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設計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設計師要不要轉行?
難以忍受長時間加班,95 后女孩從設計院辭職當保安;放棄月薪 4 萬的工作,90 后設計師轉行去送外賣;身邊的設計師同事,自學程序去做了前端...今年是 2022 年,還有多少設計師想要轉行呢?
今天也是受疫情影響的第三年,它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公司倒閉、失業裁員、降薪優化等,在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下,在個人職業瓶頸的限制下,我們從熱愛設計到對未來缺乏安全感、方向感,無論是設計入行者還是資深設計,都開始思考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設計師要不要轉行?
針對“疫情之下,設計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設計師要不要轉行?”的話題,我們于 10 月 13 日在“子博品牌設計分享交流群”舉辦了一場 400+ 成員的線上分享交流會,本次活動由子博設計的聯合創始人—劉承音作為主講嘉賓,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主講人簡介
劉承音:
北京設計青年匯會員
中國視覺設計研究協會會員
中央美術學院國際藝術設計學院特聘講師
北京子博創意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聯合創始人
曾榮獲 IAI、亞洲設計年鑒、臺灣金點概念設計獎、創意中國等諸多獎項
主題分享
一、疫情之下,設計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
挑戰
1. 市場大環境
疫情在短期內壓縮了市場紅利,例如餐飲、消費品等依靠門店運營,維持產品銷售的傳統行業受到了較大沖擊。許多公司的設計需求驟減、預算壓縮,導致設計項目客單價降低、獲客成本增加。
2. 行業發展狀況
拿整個廣告行業、設計行業的發展狀況來說,很多企業對于設計的預算雖然縮減了,但是對于設計的要求并沒有降低,這就導致行業環境對于設計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效率要高、輸出內容品質要高,整個行業都開始越來越“卷”!
3. 企業生存發展
再來說說各個大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發展現狀,部分企業開始大幅裁員,尤其是大型企業。因為設計師在許多大型企業里,例如甲方公司,所處位置并非核心部門的重要崗位,裁員時也會成為首先被考慮的優化對象,而中小型企業里的廣告公司、設計公司,則會面臨業務來源嚴重縮水、資金鏈短缺的情況。
4. 自身技術優勢
如果自身的技術、能力,沒有突出的長板,那么在市場中就失去了競爭優勢。在疫情影響下,這個現象尤為明顯。對設計公司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具備足夠優勢的業務長板,沒有清晰的市場定位,很容易被市場淘汰,所以精準市場定位尤為重要。
機遇
1. 線上業務的開拓
由于疫情的影響,大多數線下的活動、傳播工作等都轉到了線上執行,故此線上的設計項目也隨之增多。而絕大多數設計公司或工作室都是小微企業,團隊規模小、工作模式比較靈活,大部分設計工作都可以通過線上的形式完成,所以受疫情的影響較小。
2. 業務形態的調整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宏觀地、清晰地看清市場的發展形式:哪些行業不會因為疫情或短期內的政策變化,導致整個行業倒退、停擺?未來幾年,哪些行業將迎來向上的發展趨勢?哪些設計形式更利于線上傳播、有發掘的潛力?當設計師看清各個領域的發展形式之后,便能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應該聚焦在哪個領域進行深度發展的問題。
舉例:我以子博設計團隊自身來舉例,我們的主營業務原本是品牌全案設計、IP 設計等服務,可是在疫情期間,企業大都沒有預算或嚴重壓縮預算去做這類設計內容。反而是一些線上的發布會、傳播活動的視覺設計需求比較多,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們便調整了業務結構,順勢而發展,團隊的運轉還算穩定。
我們在疫情這兩年,聚焦的行業主要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科技、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行業,這些行業的發展是受政策支持的,發展較為穩定、受疫情影響較小,也就是說聚焦到合適的領域,設計師所處的環境才會更穩定。
二、設計師要不要轉行?
“設計師要不要轉行?”這個問題并不是因為疫情才出現的,疫情只是加劇了它發生的頻率。不只是設計師,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面臨這樣的沖擊。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自我評估一下:
1. 主觀意愿
首先問一下自己:你是否愿意長期在設計師的崗位堅持下去?如果是否定的,當然果斷轉行,如果內心對這個行業還是有熱情的,可以試著堅持下去。
2. 客觀分析
對于不清楚職業規劃的設計師:可以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個人特長等,來客觀分析、評估一下自己是否適合長期從事設計師這個職業?有哪些優勢或者潛力可以挖掘?如果發現自己有一定的長板或潛力,可以聚焦到相關技術領域,例如插畫、三維...那么,就可以長期的堅持下去了。
對于要堅持下去的設計師:最關鍵的還是要找準自己在行業中的定位。先明確行業或服務的客戶類型,是服務企業(TOB)、快銷品(TOC)還是服務政府機構(TOG),然后再聚焦到具體的崗位,例如:UI 設計、插畫師、品牌設計師、產品設計師...
對于處在堅守/轉行/跨界/轉型中徘徊的設計師,不妨看著以下幾個問題,來自我回答一下:
1. 你為什么要轉行?
是大環境影響(新冠疫情、企業倒閉、失業裁員、降薪優化等)?還是個人發展規劃(學習深造、金錢利益、考編考公、辭職創業、職業瓶頸、年齡增長等)?亦或是不喜歡設計工作、不適合做設計?
2. 是徹底轉行還是設計行業內轉崗?
是打算徹底不做設計了?換個身份做設計(設計轉策劃/運營/AE)?換個行業做設計(電商行業轉品牌設計、廣告行業轉房地產等)?還是近期學習深造,以后再做設計?
3. 你期待通過轉行來獲得什么?
是為了薪酬方面、擅長感興趣方面、還是前途發展?
轉行/跨界/轉型屬于每一個行業正常的崗位運轉,取決于你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受身邊人、身邊事的影響,明確內心究竟是一時沖動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想法。
4. 準備選擇什么崗位?為什么選擇這個崗位?
如果不打算從事設計相關行業的職位,有哪些崗位適合自己呢?老師、公務員、銷售、運營...你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職業?是理想還是務實,是否考慮過自己的適配度、做過相關風險評估呢?
問答環節
問題一
Q:大多時候,設計師處在一個“猜”的位置,無法直接與客戶溝通,很多核心的內容都是領導傳遞下來的,再經過不同的人傳遞,信息就越來越不明確了,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A:一般大企業,尤其是甲方公司會這樣,決策層級多、信息不透明,這確實是個問題。此時如果有了疑問,應該盡可能的讓對接人向上反饋,利用好和決策層溝通的接口,然后想清楚:每個需求背后到底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什么樣的視覺形式更適合去呈現這個方案?比如說,找參考要盡可能通過對接人向上確認方向,確定好方向,就有了視覺上的共識,出來的設計稿才不容易被直接斃掉。
問題二
Q:可以講講在工作時,與客戶溝通等場景中的一些有感觸的事情嗎?好讓我們堅定信念繼續做設計師。
A:在工作過程中,與客戶溝通最深刻的場景,應該是在挖掘客戶需求、達成創意概念或視覺風格上達成“共識”的這個過程。很多時候,因為客戶自己想不清楚,或者設計師沒有和客戶溝通確認清楚,導致修改工作反反復復,最終只能被客戶帶著走,做出來的東西也成不了作品,設計師自己也不滿意。
如果前期和客戶將需求確認清晰、徹底,那么接下來只需要把它可視化出來,做的美觀就可以了,這里就拼設計師的技術和功力了。其實視覺設計本來是個“轉譯”的工作,我們是把文字語言轉化成圖形、圖像,所以對需求挖掘得越徹底,越能掌握設計的主導權。最后輸出的作品客戶滿意,我們自己也會覺得有成就感,那么自然就愿意堅持把設計做下去了。
問題三
Q:那像我這種,很“菜”還愛“卷”的初級設計師,喜歡設計但是總處于邊緣崗位,應該繼續堅持還是轉行呢?
A:其實我剛剛在分享的時候有說,如果對這個崗位有熱情,那就可以堅持下去,可能在甲方公司,設計崗位不受重視,那可以嘗試去乙方公司。技術上自己要多下功夫、更聚焦些,先鍛煉出屬于自己的長板,當你的作品或者個人價值被看到的時候,你就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自己繼續做下去了。但是,貪多嚼不爛,現在市面上的設計課程有很多,先選一門自己感興趣的,打造自己的核心優勢,然后再逐漸地在市場中尋找自己的定位。
下期預告
我們下期將分享一個優質案例—四季沐歌品牌 IP 全案(榮獲第 21 屆 IAI 傳鑒國際廣告獎平面類金獎),我們會從如何準確解讀客戶需求?在大型項目中,如何與甲方協作等角度,來分享一下我們的實操落地經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可以提前期待一下哦)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