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求職季,青年人在牛客“取暖”
作者:小西
編輯:大涵
這兩年的應屆生,很難。
2022年春招,研二的小栗揣著學姐給的“有手就行”的定心丸,開始了從學校到職場的第一次“連接”,但投遞過程中卻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企業對實習生的要求變高了,經驗、能力、結果導向……只是“有手”顯然不夠。而在接下來的秋招中,她才真正感受到“寒氣逼人”,從只投大廠,到有選擇性的投小廠,再到不管什么廠,聽過的沒聽過的企業,只要在招聘就瘋狂海投……沒有傳說中的金三銀四金九銀十,青年遇上“史上最難求職季”。
小栗直言:“或許是我太菜了”,為了獲取更多面試經驗,她春招的時候泡在牛客里,ID叫“趕緊上岸offer快來”,這也代表了大部分即將走出校門迎接職場應屆生的心聲。
牛客是面向青年人才的求職社區,數百萬應屆生在這里刷題、發帖、瀏覽面經、投遞簡歷。對比招聘市場的寒氣逼人,這里是避風港,也是青年人修煉武功的“神秘山洞”。
從程序員社區到青年求職平臺
或許每一個程序員都有“用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2013年,當時還是阿里程序員的葉向宇與大學同學自駕游,大家都是技術出身,一起討論如果出來創業可以做些什么,最終決定從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圍繞程序員、工程師找一個切入點。2014年,當初的規劃從理想變為現實,葉向宇投身創業大潮,創辦了牛客。
牛客成立之初是一個面向程序員、工程師的刷題平臺,解決了他們工作和成長中對技術提升的訴求,慢慢平臺上聚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同時也吸引了大量以技術工程師為職業方向的大學生。這時葉向宇開始思考,如何定位可以把牛客做大做久,基于平臺用戶屬性和優勢積累,最終定位從即將畢業,和畢業1-3年的青年群體開始,做面向技術人才的全周期求職服務。伴隨不斷走近青年群體,牛客也從理性嚴肅的“技術范兒”,逐漸變得“色彩青春,調性活躍”。
▲牛客榮譽墻
目前,牛客平臺有社區、求職、刷題三大版塊,在社區,青年們分享面試經驗、職場心情,討論、交友;題庫里有數百萬套面試題,其中不乏知名大廠授權的筆試真題,青年們在這里不斷修煉,獲得成長;而求職,則將這些不斷成長的青年與企業有效連接。牛客為企業提供雇主品牌傳播服務,讓青年們看到更多企業的訴求,在線簡歷投遞功能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簡歷,最后通過在線考試、視頻面試等服務幫助同學們找到工作,幫助企業招到人才。
目前,市面上大多招聘平臺選用雙向收費模式,既向企業收費,又向會員收費,牛客的盈利模式主要落腳在B端,在求職板塊對企業的服務,承載了其90%以上的收入。
▲百校百企青年就業扶持計劃
在葉向宇看來,這是對于牛客而言最健康的收入模式,“當我們有了穩定的B端商業化收入,就更有勇氣和持久力去發展C端的社群”,也正是如此,牛客的八年積累,“抓住了”最愿意分享、傳播自己就業經驗這撥青年的心,應屆生、職場新人對牛客品牌的認可,頗具黏性的青年社群,也成了牛客最大的競爭力所在。
相互學習,是更好的成長方式
據牛客平臺數據顯示,應屆生所面臨的求職困難,超過50%主要圍繞面試技巧和經驗欠缺,同時,也有一部分同學表示,雖然企業有明確的崗位介紹,但初入職場依舊不清楚具體會進入哪個組,做哪些工作,這些都是求職者很難接觸到的信息。
求職小白們為了解決痛點,很多人選擇在牛客社區中找“答案”。
據慢放了解,大多數同學第一次接觸牛客,主要是為了面經而來,然后從汲取面經,自我修煉,打怪升級,到撰寫自己的面經分享給更多人......95后、00后的青年更愿意在“同齡人、同類人”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共同成長。
碼農鬼仔是牛客的優質創作者,目前就職于某互聯網大廠。此前,為了成功進入心儀的大廠,他在牛客上看面經、刷真題、了解面試流程等,“我當時很困惑,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內容,會以怎樣的考察方式體現在面試過程中,為了得到答案我會瘋狂的刷牛客,搜索該企業的關鍵詞,最終獲得了我想要的答案”。
幸運的是,碼農鬼仔在真正的面試中還遇到了自己在牛客刷到的題目,最終成功入職心儀大廠,到現在工作一年多了,他依舊習慣在牛客發帖,“一方面曾經在牛客獲得過幫助,如今也想回饋更多學弟學妹,另一方面也想通過牛客尋找優質的實習伙伴”,他這樣說道。
拿到offer,成功入職后依舊泡在牛客的同學不在少數,包括后來也拿到offer的小栗,為了記錄和復盤自己的求職經歷,她選擇在牛客分享自己的面試經驗,熱心回復所有留言提問的同學,“就像我每天會上個b站之類的一樣,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
對此,葉向宇表示,相互學習,是更好的成長方式。當同學在牛客,看到一個小白,通過自己的學習找到心儀工作的真實案例,更能激起他們的上進心,“而牛客作為一個平臺方,我們只要提供足夠的功能、足夠的信息、足夠的便利,自然而然激發他們的主動學習,我相信主動學習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自然而然也能找到滿意的工作”。
三人行,有牛客。這是牛客的愿景,牛客本身就代表了積極向上的年輕人,為了鼓勵同學們發布更多有意義的信息,牛客也會和高校合作,輸出免費的實訓課程、平臺數據等,幫助同學們獲得更好的成長,同時也有更大的積極性去分享有價值的內容。
困難是短暫的 職場是長期的
因為正在經歷“求職寒冬”,所以95后、00后應屆生有焦慮也有迷茫。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1076萬人,比上年增加167萬人,創歷史新高。而另一方面,青年人在快速成長,卻遭遇了正在“慢一點”的互聯網大廠,從2021年末開始,大廠縮招、裁員,小企業經營困難等多方壓力下很多應屆生海投無果,或者拿到offer后被鴿,諸如此類。
求職遇冷反而激發了更多同學的分享和成長欲,一方面他們在牛客抱團取暖,另一方面獲取充足的信息實現自我“修煉”,而牛客也幾乎成為當下最了解青年人職場觀的職場平臺。
當大環境發生變化,青年人在焦慮之余依舊有更多自主選擇,在牛客,關于去大廠還是去國企?留在北上廣,還是去二三線城市發展?這些話題經常出現在投票區。
“一年前我肯定毫不猶豫的選互聯網大廠,但現在我接了國企銀行的offer”,一名牛客用戶表示,大廠已經不像想象中那般完美了,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說不定哪天就會被裁員,另外曾經在大廠996的實習經歷也讓他深感壓力:“和在學校實驗室的996是兩個概念,我還是希望能更多感受生活的樂趣。”當然,也有同學篤定的表示,就是要去大廠,那里是更好的資源獲取平臺和“跳板”。
▲圖源:慢放
對此,葉向宇坦言,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其實是求職風向發生變化,互聯網不是過去了,只是看起來增速沒有那么快了,未來一定有新的行業出現,比如現在在牛客平臺上,比較受歡迎的是新能源汽車、芯片、智能制造等,一方面,學生真正接觸求職其實是大學生涯的最后一年,他們的想法會隨著不斷了解社會后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每一個同學有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追求、職業規劃等,相信他們當下的選擇,也是深思熟慮后,最適合他們的選擇。
據牛客觀察,95后00后應屆生個性化較強,他們會在求職的過程中有很多自主選擇。而對于當前應屆生面臨的就業環境,葉向宇作為一個15年工作經驗的職場老兵,他認為困難是短暫的,人們所面臨的職場是長期的,每一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的挑戰和機會。“希望同學們不要受到短期挫折的影響,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暫時放慢腳步,提升自己,用時間來換取預期目標的達成”,葉向宇這樣說道。
在青年人才成長的過程中,牛客也在成長。成立8年,過程中經歷了很多變化,但也有一些事情沒有變,比如專注青年人才的成長與求職,這也是短期內牛客會一直堅持做的事,也許在未來有一天,牛客在程序員、工程師維度的“縱深”服務達到一定程度后,也希望從廣度去輻射全行業的青年人才。
“三人行,有牛客”,葉向宇說道:“這個愿景里面還有另一層意思,我們希望有一天,行業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知道牛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