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運:“技”行天下,“績”論英雄
過去的“雙11”電商節,人們判斷市場消費力度的依據是頭部電商平臺的業績戰報,以及貨運市場快遞單量。雖然今年“雙11”全網成交額相比去年相差懸殊,但貨運平臺依舊吃到了電商促銷的紅利。
滿幫平臺數據顯示,今年“雙11”的快遞運訂單量較“618”期間增長26.2%。從數據來看,下半年大眾的消費力較上半年仍有大幅度的提升,“雙11期間”,手機數碼和服裝飾品類的運單量較“618”期間分別增加了16.4%和30.1%。
無獨有偶,公路運輸平臺福佑卡車“雙11”業績戰報顯示,“雙11”期間,福佑卡車運單量較往年同期持平,日均運單量達到日常的2.1倍。下沉市場貨量呈現明顯增長,三、四線城市運單同比增長19.7%。
如果說蓬勃發展的電商行業是推動了網絡貨運發展的原始動力,那么行業智能化、數字化升級則是網絡貨運規模更上一臺階的新引擎,這一點從數字貨運平臺滿幫的發展路徑和當下狀態上可以窺視一二。
近期,數字貨運平臺滿幫集團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該季度滿幫實現營收18.1億元,同比增長45.7%;Non-GAAP凈利潤達4.9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470萬元。疫情沖擊下,滿幫集團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實屬不易,也說明科技是貨運平臺將壓力化成動力的“利器”。
貨運壓力化動力
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每一年的貨運需求只多不少,特別是在電商行業興起之后貨運需求更旺盛,貨運市場增長潛力巨大。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2021年整車運輸占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的約60%(按運費計),市場規模已達4.0萬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人民幣4.5萬億元。
不過,網絡貨運平臺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市場魚龍混雜,收費不規范、服務不到位等不少難題待解決,疊加疫情黑天鵝沖擊,貨運物流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貨運平臺的運營壓力來源,一是疫情防控一定程度上會產生貨運遲到、貨運損失等問題,進而導致貨物運送的時間和金錢成本的增加。二是貨運司機面臨較大的感染風險,如若司機被感染也會導致貨運受阻,貨運量下滑。三是傳統整車貨運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稱,導致平臺為爭奪貨物運輸主動發起價格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疫情期間,貨運市場對貨車調度要求更高,如何科學的處理“司機、貨物、車輛、貨主”之間的聯系來提高貨運效率和安全性,成為貨運平臺新議題。恰逢各行各業掀起數字化轉型浪潮,人們也將解決貨運難題的希望寄托于數字貨運之上。
網絡貨運市場數字化升級緩解貨運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稱難題,貨運壓力轉化成動力催生市場新增長,不僅吸引滿幫、福佑卡車等專業的數字貨運公司,還吸引來京東、順豐等大型物流企業,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據交通運輸部網絡貨運信息交互系統統計,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共有2382家網絡貨運企業(含分公司),整合社會零散運力549.3萬輛,整合駕駛員496.9萬人。第三季度,全國網絡貨運企業共上傳運單2275.0萬單,同比增長37.2%。
可以預計,隨著互聯網巨頭以及傳統貨運平臺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貨運行業降本增效將進一步加速,而數字貨運平臺競爭焦點也將向技術、服務、用戶體驗等方向轉移,屆時外界也將高度關注滿幫、福佑卡車等行業佼佼者的一舉一動。
以“技”行天下
在貨運行業變革中,驅動產業數字化升級的關鍵是技術。
為此,數字貨運平臺滿幫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引入融入貨運產業,以技術之力撬動數字貨運業務。從當下業績來看,滿幫以“技”行天下的打法十分奏效,其構建“智慧物流數字化平臺”緩解貨運匹配難題,獲得了長足的增長。
2022年第三季度,滿幫貨運匹配服務和增值業務兩大業務版塊均錄得不同程度的增長,業績利好股價,滿幫發財報當天股價漲13.19%,報收6.95美元/股,數字貨運第一股的地位也更加穩當。
滿幫財報數據顯示,貨運匹配服務營收15.1億元,同比增長近四成,增值業務營收2.9億元,同比增長88.2%。具體來看,三季度成交GTV達696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5.7%,履約訂單數3350萬,較上一季度增長20.2%。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平臺發貨貨主月活達185萬,較去年同期的161萬增長了15.2%,響應訂單的司機月活環比上一季度增加20多萬人。另外,貨主會員的12個月留存率和響應訂單司機的次月留存率都維持在 85%左右的高位水平。
滿幫作為一個撮合供需雙方交易的平臺,司機數量和貨主數量顯著增長,意味著擁有更大的商業化潛力。而滿幫得到供需雙方認可的原因,不外乎其技術底色正在變得越來越濃,有能力為平臺用戶提供更優質而高效的服務。
一方面,滿幫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自主搭建“智慧物流數字化平臺”,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貨運的自動化、可控性、智能化,大大提高了貨運資源利用率和運送效率。另一方面,滿幫的前身是運滿滿與貨車幫,兩者在貨運市場深耕多年積累了大量的司機和用戶數據,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與護城河壁壘。
數字貨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智能技術手段實現對車、貨、企、人的數字化管控,從而提高整個貨運流程的效率。滿幫自研貨運數字平臺,又有海量的線路、司機、貨車數據,可以最快的速度為平臺用戶提供給最便捷而安全的貨運路線,顯然比其他平臺更有競爭力。
毫無疑問,智能技術支撐下滿幫讓貨主和司機的聯系更便捷、透明、高效、安全,也使得用戶對滿幫平臺依賴程度進一步增加,為其開展其他增值業務奠定了基礎,也打開了未來增長打開空間。
以“績”論英雄
除了技術深度之外,業績也體現貨運平臺實力,而業績又和業務廣度掛鉤。
過去幾年,滿幫不僅聚焦于以技術之力提質增效還積極拓展新業務,增加了運輸管理系統、ETC、卡車銷售、信貸和保險解決方案在內的一系列增值服務,將貨運服務做廣做深,拓寬商業化空間。
據第三季度財報數據,滿幫集團包括金融小貸業務的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大增88.2%至2.945億元;含金融業務在內的增值服務板塊收入約占滿幫總收入的15.6%,目前在整體業務中占比并不算高但前景可觀。
滿幫主動橫向擴展業務線的原因很簡單:“有錢有閑”,即有能力拓寬護城河,也有意向拓寬商業化空間,提高業績水平。
一來,滿幫積累了海量的貨主和卡車司機,用戶規模和活躍度均領先于行業,并且用戶粘度持續提升,具備開展各種業務的能力;二來,滿幫挖掘細分市場需求開展一系列貨運服務,可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增強用戶粘度;三來,滿幫已是整車貨運領域的領跑者,穩定固有業務之后開拓新的市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四來,滿幫開展多元化業務是為了尋求差異化服務,避免深陷同質化競爭的牢籠。
圍繞貨運需求開展的多元增值服務已成為滿幫尋求新經濟增長的大方向,但是涉開展新業務就要面臨各種挑戰。以信貸業務為例,滿幫通過自己的小貸公司或者信托向貨主和卡車司機發放貸款,要面臨監管風險做大并不容易。
此外,滿幫拓展的新業務線不局限于貨運市場,其先是和智加科技合作進駐了無人駕駛領域,又成立新品牌“運滿滿”進軍同城貨運市場,預計還將開展更多服務進軍更多市場。滿幫的多元業務路線有前景也有挑戰,無論是親自下場還是投資布局,突圍之路任重道遠。
事實上,傳統業務趨于飽和之際向新的市場進發是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不只滿幫,福佑卡車、京東物流、順豐物流等企業也紛紛開展多元化業務,最明顯的跡象是滿幫、福佑卡車、京東物流、順豐物流的業務重合度越來越高了,這也意味著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未來,業務線的廣度成為貨運相關企業論英雄的衡量標準之一,滿幫能否通過探索新業務提升業績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時間去驗證。
貨運市場的多角之爭
貨運市場群雄逐鹿,市場的大蛋糕已被分割殆盡,玩家開始向貨運周邊產業延伸或者利用技術挖掘存量市場的潛力,又或者向新崛起的地區經濟靠攏,這也就引發了貨運市場的“多角之爭”。
首先,美團、滴滴等互聯網企業,貨拉拉、路歌、G7等傳統物流企業圍繞技術和服務下功夫,加速收割數字貨運市場紅利,同時基于自身優勢挖掘貨運市場增量,也就形成了多點突破、多點競爭的局面。
其次,智能技術迭代升級,助力數字貨運提質增效,貨運玩家在數字化層面的競爭升級。從疫情期,各大平臺推出的“防疫機制”可以看出,智能技術已經深入貨運市場的方方面面,存量競爭也愈加激烈。
據了解,滿幫推出“一鍵掃貨”功能,幫助司機規劃新線路提升司機找貨成功率;福佑卡車實行運價特調機制,將階段性“疫情運輸數據”納入運價因素數據庫,滿足疫區運力運價調整需求;京東物流則通過智能預測、快速響應機制,保證貨物運輸的有序、高效。
再有,農產品直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的出現激發了鄉村經濟活力,下沉市場衍生諸多農產品貨運需求,吸引滿幫、福佑卡車、京東物流等數字貨運平臺向下沉市場探索和競爭,數字貨運網絡將深入鄉鎮區域。
綜上所述,貨運市場愈演愈烈的多角戰爭將打開市場新的增長極,屆時數字貨運平臺又將迎來新一輪淘汰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