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二十大報告有感|扎實踐行鄉村振興戰略 奮進共同富裕新征程
【摘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摘自黨的二十大報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根本。
大家都知道“十四五”時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期,也是農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轉變的關鍵期。在這一關鍵時期,既要鞏固全面小康建設和脫貧攻堅成果,又要發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地鄉村建設。
而鄉村振興是一項極度系統性的復雜工程,大家都知道鄉村振興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領域,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循環促進的。而鄉村振興究竟如何做?怎么做?也是近些階段一直以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
鄉村振興,發展縣域是核心載體,鄉村是基本單元,城、縣、鄉、鎮、村融合發展,才能實現新征程時期共同富裕的目標。
要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是必須要促進兩個融合:一個就是鄉村本身的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建設,另外一個就是要促進城鄉的融合發展,也就是縣域、城鎮與鄉域、村域的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是要通過對鄉村的建設,讓鄉村明白要打破傳統的觀念,要走產業鏈發展的理念,農村不僅僅是只有農業生產,還有衍生的相關的服務產業,加工產業等。
未來農業必須轉型,必須由“賣原料”向“賣加工品”轉變,由“賣大路貨”向“賣品牌產品”轉變,由“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實現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
【1】產業興則百業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城鄉融合發展,是切實解決和發掘我國內循環機制的必要有力途徑和手段。要建立城鄉更新融合發展機制和市場服務體系,這是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目標的重要保障,要堅持走以城帶鄉、社區治理、消費幫扶、以需促產、品牌興業的路子。
如果離開縣域、城鎮來發展鄉村,那將必然是陷入死局,脫離鄉村來只建設發展縣域、城鎮,那也是有如無根之水,沒有了根基。所以我認為,一定要充分認知,只有在城鄉融合發展視野下來思考鄉村振興的問題,才能真正的盤活鄉村,帶動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縣域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建設數字鄉村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道路,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秉承立足產業,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資源配置等角度入手,實現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切實提升群眾的生活質量。
【2】數字化,是鄉村經濟振興的產業模式與路徑。數字化是鄉村經濟建設發展的新階段與新方向,可以加快鄉村經濟信息化轉型,助力鄉村精準化脫貧攻堅,開啟城鄉經濟融合新局面,并催生新興的鄉村產業發展形態。建設數字鄉村,圍繞“一基三化”,以數字技術為基,讓鄉村產業數智化,鄉村生活智慧化,鄉村治理現代化。實現:技術進鄉、人才回鄉、金融到鄉、農品出鄉、農商興鄉。
體現在幾個方面上:數字化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與新方向,可以加快鄉村經濟信息化轉型,助力鄉村精準化脫貧攻堅,開啟城鄉經濟融合新局面,催生新興的鄉村產業形態。
基于鄉村生態的“數字內容傳播”模式以數字內容作為傳播媒介,可以拓寬鄉村經濟增長渠道;
基于鄉村文化的“數字創意IP產品”模式以數字創意激活文化元素,可以豐富鄉村文化產品供給;
基于鄉村資源的“數字平臺農文旅”模式以數字平臺驅動業態創新,可以開拓鄉村線上農文旅,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基于鄉村主體的“數字工具創客”模式以數字工具拓寬創新思路,可以激發創客群體在鄉村經濟中的活力。
“十四五”時期,數字化生活消費方式變革將重塑農村大市場,農村電商將成為數字鄉村最大的推動力和發展基礎,農村電商生態要素將加速整合,農村電商對農業生產和農村消費的巨大潛能將加速釋放,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的巨大引擎。
要積極探索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引領和規范發展社區團購、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社交電商、農產品眾籌、預售、領養、定制等農村電商新業態,在數字技術和數據的驅動下,聚焦商產融合,探索“數商興農”的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鄉村建設賦予了鄉村經濟振興的新機遇和新思路,也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型社會的“最后一公里”,關乎全局,意義重大。
【3】深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
其實在鄉村振興建設時期,是特別需要打通黨的思想和方針的上傳、下達這個壁壘的,要讓黨的思想在基層傳達,更加需要讓基層的聲音傳遞到中央,這點至關重要,方針政策的實施實行,是否準確,合理,科學,取決于上下思想和行動能否通暢一致。
【4】鄉村振興時期是對傳媒產業的新機遇 。傳媒產業作為政府與企業,市場與經濟,科技與產業聯結的重要通路平臺,其上承中央與省地政策的宣傳普及,下接民情民意,地域性、接近性強,能有效配合中央宣傳貫徹落實關于鄉村振興的方針政策,在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在鄉村從脫貧攻堅向共同富裕、科技技術進步、文化產業振興的過程中,起到引領發聲、凝聚人心力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作用。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傳媒產業既是中央精神的傳播者,落實國家政策的引導者,又是溝通政府和三農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傳媒產業應該主動承擔起助推鄉村振興的時代責任,積極探索和面對鄉村振興時期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作為一個全新的時代命題,鄉村振興在各地建設推進的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涌現的典型、取得的成果、收獲的經驗、存在的不足等,都需要媒體去調查、總結和提煉,并且轉化成為大眾和縣域能夠看得懂,聽得明白的故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鄉村振興建設發展,鄉村經濟是需要更多的科技力量投入和落地實施,早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策略和布局,使得接下來更加需要依靠傳媒產業的力量,以圖文,聲音、視頻、立體影像等融媒體信息技術,幫助新型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術,通過媒體的解讀,面向縣域鄉鎮釋放出它們能夠理解和懂得的“知識成果”輸出,讓地方相關人員明白圍繞其當地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需要什么樣的技術,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鄉村品牌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品牌強農是轉變鄉村農業發展方式、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這也是傳媒產業在鄉村振興時期所迎接的新機遇。依托傳媒產業在品牌營銷、IP塑造、價值輸出等專業優勢,實現對三農產品的價值升華,提振品牌效能,借力電子商務、直播電商等互聯網營銷手段,實現“有質電商、價值直播”,打破三農產品“低價營銷”怪圈。
傳媒產業應在鄉村振興中把握機遇,推動媒體融合,在做好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報道的同時,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做好鄉村振興文化,積極發揮媒體優勢,調動產業資源,做精做細社會服務,不斷探索創新“媒體+”服務鄉村振興的模式和路徑,貢獻力量,在成就地方縣域鄉村振興的同時,也更加是在成就自身。
【5】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要扎實肯干!最后,回歸回來,我一直以來在堅持一個觀點,要做鄉村建設,就要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無論是政府人員、還是科研專家、技術研發員,還是企業家,是必須要下沉到鄉村,要走入鄉村,絕不可紙上談兵,空想理論,空閉環思想邏輯!
鄉村是千村千面的,每個地方的文化、人文、地理等等均是不同,做鄉村建設必須要因材施教、因村施策,因域施法。
鄉村振興和鄉村建設的關鍵還是在干,而干事兒、做事的關鍵還是在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根本,是經濟流通的載體。鄉村振興,政策方針為保障,設計規劃為引導,產業振興是基礎,人才振興是關鍵!
扎實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奮進共同富裕新征程,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作者: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