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房?不存在的!中國最早的偶像男團值得更多代言
1
我之前寫過一篇講日本偶像產業天花板杰尼斯事務所的文章,后臺有人問,那國內那些偶像團體是不是都是模仿日韓的,我們只是把人家幾十年前的東西拿出來炒剩飯?
其實還真不是,因為中國最早的偶像男團,是《葫蘆兄弟》。
別笑哈,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
仔細看這部老動畫片,就會發現現在流行的各種偶像標簽在當年的《葫蘆兄弟》里都能找到原型。
金剛不壞的三娃被蛇精打屁股就會失去法力,這個叫禁欲系;
男孩子穿上葫蘆藤葉子做的裙子,叫女裝play;
七個小男孩組團出道,叫年下小奶狗;
明明是小男生卻一個個肌肉線條分明,叫反差萌。
我就問你,潮不潮?
不光有大量潮到離譜的元素,《葫蘆兄弟》的劇情模板同樣非常超前。
葫蘆娃的故事總結起來好像很簡單,就是一群有不同超能力的主角集合在一起打boss,剛開始一個個送,最后終于靠打團贏下來了。
但這個講故事的邏輯就是好用,全世界的編劇都喜歡在這一套脈絡上面添磚加瓦。
比如好萊塢版的葫蘆娃就叫《復仇者聯盟》。
更有意思的是,在那個時候《葫蘆兄弟》就使用了差異化打法,這是很多偶像團體的核心競爭力。
為什么日本的秋元康明明自身是肥宅,卻被稱為女團之神?
就是因為他一手創建的AKB48把差異化玩明白了。
不知道你喜歡什么不要緊,48個風格氣質差異極大的愛豆,總有一個能精準踩在你的點上。
《葫蘆兄弟》的強大之處,同樣在于差異化。
這部動畫并不長,但在短短的十幾集里,七個葫蘆娃的形象就被牢牢立住了。
每個葫蘆娃的性格和超能力都各具特點。有冷靜的也有呆萌的,有擅長智斗的,也有嗷嗷叫著莽上去的。
無論觀眾是哪個類型的小孩,總能喜歡上其中之一。
考慮到《葫蘆兄弟》誕生于上海,這個組合也可以取其漢語拼音ShangHai,縮寫為SNH7bro。
由于差異化做得太成功了,《葫蘆兄弟》還開啟了最早的粉絲撕戰力時代。
我小時候就因為大娃和二娃哪個更廢物,以及水娃和火娃哪個更強,和鄰居家二狗打過無數場架。
我說水娃更強,水能滅火。
他說火娃可以把你的水蒸發掉。
我說你一加熱我的水變成了開水,更強了。
然后他不服,我們就又打起來了。
很多年后我開始做自媒體,很多讀者老問我一個問題:
你為什么這么能水?
他們不知道,這是我對水娃幾十年如一日的信仰。
水到深處,就是情。
2
今年是中國動畫100年,而歷數這一百年間影響最深遠的動畫形象,這七個葫蘆娃絕對榜上有名。
從1986年至今,《葫蘆兄弟》已經有了近40年歷史,影響了三代中國孩子。
很多孩子最早的三個精神偶像,通常就是孫悟空、哪吒,以及超級男團《葫蘆兄弟》。
表面上葫蘆娃和前兩個名字放一起畫風不太搭,畢竟那倆都是在幾百年民間傳說積淀下形成的傳統神話形象,還有著古典名著的加持,而《葫蘆兄弟》則是上美影創作的一部動畫片,似乎要更“現代化”一點。
但實際上,《葫蘆兄弟》的原型同樣來自民間傳說,乃是對閩南地區家喻戶曉的“十兄弟”故事所進行的藝術加工。
而“十兄弟”故事,最早的版本又源于明代屠本畯的小說話本《憨子雜俎》。
這些傳說是如何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里被一步步演繹、流變的,其過程今天已不可考。
但可以明確知道的是,正是《葫蘆兄弟》的創作者、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那些老藝術家們,用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結合現代的動畫片技術,為我們重新創造了這些屬于中國孩子的現代神話。
我記得我小時候很怕黑,主要是當時想象力太豐富了,在夜色里看到一些模糊的形狀,馬上就會聯想到怪物乃至妖怪。
有幾回我大晚上起夜,從廁所窗戶看到走廊上懸掛的衣服,錯眼望去簡直就是一具具骷髏。
給我嚇得褲子都沒提上,就慌忙竄回了自己房間,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寧肯憋著,也不愿意夜里去上廁所。
都不知道我是睡著的,還是憋昏過去的。
直到我爸媽買回《葫蘆兄弟》的碟片,我在家里反反復復看最后一集水娃如天神下凡般從高處跳下用大水淹沒妖精,仿佛也沖走了我的恐懼。
那天深夜,走廊上晾著的衣服隱隱綽綽,在我眼中依然像是骷髏,但我忽然不再害怕了。
或許還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他們也會像我一樣,在怕黑的夜里想起白天在幼兒園或是在鄰居家電視里剛看到的《葫蘆兄弟》。
大家分散在天南海北,各自的方言和風俗習慣或許不同。
但我們曾經從那七個小小的、神通廣大的葫蘆娃身上所得到的勇氣,卻是相同的。
3
雖然因為誕生于還沒有社交網絡的年代,《葫蘆兄弟》在網上顯得比較低調,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曾經深入人心的國民級IP在當前時代就沒有了聲量。
事實上,隨著時間的積淀,葫蘆娃的影響力反而越來越大了。
最近雙十一,零食品牌王小鹵便和《葫蘆兄弟》推出了一系列聯名合作,在網上很是勾起了一波回憶殺。
圍繞著《葫蘆兄弟》主題,王小鹵專門出了一批全新的葫蘆娃聯名款包裝,覆蓋了這個超級男團的每一位成員——當然六娃隱身娃除外,至于為什么,可能是因為他隱身了吧。
除了在包裝設計下足功夫,王小鹵和《葫蘆兄弟》的聯名款同時也參與了天貓、抖音、京東等諸多平臺的大促。
購買聯名款產品,還有機會獲得王小鹵制作的各種葫蘆娃限量周邊。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IP這么多,王小鹵為什么偏偏選擇了《葫蘆兄弟》進行聯名合作?
其實很簡單,王小鹵主打的“虎皮鳳爪”,本身是一種非常中式的鹵味食品。
作為一個純粹由本土團隊原創、且大量運用了水墨國風元素的文化IP,《葫蘆兄弟》和王小鹵從氣質上就非常契合。
中式的做法、中式的品類、中式的品牌,當然要選中式的經典IP。
而且鳳爪是一種老少咸宜的零食,在選擇聯名IP的時候,也一定要選擇知名度能覆蓋全年齡段的IP。
從這一點來看,就會發現葫蘆娃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
老中青少幼,無論哪一代人都知道葫蘆娃。
而且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葫蘆娃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認知。
孩子覺得親近,年輕人覺得時尚潮流,中老年覺得經典懷舊。
我們父母這一輩看過葫蘆娃,我們這一代更是看著葫蘆娃長大的,而到了00后甚至是10后,葫蘆娃依然是他們的童年回憶。
歲月流逝了,時代更迭了,但葫蘆娃們好像始終沒變,還是那七個小小的會守護我們的小男孩。
時間無法讓葫蘆娃褪色,空間當然也不能。
真男團,永不塌房。
作為零食品牌中的新晉頂流,王小鹵的市場是覆蓋了全中國的,所以它選擇的聯名IP,其影響力也必然需要超越地緣。
而《葫蘆兄弟》,恰恰擁有這樣的力量。
無論是哪一個省份的孩子,都能對每一個葫蘆娃的顏色和能力如數家珍,只要說起《葫蘆兄弟》,所有地域因素帶來的隔閡都會瞬間消失。
如果說數學是宇宙的通用語言,那《葫蘆兄弟》就是我們除了普通話以外的第二門通用語言。
關鍵是,聯名合作不能滿足于轉瞬即逝的熱鬧,想要有長尾效應,聯名的IP必須有豐富的內核,既能讓品牌把聯名產品和相關活動做得更有趣,又讓網友們一起“玩”起來。
而葫蘆娃這個IP,是自帶梗屬性的,對品牌來說有非常大的發揮空間。
在網上隨便一搜,就會發現很多表情包和鬼畜視頻里都有葫蘆娃形象的出現。
光是網友們自發用《葫蘆兄弟》當素材搞二創,想象力都要沖破大氣層了,更別說官方聯名的含金量了。
此外,《葫蘆兄弟》選擇和王小鹵聯名,也是對這個品牌的一種認可。
過去《葫蘆兄弟》聯名的都是自身帶大資源的平臺,這一次還是《葫蘆兄弟》首次合作新消費零食品牌。
據說《葫蘆兄弟》和王小鹵合作,還有一個因素是上美影的員工們也特別愛吃王小鹵的虎皮鳳爪。
4
品牌和知名IP搞聯名合作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一個品牌都能做好。
找了和自身氣質不契合的IP,不但效果如何非常值得懷疑,還有可能被雙方粉絲沖,那就從故事營銷變成營銷事故了。
如果是小品牌,找流量最好的IP聯名就可以。
但王小鹵和《葫蘆兄弟》的聯名合作,已經超越了單純蹭流量的階段。
一方是全年齡段都喜歡的國民鳳爪,一方是早已成為幾代人共同回憶的國民IP,那二者的合作就不再只是一個商業行為。
更像是營銷藝術的體現。
是高級整活。
當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在同一時間被王小鹵和《葫蘆兄弟》的聯名觸動,就形成了一種跨越時空的感動。
這是每一個零食品牌,都在努力追尋的定位——
無論什么年紀、什么時候,都可以從一口零食中收獲快樂。
小時候如此,長大如此,老去亦如此。
生活,本該如此。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