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科技
1
最近看了場晚會,快手辦的,叫“一千零一夜*老鐵聯歡晚會”。
“快手一千零一夜”辦了三年,我看了三年。
第一年算是試水,請了很多明星,主要是為了把招牌打出來。
而到了第二屆“百大主播晚會”,由于眾多站內的主播參與,快手的痕跡逐漸開始鮮明。
但今年這場晚會和前兩屆都不一樣,打的是“老鐵聯歡晚會”的旗號——主角既不是明星也不是大主播,而是平臺上的普通用戶。
說來還挺神奇,快手有好幾億用戶,分布在天南海北,甚至還有外國人,彼此間差異甚大,卻都對“老鐵”二字有著強烈的自我認同。
所以只要找準老鐵這個關鍵詞,任誰看了都要說一聲“這肯定是快手辦的晚會”。
經常沖浪的人都知道,主流互聯網平臺都有自己的典型風格。
就是那種,你一眼就知道這個內容出自哪個平臺,即使不是,那它在那個平臺也一定能大受歡迎。
這種風格到底是什么樣,平臺自己也沒法決定。一個大平臺動輒幾億用戶,再牛的算法也左右不了這么多人的選擇。
它只能來源于用戶,來源于所有人共同的選擇。
而快手最鮮明的特征,就來自于快手上的“老鐵們”,以及由這些老鐵用戶塑造而成的老鐵文化和“鐵味兒”。
這既是快手社區的“特色”,也是這場老鐵聯歡晚會的“底色”。
2
在平時你很難講清楚“鐵味兒”是什么,甚至連老鐵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實也不存在一個標準解答。
快手有超過6億的月活躍用戶,數百億條視頻庫存,就連相互關注的用戶對數都達到了235億對。
而鐵味兒,就是幾百億條快手視頻的共同氣質(這還沒算直播);
老鐵,就是幾億快手用戶的共同名字。
你無法定義它們,就像無法定義這個世界。
但有趣的是,在這場僅僅2個半小時的老鐵聯歡晚會上,我好像找到了屬于鐵味兒的幾個內核。
鐵味兒的第一個內核,是生命力。
所謂生命力,就是你要展現的那個東西是活生生的、真實存在的——這是快手的強項。
在快手上,每時每刻都有用戶在記錄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其他用戶的人生發生交匯。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365天24小時進行、有幾億人參與的真人秀,也可以理解為是現實世界在互聯網上的一個倒影。
雖然處在云端,卻全然照出真實。
快手上的擺攤大叔是真大叔,每天要起早貪黑出攤,為了生活忙碌。
他手上沾泥,臉上有風塵,但依然會在休息的時候打開快手給老鐵們錄自己親手彈的吉他。
快手上的外賣小哥也是真小哥,要騎著電動車頂風冒雪,會因為一份打翻的外賣哭泣,也會在等紅燈的時候在車上哼著歌打著節拍,身子和車一起輕輕晃動。
在這個平臺上,老鐵們早已習慣了不做矯飾,不給生活涂脂抹粉。
泥濘風霜,艱難險阻,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好與壞,幸福與悲哀,都從實招來。
正因為如此,當這場晚會安排一群卡車司機和張楚一起唱《螞蟻螞蟻》的時候,我才毫不意外——這一看就像是快手能干出來的事情。
他們腳下的舞臺,來源于經常活躍在快手上的“徐工集團”。
這個賬號老發一些關于礦車、挖機、吊車的短視頻,去年他們造了一臺全世界最大的礦車,被晚會借過來改造成了這個舞臺。
上臺表演的這幾個卡車司機,本身也是快手用戶,會用短視頻記錄自己動輒數千公里的漫長旅途。
說實話,卡車司機這個群體在互聯網上常常是被忽視的。他們像螞蟻一樣忙忙碌碌,又像螞蟻一樣悄無聲息。
但在快手上,他們得到了被看見的機會——甚至是和明星歌手一起,在舞臺的聚光燈下被千千萬萬人看見。
無論是下面的礦車舞臺,還是上面唱著歌的卡車司機,都代表著那些最平凡、最普通的勞動者,也代表著一種來自于真實生活的“生命力”。
當快手把這種生命力請上舞臺的時候,這場晚會就已經注定與眾不同。
鐵味兒的第二個內核,是江湖俠氣。
所謂江湖俠氣,在于對生活瑣事也能快意恩仇,只要你想回家,天南海北的兄弟們都來送行,我相信你這個人就相信你賣的貨,無論你在哪來我家就有一口吃的。
正因為都有著江湖俠氣,快手上的老鐵們總能迅速熟絡起來。
常玩快手的人肯定會發現一個現象,快手是沒有“距離”的。
用戶與用戶之間、用戶與主播之間,只要一句老鐵說出口,關系就一下被拉近了。
而這股江湖俠氣作用在晚會上,就是“不端著”和“都一樣”。
因為不端著,所以晚會的舞臺設計沒有弄得富麗堂皇或者高高在上,而是做成了最樸實的村口電影院氛圍;
因為不端著,所以主持人沒有滿口套話和播音腔,而是像普通閑聊一樣自然引出節目。
節目里演員們的臺詞,用的也都是快手用戶們所熟知的那些語言。
而都一樣,則體現在這場晚會對快手上的素人們和所謂明星們的一視同仁。
有一個節目我印象特別深,是一群電焊工人和一個年輕男團一起演繹《天涯》這首歌。
電焊工人們的樂器火光四濺,猶如身處電焊現場,男團們唱跳齊出,潮流而時尚。
平時你絕不會把這樣兩波人聯系到一起,他們就仿佛是兩個世界的人。
但此刻,他們的合作又無比融洽,就好像本就應該如此。
因為在這里,大家都一樣。
3
鐵味兒的第三個內核,是念舊情。
人人都可能念舊情,但快手老鐵們格外明顯。
舊情的本質是回憶,而念舊情,其實就是重視回憶。
很多快手用戶都習慣在快手上用短視頻記錄生活,過后還會時常翻看——這些短視頻不但承載了他們的回憶,更留下了他們的“舊情”。
所以老鐵們用快手的時間越久,就越不可能離開快手——大家都念舊情,你在乎我,我舍不得你。
正因為如此,老鐵這個群體才有了凝聚力。
同樣的道理,為什么我們總是會在看到童年時的那些影視劇、聽到過去那些歌曲的時候受到觸動?
因為它們能夠調動我們的記憶,讓我們懷念起那段無法追回的歲月,以及那段舊時光里陪在我們身邊的人。
愛聽老歌,其實也是一種念舊情的表現。
大概是讀懂了自家用戶的念舊情,快手在這場晚會上請來了當年《武林外傳》里李大嘴的扮演者姜超和莫小貝的扮演者王莎莎,一起演出《武林外傳》的片頭曲。
節目還串聯了過去一年的許多條快手熱梗,在一條條快速閃回的梗里,老鐵們不但回憶著快手的2022,大概也回想起了自己的2022。
它就像一臺時光機,勾住過往思緒。
鐵味兒的第四個內核,是歡天喜地。
我有個習慣,一不開心了就刷快手,看看搞笑短劇啥的。
有段時間我刷得特別頻繁,就是為了等上面的搞笑短劇更新。
這些視頻的評論區總是會有非常精彩的互動,老鐵們熟稔每一個演員的特點,為他們造梗編段子,在一頓調侃后哈哈大笑。
也不光是搞笑短劇,快手上還有特別多好玩有趣的東西,一句兩句說不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能帶來簡單直接的快樂。
這場老鐵聯歡晚會,同樣是奔著讓大家開心來的。
我記得里面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節目,叫《村口大男孩》。
喜歡在網上沖浪的人肯定都聽過《愛河》和《帥帥的大男孩》這兩首歌,它們火不是因為好聽,而是太魔性了,一旦聽起來又難以自拔。
而這個節目將《愛河》和《帥帥的大男孩》mix到一起,把魔性做到了極致。
關鍵是,臺上還有兩組風格迥異的舞者在瘋狂尬舞。
相聲行當有句話,
要么講得好笑,要么長得好笑。
所以搭檔的兩人往往一高一矮、一胖一瘦。
而這個節目也是同樣的思路,一組是傳統帥哥類型,另一組是搞笑類型,強烈的對比讓畫面本身就充滿了喜感。
無論是什么風格,他們在這場晚會上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觀眾樂樂呵呵。
可以說,“聯歡”晚會的歡,同時也是“歡天喜地”的歡。
由這場晚會帶來的歡樂和笑聲,也將是老鐵們對抗生活艱辛最好的武器。
4
其實晚會這個東西的存在就挺迷惑的,乍一看,就是湊一群人唱唱歌跳跳舞,給大家樂呵樂呵。
但如果只是這樣,我直接看歌舞節目不就好了?
過去遇到辦得差勁的晚會,網上也有很多人說自己以后都不看晚會了。
但真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似乎又還是要有這么一場晚會才顯得“到位”,不然就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就像快手的“老鐵聯歡晚會”,你可以認真看,也可以邊吃飯邊看,甚至邊打游戲邊看,就當個背景音也行。
看完以后你可能記不清主持人說了啥,節目也只能記住印象最深刻的那幾個。
但就是因為有這個背景音在,有這個“歡天喜地”的氣氛在,你才能在心底留下一份溫暖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這場晚會的人文底色,也是它所展現出來的“人情味”。
某種意義上,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節日的一個“楔子”。
在小說里,楔子指的是“引子”。
而對于過年來說,老鐵聯歡晚會就是最好的引子。
從這場晚會開始,我們一起迎接春節的到來,也迎來了“年味兒”。
5
快手這三屆一千零一夜晚會,一屆比一屆更“快手”。
晚會的變化,離不開快手本身的進化。
一方面,是因為快手的社區文化越來越自信了。
所謂自信,就是相信憑我的社區內容和原生達人可以抗得起一檔晚會的大梁,我的用戶們和那些頂流明星們站在同一個舞臺上也毫不露怯。
自信從何而來?
從眾生身上來。
電焊工人們能組成樂隊,與年輕的唱跳男團演繹《天涯》;
卡車司機們也能站在用世界最大礦車改造的舞臺上,和歌手張楚一起唱《螞蟻螞蟻》。
這些“混搭”聽起來就顯得荒誕,實際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卻好發現一點都沒有違和感。
雖然那些日夜奔波的卡車司機、那些身上似乎還帶著火花的電焊工人,他們的節目并不夠完美,他們的演出也還帶著幾分生澀。
但那又如何?
你知道這就是普通人最真實的一面,走得磕磕絆絆,但又堅持向前。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快手的社區生態越來越成熟了。
一個成熟的社區生態,才能孕育出足夠豐富的優秀原生內容和各領域達人。
想辦出一場社區風格鮮明的晚會,這些是必不可少的。
它們就相當于做飯的食材——你得先有夠多夠好的食材,才能做出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關鍵是,快手的社區生態不但豐富,其氣質更是幾近獨一無二。
你很難在其他平臺看到像快手用戶這樣親密和直接的關系,很多用戶互相之間并不認識,但正因為對方也是“老鐵”,他們就能迅速把對方當成自己人;
也同樣因為“老鐵”這個共同的自我認知,所以主播的幾句嘮嗑,幾句心里話,就能讓直播間里的人敞開心扉、建立信任。
這種親密有時會顯得缺乏邊界感,但現實生活中本就如此——本來就不是所有人都會帶著拒絕性的微笑,彬彬有禮地和陌生人保持距離的。
生活中,多的是普通人之間的萍水相逢一見如故。
而當他們在快手上繼續這樣的社交習慣和交流方式時,也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老鐵文化。
正因為有著快手的社區文化和社區生態做支撐,這場老鐵聯歡晚會才能辦得起來。
這已經不是接不接地氣的問題了——某種意義上,他們就是大地本身。
6
說真的,想要辦好一場觀眾喜聞樂見的晚會,既是難到極致,同時又是簡單到極致。
其關鍵在于,能不能真正尊重觀眾,真正尊重普通人的生活。
這東西就是純粹的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但至少對快手來說,這并不是什么難題——作為一個普惠數字社區,快手平臺本身就一直在給普通人提供被看見的機會。
而這場晚會,恰是這種理念的拓展和延伸。
所以這三年的快手一千零一夜晚會,才會每一年都更加重視用戶、更還原快手自身的特色,直到今年,終于染上了一身“鐵味兒”。
某種意義上,這種“鐵味兒”,就是“年味兒”。
也是,人間至味。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