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花了錢,就持久一點
1
最近我在思考花錢這件事。
感覺很容易就陷入到一種【極端】的情緒里。
極端了,就不開心。
一種極端,是噴射戰士風格的花錢人。
錢仿佛和他們有仇,到手以后一定要立刻暴風花掉,留一點都怕不吉利。
直播間里面看到了,起心動念就下單了;
和好朋友聊了兩句,種草就一定要拔了;
看到街頭別人用了,自己必須也配上了。
總歸,今天不花這個錢,渾身都刺撓,就過不去這個坎兒了。
這種沖動型消費的人,他快樂么?
他不快樂。
只有在下單的那一瞬間爽了,之后就是無盡的空虛和折磨。
買來不需要的東西,堆在家里是又占地方又吃灰。
搬家麻煩,丟了心疼,處理起來還又消耗金錢又浪費精力。
典型的為了吃口醋,包了一盤餃子,這盤餃子還只能100公斤起步。
如果再一不小心,上頭了,把錢花完甚至花成負數。
那別說快樂了,自己都成了樂子。
另一種極端,是受虐型苦行僧風格的省錢人。
在他們看來,花錢是有罪的。
每一分錢都是寶,都要窖藏起來,向醬香科技靠攏。
如果真買了醬香科技,那還好,那算有規劃的投資。
但,往往這些人也是無目的性的省錢。
給自己設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攢錢任務。
攢不夠,也是渾身難受,也是過不去這個坎兒了。
一整年都苦哈哈的,沒有樂在其中,只有單純的遭罪。
不論是花錢還是省錢,本質上都是為了生活的快樂。
結果盲目消費和盲目省錢都反而讓人不快樂,那還擁護個啥?
都不算科學消費的態度。
2
要科學地消費,就要對消費本身有科學的認知。
我一直在說,消費是個中性詞。
只是被人玩兒壞了而已。
你想,如果不花錢,我們每天努力工作干什么?
天天加班還一分錢不花,這都能堅持下去說明是真正的心理變態。
如果大半夜加班之后,下樓買一碗關東煮的錢都不舍得花,這個時候是沒有奮斗的動力和樂趣的。
正常生活,肯定是要花錢的。
不花錢,某種程度上也失去了進步的動力,最后大概率混吃等死。
另外,現代社會的發展就是靠的商品經濟和資金的流動。
那為什么又要抵制瘋狂花錢呢?
因為不能過度。
一個月賺5000花10000,這是不給自己留未來,不給自己留容錯,不給自己留生活的余地。
如果把所有的錢都花光,甚至花到赤字的話:
遇到機會還敢去抓住么?
遇到更好的工作敢輕易地跳槽么?
就連遇到對的人,敢給對方承諾么?
家人生病,怎么辦?
搞不定,沒這個能力,知道嗎?
帳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癢,最后大概率也還是混吃等死。
就都,不太聰明的樣子。
所以,我們需要聰明的消費態度。
科學地花,科學地省。
有人花過頭,是被消費主義暴打;
有人省過頭,是被暴打以后的PTSD。
都是隨波逐流,并無高下之分,就連鄙視鏈都沒法構建。
而有了科學消費的態度,那就是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錢包我話事。
既可以克制沖動消費、馴化無效欲望,也可以充分享受物質大發展社會大進步的福利。
那具體怎么做到科學消費呢?
3
科學消費核心就一個詞,算。
科學不是玄學,要把一切量化。
算清楚手里的錢,才能算清楚自己的人生。
首先是算算,一個月有多少錢可以用來消費。
工資到手了,多少用來支付必要生活支出,比如房租、吃飯、車費;
多少用來提供生活保障,比如存款、理財、保險;
多少用來進行未來生活的鋪墊,比如投資和學習。
這些都要提前算清楚。
我不會指手畫腳的說比例具體要怎么分配,只是強調要進行這個理性操作的必要性。
不需要太過極端,完全不給自己留休閑娛樂的預算。
就像減肥一樣,也是要搭配葷素減脂餐,不是讓你斷食,斷食哪里繃得住。
還是活在人間好,不要一步就登仙。
這個平衡點,存乎一心,要自己把握。
其次是算清楚自己的需求。
早買早享受和晚買享折扣哪種更適合錢包?
個性化和標準化哪種才是核心需求?
升級款的進階功能和基本款的常規配置哪種更適合日常的實際使用和體驗?
有些問題,身體最誠實。
有了預算,想好了自己想買什么,下一步就要算一算,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拿到同樣的商品,可以有更好的價格、更高的質量、更多的福利。
表面是算,實際是懂。
消費這件事,只有你懂行,才能算清楚帳。
說白了,懂得怎么花錢才能取得最高效益。
我有次去超市買紙巾,解鎖了科學消費的新玩法。
一般我都是拿了就走,根本不看價格的,那天鬼使神差,停了一步。
然后我發現超市貨架上堆了十幾種不同的紙巾,有大的,有小的;
有的是一份里面18包,有的是一份里面15包;
有的是一包里面8張,有的是10張;有的一張是三層,有的是兩層。
各種排列組合,眼花繚亂,各種打折促銷,層層疊加。
我就蹲在過道里面算價格,最開始是精確到哪一包更便宜,然后是精確到哪一層更便宜,最后是精確到哪一平方厘米更便宜。
半個小時以后,我蹦蹦跳跳地作出了最佳性價比的選擇。
半個小時就省了幾毛錢,是不是很消費時間成本?
是的。
這件事情本身非常荒謬。
但是過程其實非常的快樂,而且我明確了哪款最適合我之后,以后就可以一直購買這款就好了。
會算,不是斤斤計較。
而是在無窮多的信息里直奔主題,把握住了自己的核心需求;
同時,用科學消費的方法來實現長期利益最大化。
4
當然,我買衛生紙的經歷,是個正面例子,其實也是個反面例子。
因為我花了太多的時間來重復一個其實已經有人做好的事情了:
信息收集。
要科學消費,需要全面掌握情況才能作出精準的判斷。
我蹲在超市的過道上花了半個小時,但,我還沒有對比其他超市的供貨、能不能找到上游更源頭的貨源、是否是在優惠力度最大的時候購買,甚至,濕廁紙這種產品升級到底有沒有必要。
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
除非是自己常年關注的產品,比如我每天刷三輪的跑鞋價格,不然絕大部分時候,我們還是信息弱勢方的。
商家賺的,就是個信息差的錢嘛。
好在,互聯網時代,已經有很多會科學消費的同路人幫我們做好了鋪墊。
我日常混跡在什么值得買這個平臺上,上面有很多較真的人,已經做好了情報收集、橫向對比、優惠周期偵查、綜合效益評測等等。
要說我們日常生活里面最考驗科學消費的,應該就是裝修了。
裝修,水很深,裝修,我們都不專業,裝修,又是個花錢的大地方。
我裝修我的工作室,猛男妙妙屋,靠的就是什么值得買上的一個猛男,提供的家裝妙妙屋系列。
這個系列,太靈性了,從“如何科學合理的搞定家庭配電盒”開始,先是吐槽了小區配電箱的總開+過欠壓+分回路漏電保護的方案不夠細膩,然后自己用CAD和手繪來了個靈魂解決方案,接著來了一個家里電器火力全開的電流計算,最后推薦了各種配電設備。
細,太細了。
優雅,太優雅了。
讓我回想起了初中物理課的甜美。
然后又是對裝修用哪些膠進行了深度評測。
從水電階段的PVC膠水、絕緣硅膠、螺紋膠、發泡膠,到瓦工施工的防水、美縫、瓷磚背膠,再到木作施工的白乳膠、免釘膠、玻璃膠,最后是墻面地面施工的界面劑和地板膠,全部用一邊。
然后號稱“以身試毒”,從容易粘、粘得牢,到經得住他指甲努力剮蹭,再到鼻子湊過去使勁聞,都做了一個遍。
讓我回想起了初中化學課的溫馨。
這叫什么?
深度情報整合和高質量高濃度策略分享。
這種猛男的存在,不光是讓復雜的家裝變得透明,賦能了消費者的知識水平,節省了我們收集情報的時間和精力。
更重要的是,這是在對抗信息不對稱,是在震懾那些心術不正的裝修商家。
這種細節程度,這種顆粒質感,是用做行業研究的精神和專業度來充分提供消費者信息知情權,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的科學消費。
充分的計算,全面的決策,科學的消費,才能認真的生活。
5
我很喜歡科學消費的較真勁頭。
這不光是對個人有意義,從更宏大的角度來說,還有很強的社會溢出效應。
信息、資訊、分析、對比、評測的聚集,可以拆掉各大平臺各大品牌試圖構建的信息壁壘,直接回歸到了數字時代最直白的優勢:抹平信息差,賦能普羅大眾。
當消費信息是自由和高效流動的時候,花錢才會精準和高效,社會流通成本就會被降低。
當一群真幫你列公式來算價格的人,真分享使用感受幫你種草和拔草的人,聚集在什么值得買上分享科學消費的價值觀和方法論的時候,開心也是同樣是會外溢的。
甚至,在這樣的平臺上能贏得口碑和銷量的商家,想必也是開心的。
讓大家的生活都更快樂了。
科學消費是一次觀念的變革。
要比極簡生活更全面,不光是勸人省,也是勸人有理有據的花。
也要比理性消費更深入,有成體系的方法論和配套的平臺工具來踐行。
能幫我們控制住無節制消費的欲望,也能幫我們解決想買不敢買的糾結。
科學消費讓花錢變得簡單,也應該就這么簡單。
該省省,該花花。
一切,都要為生活服務。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