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繪畫,想請你看點“非人類”的廣告
繼去年火遍全網的虛擬人之后,AI繪畫又成了今年熱議的科技話題。
這個詞聽上去很高大上,但原理其實很好懂:通過文字、圖片等大數據資料的學習,AI會生成一個信息庫;在你輸入一些文字要求后,它就能找到對應的視覺元素,然后拼湊融合,給出一張最貼近你描述的圖片。
簡單來說,就是AI學會了“命題作畫”。
只不過,縱使是再強大的科技,作業質量也會參差不齊。
正常發揮的時候,AI繪畫分分鐘就能碾壓設計。譬如前陣子爆火的劇《蒼蘭訣》,在官方對著AI輸入劇中“蒼鹽海”的場景描述后,最終生成的畫面,把路人和劇迷都給驚艷了:
試問誰能想到,這百萬建模既視感的大場面,只是AI繪畫一鍵生成的結果?
但由于無法像人類一樣具備常識性邏輯,這么強大的AI繪畫,也偶爾會交出一些很離譜的作業。
譬如下面這張,被很多網友吐槽轉發的AI作品《三文魚洄游》:
嗯……“三文魚”和“洄游”確實都有了,但是這樣離奇的畫面,也不禁讓人緩緩打出一個問號。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get到了AI繪圖的魅力,他們認為正是這樣的邏輯bug,才讓畫面有了出乎意料的驚喜。而不少眼尖的品牌,也瞄準了這一大膽前衛、又貼近年輕人的新技術。
那么,當品牌們有了AI繪畫的buff加持,又會展現出怎樣的創意呢?
對人類來說風險太大的工作,一般都會讓科技代勞。比如最近,雀巢就用AI繪畫,干了一件藝術家們想都不敢想的事:為世界名畫續筆。
雀巢以AI繪畫的形式補全了《倒牛奶的女仆》,并把這一繪畫過程,以錄屏形式呈現了出來:
隨著AI一筆筆地擴張畫面,觀眾們都被吊足了好奇心,不禁跟著畫筆的思路,期待作品的最終亮相。
而二創的結果也耐人尋味。原來,女仆的四周還有一堆圍觀群眾在苦苦等待。只不過每個人的目光,都瞄準了她罐中美味的牛奶。看到這里,觀眾才反應過來:這罐牛奶,才是整幅畫的隱藏主角!
對于這幅AI腦補完的作品,官方更是巧妙地自圓其說,引出了腦洞背后的品牌主張:美味,值得花點時間等候。有一說一,這看圖說話的滿分包裝能力,還得是雀巢呀~
去年,亨氏開展了一場番茄醬繪畫實驗,驚喜地發現,自己才是消費者眼中最具代表性的番茄醬品牌。
而今年,想要凡爾賽一番品牌知名度的亨氏,選擇與加拿大創意機構Rethink聯手,用AI作畫不露聲色地炫耀上了。
片中,當對AI輸入一些脫節、荒謬的詞組時,得到的結果總是變化萬千、充滿了想象力與不確定性。
但,只要一輸入關鍵詞“番茄醬”,AI給出的畫面里,必定會有亨氏的身影。即便是存在「復興」、「街頭藝術」等干擾性的詞匯描述,AI作畫也能創作出各種畫風的亨氏番茄醬。
面對毫無懸念的結果,亨氏也不忘搭配上一句很凡爾賽的slogan:連AI都知道,番茄醬還得是亨氏。
還記得因為寫詩出圈的人工智能“小冰”嗎?雖然出過詩集,卻也一度被大眾質疑“人工智能無法理解詩詞之美”。
但看完下面這兩個例子,也許你就會對AI在文藝界的創造力,有所改觀。
都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AI而言也一樣。在墨爾本作家節上,官方就聯合廣告組織TBWA ,用AI繪畫的方式重新詮釋了經典文學橋段。
在輸入經典的文學橋段后,不難看到,AI最終生成的視覺畫面,不再僅僅停留于字面意義的理解,而是展現出了沖出屏幕的情緒感,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堪稱名著配圖的一把好手。
除了在文學界大秀了一波閱讀理解力,AI繪畫在音樂節也顯示出了它的創造性。 在Jardim Sonoro音樂節上,AI繪畫就為樂迷們呈現了一場音樂與自然的超現實碰撞。
這些色彩鮮艷,怪異中又帶著藝術感的海報,融合了不同歌手的面部特征與蝴蝶、鳥類等自然元素,抓人眼球之余,也讓音樂節前衛大膽、反叛自由的形象呼之欲出。
對于很多自閉癥兒童來說,繪畫是宣泄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為了幫助這些善于畫畫的“折翼天使”,騰訊用AI繪畫發起了一場慈善活動。
在讓AI大量學習自閉癥兒童的畫作后,騰訊推出了一款“畫說夢想”AI繪畫小程序。只要輸入自己的想法與心愿,這款小程序就能按照自閉癥兒童的繪畫風格,生成一幅獨屬于自己的畫作。
這種好玩又獨具創意的方式,也讓更多人關注到自閉癥群體,看到了他們身上獨特的閃光點。不僅如此,騰訊還設置了1元錢展示“心愿”的虛擬展廳,所得款項則用于捐助。
通過AI繪畫技術,騰訊不僅將這份對自閉癥兒童的幫助落到了實處,也體現了品牌高度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可以說是把前沿的科技,用在了最有意義的地方。
除了上面這些新鮮熱乎的例子,早在今年的端午節,五芳齋也曾借“錐宇宙”的概念,淺淺展現了一波AI繪畫的魅力。
在這組名為“錐宇宙人工智能藝術展”的海報中,賽博朋克風的AI插畫,與下方頗具未來感的哲理短詩完美配合:
雖然只有短短四頁的篇幅,但AI繪畫也讓“錐宇宙”這一原本陌生、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豐滿,激發了大家對這一神秘領域的暢想。
目前,雖然AI繪畫的應用,在藝術領域正面臨著“科技類抄襲”、“不能體現創作者獨創性”等爭議性的問題,但透過上面這幾個案例,我們也不難發現,AI繪畫在廣告中,不失為一種獨特的創意工具。
或許融入視覺畫面,只是廣告界邁向人工智能的第一步。大家也不妨打開腦洞,想象一番: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看到完全出自AI之手的文案、廣告片、甚至是創意方案……
不過,如果真的到了這一天,丟飯碗的也不只是設計了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