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品牌投放,都應該研究今日頭條
1
在這個時代,廣告營銷已經變成了一件和企業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事情。
企業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自己的明天投票;
市場部門做的每一次營銷,都是在保護你自己和你的同事。
可能某次營銷選的平臺有問題,某次投放效果不好,你對面就得少一個工位。
亂花錢是找死,不花錢又是在等死,想活下來,你的投放就必須慎重慎重再慎重,把錢花得精明又明白。
要務實,務實,還是務實。
過去的廣告公司,喜歡講這個地方有多少人流,這次事件能形成多少曝光,但現在你沒空聽別人瞎吹,只有清晰的轉化鏈路和實打實的降本增效才能救你和你的公司。
當然不是每一次投放都有超量效果,但你要知道為什么沒有。
以及如果下一次你還想做的話,有沒有什么改進方案,這些方案有沒有數據支撐。
說真的,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過去做營銷的絕大多數渠道都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它們要么覆蓋不到最有勢能的人群,要么缺乏監控效果的能力。
你投個電梯廣告,最有價值的就是投在你老板的必經之路上讓老板看見,發現你有在干活。
但如果真的想觸達消費人群,真的想知道這個廣告有多大效果,電梯告訴不了你——更何況現在大家都在低頭玩手機,真沒什么人抬頭看廣告牌。
傳統渠道做不到的事情,今日頭條可以。
很多頭條用戶的一天,基本上是在早上通勤的時候刷頭條,中午午休的時候刷頭條和晚上下班回家+睡前躺在床上刷頭條度過的——這種用戶主動投入注意力的平臺,才是最適合營銷的陣地。
關鍵是,頭條并非純粹的短/長視頻平臺或圖文平臺,而是一個具有復合內容的【綜合平臺】。
這是當前為數不多的平臺。
這個特點,其實是被很多品牌忽略了的。
綜合,就意味著全面。
只有在一個內容和用戶足夠全面的平臺投放,才能保證品牌得到的反饋也是清晰且全面的。
這決定著品牌接下來的投放能不能做得更好,以及品牌本身能否活好。
2
頭條的內容生態和用戶構成是非常獨特的,我自己就是頭條的深度用戶,很多細節真的只有玩過的人才知道。
巨量引擎最近和KANTAR聯合發布了一個《2022今日頭條營銷價值洞察報告》,上面顯示,
今日頭條每周有超過200萬創作者和媒體發文,每天誕生150萬條新內容。
這其中,既有記錄人間煙火的普通人日常生活,也有各領域的硬核科普和專業測評。
接得了地氣,也上得了臺面。
除了圖文陣地,微頭條、問答和視頻等新體裁內容的每日消費量更是占了今日頭條整體的2/3。
汽車博主們會用視頻+文章在頭條上激情對線,科普和生活視頻底下用戶們在現身說法與激烈討論,問答欄目涉及到的問題從姜蒜蔥油一直到航空航天。
我平時很喜歡在頭條上看張昕宇梁紅做的《侶行》,自己在頭條上也有號,叫【半佛仙人本仙人】,有時候看看自己內容下的評論區都特別有意思。
無論是輕度娛樂的內容還是深度專業的信息,在頭條上面都有自己的受眾,而且形式多元,絕不拘泥于視頻or圖文。
對營銷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特性,因為很多品牌實際上是低估了圖文內容的價值的。
品牌喜歡短視頻平臺,覺得短視頻的播放量高,圖文的閱讀量低,這些都很正常。
但正因為圖文內容有門檻,所以反而形成了一個篩選。
用戶看視頻可能就是圖一樂,甚至只是作為做其他事情時候的背景音,你在視頻里植入,用戶看了,但沒用心看,效果真不一定更好。
但看圖文的時候沒辦法同時做別的,所以能沉下心閱讀圖文內容的用戶,一定是更沉浸的,對他們進行營銷的轉化率也會更高。
而今日頭條用文章、微頭條、視頻、專欄、問答和直播等體裁,兼顧了幾乎所有主流的內容形式和內容領域,無論品牌的營銷目的是什么、需要的營銷服務是什么,都可以在頭條上找到對應供給。
關鍵是,過去品牌想感知到整個市場的風向,你要起碼要做兩套營銷方案,還要投到不同的平臺,還要做遷移學習,還要去cover不同平臺的差異化。
但現在的今日頭條,所有的內容形式和內容領域都被融在了一起,品牌只需要做一個動作,一次營銷,就能得到所有想要的反饋。
高效和低成本,就是企業在這個時代最好的解藥。
或許是唯一。
3
除了獨樹一幟的【內容生態】,頭條還有非常特殊的【用戶生態】。
有些平臺主打年輕用戶,有些平臺主打中產,還有些平臺特別受老年人歡迎——但今日頭條的用戶群體成分特別復雜,來自社會不同群體,且由當下的主流消費人群構成。
在那份《2022今日頭條營銷價值洞察報告》中,頭條用戶被概括為【高知、高線、高價值】的成熟消費群體,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和其他新一線城市用戶對頭條的偏好度高,高線城市用戶占比超40%,本科及以上用戶占比19%,遠超網民大盤。
這些用戶中,既有關注3C數碼、科技、汽車和體育類內容的都市中產,也有喜歡刷社會熱點、游戲內容,追逐潮流的新晉打工人,更有關注育兒、美食、健康,舍得為自己和孩子投資的品質寶媽群體,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以【都市中產】這個人群為例,報告顯示,
其月均收入約11700元,月均網購花費則達到了約2120元,偏好網購汽車用品、3C數碼和大家電、跨境全球購等品類。
和他們在頭條上的內容偏好極為合拍。
品牌只需要針對性投放,就很容易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而且從鄉鎮和十八線小城市到一二線大城市,從當打之年到退休人群,用戶的地域、年齡和職業分布極廣。
成分復雜乘以大基數用戶量,就等于全面。
在頭條效果好的營銷,大概率能受到全地域全年齡段用戶的歡迎。
【全】,也是【精準】的基礎——你得先有對應類型的人群,才能談把他們篩選出來。
正因為有多元化的用戶圈層作為基底,品牌才能更容易地在頭條上找到精準的目標客群。
過去能覆蓋這么全面的人群的渠道,只有各大上星電視臺。
而在越來越細分的互聯網時代,今日頭條屬于碩果僅存的【統一大市場】。
淺水養不出蛟龍,縱觀商業史,每一個偉大的企業背后一定都有一個大市場。
因為一個個攻克不同的小市場成本太高了,每一次都相當于重新開始,而且鬼知道哪個犄角旮旯里會遇到什么莫名其妙的問題。
營銷也是同樣的道理,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直接從今日頭條這種大市場入手,利用規模效應批量占領消費者心智。
4
在內容生態和用戶生態的基礎上,巨量引擎的存在又賦予了頭條強大的數字營銷能力。
品牌做任何投放,不能光看這一次投放得到了多少曝光,還得知道方案和效果之間的具體關系。
如果效果好,是因為哪里做得好,下次繼續加強;如果效果撲街,是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下次怎么規避。
這些反饋,有時候比這一次投放本身的效果都更重要。因為它不僅能讓你活得更好,還能讓你死個明白。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平臺對數據基建的長期投入和堅持。
這幾年來,巨量引擎一直在用自身的營銷科學和大量的專業數據工具,幫廣告主更好地在頭條做營銷。
譬如巨量云圖,能夠通過數據建模幫品牌預測營銷效果、科學度量品牌資產增長;
而借助巨量算數,品牌則可以直觀看到多維度的數據,以此規劃具體營銷細節;
在【算數榜單】里,品牌還可以看到自己的排名參考和變化歸因,明確每次投放的效果和得失。
數據能力是在無數次使用中喂養出來的,你用得越多,數據儲備越足,數據能力就越強大。
但是在很多平臺,品牌做這些分析的成本非常非常高。
因為大部分平臺要么是圖文為主,要么是視頻為主,而視頻和圖文又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營銷邏輯。
在短視頻平臺好使的方案在圖文平臺可能就失靈了,甚至還會被人追著罵。
你以為自己找到了萬能鑰匙,結果它只能開那一把鎖,那你必然會在市場的大門前撞得頭破血流。
品牌的很多投放,至少要做兩遍才能測試出真實的效果,這就增加了大量時間成本。
而且就算你愿意花兩份成本,依然要面臨很多問題——
這是在不同平臺做的,平臺之間的體量、用戶氛圍和社區環境都不同,你怎么去控制變量?
你這都能控制好,為啥不去試試諾貝爾獎?
品牌面對諸多平臺,就好像面對一個個被人為分割開來的孤島,每個孤島都有自己的規矩。
你只能閉著眼睛在島與島之間闖蕩,贏了無法繼承成功經驗,輸了也無法吸取失敗教訓。
生不知道自己怎么生的,死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不怕死,怕不明白。
這時候,頭條的優勢就出來了。
作為一個綜合平臺,頭條做到了把圖文/視頻和輕度/深度的所有內容統一化,相當于在互聯網的內容孤島里構建了一片完整的大陸。
而且在這片大陸上,頭條還有一套囊括了用戶經營、內容經營、流量經營和交易轉化的內容營銷經營體系。
舉個例子,品牌如果要投放,可以選擇頭條信息流3D浮層、頭條號外和每日必看頻道等品宣流量產品來鎖定用戶注意力。
而且借助頭條的數據追蹤能力,在這些內容被分發出去以后,品牌可以精準知道它們在不同形式和不同領域下的營銷效果。
用戶對你品牌的觀感,對你產品的好惡,對營銷方案的接受度,以及所有的點擊、觸達、轉化和留存數據,都是同時適用于圖文和視頻兩種模式的。
別人還在試錯,你已經以最高效率找到了市場的最大公約數。
這種優勢,對品牌來說是無價的。
5
這些年來,有越來越多品牌選擇了頭條。
此前中國人壽曾投放今日頭條,希望引發用戶情感共鳴。
頭條敏銳洞察到平臺用戶的普遍情感訴求,以過年為契機上線官方話題+全民征集內容,同時邀請多圈層內容創作者參與共創,最終實現了22億+的話題閱讀量,在一系列情緒高點中把品牌的影響力和好感度直接拉滿。
還有很多汽車和手機品牌,都會在新車上市or新機上市的時候投放頭條,借助頭條的力量完成品效轉化和口碑影響。
譬如OPPO Find X5,就聯合頭條《科技上新了》策劃過爆款內容營銷,成功刷屏站內多個熱榜。
在Find X5的2.7億+總曝光量背后,是頭條提供的一整套營銷策劃支持——先是分析其目標群體對上一代機型的反饋及痛點,明確了新機自研芯片、影像力和科技力等核心賣點,配合官方直播和多圈層創作者的內容共創,實現了對用戶的長效深度影響。
為什么這些品牌的動作這么統一?
因為確實就是好使啊,大家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就是需要好使啊。
只需投放一個頭條,就可以映射全體市場;
只需做出一次策略,就可以收獲大量反饋并以此進行迭代,你是品牌方,你也選頭條。
一即是全,全即是一。
你要讓自己,活下來,活的明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