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守護者 | 十城醫師公益沙龍系列活動長沙站(首站)啟動
為積極響應國家“關愛醫師和醫務人員”的號召,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衛生健康崇高精神,12月24日,由新華社客戶端主辦的“城市守護者,中國醫師說”十城醫師公益沙龍系列活動首站于長沙啟動。
攜手十城醫師,溫情講述城市守護者的故事
醫師,無數普通職業中的一種,白大褂之下,他們也是父母、子女、伴侶、朋友……但由于使命的特殊性,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個人時間和精力,同時也受到更多來自社會和他人的審視和關注。
可現實是,大眾對醫師群體的了解并不深刻。每一位醫師都堪稱一本厚厚的“故事書”,關于醫患關系、個人成長、以及如何達成職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等等,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往往掩藏著更加真實而動人的情感,更加值得被更多人聽到。
十城醫師公益沙龍系列活動首站長沙,就邀請了多位來自湖南省各醫院、各科室的醫師代表,他們用一個個自己真實的診療故事,向我們多視角呈現了真實而立體的醫師職業的不同面。
“您別急,我收。我們一定盡全力救治您老伴兒!”湖南航天醫院呼吸內科的主任醫師周治平的一句話讓患者家屬慌亂的心踏實了許多。從醫多年,周治平知道,要讓疾病往好的方向發展,心理安慰與專業治療同樣重要。最終,這位78歲高齡、因重癥肺炎并發多器官衰竭、連家屬都差點想放棄的患者,愣是在周治平主任和呼吸內科醫療團隊連續28天的努力下從“鬼門關”被拉了回來。
心血管疾病往往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醫院平均每天安排的急性心梗手術有三四百臺,而號稱“心內科的一把刀”的株洲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羅莘救治的往往都是其中最危重、最難治的病例,這樣的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可想而知。他最多的時候不間斷工作了20多個小時,連續3臺手術,成功搶救了3條生命。“對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救治越及時,壞死的心肌就越少,成功率就越高。”在羅莘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他并沒有覺得自己承擔如此超強的工作有多偉大、多辛苦,只是覺得這是“任何一位醫生面對患者的生死時刻都會做的正常選擇”。
同樣的超高工作強度,也是郭皓宇這幾年的日常。他所在的長沙市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任務大,壓力大,現在每天的門診量就高達五六百例,作為科室主任,郭皓宇出完門診還要去病房查房,下了班往往已經很晚了。連院長都說他,不敢說是全院最忙的主任,但絕對是最忙的主任之一。
湯渝玲,是長沙市第一醫院呼吸科的主任。因為科室特點,呼吸科要吊水的概率很大,有些年輕的護士因為扎針扎不進受到家屬謾罵。為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更為了減輕病患留滯留針時的痛苦,湯渝玲特別組織了穿刺比賽,她和護士長親自上陣,拿自己當“靶子”讓年輕的護士練手。為當一名“好醫生”,她覺得這些付出都不值一提。
透過真實的醫師故事,展示中國醫師的另一面
對醫務人員來說,救死扶傷是職業精神,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同樣也是醫師職業賦予的“使命”和“本能”。為了患者,他們義不容辭,有時候還會做出很大的個人犧牲。而每個醫師除了這份職業外,他們還有很多其他的角色——他們也是父母掛念的子女,他們也有需要照顧的家人……
然而,幾乎所有的醫師都在內心隱藏著一份對于家人的歉疚。就像2019年作為兒科大夫的郴州市湘南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蘇維去援助津巴布韋時,在當地救治了一個兇險性前置胎盤的病例,面對剛生下來就沒了呼吸的新生兒,蘇維想都沒想就摘下口罩,用嘴去給孩子呼吸搶救,盡管在事后得知孩子母親是一位艾滋病患者時,蘇維有過一段時間的擔心和害怕,但她始終沒有后悔過去搶救了那個新生兒。唯有援非期間,自己年僅5歲的孩子半夜發燒并出現高熱驚厥,在國內的家人驚慌失措的給她打電話,丈夫因為過于焦急而大聲抱怨她為什么不等孩子大點兒再去援非時,蘇維在宿舍大哭了一場,這其中更多的是對于家人、對孩子的虧欠。可是第二天天亮了,她又毫不猶豫地奔赴到了新的救治工作中。
湘鄉市人民醫院呼吸科的主任醫師潘麗對家人也同樣有這方面的愧疚感。在剛剛結束了一年零七個月的援疆任務回家后,潘麗與兒子約定會好好陪伴他備戰高考,可2020年湖北疫情告急,她又義無反顧的報名去援鄂,這已經是不止一次地對兒子“爽約”了。“再次對兒子爽約我真的很抱歉,但是對醫師來說,根本不存在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秘訣,舍小家幾乎是必然的”,潘麗說。
增強醫患互信,營造尊醫重衛的社會氛圍
醫者仁心,醫者人心。一個優秀的醫生不僅是患者的希望,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城市的希望。醫師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距離生死更近,因此他們承擔著巨大的責任,也承擔著常人無法理解和體會的壓力,希望社會能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和關愛。本次公益沙龍活動,讓公眾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醫師群體,這對于增加醫患互信關系,在全社會營造關愛醫師身心健康、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沙龍現場,除了追憶職業中的難忘經歷,與會醫師們還紛紛就自己的專業領域分享了一些日常實用醫學知識。比如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幾位醫師也在沙龍現場分享了一些操作簡單、實用性強的呼吸道疾病防治辦法和用藥的指導。比如在后疫情時代,醫師提醒,不要覺得一感冒就都覺得自己是感染了奧密克戎,如果出現了鼻塞、流涕、喉嚨痛等現象,可以先自測抗原,在家口服一些抗病毒口服液或者連花清瘟膠囊等治療感冒的藥物,觀察2-3天,一般癥狀都可以明顯緩解,非必要不去醫院,避免擠兌醫療資源,更避免加大感染的風險。
有人說,大眾對于醫生這個職業的尊重,并非醫生是萬能的,而在于他們代表了人類可以用知識和科學去對抗自身的無常與脆弱的希望之光,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偉大,以及人與人之間善意的極限。會上,新華社客戶端還向到場醫師所在的醫院捐贈了健康物資,以表達對醫師職業的尊重和對醫師群體的慰問。
據悉,“城市守護者,中國醫師說”公益沙龍后續還將在上海、成都等多個城市舉辦,一起接力城市溫度,共建良性醫患關系,傳遞醫師群體的愛與力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