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的觀影“熱”,拯救不了影視圈的“冷”?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疫情三年,影視業也隨著“冬眠”了三年。
先是疫情爆發影響影視業上下游的正常生產,而后國家加速規范影視行業稅收秩序,資本相繼撤離,再后來影視企業入不敷出業績巨虧,影視寒冬來臨成為行業共識。在此背景下,較為突出的華誼兄弟、萬達影視、阿里影視等頭部影視企業實施“降本增效策略”,積極謀求復蘇和新增長。
時間一晃,疫情全面開放影院客流逐漸增加,恰逢2023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滿江紅》多個熱門影片上映,影院里人來人往,影視業也迎來了三年來的第一個暖冬。不過幾乎停滯近三年的影視業,能否重回巔峰時刻搏出行業新高度,依舊是個未知數。
影視業三年冷冬
時常聽到有人感慨:“好久沒有去電影院看電影了”,原因無他,一是疫情管控不允許,二是沒有大熱的影片上映、觀影意愿較低。人們觀影次數不斷減少、票房一跌再跌,反映到影視業成為了一場災難。
一是,門可羅雀的影院。2022年大部分時間全國都處于疫情防控的狀態下,人們逛街游玩的意愿大幅度降低,且商場、酒吧、影院等公共場所多次關停,能夠觀影的人數大幅減少。網絡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觀影人次從2021年的11.7億下降至7.1億,全國總票房僅300.67億元,相比2021年的470.36億下跌約36.4%,兩項指標均不及2019年的一半。
二是,無戲可拍的演員。受疫情影響拍攝場地被封控、拍攝人員被隔離、影視廣告主紛紛撤資、諸多影視項目停工,導致演員無戲可拍,與此同時直播帶貨火爆,劉濤、張柏芝、黃圣依、倪虹潔、王耀慶等不少流量明星紛紛選擇直播帶貨,影視業從業人員就業環境相對惡劣。
三是,日益缺失的優質影視劇。影視業上游停工停產必然影響新片拍攝和優質影片的產出,曾經火爆的影視制作市場沉寂了下來。國家電影局公布的2022年前八個月備案、立項數量顯示,4月、5月立項備案的電影數量均同比下降超70部,6月至8月備案數量均同比減少超過50部,2022年國內上映影片數僅為392部,同比減少46%。
四是,一度低迷的影片票房。影視業寒冬最直觀的表現是影視票房下降,特別是國慶、五一等小長假票房,遠不及疫情前。燈塔數據顯示,2022年國慶檔電影總票房為14.98億元,與近三年40億的票房體量相去甚遠,同比大跌65.86%,甚至回到6年前的水平。
影視業遇冷的背后是疫情的無情攔截,是大眾觀影欲望的減退,是從業者和資本的逃離,是越來越嚴重的片荒,多重因素疊加讓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感覺到了危機,這一點從影視企業的成績單可窺視一二。
影視企業壓力倍增
如果說票房高低是影視業的晴雨表,那么影視企業的財報則是進一步體現行業現狀的溫度計,從2022年影視企業財務狀況來看,有人歡喜有人愁,而愁的人比歡喜的人多。
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光線傳媒營業收入同比減少54.12%至1.0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9876萬元,同比下降244.57%;華誼兄弟單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14.24%,單季度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3.03%;華策影視的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其中凈利潤環比減少74.58%至0.61億元,扣非凈利潤環比減少55.67%至0.9億元。
光線傳媒、華策影視、華誼兄弟、博納影業等企業虧損的背后,與之相對應的現象是廣告市場規模逐漸縮水。QuestMobile報告,2022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2903.6億元,較去年同期縮水2.3%。
當然,影視寒冬中也有逆風而行的孤勇者。萬達電影2022年三季度營業收入達27.82億元,同比增加24.3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03萬元,同比增加113.80%。不過分析萬達影院2022年的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其盈利壓力不斷增長,日子過得并不舒心。
一方面,萬達電影院線電影放映、銷售賣品、發布廣告等業務很受疫情影響,營收嚴重虧損。根據萬達電影2022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萬達電影的營收為77.21億元,同比下降16.73%。
另一方面,面對洶洶來襲的疫情,萬達電影積極謀求降本增效和開拓新業態,可還是止不住營收下滑、股價縮水以及公司骨干的流失。萬達影院推出了劇本殺、脫口秀、相聲、音樂會等影院新玩法提高了影院利用率,但新業態營收杯水車薪,不得不進行人事大調整。
2022年,低迷的影視大環境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影視企業的運營風險,上市公司業績下滑、股價下跌、影院關門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不少影視企業調整發展戰略,以降本增效為主要目標,輔以尋求多元化新業態,運管壓力倍增。
追根究底,影視企業的困境由疫情而起,觀影人次少電影票房收入不足以抵消影院固定成本,導致經營業績大幅度下滑,因此影視企業收入困局有可能隨著疫情全面開放而緩解。也就是說,今年的春節檔于各大影視企業來說,是一個超車的機會。
春節檔增添復蘇動力
2023年春節檔電影喜迎 “開門紅”,為電影市場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國家電影局最新數據顯示,據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至1月27日)國內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長13.16%;國產影片票房占比為99.22%。
具體數據來看,春節檔上映的6部影片累計票房分別為《滿江紅》26.06億元,《流浪地球2》21.64億元,《熊出沒·伴我“熊芯”》7.48億元,《無名》4.93億元,《深海》3.59億元,《交換人生》2.9億元。截至2023年1月27日,全年總票房為79.15億元,同比增長209.88%。
春節檔票房喜人,以萬達電影為代表的影視制作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據燈塔專業APP統計,截至1月27日上午11點,萬達電影從中獲得的總分賬票房為7.8億元。
有人將萬達電影重回盈利正軌歸咎于影視市場回暖,其實除了市場回暖利好影視企業之外,萬達電影積極探索影視業上下游業務,也是其異軍突起的重要因素。
在下游市場,萬達電影通過開放加盟以及“一影院多用途”等方式,擴充業務版圖和提高影院運營效率。網絡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國內擁有已開業影院816家,其中直營影院708家,輕資產影院108家,直營和輕資產影院的數量分別增加9家、17家。
要知道,萬達電影以院線起家,電影放映業務、廣告業務是主要的營收來源,而影院數量多、業務多元化對企業營收起到關鍵性作用,萬達影院拓展多元服務和增加影院數量增加了流量入口,也將帶動整體的營收。
在上游市場,萬達電影長期加碼電影發行和投資領域,通過投資知名IP改編電影、知名導演著作還有獨自出品拍攝影片,保證優質影片的輸出維持“爆款效應”。
據了解,萬達電影基本拍攝完成待映的影片包括《想見你》《倒數說愛你》《維和防暴隊》《尋她》《宇宙探索編輯部》《天星術》等,還擬定了上映計劃,將于近期陸續上映,另有《尋龍訣2》《三大隊》等在籌備中。
持續制作出好票房、好口碑的爆款電影是諸多影視企業的目標,萬達電影增加影視劇的產量和精選知名IP影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爆款電影的產出率,有望復制華誼兄弟持續投資和出品熱門電影最終名利雙收的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萬達電影投資眼光獨到,押中了《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等大爆的影片。從當前春節檔票房走勢來看,隨著《流浪地球2》、《熊出沒·伴我“熊芯”》等電影口碑逐步發酵、票房持續走高,萬達電影收益也將翻一番,盈利趨勢將得以保持。
短時間來看,2023春節檔電影引發的觀影小高潮,還會吸引更多用戶走進電影院,全民觀影意愿進一步提高,影視業有望加速復蘇。長期來看,“暑期檔”、“春節檔”等特殊檔期熱度會逐漸降低,觀影熱度回到正常水平,會更考驗影視企業的獲客能力。
暖春初始,冷意仍在
暑期、國慶、春節等檔期歷來是影視企業“秀肌肉”的舞臺,也是大眾關注的影視業風向標。因此,2023年春節檔的觀影“熱”,能否拯救影視圈的“冷”?一直是業內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
首先,從觀影人流數據來看,2023年春節檔將消費者帶回了影院,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如若影視企業持續貢獻優質影片、提高觀影體驗、適當調整票價,將進一步激發消費者觀影欲望,由春節檔點燃的觀影熱還會繼續發揮效應。
其次,春節檔創造的收入緩解了萬達電影、阿里影業等影視企業的營收困境,為其布局新業態、升級觀影服務提供了資金基礎。大多數影視企業主要的資金來源是電影放映業務,票房高則收益高資金充裕,隨著影視企業斥巨資深耕產業上下游,影視行業將加速回暖。
不過,影視業行業冷意與疫情的變化密切相關,據相關人士預測疫情全面開放后,或將出現第二波甚至第三波疫情高峰期,談影視業全面回暖為時過早。此外,影視業大環境不容樂觀,近三年來倒閉的影視企業不在少數,影視業復蘇仍需要時日。
綜上所述,2023年春節檔影院火爆僅是影視業復蘇萬里長征的一小步,要想讓電影市場重回疫情前的水平,恐怕需要多個“春節檔”刺激消費,多個“流浪的地球”來振興票房,多個“萬達電影”來升級觀影服務……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