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品牌是不是越來越不行了?
1
最近幾個國產品牌接連出事,品牌口碑從醬油炸到鞋服,公關一個比一個不服。
頗有點消費者把你當大爺,你把消費者當孫子的感覺。
當然,他們很快就被暴揍了一頓,講話稍微當個人了。
后臺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留言,有人說這幾天很心累,這些牌子他全都買過,現在就是非常后悔,本來想支持一下國產,沒想到一個個這么能整活;
還有人直接表示對所有的國產品牌都感到很失望,國產品牌真是越來越不行。
情緒我都能理解,花了錢還被惡心到,甚至被教做人,換誰都會覺得難受。
但結論我得出的是相反的。
國產品牌頻繁發生這些事情,其實不代表國產變爛了,反而說明國產現在發展得好了。
別笑,你反過來想一個問題。
如果是一個犄角旮旯里的小品牌說了什么智商欠費的話,會像今天這樣引起軒然大波嗎?
別說上熱搜了,就算大家看到了也不會有啥反應,因為根本不知道它是誰。
對消費者來說,罵你還真是看得起你。
正因為你是大品牌,大家才會看著你,才會在乎你的態度和行為。
為什么最近挨罵的都是國產,不是因為所有的國產品牌都不行,恰恰是由于國產在各領域都做起來了,大品牌的數量變多了,用戶越來越多了,出問題的概率也就變大了。
任何東西,只要基數一大,總會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林子大了還什么鳥都有呢。
2
換個領域看,作妖的品牌終究是少數,還是有很多國產品牌在好好做生意的,甚至稱得上“爭光提氣”。
比如說汽車領域,前段時間我就寫了篇文章,講比亞迪偷家德國,一路從國內市場殺到燃油車大本營的事情。
當時的新聞報導用的標題是這樣的:
德國公司一口氣下單10萬輛比亞迪,德媒:是對德國汽車制造商的一記耳光
看得出來老歐洲的鼻子都給氣歪了。
論技術,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里是唯一一家能自己生產電池的,很多廠商明面上是競爭對手,私底下還得向比亞迪采購磷酸鐵鋰電池。
這已經不是選手和裁判的問題了,這相當于跑道都是它家修的。
論銷量,比亞迪一家的新能源銷量就可以和剩下的所有廠商打得有來有回;
論品牌調性,比亞迪唐在海外的售價比奧迪Q7都貴,直接挑戰BBA信仰了。
(圖片來自網絡)
3
同樣是體育鞋服領域,也有安踏這種一步步踏上巔峰的頂級體育品牌。
我算是眼看著安踏成為頂級品牌的,小時候真覺得安踏就是便宜耐操而已,后來越來越覺得這品牌有東西。
什么地方能反應一個品牌的級別和水準?
是高級別的國際賽事,或者奧運會,因為那是人類的極限。
過去普遍是阿迪耐克的天下,而現在安踏已然崛起。
如果你關注奧運,你甚至會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鞋服裝備和技術保障是由安踏提供。
2010年的溫哥華奧運會上,安踏就已經是中國奧委會和中國體育代表團的戰略合作伙伴了。而且往后的連續8屆奧運會,安踏都在支持著中國選手。
之前的東京奧運會,安踏同時為十支國家隊打造奧運裝備,中國舉重隊穿著承重超過1噸的“安踏噸位鞋”,奪下了7金1銀。
今年的北京冬奧上,中國隊拿到了15枚獎牌,破了歷史獎牌數紀錄。而這15枚獎牌,都是穿著安踏拿到的。
體育競技是頂級天賦+頂級訓練+頂級裝備的結合與全面競爭,少了哪個,都不行。
因為運動員是在挑戰人類極限,對技術和保護的要求只會更高。
各大品牌用自家的頂尖科技助力運動員超越極限,你的品牌產品能不能抗住,全看本事。
而且沒有犯錯的機會,做成了你牛,但一點點失誤就是職業生涯和國家榮譽的問題,這是最極致的考驗。
安踏不僅抗住了,并且把這些專業技術逐漸轉向了民用。
鋼架雪車鞋上的氮科技,已經可以在市面上的安踏鞋上看到了;
馬拉松上越來越多的跑者穿安踏C系列馬拉松鞋,我自己就收藏了好幾雙城市限定版,確實是牛X。
而且最近兩屆奧運會,安踏是找藝術大師葉錦添為中國選手們設計的領獎服,其中用到的唐裝圓立領、一字扣等元素,全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突出的就是東方美學。
(圖片來自網絡)
還有這大面積的留白和直沖丹田的紅色線條,也是“精氣神合一”的國人氣度,向世界舞臺的自信展現。
好看嗎?好看爆了。
性能強嗎?運動健兒都登上世界之巔了,當然強。
安踏這些設計,證明了一件事,審美壓根就不需要迎合別人,做好我們自己就夠了。
從努力活下去,到活得好,到站上世界舞臺,成為頂級品牌,安踏的崛起難道不夠牛么?哪個品牌能說穩壓安踏?
更別說安踏旗下還不止一個國際大牌。
4
再比如說科技領域,行業內戲稱全世界只有一家無人機公司,那就是大疆。
大疆有多生猛,一己之力占據全球無人機70%以上的市場,累計申請無人機專利超過四千個,光是在美國就申請了70多組,構建了這個領域幾乎繞不過去的技術壁壘。
甭管哪個公司想做無人機,都得拿到大疆的技術許可,而且就算做出來了也沒用,因為大疆現在就是品牌等于品類。
(圖片來自網絡)
大疆,是不會錯的選擇。
2013年美國有家無人機公司3D Robotics試圖挑戰“大魔王”,被大疆活活打出了無人機制造業,因為確實是卷不過。大疆能用極其便宜的零件造出性能好且穩定的無人機,而同行們的制造成本起碼是大疆的三倍。
除了比亞迪、安踏、大疆,國產品牌里還有很多跑去海外亂殺的企業,像縱橫非洲的傳音,成為東南亞和印度半個網絡基建的茄子科技,在全球瘋狂賺錢的米哈游,以及充電市場的隱形冠軍安克,哪個不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
這個時候能說國產品牌都不行嗎?
一定是行的。
5
其實這個事情就很簡單,某幾個國產品牌做得好的時候,沒必要上升到所有國產都好,因為確實是有沒做好的;
某幾個國產品牌得罪消費者的時候,大家也不要一棒子打死,因為還有真的做得好的。
別瞎比吹,也別瞎黑。
有些國產品牌吃到了中國市場的紅利,驟然從小品牌膨脹成大品牌,但思維和經營方式沒跟上體量的變化,導致操作脫節,很正常。
但要快速警醒和改正。
越是做大的品牌,在輿論場就越危險,因為大家對你必然有更高的要求。
體量大應該是更加謙卑的理由。
總之,希望所有的國產品牌都能記住這段時間的教訓。
一個品牌之所以能活過百年,往往不是因為它有多強大,而是因為它在漫長的時間里,能夠做到始終如一的“不犯錯”。
都謹慎,也都加油吧。
也不用太悲觀,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領先或者落后。
每個百年的品牌,都是百年風雨磨礪出來的。
現在,我們的時代來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