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杜嘉班納,從瘋狂到滅亡還要走多久?
2018年11月21日,一個品牌在中國用戶心里“死”了。
發生了什么事情?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旅部消息,原定于11月21日晚間9時在中國上海舉辦的意大利時裝品牌Dolce&Gabbana “The Great Show”時裝秀已取消。
取消的原因是其聯合創始人兼創意總監Stefano Gabbana的辱華言論——Stefano在Instagram與網友的對話被曝光,國內明星紛紛發表聲抵制該品牌……
陳坤剛下飛機得知消息后,未出機場就返回了,還有李冰冰、王俊凱、迪麗熱巴等一大批本應當晚參加活動的明星、KOL們都取消了行程。
然而據說這個來自意大利的奢侈品,原意是想借此次活動向中國藝術與文化致敬,這是我們理解有問題,還是品牌方不懂中國?
D&G是怎樣一個品牌?
在百度百科上,杜嘉班納的詞條已經被更新了最新一條消息“2018年11月21日,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涉嫌辱華,眾明星群體抵制“辱華”品牌秀,官方宣布取消當晚的上海大秀。”
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公司創立于1985年,總部位于意大利米蘭。今天已成為在奢侈品領域中最主要的國際集團之一。兩位奠基人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一直以來都是公司的兩個品牌——Dolce & Gabbana 和 D&G Dolce & Gabbana的創造和設計源泉,也是以平衡發展和致力于核心業務為特征的成長策略的最初倡導人。
在曝出辱華消息后,大秀取消、明星抵制參加,隨后D&G聲明被盜號,這種回應連ins都不會同意……在這里有幾個問題問D&G?
第一問:不認可中國,為何來中國?
一邊撈錢、一邊辱華,被你評價為“屎一樣的國家”、“沒有你們,我們也照樣過得很好”……這種“傲慢與偏見”顯得品牌方與創始人的格局低下,與其品牌高度相差甚遠。
第二問:廣告中筷子的寓意是什么?
可能品牌方就沒有理解中國的筷子,也不想理解,只是用自己的角度告訴中國人,我要教你們。
第三問:少了中國消費者,你能堅持多久?
或許真的如同其創始人說“沒有你們,我們也照樣過得很好”,對!世界那么大,中國人不買,還有其他國家,更何況也不是全部。
但是一個如此膨脹的品牌,丟失的不是一個市場,是自己。
第四問:你真懂中國嗎?你的設計是什么?
從設計師到名設計師,已經跨越了好看和美的設定,很多推崇個性、獨一無二,或者更多大師級人物所做到的是“認可”,不僅僅是認可你的作品,還有你這個人,而建立在認可的前提是相互尊重。
一個滿口臟話、傲慢無禮的設計師,再好的作品也丟了分,更何況這些本就是商品,和藝術還相距甚遠。從產品到品牌,這樣玩,就是作死的節奏。
第五問:真的是盜號嗎?
真的是盜號嗎?可以拿出證據來。
ins可以證明你盜號了嗎?品牌方也可以拿出取回賬號的記錄公開嗎?
從明星當場拒絕,各種聲明,再到網絡輿論、各大官微、媒體發聲,這場本來可能是明星秀場上穿著花枝招展的服裝刷屏,而此時此刻變成了國人的抵制。
D&G錯在哪里?
1、品牌與核心團隊的價值觀
從廣告創意到社交平臺對話,可以感受到這個品牌從一開始就對中國有偏見,這種品牌的價值觀導致其認為中國人、中國市場就需要他們來教育、需要他們的設計引領。
2、一個“口無遮攔”的品牌創始人
自由的環境或者品牌隨意的管理方式,品牌創始人在社交網絡上隨意發聲,這種現象在國內也會有,但是涉及到攻擊性、侮辱、謾罵,甚至此次”辱華“事件,這種對一個民族的蔑視、侮辱,這個人已經不是“僅代表”自己,而是與品牌強關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人是這樣,品牌也如此。
3、回應太過隨意
發了一個“被盜號”,這樣的聲明毫無誠意,這個意大利品牌大概不知道中國情況,這些年社交網絡在中國也很發達,很多品牌發生危機之后,也曾經第一時間說是”被盜號“,這種或許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大家也不會接受的。
一個品牌能走多遠?
幾十年?百年?千年?
品牌的打造需要很多因素,能否成功、能否長久,取決的因素有太多:
1、產品
2、渠道
3、傳播
4、活動
5、用戶
6、組織
7、團隊
8、政治
9、……
當一個品牌跨越了時代、跨越的地域……其因素就變得復雜多變,正如D&G,你可能覺得自己特立獨行,可我們接受不了你的瘋狂。
這些年來還有很多類似的品牌”引火燒身“:
【豐田霸道廣告”盧溝橋獅子敬禮“】
這個廣告現在看還是很氣憤,這個廣告用盧溝橋俯視的獅子像一個日系車坐車臣服的姿態,并挑釁: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這個品牌是故意的嗎?這個創意者不知道中日關系、盧溝橋的歷史背景?這個廣告為何也在中國播了?
【德國時尚品牌Philipp Plein】
德國一個時尚品牌Philipp Plein,也曾賣過印有 “FUCK YOU china” 及清朝小丑圖案的T恤。
我并非主張去仇恨某個品牌、某個國家,也不是說D&G辱華,就仇視整個意大利,這就有點因噎廢食了。品牌與用戶,互相尊重,就如同兩個人見面一樣,你好看有才華,但是人品不行、且劣跡斑斑,甚至臟話連篇,我想對面的任何人、任何國籍,都不愿與你同行。
自取滅亡,必先瘋狂。
no zuo no die,這個網絡語言形容這樣一個品牌很是恰當。
奢侈品,少數人、稀有、個性、獨特價值感……
當品牌被不斷”負面“標簽,這條下坡路還加了速。
愛國,不僅僅在一次抵制,也不在于今天不買D&G,或者永久。
而是,我們自己的國家真的強大起來,我們有了自己的奢侈品、全球知名的設計師、全球各國明星大秀時參加來自中國的品牌……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