要等多久。
別不信,現(xiàn)在短視頻平臺只要你善用【不敢興趣】,很快你就會得到一個只屬于你自己的信息繭房。
3
劉慈欣老師在《詩云》里曾經(jīng)描寫過一個藝術家文明,為了寫出超越李白的詩而依靠窮舉法硬推出所有可能漢字組合的詩,做了一個詩云(物理上)。
小說里,大劉保持了藝術家一貫的認知,認為技術雖然能硬推出比李白更好的詩,但你沒有辦法找到它。
但在今天,只要標簽訓練的次數(shù)足夠多,自然有一個算法能從那浩如煙海的詩云里選出優(yōu)質的那一批詩。
甚至這批詩還可以是量身定制的,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一篇自己心中最好最好的詩。
就像現(xiàn)在,每個人都可以向AI要一張自己喜歡角色的同人圖。
現(xiàn)在的棋手們比的是誰更像AI誰厲害,未來的很多職業(yè)存在的意義就是替AI做定義。
不過,這并不悲哀,因為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起碼你還可以掌握決定權,決定AI輸出什么東西。
畢竟AI對于世界的理解和你不同,完全有可能做出完全符合你的要求但根本不是你想要的東西。
例如,你身高175,你輸入需求【成為世界上長的最高的人】。
你的實際需求是【自己長高】,大概長到2米4或者2米5的樣子。
但AI可能做出的決策是,【干掉所有身高175以上的人】。
你看,符合不符合你的要求?
但,這是你想要的嗎?
又或者,這到底是不是行為藝術?
漸漸你會發(fā)現(xiàn),藝術是天馬行空,但人類還是有局限的。
關鍵是,你給AI幾億張圖,他是真的學啊。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也都得學起來了。
不然未來,連指導AI都做不到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