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產業,渠道癌晚期
1
前幾天看到一條新聞,說《戴森球計劃》加入XGP,以后買微軟會員就可以免費玩了。
對玩家來說,當然是好事兒。
但對整個游戲行業來說,是渠道癌晚期的癥狀之一。
別覺得我在危言聳聽,XGP崛起在我看來是一件大壞事,不但XGP,PS plus、NSO,這些游戲機的會員訂閱功能都讓我前途渺茫。
這些東西,本質都是【渠道癌】。
什么叫渠道癌?
看看國內市場,你就懂了。
渠道掌控了應用市場、廣告入口、下載端口,乃至手機系統和手機型號,封死了大部分游戲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機會。
所有游戲分發都得走那些固定渠道,蘋果安卓各有各的大哥,想上架,想要流量,都要給大哥交錢。
游戲制作方完全被渠道控制,必須拼命跪舔渠道,給渠道高分成,不然就沒法出現在大眾面前。
游戲好不好,玩家說了不算,制作組說了不算,渠道說了算。
渠道覺得你這個游戲很商業,可以賺大錢,又或者你肯給的分潤足夠高,就給你或者死命推。
渠道覺得你這個游戲不行,不符合他們的預期,或者死活不肯給渠道足夠多的分潤,哪怕你做出了宇宙神作也只能在倉庫里吃灰。
《原神》最經典的一戰,就是不給渠道分錢,自己做全渠道,把國內各路渠道按在地上爆殺,殺到他們服氣。
但自始至終,有這個水準的游戲,僅此一款。
其他,都是渠道的任務罷了。
當然,還有的是渠道的親兒子。
過去我們都在罵這一套東西,說外國的模式多么良性,多么先進。
不不不不不,今天才發現,只是他們腦子不好使,比起從玩家手里搞錢,還是我們先進。
所以他們醒了,也要賺錢。
在歐美,會員租賃制——渠道掌控一切的改革處于正在進行時。
2
游戲,本身也是一種商品。
既然是商品,就必然存在【渠道】,就像蔬菜是商品,但也依賴商超菜市場小商販這些【渠道】一樣。
早在任天堂為游戲機行業制定標準的時代,游戲行業就高度依賴渠道。
任天堂作為游戲機廠商,決定了哪些第三方開發者的游戲有資格上自己的游戲機,而游戲開發者必須給任天堂交錢分成,才能獲得把自己的游戲放到任天堂游戲機上的機會。
只不過那個時代,互聯網還不夠發達,玩家買了游戲機和游戲,剩下的事兒渠道方就再也管不了了。
渠道管不了,所以留出了一片空白,空白里玩家可以自由交易,包括各種出二手。
也就有了后來以買斷制為主的游戲機市場。
在這個市場里,渠道的掌控力有,但不夠強。
但總體來說做什么游戲的話事權還在游戲制作方。
互聯網時代到來后,這一套模式已經顯著落后于時代,互聯網的分發速度、觸達范圍、更新能力、乃至秋后算賬能力都吊打原來游戲機廠商賣平臺,游戲制作方賣盤的模式。
渠道方發現:我原來能當所有人的爹。
原本他們作為一個平臺,只不過是一個承載方,他們談生意和游戲制作方去談條件,然后自己在中間抽成,他們控制不了玩家的想法。
而現在,作為渠道他們的能力已經太強了,他們不希望再看第三方的臉色,而是希望能夠賺長長久久的錢。
他們期望讓所有人,看他們的臉色。
于是,會員訂閱制就出現了。
一個非常高級的發明。
商業上講是無敵的,但唯一的問題是只有商業,沒有游戲。
3
會員訂閱制,簡單地說就是,玩家不再購買任何游戲,而是從平臺,從渠道方手里購買一個會員。
這個會員會提供一串游戲清單,只要你的會員不過期,這些游戲你就都可以免費玩。
相信哪怕是不了解游戲行業的人聽到這個概念也會感覺非常熟悉——視頻網站、音樂播放器早都已經走上這條路了。
你本來是從游戲制作方手里買游戲,從渠道手里買游戲機,然后把兩個東西組合起來玩。
現在變成了,渠道從游戲制作方手里買游戲,然后塞進游戲機里,打包租給你。
對,租。
給錢就能用,不給錢分分鐘停掉你,你不再擁有任何所有權,這種行為,我們稱之為租賃。
PS+還保留了一點矜持,只上一些已經過氣的游戲,不把剛發售的大作拿出來租。
這就和視頻網站要延遲一段時間才能上電影一樣,可以勉強保護一下買斷市場的存在。
XGP就直接新游戲同步更新,完全不想給買斷制留一點活路。
這樣發展下去,隨著會員制繼續擴大,漸漸變成主流,買斷市場會被擠壓到一個難以回本的狀態。
那時,渠道將會掌控整個主機游戲行業。
你想賺錢,你就必須要上我的會員訂閱,純賣你賣不出去。
在我地盤這你就得聽我的。——《我的地盤》
4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我是玩家,我覺得蠻好的啊,花點錢就可以租到,不玩兒的時候不租,這不挺好的嘛。
不不不,你再想想,這是刨根的事情。
好好想想,如果游戲界不再提供買斷售賣,而是把所有游戲變成租賃,你買一張月卡定一個月的會員,一個月里隨便玩,等到月卡到期就什么都玩不了。
這不就是點卡制網絡游戲嗎?
好好地單機,突然變成了點卡游戲,問你慌不慌。
有人說了,模式是網游了,我玩的還是單機大作啊,沒有區別。
年輕了不是?
游戲從買斷變租賃了,那分成要怎么分呢?
那肯定是看時長啊,不可能大家都是沖著大表哥3定你的會員,最后你一個湊熱鬧的消消樂和大表哥分一樣的錢。
最后很可能就是:
“這個月訂購我們會員服務的玩家有一百萬,總共玩了一千萬小時,其中八百萬小時是XXX游戲,一百萬是YYY游戲,五十萬是ZZZ游戲。
所以我們的分成就是,XXX拿八成,YYY拿一成,剩下點湯其他人慢慢分。”
營收模式變成這樣了,那游戲們也要開始卷,要內卷,要讓玩家離不開。
那游戲內容是不是也得變?
地圖要多難有多難,廢話要多多有多多,各種不能跳過的強制移動強制播片,各種毫無意義的刷刷刷和收集。
反正堆時常就完事了,水的時間越多賺得越多,為什么不水呢?
哎嘿,好好一個買斷制游戲,變成服務制了。
明明都是大廠,都是3A,但怎么玩起來,全都是網游那一套?
刷一個月才能升級解鎖新劇情。
官方說封你號就封你號。
強制互動強制社交強制多人任務。
強制刷刷刷強制玩概率強制玩收集。
這時候哪還有單機玩家啊?
都是網游玩家。
有內味了。
現在國內網游手游的這個比樣,就是游戲界的未來。
因為國外學會了國內渠道這一套。
5
買斷制下制作方能有話語權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買斷制賣的就是一個口碑。
玩家買游戲一看宣傳二看戰績,一個有口皆碑的游戲公司會更容易大賣,而注定大賣的游戲在游戲渠道這邊當然會有更多話語權。
第二是因為,買斷制下,游戲彼此之間的爭斗不會影響渠道方的收益。
我游戲機就賣了這么多,我每張盤收的錢也差不多,你A游戲火和B游戲火在我眼里是一樣的,我有機會肯定把你們都推向市場,任何一個大賣我都可以抽成抽到美滋滋。
現在游戲從提供內容變成提供時長,那這事就得渠道方說了算了。
我能夠用幾個大熱游戲把玩家填滿,肯定不會上架那些小眾冷門的游戲。
我能用某個游戲賺更多時長,我肯定不推那些隨時都可以退坑的游戲。
最后,一切都變成了手游的模樣。
你做游戲,我先衡量你的商業價值。
你舔好我,給我更多分成,我才能讓你上架。
你看看習慣了會員訂閱的人,還有誰愿意買盤。
其實現在已經有這個趨勢了,這幾代的《刺客信條》從頭到腳都寫著我要搞服務制,最近公布的那6個新作里面就有一個《無限》,擺明了就是想當成網游來運營。
網絡打敗單機,租賃制打敗買斷制,服務游戲打敗內容游戲。
確實是好商業。
就是只有商業。
6
渠道掌控之所以是一種癌癥,一種晚期癌癥,最重要的因素卻在玩家身上。
哪怕我說了這么多,哪怕行業內和老玩家群體里都清楚會員租賃制是在刨游戲業的祖墳,也沒有辦法阻止這一切發生。
你什么都知道,但你控制不住你的真香。
癌細胞一旦開始擴散就停不下來了。
有相當部分玩家,根本不會在乎這些。
這種充會員玩兩天然后就把這事忘了,過半年再充個會員上去玩兩天的模式很好,很nice,幫他省錢了,特別方便。
這種玩家才是大多數,因為大家只是來娛樂的,為什么要關心那么多行業長期發展?
就像越來越多人開始充視頻網站和音樂播放器的會員,越來越多人默認了這種租賃的模式是正確的一樣。
我方便了,我覺得好,那就是好。
長期來看會不會刀在我頭上。
關現在的我什么事呢?
于是,一切都滑向無可挽回。
那些想做好游戲的人全部餓死,轉行,離開這個行業。
留下來的游戲人不用一款一款做大作去市場上賭命了,只要做一款游戲然后一直更新,躺在功勞簿上賺錢就好。
渠道從游戲公司收準入費,從玩家手里收會員費,成為游戲世界的王。
玩家們一邊高興的玩著垃圾,一邊感謝渠道為他帶來了青春,省了錢。
大家都很開心。
也挺好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